大貨車的出現,讓大爺臉上寫滿尷尬。不過大爺應變奇快,解釋說地質災害的風險確實存在,所以我們要對車輛進行管控,至於這輛運煤的大貨車嘛,是這樣的,我們這是隻出不進,所以從黑鎮往外走還是可以的......
大爺正在圓場,黑鎮的黨委書記上官喜聞訊趕來,一看把關大爺連副縣長的中巴車都給攔下了,麵上故作慍色,責其老邁昏聵、四六不懂,不分輕重緩急,也不看是什麽車就隨便攔,心下喜其執法如山,管你是誰,說不讓過就是不讓過,頗有周亞夫軍細柳的古遺風,暗囑村上每天的工資再漲一百。郝縣長也頗有漢景帝那種被小兵攔在大營之外也不惱不怒的風度,誇讚把關大爺有原則郝白一看,負責把關的大爺正是楚鹿鄉衛生院的門崗“孫中堂”。孫中堂在衛生院養成了常年背鍋、見怪不怪的習慣,對上官喜的批評連連稱是,心說你放你的狗臭屁,俺掙俺的高工資,咱們各取所需。郝白奇怪孫中堂怎麽跑這來了,孫中堂表示,這裏雖然是臨時工作,但貴在工資高,一天五百,而且日清日結,簡單粗暴。更何況,我本黑鎮人,來守黑鎮門,義不容辭,當仁不讓。
上官喜也上了中巴車,一邊引路,一邊介紹情況。黑鎮曆史悠久、資源豐富,盛產高品質的煤和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就是著名的兵工廠,生產的戈、矛、劍、刀、箭簇等各種兵器,弄死過好些個在曆史書裏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弄死的兵卒和平頭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楚鹿鄉的刀就是以黑鎮的鐵為原料。建國後大搞建設,當時提倡“有水快流”,小煤窯、小鐵礦一時蜂起、遍地開花,靠山吃山,當時有兩個真人真事流傳至今:一個是孩子娶媳婦要蓋房,剛開始挖地基就挖到了鐵礦石,結果一合計,房子也不蓋了、媳婦也不娶了,房子就地改成了鐵礦,開始挖呀挖。一個是死了爹辦白事,選了塊墓地,剛開始挖就挖到了原煤,爹不能不埋啊,於是另選了一處風水寶地,結果一挖也挖到了礦石,隻能一邊感謝老爹英魂顯靈,一邊另找別處匆匆掩埋,靠著兩處礦脈暴富起家,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後麵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楚鹿鄉小宋鄉長的父親大人宋福貴。黑鎮的煤礦鐵礦挖了幾十年,從這個角度來說,《群眾報》大記者給定義的“曆史遺留問題”確實是所言非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黑鎮小礦點發展到頂峰,當時有大領導來調研,看了看總結了一句“百家千礦、百孔千瘡”。後來推進礦權整合,外來的公辦企業和黑鎮的各路諸侯施展渾身解數各顯神通,爭權奪地,陰謀陽謀,當時黑鎮天下比戰國時代的大爭之世有過之而無不及,明爭暗鬥多少事,明槍暗箭多少人,多少風花雪月,多少恩怨情仇,多少豪傑人物出現在曆史舞台唿風喚雨,又在曆史大潮的衝擊之下淹沒不見,大浪淘沙,英雄廖廖。
上官喜娓娓道來,如數家珍。郝縣長之前和上官喜不是很熟悉,聽他講的深入透徹,讚他情況熟悉、底數清楚,不像有的鄉鎮主官,“一問三不知,匯報帶副職”。上官喜麵露苦笑,無奈解釋說,不是因為自己對黑鎮情況熟,主要是因為自己在黑鎮待的時間長。上官喜祖籍西安,世居洛陽,先祖避禍又遷居文寧縣深山之中,據傳大概就是在明珠嶺一帶,後來世易時移、禍端消弭,久居山中多感不便,這才再舉家遷到白鎮。上官喜畢業後分配到黑鎮中學當老師,因為擅長寫材料,被鎮領導慧眼識珠、簡拔出列,從鄉鎮的通訊員、到黨政辦副主任、主任、宣傳部長、副鎮長、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一個一個當了個遍。