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雲道:“天脈者既受上天眷顧,同時又受上天的限製。所謂的限製,即為修行時隻能吸取大道的能量,否則修為必定停滯不前。”
張世成問道:“什麽是大道能量?”
胡雲道:“天地能量即為大道能量。換句話說,她的修行過程中隻能吸收空氣中的能量進行修煉,一旦使用了靈石靈晶進行輔助修煉,他的修為必定會停滯不前。”
張世成疑惑地問道:“靈石靈晶擁有精純的能量,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胡雲道:“正是因為靈石靈晶的能量太精純,所以又說明了這些能量太過於單一。天脈證道飛升時肉身能夠保留下來,需要得到天地的認可,太單一了肯定是不行的。那麽修行的過程中就需要吸收天地能量滋養自身,使用靈石靈晶的話,突然出現蓬勃而又精純的能量會使身體機械性地誤認為修為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所以會瞬間迴到初始階段,然而積蓄的能量又不足以使自身的天賦品階成長,最終的結果就是修為停滯不前。想來你張家不知其中原由,過往的天脈者的問題皆是有可能出在此處。”
張世成道:“既不使用靈石靈晶,又從何說起需要海量的資源支持?”
胡雲道:“提升修為時吸收天地能量進行修煉,修為恢複時使用靈石能晶進行迴複,二者之間並不矛盾。尤其是到了高階修為的時候,想要快速地恢複過來沒有海量的資源支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世成道:“如煙既已使用了靈石靈晶,先生以何解法?”
胡雲道:“聚靈陣。以她如今之修為尚淺,還有挽迴的餘地,我們可用雙重或多重聚靈陣,一使她周遭之地方圓數十、百、千裏之地的靈氣聚攏,二則銘紋刻陣其身,可以加快吸收天地能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張世成道:“既如此,便請先生施救!”
胡雲搖頭道:“世間元素、屬性皆分出於陰陽、五行,故而聚靈之陣應有陰陽之力或者五行之力,至少銘刻於其身之陣法需要這兩種。然而陰陽同現世間難為,所以退而求其次選五行之力聚天地能量供其吸收者為最佳。五行者又需要水木火金土五位高階陣法師同時施為才可,因此目前實在難辦,以我曆練至中州的速度來算,最快也需要等到兩三年之後了。”
那個老頭曾說過,世間的陰陽之力有缺失,所以胡雲不敢保證到時候有沒有用,因此隻能從五行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他也不能告訴人家,自己現在隻有火的能力,還需要時間才能集齊水木金土,所以隻有以曆練為借口暫時把人拖延住。
張世成:“……”
還要再等兩三年才可以嗎?
張世成一聽就有些傻眼了,怎麽看都像是中了別人的圈套,連同自己一起賣了!
正在此時,戒靈的聲音傳來:“你真是走了狗屎運,隨隨便便都能遇上一位天脈者。”
胡雲有些臭屁地迴道:“瞧大人說的,好歹我也是道體,集天地氣運於一身,遇上天脈者很奇怪嗎?”
戒靈道:“那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脈比道體更加稀有。”
胡雲道:“哦?”
戒靈道:“道體雖然稀有,但是每隔十萬年還會出現,但是張氏傳承已滅,世間能有天脈誕生實屬不易。”
胡雲道:“這一點,我和戒靈大人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我打算全力培養她,讓她與聖念西和夜曦等人再組建一個小隊,等她成長起來後再用她的精血為眾人煉製天脈丹。”
戒靈道:“如果這就是你的打算,那還真是有點可惜了!”
胡雲道:“大人怎麽說?”
戒靈道:“什麽時候天脈者都已經淪為血奴了?要是讓張氏的先人泉下有知,那還不得從地下爬出來找你算賬?”
胡雲道:“道理我怎麽不懂,可是老師的傳承裏,天脈者隻有證道飛升之後戰力才會有質的飛躍,她對我來說也就那身血液珍貴!”
