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後人對魏晉以來誌怪小說裏關於狗的分類,屬異犬級別並被後人推崇的狗,陸機先生豢養的黃耳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
這件事,不光是記錄在了《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裏,任昉的《述異記》和魯迅的《古小說鉤沉》都提到了這件事情。
先說陸機,這陸機可不是一般人,出身於江南的門閥大族吳郡陸氏,是孫吳時期丞相陸遜的孫子,大司馬陸抗的兒子。後來,三國歸晉之,先後被司馬倫引為相國參軍,受封關中侯,後被司馬穎任為平原內史。在史上也是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
而且,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在他未出仕的時候,除了肯讀書寫字繪畫以外,作為門閥士族的子弟,同樣喜歡遊山玩水,雖說“平流進取,坐至公卿”,在那個時代是陸機們的天然福利,但儒家教導的六藝,在陸機的身上一樣都沒有落下。
不過,也因為是在那個時代,遊玩打獵也是門閥子弟的天然福利之一。像陸機這樣的門閥子弟,獵犬自然也就成了他們這一類人相互比較的資本,誰有一條好狗,在人群裏自然也就是大家點讚的對象。
在未去洛陽任職之前,陸機養了一條狗,取名叫黃耳。但從陸機給狗取的名字來看,這條狗應該是個花色的,估計就是兩隻耳朵是黃色的。
黃耳是怎麽弄來的史書上沒有說,或許是陸機自家畜養的田犬下的崽,或許是依附陸家的門客見陸機喜歡打獵,從鄉下弄來一隻趕山狗的幼崽送給了陸機。
反正在豢養的時候,這隻狗就入了陸機的法眼。而且隨著陸機的豢養,在眾狗之中愈發是脫穎而出,陪著陸機打獵時不光是跑的快追的上獵物,而且還很機靈,能看得到主人的顏色,聽得懂主人的話語。這樣陸機更加的喜愛它。
據說,某次,陸機的朋友要借黃耳去打獵,陸機也同意了。哪知道這個朋友竟然將黃耳帶到了三百裏外的地方,不知道是朋友招待黃耳不周還是什麽的,某次,朋友帶著黃耳又出去打獵的時候,居然將黃耳弄丟了。
因為黃耳走丟了,陸機的朋友又專程趕過來向陸機道歉,哪知道到了陸機的住處,發現黃耳早早的就待在了陸機身邊。等到朋友把事情說過之後,陸機這才知道,居然是黃耳丟下朋友自己沿著路跑迴來的,算算時間,比朋友還早到了兩三天。
陸機不由得大喜,對黃耳愈發的看重了。等到陸機去洛陽的時候,陸機把黃耳也帶在了身邊。一路上車行舟楫,黃耳的表現讓陸機的名聲更添了幾分,連船夫車夫和打尖的驛站對黃耳都有了高度的評價。
從江南吳郡到洛陽,也算得上是背井離鄉,加上到洛陽閑居一段時間後,朝廷還沒有正式給陸機任職,不禁讓陸機在百無聊賴之間有些想念起家鄉的鱸魚來,再加上很久也沒有收到家裏的書信了。一人一狗對坐的時候,陸機忍不住笑著對黃耳說,家裏很久沒有來信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把信往家裏送一迴呢?
出乎陸機意料的是,黃耳在聽到陸機的這番話以後,又是搖頭又是擺尾,還汪汪汪地叫了幾聲;仿佛在應答陸機一般——我願意我願意,我做得到我做得到。
見黃耳這番動作,陸機也是動了心。就試著寫了一封家書,用竹筒裝著封好,係在黃耳的脖子下。然後眼睜睜地看著黃耳走出家門走上驛路往家鄉的方向跑去。
按照任昉在《述異記》的說法,當時黃耳是沿著路一路向南狂奔,渴了喝水,餓了就自己在山野中打獵填飽肚子。經過大江大河的時候,還會循著渡口找到船家,搖頭擺尾向船夫打好招唿,等上船之後老老實實地找個地方坐著,等過了河之後還會很禮貌的向船夫交代一聲,然後飛奔著離開。
等到了吳郡陸氏,黃耳叫開了門。家人們也是大奇,陸機沒有捎信迴來,怎麽黃耳先跑迴來了。再順著黃耳的叫聲往狗脖子上一看,居然有一個竹筒,待家人把竹筒拿下來以後,揭開竹筒上的封印,裏麵原來是陸機寫給家裏的信。
更奇異的是,家人在看陸機的信時,黃耳趴在地上不做聲,但等信看完之後,黃耳又汪汪的叫了起來,仿佛要求家裏人給陸機迴信一般。
家裏人照著陸機的法子寫好書信塞進竹筒裏繼續掛在黃耳的脖子上以後,黃耳轉身離開了陸家朝洛陽方向跑去。
等陸機與黃耳在洛陽再相見時,算算時間,黃耳跑的這個來迴,居然隻用了半個月時間,而當初自己帶著黃耳從家裏出發時,一個單邊差不多就花了半個月時間。
打這以後,不管去哪裏,陸機都把黃耳隨身帶著。後來狗死了,陸機就用棺木將它運迴村中安葬,離陸家兩百步,堆土作墳。後世編纂的《鬆江府誌》裏,還專門記載了“黃耳塚”一事。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遜秦。”“筠筒音斷水雲村,吠入空林枸杞根。我亦天涯音信杳,盧令詩在為招魂。”
