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世界裏,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關於忠孝的話題一直是掩藏在國人的血脈深處。
其中,更有流傳至後世得經典故事——“二十四孝”。盡管,用後世考究的眼光去看,這“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某些地方值得商榷,但並不妨礙它被推崇為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典範。
《說文》說,“孝”的本義是“善事父母”,包括對父母的奉養、尊敬、服從等方麵。同時,“孝”拓生到“德”的重要範疇,“孝順”“孝敬”“孝悌”成為衡量人品、規約社會行為的重要標杆,“孝子”“孝女”“孝孫”等在不同時代都是人們的“道德模範”。
除卻統治階級推崇的“二十四孝”故事之外,在稗官野史及各種誌怪筆記和民間中並存著許多關於孝或者不孝的故事,並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且,在這些故事裏,還有一個頗為神奇的紐帶,那就是,凡是能夠和孝有關的,往往都會扯上上天的雷霆之怒。
然後,在後世,所有忤逆不孝的行為,也常常會被詛咒天打雷劈。
洪老爺子,就曾給後人講過類似的故事。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鹽官縣上空出現了奇異的天象,連續數日烏雲壓境,天色昏暗,看似有暴雨降下,但是光打雷不下雨,一天到晚都是雷聲轟轟。搞得人心不靜,議論紛紛,都暗自揣測是不是有做了虧心事的人將接受上天的懲罰和教訓。
在這個連續數日雷聲滾滾地某個晚上,上管場居民顧德謙的妻子張氏做了個夢,夢見有個神人指著她一件一件曆數著她前世的行徑,然後厲聲嗬斥她,說她將因為前世的過錯在明天會被雷劈死以儆效尤。
張氏在夢中驚醒以後,覺得很是惶恐,而自家的男人又不在家,沒有個說話的地方,隻好躲在屋裏偷偷地哭。
哪知道哭聲卻驚醒了顧德謙的母親自己的婆婆。大晚上的,有人在家裏哭,不是個事。於是,顧母就走到了張氏的房間,問張氏是怎麽迴事。
瞧著婆婆進了屋,張氏停止了抽噎。但麵對婆婆的問話,張氏又不敢和她說自己做了噩夢。再則,如果是和婆婆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原因而在今生遭雷劈的話,也不知道婆婆會怎麽想。
見左問右問,張氏就是不肯說,顧母後來也生氣了。我好端端的和你說話,你左也不答右也不答是什麽意思呢?難道老娘借了你的米還了你的糠?還是我哪裏得罪了你,用得著你一個人半夜躲在屋裏哭嘛?
見婆婆生氣了,張氏原本停下的哭聲又開始起來,抽噎著和顧母說了自己剛才做的那個夢,弄得顧母也眼睛紅紅的,拿著張氏的手,婆媳倆說了一通宵的話。
第二天天亮之後,看著屋外烏風暴雨驟起,雷聲更是在顧家的上方一陣接著一陣。張氏就懷疑自己昨天晚上做的那個夢是真的,覺得自己今天肯定會死去,心裏不由地一陣陣驚悸。
等張氏坐起身,才發現晚上和自己說著話的婆婆竟不知道什麽時候睡著了。想來終究是上了年紀,熬不得夜。
於是,張氏就輕腳輕手的下了床,換了身衣服,然後又躡手躡腳地打開門關上門,獨自一人走到了屋外遠處的桑樹下。
在桑樹下,張氏心裏想著,既然神人都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事情在今天被雷打死。死就死吧,隻是自己的婆婆年紀大了,不能因為自己被雷打死的死狀驚嚇到了她。
這個時候,雨也越下越大了,雷聲也一聲比一聲響亮,閃電更是一道比一道耀眼。張氏心裏更加害怕起來,緊緊咬住牙關閉上眼睛等死。
可是,沒等張氏等上多久,半空中傳來了一道聲音。張氏,因為宿生,你本應在今天被雷震而死;但因為你的孝念,上天赦免了你的罪過。
張氏驚喜地睜開眼睛,風也停了雨也住了,先前的雷聲和閃電都沒有了。然後,又聽見半空中那個聲音說,張氏,你迴去以後,要好生孝敬你的婆婆,多做一些積善行德的事。
等張氏迴到家裏,顧母早已醒來。張氏把剛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顧母說了一遍,婆媳倆都是喜極而泣。
在顧母的心裏,張氏待她向來比自己的女兒還好。而張氏,待顧母,也如待自己的生母一般。
後來,張氏因為孝敬婆婆而被上天赦免罪過的事就慢慢傳了出去。隻是顧家和張氏的名聲不顯,這事也就僅存於當地百姓的口中罷了。
