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昆山的某個集鎮,鎮上有戶姓顧的人家。這顧家,有著臨街的商鋪,但若是真的比較起來,顧家在鎮裏也算不上是大戶,不過,因為有著商鋪操持,日子比起普通人家來,還是要好上幾分。
在鎮上,提起老顧夫婦,鎮上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遇到了不方便的事情,隻要開口,他們都會全力相助。
隻是這顧家,人丁不是很旺,一家三口。小顧,還是老顧夫婦四處燒香拜佛修橋補路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才來到他們名下。
所以,中年得子的老顧,對自己的兒子是寵愛有加。平日裏,那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大聲嗬斥,這種情況,在顧家基本上是看不到。
不過呢,興許是因為老顧自身閱曆豐富,經曆的事情比較多吧,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老顧的角色轉換得很快,從慈父立馬換成了嚴父。
再說,雖然家裏雖然有著商鋪,但在官府的登記,顧家卻不是商戶。因此,早早的,老顧就把小顧送到了鎮裏的私塾。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知覺間,小顧都有十三四歲了。看著比自己還高的小顧,顧母就和老顧商量,孩子都這麽大了,是不是先給他尋下一門親事?街坊裏,年紀和自己兩口子差不多的,好多都已當上爺爺奶奶了。
但老顧卻不同意妻子的意見。兒子在私塾裏念書的時候,老師可不止一次地和自己說過“小顧是個讀書種子”。
這讓老顧獨自呆在的時候,臆想了無數迴小顧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的情景。真要是能像老師說的那樣,掙個功名迴來,不光是自己臉上有光,鎮子外麵祖宗的墳塋也的好生打理一下。
婦人嘛,頭發長見識短。真要像她說的,早早地給兒子定下門親事,萬一耽擱了學業,豈不是誤了兒子的前程?
等老顧把這個理由擺出來以後,顧母也不吭聲了。於是,給小顧尋親事這個事情,在家裏就沒人提起了。
但話說迴來,像小顧這個年紀,正是懵懂的時候。就像那句俗語說的那樣:哪個少女不思春?哪個少年不多情?何況,那個時候,男子成家的時間普遍又早。
於是,在家裏和私塾之間來往穿行的小顧,盯著書本的時候,耳邊就時不時地迴響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讓小顧對書裏和書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幻想。
但是,這些東西,老顧夫婦並沒有觀察到。當然,這也和國人傳統的育兒觀有關。很多時候,當父母的,都隻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考試成績怎麽樣;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從來沒有或者是極少關注過。
就像後世,因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很多父母都選擇了外出務工,把孩子丟給了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可時代的發展變化哪是這些年邁的老人跟得上節奏的呢?
於是乎,很多像小顧那般年紀的“留守兒童”,在不能辨別是非和經不住誘惑的情況下就走上了歧路,委實讓人歎息。
在老顧家裏,情況也是一樣。一天從早忙到黑的老顧夫婦,晚上閑下來時瞅著小顧房間裏的燈光,心裏是忍不住的歡喜。
時不時地還顧母給小顧弄點吃的,叮囑小顧不要學得太晚。夫婦倆都會留一個人等到小顧的房間燈熄掉之後再睡。
也不知道是不是合該有事還是怎麽的。某天晚上,在給小顧送完宵夜之後,夫婦倆都忍不住困頓,沒等小顧熄燈,就都進入了夢鄉。
聽到屋那頭父母的鼾聲,小顧苦笑了一下,為了供自己讀書,父親和母親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然後搖了搖頭,繼續挑燈苦讀。
不知不覺已到半夜。這時,門外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小顧隻當是父母過來給自己送吃的或者是讓自己早點安歇。
於是,小顧緩緩地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掌起那盞昏黃的油燈,朝著門口走去。
等打開門,小顧一下子就愣住了。站在門外的,並不是父親或者母親,而是一個身著白衣的妙齡女子。
微弱而搖曳的油燈光芒下,那白衣女子宛如從天而降仙子一般,身姿曼妙,玲瓏有致;容顏嬌豔,青翠欲滴。
看著小顧目瞪口呆的樣子,白衣女子掩口一笑,輕聲道,“你這個呆子,怎麽還傻愣愣地站著,還不讓我進屋啊?”
