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年間,江南婺源,有個叫汪大郎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汪大郎意外地得到了一匹馬。
這馬毛色光亮如同綢緞,骨骼清奇恰似蛟龍,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尋常的馬見到它以後,都會不由自主地退讓到遠處,似乎對它心生敬畏之情。
婺源的人都說,“汪大郎這迴可是撿到寶啦!”每次聽到鄉人們這些話的時候,汪大郎也是喜不自勝。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確實是撿到漏了。得到這匹馬時,花費的銀兩比那些尋常的馬也不過是貴上三五貫銅錢而已。
而且,自己也曾試了試它的腳程,比那些尋常的馬,可快多了。估計當初養這馬的主人,是疏漏了,才讓這馬落到自己手中。
話說這匹馬弄迴家以後,汪大郎還特意選了個機靈的童仆來專職伺候它。
什麽時候喂食料,什麽時候把馬牽出去散散步,汪大郎是叮囑了又叮囑。生怕有任何疏漏之處。
可別看這童仆年紀小,但他還真有幾分天賦。在汪大郎給他交代幾次之後,竟然慢慢摸索出了自己養馬的門道。
什麽時候把馬牽出去喝清水吃新鮮的草料,什麽時候給馬洗澡梳毛,什麽時候給草料什麽時候增加些大豆什麽的佐料,全都被他完整的弄出了一套。
人們常說,馬無夜草不肥。實際上,光喂夜草想要馬膘肥體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然而,令人稱奇的是,汪大郎的童仆,卻做到了。
在汪家的童仆給這馬伺候一兩年之後,整個婺源,都知道了汪家的這匹馬和養馬的童仆。有時候,有些人家還時常邀請這位童仆前往自家,幫著指點指點。
和汪大郎相的,有時也會跟他開開玩笑、逗逗趣兒:“嘿,大郎呀大郎,你瞧瞧你家裏頭那匹駿馬,我咋覺得小童子騎上去要比你威風得多嘞!”
不過,汪大郎倒是大度,可不像某些人心眼那麽小,覺得自個兒的童仆壓過了自己的風頭。相反,對朋友們這般調侃,汪大郎自有一番獨特的說辭。
“常言道,千裏馬雖常見,但識得千裏馬的伯樂可不常有喲!你們瞅瞅,我這不就是那獨具慧眼的伯樂麽?我隨隨便便挑個小童子出來,都能將這馬兒照料得如此之好。”
“哼,莫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呐,還曾悄悄地把我家那小童子給請了過去,讓他幫著照看馬匹哩。若我不算伯樂,那這世上還有誰能稱得上是伯樂呀?”
主人毫不吝嗇的誇讚,時間多了,自然而然就傳進了小童仆的耳裏。對這匹馬,童仆是更加用心了。
遛馬的時候,他還會特意牽著馬兒在婺源城的大街小巷裏慢悠悠地走上好幾圈。一路上,那英姿颯爽的一人一馬組合,吸引來了眾多路人羨慕的目光以及聲聲讚歎。
不知不覺間,一晃兩年過去了。某天,從隔壁的郡城來了一位塑像的匠人,在婺源城最熱鬧繁華的地段擺起了一個攤子,開始當街塑像。
不得不說,這位塑像匠人確實身懷絕技。他那雙巧手仿佛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每一次雕琢、每一筆勾勒都恰到好處,使得其所塑造之物不僅外形逼真,更是活靈活現,仿若隨時能夠躍然而出一般。
短短數日之間,這位匠人便聲名遠揚,其作品備受讚譽,而他那精湛絕倫的手藝也讓婺源本地原有的塑像行當相形見絀,黯然失色。
說來也真是湊巧得很!這位塑像匠人來到婺源之前,婺源城的人正在整修著城裏的五侯廟。廟宇內大部分的修繕工作已然接近尾聲,唯獨廟門前駿馬塑像還沒有著落。
這位塑像匠人的本領在婺源城內充分展現之後,那些牽頭負責整修五侯廟的人,在百姓的慫恿和攛掇之下,又額外籌集了一些銀錢,然後滿懷誠意地前去邀請這位匠人出山。
正所謂“同行是冤家”,這位外地的塑像匠人,搶了婺源本地師傅們的不少生意。在前往邀請他的人群當中,自然而然地混入了同行。
“他的本事確實是好啊!但要說塑馬嘛,恐怕還是欠缺那麽一點兒火候呢。像一些小物件兒啥的,對他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啦。”
“可不是嘛!這馬可是要矗立在咱們五侯廟門口的呀,那可是代表咱婺源形象的地方。要是隨隨便便弄,豈不是要丟盡咱們婺源人的臉麵喲!”