能夠讓後世的詩人在作品中不斷的提起自己的名字,黃耳也算是走上了自己的狗生巔峰了吧。
這件事,不光是記錄在了《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機》裏,任昉的《述異記》和魯迅的《古小說鉤沉》都提到了這件事情。
先說陸機,這陸機可不是一般人,出身於江南的門閥大族吳郡陸氏,是孫吳時期丞相陸遜的孫子,大司馬陸抗的兒子。後來,三國歸晉之,先後被司馬倫引為相國參軍,受封關中侯,後被司馬穎任為平原內史。在史上也是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
而且,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在他未出仕的時候,除了肯讀書寫字繪畫以外,作為門閥士族的子弟,同樣喜歡遊山玩水,雖說“平流進取,坐至公卿”,在那個時代是陸機們的天然福利,但儒家教導的六藝,在陸機的身上一樣都沒有落下。
不過,也因為是在那個時代,遊玩打獵也是門閥子弟的天然福利之一。像陸機這樣的門閥子弟,獵犬自然也就成了他們這一類人相互比較的資本,誰有一條好狗,在人群裏自然也就是大家點讚的對象。
在未去洛陽任職之前,陸機養了一條狗,取名叫黃耳。但從陸機給狗取的名字來看,這條狗應該是個花色的,估計就是兩隻耳朵是黃色的。
黃耳是怎麽弄來的史書上沒有說,或許是陸機自家畜養的田犬下的崽,或許是依附陸家的門客見陸機喜歡打獵,從鄉下弄來一隻趕山狗的幼崽送給了陸機。
反正在豢養的時候,這隻狗就入了陸機的法眼。而且隨著陸機的豢養,在眾狗之中愈發是脫穎而出,陪著陸機打獵時不光是跑的快追的上獵物,而且還很機靈,能看得到主人的顏色,聽得懂主人的話語。這樣陸機更加的喜愛它。
據說,某次,陸機的朋友要借黃耳去打獵,陸機也同意了。哪知道這個朋友竟然將黃耳帶到了三百裏外的地方,不知道是朋友招待黃耳不周還是什麽的,某次,朋友帶著黃耳又出去打獵的時候,居然將黃耳弄丟了。
因為黃耳走丟了,陸機的朋友又專程趕過來向陸機道歉,哪知道到了陸機的住處,發現黃耳早早的就待在了陸機身邊。等到朋友把事情說過之後,陸機這才知道,居然是黃耳丟下朋友自己沿著路跑迴來的,算算時間,比朋友還早到了兩三天。
陸機不由得大喜,對黃耳愈發的看重了。等到陸機去洛陽的時候,陸機把黃耳也帶在了身邊。一路上車行舟楫,黃耳的表現讓陸機的名聲更添了幾分,連船夫車夫和打尖的驛站對黃耳都有了高度的評價。
從江南吳郡到洛陽,也算得上是背井離鄉,加上到洛陽閑居一段時間後,朝廷還沒有正式給陸機任職,不禁讓陸機在百無聊賴之間有些想念起家鄉的鱸魚來,再加上很久也沒有收到家裏的書信了。一人一狗對坐的時候,陸機忍不住笑著對黃耳說,家裏很久沒有來信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把信往家裏送一迴呢?
出乎陸機意料的是,黃耳在聽到陸機的這番話以後,又是搖頭又是擺尾,還汪汪汪地叫了幾聲;仿佛在應答陸機一般——我願意我願意,我做得到我做得到。
見黃耳這番動作,陸機也是動了心。就試著寫了一封家書,用竹筒裝著封好,係在黃耳的脖子下。然後眼睜睜地看著黃耳走出家門走上驛路往家鄉的方向跑去。
按照任昉在《述異記》的說法,當時黃耳是沿著路一路向南狂奔,渴了喝水,餓了就自己在山野中打獵填飽肚子。經過大江大河的時候,還會循著渡口找到船家,搖頭擺尾向船夫打好招唿,等上船之後老老實實地找個地方坐著,等過了河之後還會很禮貌的向船夫交代一聲,然後飛奔著離開。
等到了吳郡陸氏,黃耳叫開了門。家人們也是大奇,陸機沒有捎信迴來,怎麽黃耳先跑迴來了。再順著黃耳的叫聲往狗脖子上一看,居然有一個竹筒,待家人把竹筒拿下來以後,揭開竹筒上的封印,裏麵原來是陸機寫給家裏的信。
更奇異的是,家人在看陸機的信時,黃耳趴在地上不做聲,但等信看完之後,黃耳又汪汪的叫了起來,仿佛要求家裏人給陸機迴信一般。
家裏人照著陸機的法子寫好書信塞進竹筒裏繼續掛在黃耳的脖子上以後,黃耳轉身離開了陸家朝洛陽方向跑去。
等陸機與黃耳在洛陽再相見時,算算時間,黃耳跑的這個來迴,居然隻用了半個月時間,而當初自己帶著黃耳從家裏出發時,一個單邊差不多就花了半個月時間。
打這以後,不管去哪裏,陸機都把黃耳隨身帶著。後來狗死了,陸機就用棺木將它運迴村中安葬,離陸家兩百步,堆土作墳。後世編纂的《鬆江府誌》裏,還專門記載了“黃耳塚”一事。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遜秦。”“筠筒音斷水雲村,吠入空林枸杞根。我亦天涯音信杳,盧令詩在為招魂。”
能夠讓後世的詩人在作品中不斷的提起自己的名字,黃耳也算是走上了自己的狗生巔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