幸好洪老爺子在聽說這件事情以後,把它收錄在了自己的書裏,得以留下了顧家和張氏的名字。
張氏後來的故事怎麽啦,洪老爺子沒有說,但想來,估計是家庭和睦,畢竟吃一塹長一智。
或許,在這次的事情之後,張氏和顧母的關係比往日裏更加和睦。因為按照過來國人對這一類故事的看法,都希望的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這樣一來,想必因為張氏的孝念,多年以後,顧德謙家裏子孫滿堂,家族興旺。而且,在張氏故事的引導下,顧家周圍形成了一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的良好風氣。
至於像這一類的故事,為啥在國人的骨子裏一直經久不衰,現代也有人考證過其緣由。
說是“孝”的觀念萌芽於周,討論於春秋戰國,興盛於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用律法的形式將“孝”納入“忠”的考核之後,曆朝曆代都把“孝”作為維持政權的有力武器。
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所以,在幾千年的曆史傳承中,“為國盡忠即是盡孝”就成為了國人血脈深處習慣和奉行的準則。
就像當年趙登禹先生說過的:“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麽值得悲傷的,隻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所以,我們也才能看到川軍那麵昂揚的旗幟——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隻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麵,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
其中,更有流傳至後世得經典故事——“二十四孝”。盡管,用後世考究的眼光去看,這“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某些地方值得商榷,但並不妨礙它被推崇為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典範。
《說文》說,“孝”的本義是“善事父母”,包括對父母的奉養、尊敬、服從等方麵。同時,“孝”拓生到“德”的重要範疇,“孝順”“孝敬”“孝悌”成為衡量人品、規約社會行為的重要標杆,“孝子”“孝女”“孝孫”等在不同時代都是人們的“道德模範”。
除卻統治階級推崇的“二十四孝”故事之外,在稗官野史及各種誌怪筆記和民間中並存著許多關於孝或者不孝的故事,並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且,在這些故事裏,還有一個頗為神奇的紐帶,那就是,凡是能夠和孝有關的,往往都會扯上上天的雷霆之怒。
然後,在後世,所有忤逆不孝的行為,也常常會被詛咒天打雷劈。
洪老爺子,就曾給後人講過類似的故事。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鹽官縣上空出現了奇異的天象,連續數日烏雲壓境,天色昏暗,看似有暴雨降下,但是光打雷不下雨,一天到晚都是雷聲轟轟。搞得人心不靜,議論紛紛,都暗自揣測是不是有做了虧心事的人將接受上天的懲罰和教訓。
在這個連續數日雷聲滾滾地某個晚上,上管場居民顧德謙的妻子張氏做了個夢,夢見有個神人指著她一件一件曆數著她前世的行徑,然後厲聲嗬斥她,說她將因為前世的過錯在明天會被雷劈死以儆效尤。
張氏在夢中驚醒以後,覺得很是惶恐,而自家的男人又不在家,沒有個說話的地方,隻好躲在屋裏偷偷地哭。
哪知道哭聲卻驚醒了顧德謙的母親自己的婆婆。大晚上的,有人在家裏哭,不是個事。於是,顧母就走到了張氏的房間,問張氏是怎麽迴事。
瞧著婆婆進了屋,張氏停止了抽噎。但麵對婆婆的問話,張氏又不敢和她說自己做了噩夢。再則,如果是和婆婆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原因而在今生遭雷劈的話,也不知道婆婆會怎麽想。
見左問右問,張氏就是不肯說,顧母後來也生氣了。我好端端的和你說話,你左也不答右也不答是什麽意思呢?難道老娘借了你的米還了你的糠?還是我哪裏得罪了你,用得著你一個人半夜躲在屋裏哭嘛?