“對對對,我看呐,汪大郎家裏頭的那匹馬就相當不錯。假如這位師傅能夠照著那個模樣塑造出一匹來,那才叫真正的厲害呢!”
一時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議論紛紛起來。
聽著這些嘈雜的聲音,塑像匠人心中暗自思忖著。來到這婺源城後,自己的攤子是鋪開了,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可沒少受到本地那些同行們暗地裏使的絆子。
盡管自己對於塑像的技藝確實要比這裏的同行們更為精湛高超,然而若是貿然將這個活兒給應承下來,萬一稍有差池,恐怕不僅堵不住他們的嘴巴,反而會給自己招來更多的麻煩和是非。
正當這位塑像匠人心思百轉千迴之際,人群之中忽然又有人陰陽怪氣地開口:“瞧瞧,想必這位師傅心裏頭有點兒發虛咯!這麽老半天過去了,連個屁都不放一聲,估摸著是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壞了名聲吧......”
可巧,這時,汪家的童仆也牽著馬從街那頭過來了。
“快看呐,這就是汪家的那匹馬!之前那個塑像師傅不是沒見過嘛,就算現在讓他見著了,恐怕也照樣塑不出來呢!”
循著人聲望去,看見汪家小童和馬,這位塑像匠人心一下就動了,這可是自己立威的好東西。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當場應承了下來,表示願意接下這份塑像的工作。不過,為了確保能夠將這匹馬塑造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備,他故意稍稍延長了完成塑像的時間。
眼看著塑像匠人信心滿滿地應承下了這樁活兒,原本圍觀看熱鬧的人群也漸漸失去了興趣,開始各自散去。
至於婺源的那些同行們,心裏則盼著到了那天去砸砸他的招牌。
人群散盡之後,塑像匠人迅速收拾好了自己的攤子。在和街坊們打聽一番汪家馬的事情後,心裏有了定計。
第二天,塑像匠人弄了一些果脯,與汪家的小童來了一場偶遇。
搭訕的話頭,自然也說到了小童仆的心肝上。什麽馬養的好啊,有這番本事,哪裏都去的啊之類的,一連串恰到好處的奉承話,說的小童仆是心花怒放。
連外地的巧匠都恭維自己的馬養得好。從來沒離開過婺源城的小童仆,哪裏是這位塑像匠人的對手呢?
一來二去之後,塑像匠人和汪家的小童仆日益熟絡起來。
到小童仆遛馬的時候,塑像匠人總會弄些吃的,專程候著他,陪著說說話,如果是小童去草料,塑像匠人也會把工具給搶過了,笑著說:“我可一直把您當成我的師父呢!像這種粗重活兒,當然應該由我來幹啦!”
慢慢的,小童仆把塑像匠人當作了知交好友。有時在城外遛馬之時,塑像匠人還會帶上一壺香氣撲鼻的美酒。一開始,小童仆總是禮貌地推辭,但隨著彼此關係的不斷升溫,他也不再拘束,偶爾會小酌上一兩口。
若是小童仆不小心多飲了幾杯,開始有些微醺,腳步變得踉蹌不穩,塑像匠人便會趕忙上前扶住他,然後帶著馬一起走到稍微偏僻一些沒人看見的地方。
等到小童仆醉臥酣睡之後,塑像匠人輕手輕腳地走到拴著馬匹的地方,然後從懷裏掏出絲線,仔細丈量起馬來。
從馬頭至馬尾,就連那微微彎曲的馬蹄、靈動小巧的馬耳、炯炯有神的馬眼、濕潤微張的馬口、挺直的馬鼻,還有那隨風飄揚的飄逸鬃毛,都被他用絲線記錄下尺寸數據。
不僅如此,就連那正酣然入睡的汪家小童仆,也沒能逃脫塑像匠人的“法眼”。
小童仆的發髻形狀、麵容五官、口鼻輪廓、高矮身形以及四肢長短,甚至連手指腳趾的細微差別都被他盡收眼底,毫無遺漏。
然而,對於這一切,熟睡中的小童仆全然不知曉。
婺源城的人,見塑像匠人天天哄著汪家小童仆,也隻當他是想盡量把活計弄得完美一些。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了一兩個月。在又一次跟著汪家小童遛馬的時候,塑像匠人告訴汪家小童,自己承攬的活計眼見要到了,不能再跟著遛馬了。
習慣了塑像匠人的悉心服侍,當聽到塑像匠人表示自己需要專心致誌地去做事情時,汪家小童仆心中難免有些不樂意。