為什麽不換個地方,原因有二:一是黑鎮因其經濟活躍、礦多事多,導致鎮情龐雜、社情複雜、人情亂雜,工作上總是需要一個明白人、本地通,曆任領導離任交接時,總是叮囑後來人“內事不決問上官”,於是上官喜就一直被留在黑鎮,一直到當了黨委書記。二是還是因為黑鎮經濟活躍、礦多事多,時不時發生礦工死亡事故,出了事總要有人擔責,上官喜有時是作為主管安全生產的鄉鎮領導被問責,有時是作為礦山企業的分包領導被問責,有時是領導班子全體同誌抽簽抓鬮決定誰被問責而被問責,每個處分都要背上一年兩年,時間久了也就出不去了。郝白邊聽邊想,感覺上官喜和老喬一樣,有異曲同工的悲催之處,他們倆倒是應該有空好好喝點兒酒聊聊天、吐吐槽。
說著路過一處廢礦基地,一排排磚樓猶在,早已人去樓空,野草荒涼。上官喜介紹,這裏就是曾經著名的黑鎮國營大礦“千年礦”生活區,當年這些紅磚小樓,引領著全縣乃至全市的生活時尚,是多少文寧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男人以能到這裏上班為榮,女人以能嫁到這裏住進小樓為榮,無數的年輕人在這裏逐夢、圓夢、碎夢,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共同成就了一段煙花繁華。當初建礦時預測儲量可供開采一千年,所以都叫這“千年礦”,不料還是低估了人類充滿潛能的主觀能動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低估了人類對大自然索取的貪婪性,不過二十年,便被挖得資源枯竭,力不能支——像極了寵溺孩子的老爹老娘,掏出棺材本兒給孩子揮霍。據更準確的消息說,可能是此礦的礦石品位高、市場銷路好,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許多私營小礦主采取“八仙過海、采陰補陽”的方式,紛紛把自家井下的巷道想方設法打過來“吸血”。曾經為了爭奪地下吸血的權利和權力,幾家私營礦主糾集部曲,在幽深的巷道裏展開殘酷而猛烈的巷戰,一般是棍棒互毆的冷兵器械鬥,興致來了或者裝備到位,也會扔幾個雷管,打幾發獵槍。上官喜那會兒年輕氣盛,讀了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上癮想學喬峰那樣調停兩國戰爭的大俠做派,曾試圖帶著幾個鎮政府的兄弟充作“幽雲十八騎”,調解兩個礦主之間組織的大規模械鬥,意欲化幹戈為玉帛。結果巷道裏一片混戰,甲方的人以黃色安全帽為標記,乙方的人以紅色反光馬甲為標記,上官喜沒有安全帽也沒有紅馬甲,因而被甲方乙方的人一起打,打得腰椎落下毛病,上官喜這才深刻理解了古代農民群眾起義,為什麽要分黃巾軍、赤眉軍,原來是為了避免誤傷友軍的高級智慧。在大家的團結奮鬥下,終於把千年礦吃幹榨淨、關門大吉。上官喜全程經曆了千年礦的興廢史,因而感慨良多,每次從這裏路過,都會勾連記憶,不禁念上兩句李白的詩“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郝白一邊聽一邊胡思亂想,感慨黑鎮這裏有煤有鐵,兵器充足,燃料無限,更兼山川阻隔、形勝之地,放到古代可真是割據稱王、犯上作亂的好地方啊。又感慨上官喜不僅有當大俠的情結,而且還有當大俠的硬件條件——複姓上官,在很多武俠小說的俗套中,很多大俠都是複姓,複姓之中,又以“上官”聽著格外高大上,比如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上官金虹,比如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上官雲,等等。可惜空有一個好姓,名字沒有取好,起了一個下裏巴人的“喜”字,一下子把上官自帶的陽春白雪氛圍感給完全破壞了。