戒靈道:“火雲真是這麽說的?”
胡雲道:“他的傳承裏是這麽記錄的,怎麽了?”
戒靈道:“狗屁不通?以他未有證道飛升的認知,還能比得上曾經身為仙神的老夫的見識?他的傳承裏都是怎麽記錄的?”
胡雲將老師火雲的傳承中關於天脈的信息一五一十地講給戒靈大人聽。
戒靈道:“誤人子弟,誤人子弟!”
胡雲道:“大人怎麽說?”
戒靈道:“沒有經曆諸神大戰,無法證道飛升,自然就沒有了解和見識,僅憑收集到的零星碎片便能推斷出天脈的大概,對於火雲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胡雲道:“哦?”
戒靈道:“但是,火雲的認知裏,關於天脈的推斷有幾處十分明顯的錯誤,而且錯得十分明顯!”
胡雲:“……”
你老人家什麽時候也開始整花活,玩繞口令了?
戒靈道:“首先,關於天賦的認識,我在這裏要重申一次:萬物有靈皆有天賦!靈體有天賦、凡體、廢體也有。隻不過以武而言,凡體、廢體的天賦毫無意義,所以通常來講天賦是指靈體的天賦。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凡體中的天脈,不但有天賦,而且它的天賦還很特別,不能等閑視之。其次,天脈者修行每階隻有一次機會重塑天賦品階,在這個過程中一旦不小心使用了靈石靈晶進行輔助修行,會受到天道逞戒,修為即刻停滯,永不增長。最後,天脈等同於簡化版本的道體,隻不過凡體不受元素和屬性之力,沒有道體那麽多變態的能力,但若能按照正確的方向培養,基戰力同樣妖豔無比得不可描述!”
老師火雲與戒靈大人,身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對於天脈的認知,使胡雲明白了一個問題:老師們教授的知識並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因為站在不同的高度所教授的知識便有不同程度的學術偏差。
但是想要探尋其究,即使在錯誤的基礎上也要刻苦努力,才能有不斷撥亂反正的能力。
張世成問道:“什麽是大道能量?”
胡雲道:“天地能量即為大道能量。換句話說,她的修行過程中隻能吸收空氣中的能量進行修煉,一旦使用了靈石靈晶進行輔助修煉,他的修為必定會停滯不前。”
張世成疑惑地問道:“靈石靈晶擁有精純的能量,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胡雲道:“正是因為靈石靈晶的能量太精純,所以又說明了這些能量太過於單一。天脈證道飛升時肉身能夠保留下來,需要得到天地的認可,太單一了肯定是不行的。那麽修行的過程中就需要吸收天地能量滋養自身,使用靈石靈晶的話,突然出現蓬勃而又精純的能量會使身體機械性地誤認為修為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所以會瞬間迴到初始階段,然而積蓄的能量又不足以使自身的天賦品階成長,最終的結果就是修為停滯不前。想來你張家不知其中原由,過往的天脈者的問題皆是有可能出在此處。”
張世成道:“既不使用靈石靈晶,又從何說起需要海量的資源支持?”
胡雲道:“提升修為時吸收天地能量進行修煉,修為恢複時使用靈石能晶進行迴複,二者之間並不矛盾。尤其是到了高階修為的時候,想要快速地恢複過來沒有海量的資源支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世成道:“如煙既已使用了靈石靈晶,先生以何解法?”
胡雲道:“聚靈陣。以她如今之修為尚淺,還有挽迴的餘地,我們可用雙重或多重聚靈陣,一使她周遭之地方圓數十、百、千裏之地的靈氣聚攏,二則銘紋刻陣其身,可以加快吸收天地能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張世成道:“既如此,便請先生施救!”