但在塑像匠人好說歹說一番之後,他還是答應塑像匠人,等他點睛那天去瞧瞧。
這之後,塑像匠人找到了當初請他出手的那些人,讓他們幫著在五侯廟山門前準備立駿馬塑像的地方搭上了一個棚子,還特意交代不要打擾。
對塑像匠人的說法,婺源城裏的那些同行也隻是冷笑。和大家約定的時間隻有十來天了,看你能玩出什麽花樣了。
但出於對塑像匠人的尊重以及之前所達成的協議,這些同行們還是選擇依照塑像匠人的意願行事。
終於,到了駿馬塑像完工並正式交貨的那一天。清晨時分,天色剛剛破曉,五侯廟山前就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許多聞訊而來的民眾早早地聚集於此,想要親眼目睹這座傳聞已久的駿馬塑像的廬山真麵目。
與此同時,汪家的小童仆也牽著馬緩緩來了。
隨著塑像匠人的招唿,遮住的棚子一點一點的拆除。讚歎聲是一陣比一陣高。顯露在人們麵前的塑像,除了沒有點開眼睛之外,和汪大郎的那匹馬以及汪家小童一模一樣。
婺源城裏的那些同行,一個個也是驚歎不已。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真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再盤算下指頭,這天也是黃道吉日。所謂擇日不如撞日,在眾多人的齊聲唿籲之下,那位技藝精湛的塑像匠人小心翼翼地端出了一支毛筆,準備為這座即將完工的塑像進行最為關鍵的一步——點睛。
然而,就在塑像點完睛的瞬間,筆墨都還沒來的及收拾。汪大郎的馬突然間像是發了狂似的,猛地掙脫了小童仆緊緊握在手中的韁繩,衝出了人群。
小童仆被馬的舉動嚇了一大跳,來不及思索,毫不猶豫地拔腿便追了上去。
好在當時在場的人多,那馬的步子沒有跑開,幾步之後,小童仆瞅準時機,一個縱身躍上了馬背。
等到人群散開,前麵沒有了阻礙。汪家小童仆嘴裏的“迂……迂”聲卻沒了用,馬馱著他一路朝著婺源城的南麵狂奔而去,速度越來越快,猶如離弦之箭一般。
這突發的情況,給大夥兒也是驚嚇的不得了。好事的人也二話不說也紛紛跟隨著追了上去。就這樣,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沿著馬匹奔跑的方向一路追趕。
終於,大家追到了城南的杉木潭邊。然而,那馬並沒有收住腳,而是馱著背上的汪家小童仆一起跳入了潭中。
這可把追上來的人嚇得不輕。水深為潭。這杉木潭,曾經有漁夫接了四五根船篙,都沒有探到底。於是,趕緊著人給汪大郎送信。
等到汪大郎趕到杉木潭,那馬和小童仆也浮上來了,不過,一人一馬已氣絕多時。
至於那塑像匠人,在聽到汪家小童和馬一起墜入水中之後,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收拾,就趁亂逃走了。
更奇異的是,在這一人一馬溺水的當天晚上,卻有人看見汪家小童仆牽著馬在城外的西湖喝水解渴。
不僅如此,城外田間的莊稼,有時也會有被啃食的痕跡。甚至,白天,人們還能在湖邊和田間發現清晰可見的馬蹄腳印。
而五侯廟山門前的泥塑,馬嘴邊有時還黏著湖裏的浮萍。如果是從被啃食的莊稼地裏尋過來,到泥塑這一段的路上,還會看見散落在地上的莊稼。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那小童仿佛也擁有了某種靈異之力。
於是,慢慢地,就有人開始對五侯廟門前的一人一馬塑像叩拜祈禱。迴去之後,晚上還會夢見小童的迴應和庇佑。
過的稍微長點之後,供奉給一人一馬塑像的香火,與廟裏供奉的香火比較起來,也不遑多讓。
等到了宣和初年,方臘進犯婺源,五侯廟連同山門前的人馬塑像被戰火焚毀。那之後,再也沒人見過曾經泥塑的汪大郎馬和汪家小童仆。
想來,是沒了蹤跡吧。
如果非要說起來的話,應該是那位外地來的塑像匠人犯了行業的大忌,照著活物來塑像。估計,那匠人,後來也沒有落得個好的下場吧。