說完也不等小顧迴應,就繞過小顧,徑直進了房。
等小顧迴過神來掩上門,那白衣女子穩穩當當地坐在了他的書桌邊。小顧放下油燈,看著這不請自來的白衣女子,“姑娘究竟是誰?為何會深夜到訪?”
但那女子並未直接迴答小顧的問題,而是隨手翻動起桌上擺放的書卷,然後才悠悠地說:“你這個書呆子呀,連奴都不記得啦!奴是鄰家的女兒。上次我們遇上的時候,你還……”
小顧迴想了一下,好像是有這麽迴事,自己從私塾迴來的時候,路上碰見過一個白衣的女子,但是,同行的幾個夥伴還拿那女子的背影開玩笑,被自己給攔了下來。
隻是,那天,自己看到的隻是背影。現在,再仔細看一下燈下女子的容顏,小顧不覺有些呆了。
昏暗的燈下,血氣方剛的少男和臉色含羞的少女,孤男寡女的坐在一起,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就不難想象了。
很快,屋子裏昏暗的燈光就熄滅掉了,間雜著低低的嬌喘聲響。想來應當是一夜的旖旎,讓含羞的少女多情的少男食之甘味。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套路。天還未亮的時候,白衣女子摁著小顧的手,“奴家是良人,背著父母偷偷摸摸的過來,還希望郎君痛惜則個。”
左右的意思,就是反複叮囑小顧不要把這事給說出去,不然,兩人的緣分就盡了。
然後,還不等小顧有什麽反應,女子便起了身,穿上衣服,飄飄然出了門,趁著夜色悄悄地離開了。留下小顧一個無盡的迴味。
打這以後,到了晚間,等老顧夫婦入睡以後,白衣女子都會來到小顧的房裏,然後又趁著天色未明離去。
就這樣慢慢地過了個把月之後,小顧明顯地消瘦了下來。但在老顧夫婦的眼裏,隻當是兒子晚上讀書讀得太用功了。為此,老顧還告訴顧母,記得多給兒子弄些好東西補補,別讓兒子因為太過用功累垮了身子。
可老顧夫婦全然不知,自己的兒子晚上是在用功,但這用功並不是夫婦倆心裏想到的用功。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越是怕什麽就會越是來什麽。過了幾個月之後,小顧病了,臉色蒼白身體消瘦不說,一天從早到晚還咳咳卡卡的,像極了大家都害怕的瘵疾,隻是沒有像瘵疾患者那樣咳出痰來。
這下可把老顧夫婦急的。鎮裏的郎中,甚至縣城的大夫,都讓老顧請到家裏來給小顧瞧過。望聞問切一番之後,誰也不能確定小顧是不是患上了瘵疾。
因為這瘵疾,很容易人傳人。可老顧一家三口同鍋造食,除了小顧之外,老顧夫婦沒有任何異常反應,而且,小顧的生活也很簡單,家裏,私塾;其他人也沒有絲毫瘵疾的症狀。
納悶歸納悶,雖說郎中們不敢確定,但也隻好開些治療瘵疾的藥物,當著瘵疾來整。就連聽來的“黃芪蒸雞”,老顧也是親自跑到鄉下抓了一隻沒下過蛋的童子雞。按照他們說的,把雞宰殺後取出內髒塞入黃芪,然後架上筷子用鍋蒸好後讓小顧服用。
可不管是郎中開的藥,還是聽來的偏方,對小顧的病情,並沒有什麽效果。原本血氣方剛的少年人,愈發是個病秧子了。弄得老顧夫婦倆是看在眼裏苦在心裏。
再說小顧這頭,大體裏也知道自己這病是怎麽迴事。但每每到了晚上,看著那白衣女子“我見尤憐”的樣子,又實在是把持不住。關鍵,這事,小顧不曾吐露半分。
於是乎,老顧這頭想方設法找方子補小顧,小顧這頭到了晚上則耗得一幹二淨。好在雖然咳咳卡卡的像是得了瘵疾,但小顧的精神頭還不錯,這才讓老顧稍微有些放心。
後來,某次老顧又聽來一個治療瘵疾的方子,便和顧母一起分頭去抓藥。可是家裏的鋪子一時沒人照管,老顧想了一下,讓小顧放下書本看看鋪子。這時,老顧也想明白了,功不功名的可以日後再說,現在兒子的命才是大事。
等父母出門之後,小顧在鋪子裏轉過來轉過去,不知不覺地就轉到了門口,然後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就在小顧百無聊賴的打量著街上的風景時,一位須發皆白的老道士迎麵緩緩走了過來。那老道士掃了小顧一眼之後,瞬間臉色大變,拉住路人指著小顧大聲地問,“這是誰家的少年,怎麽一身這麽濃的妖氣?”