中巴車一路向北行駛了半個小時,駛過丘陵地帶,漸漸進入山區。前麵三川夾兩山,中間一個村莊,遙遙一望,房子都蓋的富麗堂皇,風格千奇百怪,有的像白宮,有的像故宮,有的像青瓦台,還有的像溫莎城堡。上官喜介紹,這裏就是黑鎮最富裕的村——宋家堡,也就是小宋鄉長和乃父宋福貴的家鄉。
村口站著一高一矮兩人,都正麵帶微笑向中巴車招手。上官喜繼續介紹情況,說矮個子的叫老稅,對,就是稅務的稅,號稱是巴蜀先民的純正血統,十八歲上赤腳來到黑鎮,在宋富貴手下當礦工,命大的很,三次透水、兩次瓦斯爆炸沒了三十幾條性命他都沒死成,老宋一看這人命是真硬,有他在可保平安,隨即擢升為副礦長,後來幾次奪礦械鬥,老稅都是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替老宋蹲過三次大獄,出來之後就成了老宋的心腹幹將。老宋作為黑鎮首富,近來一直在海南頤養,一切事務都由老稅打理。高個子的叫李忠孝,是宋家堡的村長,當然是名義的村長,就像很多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名義上的公司老板,實際上主要是用於沒事時站在台前、關鍵時出來頂缸,而真正的實際控製人都在功與名之後隱隱深藏。李忠孝實際是老宋的養子,據說其父也曾是老宋的得力助手,後來在某次械鬥中重傷致死,老宋兜底善後,對其老人贍養送終,對其老婆直接接盤,對其孩子撫養成人,並且別有深意地把人家兒子的名字改成了“忠孝”——就像是唐王朝統治者給內附的外族幹將、歸附的節度使們賜名一樣,寓意不言自明。
郝白一邊聽出了黑鎮的水之深,一邊聽出了上官喜的情況掌握之深,深悔自己當初在楚鹿鄉時,對小宋鄉長還是不夠重視和尊敬,沒有看出來小宋鄉長背後這樣強大的家庭力量。
中巴車開到村口,郝縣長一行下來,與李忠孝、老稅親切握手。李忠孝簡要匯報了村情概況,重點匯報了全體村民在老村長宋富貴帶領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脫貧致富、修路助學的奮鬥史和光榮史。老稅不失時機地進行補充,重點補充了宋富貴帶領的鼎盛礦業公司長期以來在支持全縣經濟發展、迴饋社會、造福鄉裏等方麵的亮點和貢獻,特別是近年更加注重處理好發展和環保的關係,積極響應縣裏的要求,先後累計在安裝環保設備、建設封閉大棚、購置灑掃車輛等方麵投資了上億元,馬上還要組建學習考察團,認真貫徹落實縣環保委和鎮裏的環保大會精神,先行一步、深學一層,組團去最先進的礦山企業學習取經,國內不行就去國外,一周不行就兩周,一定要學深學透,進一步完善治理措施。但令人無奈的是,放眼全鎮來看,仍有個別企業缺乏大局意識,完全掉到了錢眼兒裏,一心以發展經濟為重,對環保工作不加重視,對政府的三令五申不理不睬,對群眾的健康幸福不當迴事,像這樣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應該查他的稅、停他的水、斷他的電、抓他的人。
李忠孝、老稅一麵介紹情況,一麵引領參觀,來到了一個新建的仿古建築群麵前,碧瓦飛甍,雕梁畫棟,眾人抬頭一看,大門上寫著“宋家堡村史館”,推門進去,郝白感覺自己像是來上朝的,隻見前庭開闊,正中一座偌大的八角樓,樣子像塔又像天壇,兩座大殿分立兩側,左邊大殿匾額上書“惜福堂”,右邊大殿匾額上書“敬貴閣”,宋富貴的名號在這裏完美統一。