這馬毛色光亮如同綢緞,骨骼清奇恰似蛟龍,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超凡脫俗的氣息,尋常的馬見到它以後,都會不由自主地退讓到遠處,似乎對它心生敬畏之情。
婺源的人都說,“汪大郎這迴可是撿到寶啦!”每次聽到鄉人們這些話的時候,汪大郎也是喜不自勝。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確實是撿到漏了。得到這匹馬時,花費的銀兩比那些尋常的馬也不過是貴上三五貫銅錢而已。
而且,自己也曾試了試它的腳程,比那些尋常的馬,可快多了。估計當初養這馬的主人,是疏漏了,才讓這馬落到自己手中。
話說這匹馬弄迴家以後,汪大郎還特意選了個機靈的童仆來專職伺候它。
什麽時候喂食料,什麽時候把馬牽出去散散步,汪大郎是叮囑了又叮囑。生怕有任何疏漏之處。
可別看這童仆年紀小,但他還真有幾分天賦。在汪大郎給他交代幾次之後,竟然慢慢摸索出了自己養馬的門道。
什麽時候把馬牽出去喝清水吃新鮮的草料,什麽時候給馬洗澡梳毛,什麽時候給草料什麽時候增加些大豆什麽的佐料,全都被他完整的弄出了一套。
人們常說,馬無夜草不肥。實際上,光喂夜草想要馬膘肥體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然而,令人稱奇的是,汪大郎的童仆,卻做到了。
在汪家的童仆給這馬伺候一兩年之後,整個婺源,都知道了汪家的這匹馬和養馬的童仆。有時候,有些人家還時常邀請這位童仆前往自家,幫著指點指點。
和汪大郎相的,有時也會跟他開開玩笑、逗逗趣兒:“嘿,大郎呀大郎,你瞧瞧你家裏頭那匹駿馬,我咋覺得小童子騎上去要比你威風得多嘞!”
不過,汪大郎倒是大度,可不像某些人心眼那麽小,覺得自個兒的童仆壓過了自己的風頭。相反,對朋友們這般調侃,汪大郎自有一番獨特的說辭。
“常言道,千裏馬雖常見,但識得千裏馬的伯樂可不常有喲!你們瞅瞅,我這不就是那獨具慧眼的伯樂麽?我隨隨便便挑個小童子出來,都能將這馬兒照料得如此之好。”
“哼,莫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呐,還曾悄悄地把我家那小童子給請了過去,讓他幫著照看馬匹哩。若我不算伯樂,那這世上還有誰能稱得上是伯樂呀?”
主人毫不吝嗇的誇讚,時間多了,自然而然就傳進了小童仆的耳裏。對這匹馬,童仆是更加用心了。
遛馬的時候,他還會特意牽著馬兒在婺源城的大街小巷裏慢悠悠地走上好幾圈。一路上,那英姿颯爽的一人一馬組合,吸引來了眾多路人羨慕的目光以及聲聲讚歎。
不知不覺間,一晃兩年過去了。某天,從隔壁的郡城來了一位塑像的匠人,在婺源城最熱鬧繁華的地段擺起了一個攤子,開始當街塑像。
不得不說,這位塑像匠人確實身懷絕技。他那雙巧手仿佛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每一次雕琢、每一筆勾勒都恰到好處,使得其所塑造之物不僅外形逼真,更是活靈活現,仿若隨時能夠躍然而出一般。
短短數日之間,這位匠人便聲名遠揚,其作品備受讚譽,而他那精湛絕倫的手藝也讓婺源本地原有的塑像行當相形見絀,黯然失色。
說來也真是湊巧得很!這位塑像匠人來到婺源之前,婺源城的人正在整修著城裏的五侯廟。廟宇內大部分的修繕工作已然接近尾聲,唯獨廟門前駿馬塑像還沒有著落。
這位塑像匠人的本領在婺源城內充分展現之後,那些牽頭負責整修五侯廟的人,在百姓的慫恿和攛掇之下,又額外籌集了一些銀錢,然後滿懷誠意地前去邀請這位匠人出山。
正所謂“同行是冤家”,這位外地的塑像匠人,搶了婺源本地師傅們的不少生意。在前往邀請他的人群當中,自然而然地混入了同行。
“他的本事確實是好啊!但要說塑馬嘛,恐怕還是欠缺那麽一點兒火候呢。像一些小物件兒啥的,對他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啦。”
“可不是嘛!這馬可是要矗立在咱們五侯廟門口的呀,那可是代表咱婺源形象的地方。要是隨隨便便弄,豈不是要丟盡咱們婺源人的臉麵喲!”