而且,在說完這番話之後,老道士竟然毫不遲疑地轉過身邁著大步匆匆離去,隻留下一臉茫然的眾人和不知所措的小顧呆立當場。
等到老顧迴來,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尋到了這位老道士,期望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指點或幫助,給自己拿個主意。
可不曾想,對老顧的請求,老道士不僅沒有絲毫想要出手相助之意,反倒是輕輕搖了搖頭,“心病還需心藥醫……”然後,就再也不搭理老顧了。
滿頭霧水的老顧迴到家裏以後,怒氣衝衝的給小顧教訓了一頓,“你還不給老子講實話啊,道爺都告訴我了。你再不說出實情,那隻有等死了,真要老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啊,別的不說,就想想你的娘親。”
“看你現在這鬼樣子哦,你把實情說出來,老爹也不會怪你。”
麵對老顧的質問,小顧也終於不再隱瞞,吞吞吐吐地把白衣女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顧。
聽完兒子的講述,老顧想了一下。這樣吧,等下我給你把剪刀,要是今天晚上那白衣女子還來,你悄悄剪下她的衣服,如果那道爺說的是真的,就知道是怎麽迴事了。
看到父親說的這麽慎重,小顧也是慌了,趕緊表示自己一定按父親講的那麽去做。
到了晚上,與往日一樣,那個神秘的白衣女子又來到了小顧的房裏。兩人耳鬢廝磨、柔情蜜意、卿卿我我中,小顧趁著女子不注意,摸出剪刀,把女子背後的衣服剪去了老大一塊。
然後猛地大聲嗬斥到,你口口聲聲說你是良人是鄰家的女兒,現在我都成這個樣子了,你都還要。我看你是存心不良,趕緊走,不然我要叫人了。
被小顧猛然這麽一吼,那白衣女子嚇了一大跳,看著小顧怒火衝天的樣子,像一隻受驚的兔子般,轉身就逃了出去。
天亮之後,等小顧把那剪下的衣服拿出來,居然全部是白色的毛。這詭異的一幕令老顧一家都是滿臉的驚愕。
這時,從隔壁鄰居家裏突然傳來一陣驚唿,“怪了啊,真是見鬼了,是哪個把我們的狗剪去了這麽大一塊毛?,還剪的這麽整齊。”
這話聽得老顧不由地一怔,他下意識對小顧放在桌上的白毛看了一眼。隨即拉著小顧朝鄰居家走去。
鄰居家養著的那隻白色母狗,背上真的有一大塊毛被整整齊齊的剪掉了。
更讓人詫異的是,那母狗聽到老顧他們過來後,還轉頭瞪著小顧,眼神裏說不出的味道。
老顧就順手抄起一根木棒,遞給小顧,不等鄰居有什麽反應,父子倆就把那頭白狗打殺在地。
瞧著自己的狗被老顧他們當著自己的麵莫名其妙的給打死了,鄰居家裏也很鬱悶。自己的這條狗都養七八年了,看家護院聽話的很,怎麽被你們父子兩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打殺了呢。
於是,就揪住老顧的衣服,要老顧給自己一個說法。等到小顧從家裏拿出那些衣塊變成的白毛,鄰居也是一陣陣心驚肉跳。
原來,老輩人說的都是真的啊,雞不六載,犬不八年,尤其是這帶白色的東西。
更神奇的是,這條白色的母狗被打死以後,小顧的病就好了。故事到了這,也就戛然而止,至於小顧後來怎麽樣呢,沒人知道。
在鎮上,提起老顧夫婦,鎮上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遇到了不方便的事情,隻要開口,他們都會全力相助。
隻是這顧家,人丁不是很旺,一家三口。小顧,還是老顧夫婦四處燒香拜佛修橋補路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才來到他們名下。
所以,中年得子的老顧,對自己的兒子是寵愛有加。平日裏,那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大聲嗬斥,這種情況,在顧家基本上是看不到。
不過呢,興許是因為老顧自身閱曆豐富,經曆的事情比較多吧,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老顧的角色轉換得很快,從慈父立馬換成了嚴父。