李忠孝說這座村史館剛剛建成,正在麵向村民和在外傑出人士征集藏品,還沒有來得及布展,請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上官喜也是頭一次來參觀宋家堡村史館,一看建築的形製,潛藏內心深入的家族血脈似乎一下子被喚醒,低聲罵了一句,自言自語道:“這玩意兒放到唐朝,老宋家絕對要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大爺正在圓場,黑鎮的黨委書記上官喜聞訊趕來,一看把關大爺連副縣長的中巴車都給攔下了,麵上故作慍色,責其老邁昏聵、四六不懂,不分輕重緩急,也不看是什麽車就隨便攔,心下喜其執法如山,管你是誰,說不讓過就是不讓過,頗有周亞夫軍細柳的古遺風,暗囑村上每天的工資再漲一百。郝縣長也頗有漢景帝那種被小兵攔在大營之外也不惱不怒的風度,誇讚把關大爺有原則郝白一看,負責把關的大爺正是楚鹿鄉衛生院的門崗“孫中堂”。孫中堂在衛生院養成了常年背鍋、見怪不怪的習慣,對上官喜的批評連連稱是,心說你放你的狗臭屁,俺掙俺的高工資,咱們各取所需。郝白奇怪孫中堂怎麽跑這來了,孫中堂表示,這裏雖然是臨時工作,但貴在工資高,一天五百,而且日清日結,簡單粗暴。更何況,我本黑鎮人,來守黑鎮門,義不容辭,當仁不讓。
上官喜也上了中巴車,一邊引路,一邊介紹情況。黑鎮曆史悠久、資源豐富,盛產高品質的煤和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就是著名的兵工廠,生產的戈、矛、劍、刀、箭簇等各種兵器,弄死過好些個在曆史書裏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弄死的兵卒和平頭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楚鹿鄉的刀就是以黑鎮的鐵為原料。建國後大搞建設,當時提倡“有水快流”,小煤窯、小鐵礦一時蜂起、遍地開花,靠山吃山,當時有兩個真人真事流傳至今:一個是孩子娶媳婦要蓋房,剛開始挖地基就挖到了鐵礦石,結果一合計,房子也不蓋了、媳婦也不娶了,房子就地改成了鐵礦,開始挖呀挖。一個是死了爹辦白事,選了塊墓地,剛開始挖就挖到了原煤,爹不能不埋啊,於是另選了一處風水寶地,結果一挖也挖到了礦石,隻能一邊感謝老爹英魂顯靈,一邊另找別處匆匆掩埋,靠著兩處礦脈暴富起家,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後麵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楚鹿鄉小宋鄉長的父親大人宋福貴。黑鎮的煤礦鐵礦挖了幾十年,從這個角度來說,《群眾報》大記者給定義的“曆史遺留問題”確實是所言非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黑鎮小礦點發展到頂峰,當時有大領導來調研,看了看總結了一句“百家千礦、百孔千瘡”。後來推進礦權整合,外來的公辦企業和黑鎮的各路諸侯施展渾身解數各顯神通,爭權奪地,陰謀陽謀,當時黑鎮天下比戰國時代的大爭之世有過之而無不及,明爭暗鬥多少事,明槍暗箭多少人,多少風花雪月,多少恩怨情仇,多少豪傑人物出現在曆史舞台唿風喚雨,又在曆史大潮的衝擊之下淹沒不見,大浪淘沙,英雄廖廖。
上官喜娓娓道來,如數家珍。郝縣長之前和上官喜不是很熟悉,聽他講的深入透徹,讚他情況熟悉、底數清楚,不像有的鄉鎮主官,“一問三不知,匯報帶副職”。上官喜麵露苦笑,無奈解釋說,不是因為自己對黑鎮情況熟,主要是因為自己在黑鎮待的時間長。上官喜祖籍西安,世居洛陽,先祖避禍又遷居文寧縣深山之中,據傳大概就是在明珠嶺一帶,後來世易時移、禍端消弭,久居山中多感不便,這才再舉家遷到白鎮。上官喜畢業後分配到黑鎮中學當老師,因為擅長寫材料,被鎮領導慧眼識珠、簡拔出列,從鄉鎮的通訊員、到黨政辦副主任、主任、宣傳部長、副鎮長、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一個一個當了個遍。