“對對對,我看呐,汪大郎家裏頭的那匹馬就相當不錯。假如這位師傅能夠照著那個模樣塑造出一匹來,那才叫真正的厲害呢!”
一時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議論紛紛起來。
聽著這些嘈雜的聲音,塑像匠人心中暗自思忖著。來到這婺源城後,自己的攤子是鋪開了,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可沒少受到本地那些同行們暗地裏使的絆子。
盡管自己對於塑像的技藝確實要比這裏的同行們更為精湛高超,然而若是貿然將這個活兒給應承下來,萬一稍有差池,恐怕不僅堵不住他們的嘴巴,反而會給自己招來更多的麻煩和是非。
正當這位塑像匠人心思百轉千迴之際,人群之中忽然又有人陰陽怪氣地開口:“瞧瞧,想必這位師傅心裏頭有點兒發虛咯!這麽老半天過去了,連個屁都不放一聲,估摸著是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壞了名聲吧......”
可巧,這時,汪家的童仆也牽著馬從街那頭過來了。
“快看呐,這就是汪家的那匹馬!之前那個塑像師傅不是沒見過嘛,就算現在讓他見著了,恐怕也照樣塑不出來呢!”
循著人聲望去,看見汪家小童和馬,這位塑像匠人心一下就動了,這可是自己立威的好東西。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當場應承了下來,表示願意接下這份塑像的工作。不過,為了確保能夠將這匹馬塑造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備,他故意稍稍延長了完成塑像的時間。
眼看著塑像匠人信心滿滿地應承下了這樁活兒,原本圍觀看熱鬧的人群也漸漸失去了興趣,開始各自散去。
至於婺源的那些同行們,心裏則盼著到了那天去砸砸他的招牌。
人群散盡之後,塑像匠人迅速收拾好了自己的攤子。在和街坊們打聽一番汪家馬的事情後,心裏有了定計。
第二天,塑像匠人弄了一些果脯,與汪家的小童來了一場偶遇。
搭訕的話頭,自然也說到了小童仆的心肝上。什麽馬養的好啊,有這番本事,哪裏都去的啊之類的,一連串恰到好處的奉承話,說的小童仆是心花怒放。
連外地的巧匠都恭維自己的馬養得好。從來沒離開過婺源城的小童仆,哪裏是這位塑像匠人的對手呢?
一來二去之後,塑像匠人和汪家的小童仆日益熟絡起來。
到小童仆遛馬的時候,塑像匠人總會弄些吃的,專程候著他,陪著說說話,如果是小童去草料,塑像匠人也會把工具給搶過了,笑著說:“我可一直把您當成我的師父呢!像這種粗重活兒,當然應該由我來幹啦!”
慢慢的,小童仆把塑像匠人當作了知交好友。有時在城外遛馬之時,塑像匠人還會帶上一壺香氣撲鼻的美酒。一開始,小童仆總是禮貌地推辭,但隨著彼此關係的不斷升溫,他也不再拘束,偶爾會小酌上一兩口。
若是小童仆不小心多飲了幾杯,開始有些微醺,腳步變得踉蹌不穩,塑像匠人便會趕忙上前扶住他,然後帶著馬一起走到稍微偏僻一些沒人看見的地方。
等到小童仆醉臥酣睡之後,塑像匠人輕手輕腳地走到拴著馬匹的地方,然後從懷裏掏出絲線,仔細丈量起馬來。
從馬頭至馬尾,就連那微微彎曲的馬蹄、靈動小巧的馬耳、炯炯有神的馬眼、濕潤微張的馬口、挺直的馬鼻,還有那隨風飄揚的飄逸鬃毛,都被他用絲線記錄下尺寸數據。
不僅如此,就連那正酣然入睡的汪家小童仆,也沒能逃脫塑像匠人的“法眼”。
小童仆的發髻形狀、麵容五官、口鼻輪廓、高矮身形以及四肢長短,甚至連手指腳趾的細微差別都被他盡收眼底,毫無遺漏。
然而,對於這一切,熟睡中的小童仆全然不知曉。
婺源城的人,見塑像匠人天天哄著汪家小童仆,也隻當他是想盡量把活計弄得完美一些。
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了一兩個月。在又一次跟著汪家小童遛馬的時候,塑像匠人告訴汪家小童,自己承攬的活計眼見要到了,不能再跟著遛馬了。
習慣了塑像匠人的悉心服侍,當聽到塑像匠人表示自己需要專心致誌地去做事情時,汪家小童仆心中難免有些不樂意。