再說,雖然家裏雖然有著商鋪,但在官府的登記,顧家卻不是商戶。因此,早早的,老顧就把小顧送到了鎮裏的私塾。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知覺間,小顧都有十三四歲了。看著比自己還高的小顧,顧母就和老顧商量,孩子都這麽大了,是不是先給他尋下一門親事?街坊裏,年紀和自己兩口子差不多的,好多都已當上爺爺奶奶了。
但老顧卻不同意妻子的意見。兒子在私塾裏念書的時候,老師可不止一次地和自己說過“小顧是個讀書種子”。
這讓老顧獨自呆在的時候,臆想了無數迴小顧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的情景。真要是能像老師說的那樣,掙個功名迴來,不光是自己臉上有光,鎮子外麵祖宗的墳塋也的好生打理一下。
婦人嘛,頭發長見識短。真要像她說的,早早地給兒子定下門親事,萬一耽擱了學業,豈不是誤了兒子的前程?
等老顧把這個理由擺出來以後,顧母也不吭聲了。於是,給小顧尋親事這個事情,在家裏就沒人提起了。
但話說迴來,像小顧這個年紀,正是懵懂的時候。就像那句俗語說的那樣:哪個少女不思春?哪個少年不多情?何況,那個時候,男子成家的時間普遍又早。
於是,在家裏和私塾之間來往穿行的小顧,盯著書本的時候,耳邊就時不時地迴響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讓小顧對書裏和書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幻想。
但是,這些東西,老顧夫婦並沒有觀察到。當然,這也和國人傳統的育兒觀有關。很多時候,當父母的,都隻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考試成績怎麽樣;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從來沒有或者是極少關注過。
就像後世,因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很多父母都選擇了外出務工,把孩子丟給了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可時代的發展變化哪是這些年邁的老人跟得上節奏的呢?
於是乎,很多像小顧那般年紀的“留守兒童”,在不能辨別是非和經不住誘惑的情況下就走上了歧路,委實讓人歎息。
在老顧家裏,情況也是一樣。一天從早忙到黑的老顧夫婦,晚上閑下來時瞅著小顧房間裏的燈光,心裏是忍不住的歡喜。
時不時地還顧母給小顧弄點吃的,叮囑小顧不要學得太晚。夫婦倆都會留一個人等到小顧的房間燈熄掉之後再睡。
也不知道是不是合該有事還是怎麽的。某天晚上,在給小顧送完宵夜之後,夫婦倆都忍不住困頓,沒等小顧熄燈,就都進入了夢鄉。
聽到屋那頭父母的鼾聲,小顧苦笑了一下,為了供自己讀書,父親和母親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然後搖了搖頭,繼續挑燈苦讀。
不知不覺已到半夜。這時,門外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小顧隻當是父母過來給自己送吃的或者是讓自己早點安歇。
於是,小顧緩緩地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掌起那盞昏黃的油燈,朝著門口走去。
等打開門,小顧一下子就愣住了。站在門外的,並不是父親或者母親,而是一個身著白衣的妙齡女子。
微弱而搖曳的油燈光芒下,那白衣女子宛如從天而降仙子一般,身姿曼妙,玲瓏有致;容顏嬌豔,青翠欲滴。
看著小顧目瞪口呆的樣子,白衣女子掩口一笑,輕聲道,“你這個呆子,怎麽還傻愣愣地站著,還不讓我進屋啊?”