胡雲搖頭道:“世間元素、屬性皆分出於陰陽、五行,故而聚靈之陣應有陰陽之力或者五行之力,至少銘刻於其身之陣法需要這兩種。然而陰陽同現世間難為,所以退而求其次選五行之力聚天地能量供其吸收者為最佳。五行者又需要水木火金土五位高階陣法師同時施為才可,因此目前實在難辦,以我曆練至中州的速度來算,最快也需要等到兩三年之後了。”
那個老頭曾說過,世間的陰陽之力有缺失,所以胡雲不敢保證到時候有沒有用,因此隻能從五行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他也不能告訴人家,自己現在隻有火的能力,還需要時間才能集齊水木金土,所以隻有以曆練為借口暫時把人拖延住。
張世成:“……”
還要再等兩三年才可以嗎?
張世成一聽就有些傻眼了,怎麽看都像是中了別人的圈套,連同自己一起賣了!
正在此時,戒靈的聲音傳來:“你真是走了狗屎運,隨隨便便都能遇上一位天脈者。”
胡雲有些臭屁地迴道:“瞧大人說的,好歹我也是道體,集天地氣運於一身,遇上天脈者很奇怪嗎?”
戒靈道:“那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脈比道體更加稀有。”
胡雲道:“哦?”
戒靈道:“道體雖然稀有,但是每隔十萬年還會出現,但是張氏傳承已滅,世間能有天脈誕生實屬不易。”
胡雲道:“這一點,我和戒靈大人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我打算全力培養她,讓她與聖念西和夜曦等人再組建一個小隊,等她成長起來後再用她的精血為眾人煉製天脈丹。”
戒靈道:“如果這就是你的打算,那還真是有點可惜了!”
胡雲道:“大人怎麽說?”
戒靈道:“什麽時候天脈者都已經淪為血奴了?要是讓張氏的先人泉下有知,那還不得從地下爬出來找你算賬?”
胡雲道:“道理我怎麽不懂,可是老師的傳承裏,天脈者隻有證道飛升之後戰力才會有質的飛躍,她對我來說也就那身血液珍貴!”
戒靈道:“火雲真是這麽說的?”
胡雲道:“他的傳承裏是這麽記錄的,怎麽了?”
戒靈道:“狗屁不通?以他未有證道飛升的認知,還能比得上曾經身為仙神的老夫的見識?他的傳承裏都是怎麽記錄的?”
胡雲將老師火雲的傳承中關於天脈的信息一五一十地講給戒靈大人聽。
戒靈道:“誤人子弟,誤人子弟!”
胡雲道:“大人怎麽說?”
戒靈道:“沒有經曆諸神大戰,無法證道飛升,自然就沒有了解和見識,僅憑收集到的零星碎片便能推斷出天脈的大概,對於火雲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胡雲道:“哦?”
戒靈道:“但是,火雲的認知裏,關於天脈的推斷有幾處十分明顯的錯誤,而且錯得十分明顯!”
胡雲:“……”
你老人家什麽時候也開始整花活,玩繞口令了?
戒靈道:“首先,關於天賦的認識,我在這裏要重申一次:萬物有靈皆有天賦!靈體有天賦、凡體、廢體也有。隻不過以武而言,凡體、廢體的天賦毫無意義,所以通常來講天賦是指靈體的天賦。但是,這其中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凡體中的天脈,不但有天賦,而且它的天賦還很特別,不能等閑視之。其次,天脈者修行每階隻有一次機會重塑天賦品階,在這個過程中一旦不小心使用了靈石靈晶進行輔助修行,會受到天道逞戒,修為即刻停滯,永不增長。最後,天脈等同於簡化版本的道體,隻不過凡體不受元素和屬性之力,沒有道體那麽多變態的能力,但若能按照正確的方向培養,基戰力同樣妖豔無比得不可描述!”
老師火雲與戒靈大人,身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對於天脈的認知,使胡雲明白了一個問題:老師們教授的知識並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因為站在不同的高度所教授的知識便有不同程度的學術偏差。
但是想要探尋其究,即使在錯誤的基礎上也要刻苦努力,才能有不斷撥亂反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