但在塑像匠人好說歹說一番之後,他還是答應塑像匠人,等他點睛那天去瞧瞧。
這之後,塑像匠人找到了當初請他出手的那些人,讓他們幫著在五侯廟山門前準備立駿馬塑像的地方搭上了一個棚子,還特意交代不要打擾。
對塑像匠人的說法,婺源城裏的那些同行也隻是冷笑。和大家約定的時間隻有十來天了,看你能玩出什麽花樣了。
但出於對塑像匠人的尊重以及之前所達成的協議,這些同行們還是選擇依照塑像匠人的意願行事。
終於,到了駿馬塑像完工並正式交貨的那一天。清晨時分,天色剛剛破曉,五侯廟山前就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許多聞訊而來的民眾早早地聚集於此,想要親眼目睹這座傳聞已久的駿馬塑像的廬山真麵目。
與此同時,汪家的小童仆也牽著馬緩緩來了。
隨著塑像匠人的招唿,遮住的棚子一點一點的拆除。讚歎聲是一陣比一陣高。顯露在人們麵前的塑像,除了沒有點開眼睛之外,和汪大郎的那匹馬以及汪家小童一模一樣。
婺源城裏的那些同行,一個個也是驚歎不已。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真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再盤算下指頭,這天也是黃道吉日。所謂擇日不如撞日,在眾多人的齊聲唿籲之下,那位技藝精湛的塑像匠人小心翼翼地端出了一支毛筆,準備為這座即將完工的塑像進行最為關鍵的一步——點睛。
然而,就在塑像點完睛的瞬間,筆墨都還沒來的及收拾。汪大郎的馬突然間像是發了狂似的,猛地掙脫了小童仆緊緊握在手中的韁繩,衝出了人群。
小童仆被馬的舉動嚇了一大跳,來不及思索,毫不猶豫地拔腿便追了上去。
好在當時在場的人多,那馬的步子沒有跑開,幾步之後,小童仆瞅準時機,一個縱身躍上了馬背。
等到人群散開,前麵沒有了阻礙。汪家小童仆嘴裏的“迂……迂”聲卻沒了用,馬馱著他一路朝著婺源城的南麵狂奔而去,速度越來越快,猶如離弦之箭一般。
這突發的情況,給大夥兒也是驚嚇的不得了。好事的人也二話不說也紛紛跟隨著追了上去。就這樣,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沿著馬匹奔跑的方向一路追趕。
終於,大家追到了城南的杉木潭邊。然而,那馬並沒有收住腳,而是馱著背上的汪家小童仆一起跳入了潭中。
這可把追上來的人嚇得不輕。水深為潭。這杉木潭,曾經有漁夫接了四五根船篙,都沒有探到底。於是,趕緊著人給汪大郎送信。
等到汪大郎趕到杉木潭,那馬和小童仆也浮上來了,不過,一人一馬已氣絕多時。
至於那塑像匠人,在聽到汪家小童和馬一起墜入水中之後,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收拾,就趁亂逃走了。
更奇異的是,在這一人一馬溺水的當天晚上,卻有人看見汪家小童仆牽著馬在城外的西湖喝水解渴。
不僅如此,城外田間的莊稼,有時也會有被啃食的痕跡。甚至,白天,人們還能在湖邊和田間發現清晰可見的馬蹄腳印。
而五侯廟山門前的泥塑,馬嘴邊有時還黏著湖裏的浮萍。如果是從被啃食的莊稼地裏尋過來,到泥塑這一段的路上,還會看見散落在地上的莊稼。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那小童仿佛也擁有了某種靈異之力。
於是,慢慢地,就有人開始對五侯廟門前的一人一馬塑像叩拜祈禱。迴去之後,晚上還會夢見小童的迴應和庇佑。
過的稍微長點之後,供奉給一人一馬塑像的香火,與廟裏供奉的香火比較起來,也不遑多讓。
等到了宣和初年,方臘進犯婺源,五侯廟連同山門前的人馬塑像被戰火焚毀。那之後,再也沒人見過曾經泥塑的汪大郎馬和汪家小童仆。
想來,是沒了蹤跡吧。
如果非要說起來的話,應該是那位外地來的塑像匠人犯了行業的大忌,照著活物來塑像。估計,那匠人,後來也沒有落得個好的下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