見婆婆生氣了,張氏原本停下的哭聲又開始起來,抽噎著和顧母說了自己剛才做的那個夢,弄得顧母也眼睛紅紅的,拿著張氏的手,婆媳倆說了一通宵的話。
第二天天亮之後,看著屋外烏風暴雨驟起,雷聲更是在顧家的上方一陣接著一陣。張氏就懷疑自己昨天晚上做的那個夢是真的,覺得自己今天肯定會死去,心裏不由地一陣陣驚悸。
等張氏坐起身,才發現晚上和自己說著話的婆婆竟不知道什麽時候睡著了。想來終究是上了年紀,熬不得夜。
於是,張氏就輕腳輕手的下了床,換了身衣服,然後又躡手躡腳地打開門關上門,獨自一人走到了屋外遠處的桑樹下。
在桑樹下,張氏心裏想著,既然神人都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事情在今天被雷打死。死就死吧,隻是自己的婆婆年紀大了,不能因為自己被雷打死的死狀驚嚇到了她。
這個時候,雨也越下越大了,雷聲也一聲比一聲響亮,閃電更是一道比一道耀眼。張氏心裏更加害怕起來,緊緊咬住牙關閉上眼睛等死。
可是,沒等張氏等上多久,半空中傳來了一道聲音。張氏,因為宿生,你本應在今天被雷震而死;但因為你的孝念,上天赦免了你的罪過。
張氏驚喜地睜開眼睛,風也停了雨也住了,先前的雷聲和閃電都沒有了。然後,又聽見半空中那個聲音說,張氏,你迴去以後,要好生孝敬你的婆婆,多做一些積善行德的事。
等張氏迴到家裏,顧母早已醒來。張氏把剛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顧母說了一遍,婆媳倆都是喜極而泣。
在顧母的心裏,張氏待她向來比自己的女兒還好。而張氏,待顧母,也如待自己的生母一般。
後來,張氏因為孝敬婆婆而被上天赦免罪過的事就慢慢傳了出去。隻是顧家和張氏的名聲不顯,這事也就僅存於當地百姓的口中罷了。
幸好洪老爺子在聽說這件事情以後,把它收錄在了自己的書裏,得以留下了顧家和張氏的名字。
張氏後來的故事怎麽啦,洪老爺子沒有說,但想來,估計是家庭和睦,畢竟吃一塹長一智。
或許,在這次的事情之後,張氏和顧母的關係比往日裏更加和睦。因為按照過來國人對這一類故事的看法,都希望的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這樣一來,想必因為張氏的孝念,多年以後,顧德謙家裏子孫滿堂,家族興旺。而且,在張氏故事的引導下,顧家周圍形成了一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的良好風氣。
至於像這一類的故事,為啥在國人的骨子裏一直經久不衰,現代也有人考證過其緣由。
說是“孝”的觀念萌芽於周,討論於春秋戰國,興盛於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用律法的形式將“孝”納入“忠”的考核之後,曆朝曆代都把“孝”作為維持政權的有力武器。
孔子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所以,在幾千年的曆史傳承中,“為國盡忠即是盡孝”就成為了國人血脈深處習慣和奉行的準則。
就像當年趙登禹先生說過的:“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麽值得悲傷的,隻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所以,我們也才能看到川軍那麵昂揚的旗幟——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隻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麵,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