說完也不等小顧迴應,就繞過小顧,徑直進了房。
等小顧迴過神來掩上門,那白衣女子穩穩當當地坐在了他的書桌邊。小顧放下油燈,看著這不請自來的白衣女子,“姑娘究竟是誰?為何會深夜到訪?”
但那女子並未直接迴答小顧的問題,而是隨手翻動起桌上擺放的書卷,然後才悠悠地說:“你這個書呆子呀,連奴都不記得啦!奴是鄰家的女兒。上次我們遇上的時候,你還……”
小顧迴想了一下,好像是有這麽迴事,自己從私塾迴來的時候,路上碰見過一個白衣的女子,但是,同行的幾個夥伴還拿那女子的背影開玩笑,被自己給攔了下來。
隻是,那天,自己看到的隻是背影。現在,再仔細看一下燈下女子的容顏,小顧不覺有些呆了。
昏暗的燈下,血氣方剛的少男和臉色含羞的少女,孤男寡女的坐在一起,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就不難想象了。
很快,屋子裏昏暗的燈光就熄滅掉了,間雜著低低的嬌喘聲響。想來應當是一夜的旖旎,讓含羞的少女多情的少男食之甘味。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套路。天還未亮的時候,白衣女子摁著小顧的手,“奴家是良人,背著父母偷偷摸摸的過來,還希望郎君痛惜則個。”
左右的意思,就是反複叮囑小顧不要把這事給說出去,不然,兩人的緣分就盡了。
然後,還不等小顧有什麽反應,女子便起了身,穿上衣服,飄飄然出了門,趁著夜色悄悄地離開了。留下小顧一個無盡的迴味。
打這以後,到了晚間,等老顧夫婦入睡以後,白衣女子都會來到小顧的房裏,然後又趁著天色未明離去。
就這樣慢慢地過了個把月之後,小顧明顯地消瘦了下來。但在老顧夫婦的眼裏,隻當是兒子晚上讀書讀得太用功了。為此,老顧還告訴顧母,記得多給兒子弄些好東西補補,別讓兒子因為太過用功累垮了身子。
可老顧夫婦全然不知,自己的兒子晚上是在用功,但這用功並不是夫婦倆心裏想到的用功。
有句話是這麽說的,越是怕什麽就會越是來什麽。過了幾個月之後,小顧病了,臉色蒼白身體消瘦不說,一天從早到晚還咳咳卡卡的,像極了大家都害怕的瘵疾,隻是沒有像瘵疾患者那樣咳出痰來。
這下可把老顧夫婦急的。鎮裏的郎中,甚至縣城的大夫,都讓老顧請到家裏來給小顧瞧過。望聞問切一番之後,誰也不能確定小顧是不是患上了瘵疾。
因為這瘵疾,很容易人傳人。可老顧一家三口同鍋造食,除了小顧之外,老顧夫婦沒有任何異常反應,而且,小顧的生活也很簡單,家裏,私塾;其他人也沒有絲毫瘵疾的症狀。
納悶歸納悶,雖說郎中們不敢確定,但也隻好開些治療瘵疾的藥物,當著瘵疾來整。就連聽來的“黃芪蒸雞”,老顧也是親自跑到鄉下抓了一隻沒下過蛋的童子雞。按照他們說的,把雞宰殺後取出內髒塞入黃芪,然後架上筷子用鍋蒸好後讓小顧服用。
可不管是郎中開的藥,還是聽來的偏方,對小顧的病情,並沒有什麽效果。原本血氣方剛的少年人,愈發是個病秧子了。弄得老顧夫婦倆是看在眼裏苦在心裏。
再說小顧這頭,大體裏也知道自己這病是怎麽迴事。但每每到了晚上,看著那白衣女子“我見尤憐”的樣子,又實在是把持不住。關鍵,這事,小顧不曾吐露半分。
於是乎,老顧這頭想方設法找方子補小顧,小顧這頭到了晚上則耗得一幹二淨。好在雖然咳咳卡卡的像是得了瘵疾,但小顧的精神頭還不錯,這才讓老顧稍微有些放心。
後來,某次老顧又聽來一個治療瘵疾的方子,便和顧母一起分頭去抓藥。可是家裏的鋪子一時沒人照管,老顧想了一下,讓小顧放下書本看看鋪子。這時,老顧也想明白了,功不功名的可以日後再說,現在兒子的命才是大事。
等父母出門之後,小顧在鋪子裏轉過來轉過去,不知不覺地就轉到了門口,然後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就在小顧百無聊賴的打量著街上的風景時,一位須發皆白的老道士迎麵緩緩走了過來。那老道士掃了小顧一眼之後,瞬間臉色大變,拉住路人指著小顧大聲地問,“這是誰家的少年,怎麽一身這麽濃的妖氣?”