為什麽不換個地方,原因有二:一是黑鎮因其經濟活躍、礦多事多,導致鎮情龐雜、社情複雜、人情亂雜,工作上總是需要一個明白人、本地通,曆任領導離任交接時,總是叮囑後來人“內事不決問上官”,於是上官喜就一直被留在黑鎮,一直到當了黨委書記。二是還是因為黑鎮經濟活躍、礦多事多,時不時發生礦工死亡事故,出了事總要有人擔責,上官喜有時是作為主管安全生產的鄉鎮領導被問責,有時是作為礦山企業的分包領導被問責,有時是領導班子全體同誌抽簽抓鬮決定誰被問責而被問責,每個處分都要背上一年兩年,時間久了也就出不去了。郝白邊聽邊想,感覺上官喜和老喬一樣,有異曲同工的悲催之處,他們倆倒是應該有空好好喝點兒酒聊聊天、吐吐槽。
說著路過一處廢礦基地,一排排磚樓猶在,早已人去樓空,野草荒涼。上官喜介紹,這裏就是曾經著名的黑鎮國營大礦“千年礦”生活區,當年這些紅磚小樓,引領著全縣乃至全市的生活時尚,是多少文寧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男人以能到這裏上班為榮,女人以能嫁到這裏住進小樓為榮,無數的年輕人在這裏逐夢、圓夢、碎夢,來來往往,熙熙攘攘,共同成就了一段煙花繁華。當初建礦時預測儲量可供開采一千年,所以都叫這“千年礦”,不料還是低估了人類充滿潛能的主觀能動性,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低估了人類對大自然索取的貪婪性,不過二十年,便被挖得資源枯竭,力不能支——像極了寵溺孩子的老爹老娘,掏出棺材本兒給孩子揮霍。據更準確的消息說,可能是此礦的礦石品位高、市場銷路好,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許多私營小礦主采取“八仙過海、采陰補陽”的方式,紛紛把自家井下的巷道想方設法打過來“吸血”。曾經為了爭奪地下吸血的權利和權力,幾家私營礦主糾集部曲,在幽深的巷道裏展開殘酷而猛烈的巷戰,一般是棍棒互毆的冷兵器械鬥,興致來了或者裝備到位,也會扔幾個雷管,打幾發獵槍。上官喜那會兒年輕氣盛,讀了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上癮想學喬峰那樣調停兩國戰爭的大俠做派,曾試圖帶著幾個鎮政府的兄弟充作“幽雲十八騎”,調解兩個礦主之間組織的大規模械鬥,意欲化幹戈為玉帛。結果巷道裏一片混戰,甲方的人以黃色安全帽為標記,乙方的人以紅色反光馬甲為標記,上官喜沒有安全帽也沒有紅馬甲,因而被甲方乙方的人一起打,打得腰椎落下毛病,上官喜這才深刻理解了古代農民群眾起義,為什麽要分黃巾軍、赤眉軍,原來是為了避免誤傷友軍的高級智慧。在大家的團結奮鬥下,終於把千年礦吃幹榨淨、關門大吉。上官喜全程經曆了千年礦的興廢史,因而感慨良多,每次從這裏路過,都會勾連記憶,不禁念上兩句李白的詩“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郝白一邊聽一邊胡思亂想,感慨黑鎮這裏有煤有鐵,兵器充足,燃料無限,更兼山川阻隔、形勝之地,放到古代可真是割據稱王、犯上作亂的好地方啊。又感慨上官喜不僅有當大俠的情結,而且還有當大俠的硬件條件——複姓上官,在很多武俠小說的俗套中,很多大俠都是複姓,複姓之中,又以“上官”聽著格外高大上,比如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上官金虹,比如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上官雲,等等。可惜空有一個好姓,名字沒有取好,起了一個下裏巴人的“喜”字,一下子把上官自帶的陽春白雪氛圍感給完全破壞了。
中巴車一路向北行駛了半個小時,駛過丘陵地帶,漸漸進入山區。前麵三川夾兩山,中間一個村莊,遙遙一望,房子都蓋的富麗堂皇,風格千奇百怪,有的像白宮,有的像故宮,有的像青瓦台,還有的像溫莎城堡。上官喜介紹,這裏就是黑鎮最富裕的村——宋家堡,也就是小宋鄉長和乃父宋福貴的家鄉。
村口站著一高一矮兩人,都正麵帶微笑向中巴車招手。上官喜繼續介紹情況,說矮個子的叫老稅,對,就是稅務的稅,號稱是巴蜀先民的純正血統,十八歲上赤腳來到黑鎮,在宋富貴手下當礦工,命大的很,三次透水、兩次瓦斯爆炸沒了三十幾條性命他都沒死成,老宋一看這人命是真硬,有他在可保平安,隨即擢升為副礦長,後來幾次奪礦械鬥,老稅都是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替老宋蹲過三次大獄,出來之後就成了老宋的心腹幹將。老宋作為黑鎮首富,近來一直在海南頤養,一切事務都由老稅打理。高個子的叫李忠孝,是宋家堡的村長,當然是名義的村長,就像很多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名義上的公司老板,實際上主要是用於沒事時站在台前、關鍵時出來頂缸,而真正的實際控製人都在功與名之後隱隱深藏。李忠孝實際是老宋的養子,據說其父也曾是老宋的得力助手,後來在某次械鬥中重傷致死,老宋兜底善後,對其老人贍養送終,對其老婆直接接盤,對其孩子撫養成人,並且別有深意地把人家兒子的名字改成了“忠孝”——就像是唐王朝統治者給內附的外族幹將、歸附的節度使們賜名一樣,寓意不言自明。
郝白一邊聽出了黑鎮的水之深,一邊聽出了上官喜的情況掌握之深,深悔自己當初在楚鹿鄉時,對小宋鄉長還是不夠重視和尊敬,沒有看出來小宋鄉長背後這樣強大的家庭力量。
中巴車開到村口,郝縣長一行下來,與李忠孝、老稅親切握手。李忠孝簡要匯報了村情概況,重點匯報了全體村民在老村長宋富貴帶領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脫貧致富、修路助學的奮鬥史和光榮史。老稅不失時機地進行補充,重點補充了宋富貴帶領的鼎盛礦業公司長期以來在支持全縣經濟發展、迴饋社會、造福鄉裏等方麵的亮點和貢獻,特別是近年更加注重處理好發展和環保的關係,積極響應縣裏的要求,先後累計在安裝環保設備、建設封閉大棚、購置灑掃車輛等方麵投資了上億元,馬上還要組建學習考察團,認真貫徹落實縣環保委和鎮裏的環保大會精神,先行一步、深學一層,組團去最先進的礦山企業學習取經,國內不行就去國外,一周不行就兩周,一定要學深學透,進一步完善治理措施。但令人無奈的是,放眼全鎮來看,仍有個別企業缺乏大局意識,完全掉到了錢眼兒裏,一心以發展經濟為重,對環保工作不加重視,對政府的三令五申不理不睬,對群眾的健康幸福不當迴事,像這樣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就應該查他的稅、停他的水、斷他的電、抓他的人。
李忠孝、老稅一麵介紹情況,一麵引領參觀,來到了一個新建的仿古建築群麵前,碧瓦飛甍,雕梁畫棟,眾人抬頭一看,大門上寫著“宋家堡村史館”,推門進去,郝白感覺自己像是來上朝的,隻見前庭開闊,正中一座偌大的八角樓,樣子像塔又像天壇,兩座大殿分立兩側,左邊大殿匾額上書“惜福堂”,右邊大殿匾額上書“敬貴閣”,宋富貴的名號在這裏完美統一。
李忠孝說這座村史館剛剛建成,正在麵向村民和在外傑出人士征集藏品,還沒有來得及布展,請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上官喜也是頭一次來參觀宋家堡村史館,一看建築的形製,潛藏內心深入的家族血脈似乎一下子被喚醒,低聲罵了一句,自言自語道:“這玩意兒放到唐朝,老宋家絕對要滿門抄斬,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