而且,在說完這番話之後,老道士竟然毫不遲疑地轉過身邁著大步匆匆離去,隻留下一臉茫然的眾人和不知所措的小顧呆立當場。
等到老顧迴來,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尋到了這位老道士,期望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指點或幫助,給自己拿個主意。
可不曾想,對老顧的請求,老道士不僅沒有絲毫想要出手相助之意,反倒是輕輕搖了搖頭,“心病還需心藥醫……”然後,就再也不搭理老顧了。
滿頭霧水的老顧迴到家裏以後,怒氣衝衝的給小顧教訓了一頓,“你還不給老子講實話啊,道爺都告訴我了。你再不說出實情,那隻有等死了,真要老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啊,別的不說,就想想你的娘親。”
“看你現在這鬼樣子哦,你把實情說出來,老爹也不會怪你。”
麵對老顧的質問,小顧也終於不再隱瞞,吞吞吐吐地把白衣女子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顧。
聽完兒子的講述,老顧想了一下。這樣吧,等下我給你把剪刀,要是今天晚上那白衣女子還來,你悄悄剪下她的衣服,如果那道爺說的是真的,就知道是怎麽迴事了。
看到父親說的這麽慎重,小顧也是慌了,趕緊表示自己一定按父親講的那麽去做。
到了晚上,與往日一樣,那個神秘的白衣女子又來到了小顧的房裏。兩人耳鬢廝磨、柔情蜜意、卿卿我我中,小顧趁著女子不注意,摸出剪刀,把女子背後的衣服剪去了老大一塊。
然後猛地大聲嗬斥到,你口口聲聲說你是良人是鄰家的女兒,現在我都成這個樣子了,你都還要。我看你是存心不良,趕緊走,不然我要叫人了。
被小顧猛然這麽一吼,那白衣女子嚇了一大跳,看著小顧怒火衝天的樣子,像一隻受驚的兔子般,轉身就逃了出去。
天亮之後,等小顧把那剪下的衣服拿出來,居然全部是白色的毛。這詭異的一幕令老顧一家都是滿臉的驚愕。
這時,從隔壁鄰居家裏突然傳來一陣驚唿,“怪了啊,真是見鬼了,是哪個把我們的狗剪去了這麽大一塊毛?,還剪的這麽整齊。”
這話聽得老顧不由地一怔,他下意識對小顧放在桌上的白毛看了一眼。隨即拉著小顧朝鄰居家走去。
鄰居家養著的那隻白色母狗,背上真的有一大塊毛被整整齊齊的剪掉了。
更讓人詫異的是,那母狗聽到老顧他們過來後,還轉頭瞪著小顧,眼神裏說不出的味道。
老顧就順手抄起一根木棒,遞給小顧,不等鄰居有什麽反應,父子倆就把那頭白狗打殺在地。
瞧著自己的狗被老顧他們當著自己的麵莫名其妙的給打死了,鄰居家裏也很鬱悶。自己的這條狗都養七八年了,看家護院聽話的很,怎麽被你們父子兩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打殺了呢。
於是,就揪住老顧的衣服,要老顧給自己一個說法。等到小顧從家裏拿出那些衣塊變成的白毛,鄰居也是一陣陣心驚肉跳。
原來,老輩人說的都是真的啊,雞不六載,犬不八年,尤其是這帶白色的東西。
更神奇的是,這條白色的母狗被打死以後,小顧的病就好了。故事到了這,也就戛然而止,至於小顧後來怎麽樣呢,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