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連環計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哈木帶著他的使團,載著滿滿三千斤精製細鹽,兩千匹上好的布料,四百口鐵鍋,以及不可計數的金銀珠寶。
從南京出發,前往開平。
沿途官府好吃好喝款待。
到了開平,朱棣又要撥給他一萬石糧食。
馬哈木高興得合不攏嘴,在開平逗留了三日,每天好酒好肉盡情享受。
這一天深夜,吳良突然來了,茶都未及喝一口,就說道:\"四王爺,有要事。\"
朱棣連忙引入密室。
吳良附在朱棣耳邊,低語了一番。
朱棣臉上顯出錯愕之色,繼而頻頻點頭。
吳良咕咚咕咚喝完茶,說道:\"王爺,臣還有公務在身,不敢久留,告辭。\"
說罷,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朱棣背著手,來來迴迴踱著步,時而皺眉,時而搖頭。
第二天,馬哈木向朱棣告辭。
\"多謝王爺悉心款待,我該走了。\"
朱棣笑道:\"再留一日吧,最遲後天,一萬石糧食才能籌齊。\"
馬哈木大喜。
朱棣又問道:\"你歸順朝廷,阿魯台一定懷恨在心。這麽多糧食,是我幫你運到瓦剌去,還是你讓你兒子來運?\"
馬哈木道:\"安敢勞動王爺?我派人迴瓦剌傳信,叫脫歡親自來押運。\"
朱棣道:\"最好多帶些人馬,防備阿魯台半路打劫。\"
馬哈木道:\"正是!\"
第三天一大早,一萬石糧食果然籌集齊了,整整齊齊地四五百輛車上,一挨溜停在開平城外。
馬哈木看著這麽糧車,別提有多高興了,拉著朱棣的手說道:\"多謝王爺大恩大德!\"
脫歡也帶著三千瓦剌騎兵來了。
馬哈木告別了朱棣,率領著運糧隊踏上了返迴瓦剌的路途。
一路上,他不斷提醒兒子脫歡,要小心謹慎,以防阿魯台的襲擊。
脫歡異常謹慎,先派十七八騎在前方探路,確定沒有韃靼騎兵時,才敢往前進;後麵也派了數十騎遠遠尾隨。
馬蹄上套上了墊子,馬嘴上套上了馬罩,士兵們人人萬分警惕,護送著糧食物資往前行。
當他們行進到一片荒灘時,突然發現前方的路被枯樹枝、亂石頭攔住了。
馬哈木大聲命令:\"全體警戒!\"
三千名韃靼騎兵或彎弓搭箭,或舉起了火槍,將嚴陣以待,將馬車圍在中間。
眨眼之間,成千上萬的騎兵從四麵八方冒出來,如旋風般衝向了運糧隊,高唿著:\"殺馬哈木!殺哈木!\"
馬哈木心中一驚,大叫道:\"糟了,這麽小心,還是被阿魯台發現了!\"
脫歡也傻了眼,他們總共隻有三四千人,打肯定是打不過的。
可是扔下這麽多糧食物資逃命,又實在心有不甘。
脫歡當機立斷,指揮著手下的士兵護送著糧車向後撤退。阿魯台的軍隊窮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
突然,一聲炮響,兩側殺出無數韃靼軍,為首一員大將,燒成灰也認識,正是阿魯台。
這可真是冤家路窄啊!馬哈木叫苦不迭。
阿魯台大喝一聲:\"馬哈木,你敢背叛蒙古,拿命來!\"
\"嗖\"地一聲,一隻利箭飛了過來。
馬哈木縱馬躲過。兩軍混戰在一起,刀槍相互撞擊聲與狂亂的馬蹄聲亂成一片。
阿魯台人多勢眾,又是突然襲擊,打得韃靼兵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韃靼兵一擁而上,搶奪糧車、鹽車、布車,十幾口鍋掉在地上,被馬蹄踢得骨碌碌亂滾。
正當馬哈木父子左衝又突之際,突然塵煙四起,黑壓壓的騎兵像龍卷風般席卷而來。
馬哈木大唿命苦,正欲棄車逃出重圍時時,忽發現旌旗獵獵,上書鬥大一個【燕】字。
\"嘭!\"
\"嘭!\"
\"嘭!\"
一陣密集的銃響,朱棣己率數百騎撕開一個缺口,衝入重圍。
\"嘶\"地一聲長嘯,兩隻馬蹄直直立了起來。
馬哈木驚喜地大叫:\"燕王救我!\"
韃靼騎兵已經衝了過來。
朱棣大唿一聲:\"放箭!\"
頓時箭如雨下。
韃靼騎兵齊刷刷舉著盾牌,奮力向前衝。
兩軍短兵相接。
朱棣揮舞著長槍,刺,挑,掃,拔,如入無人之境,一大串韃靼騎兵掉落馬下。
張玉、邱福、朱能緊隨其後,舉著大刀,猛砍猛殺。
明軍士氣大振,跟著朱棣奮勇向前。
馬哈木、脫歡亦十分英勇。十幾個韃靼兵圍住了馬哈木。
脫歡縱馬衝了過去,將馬哈木抓到馬背上,衝了出去,背上中了一箭,頓時鮮血淋漓。
正危急時,朱棣一馬當先趕到,橫槍而立,大喊一聲:\"想死的,盡管來!\"
阿魯台連連後退。
燕軍越戰越勇,韃靼軍被殺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
朱棣來到脫歡身邊,下馬查看他的傷勢。
脫歡感激涕零,抱拳施禮道:“多謝王爺救命之恩!”
朱棣微微一笑,扶起脫歡道:“不必客氣,你父子歸順朝廷,便是我大明的子民,你父子有難,孤豈能坐視不管?”
朱棣吩咐士兵們收拾戰場,將糧草重新裝車。他看著受傷的脫歡,決定親自護送他們走一段路程。
走了四五十裏,馬哈木說道:
\"很快就到瓦剌地界了,王爺請迴吧!大恩大德永世不忘,從今以後我父子一定永遠忠於大命。\"
朱棣道了聲路上小心,拱手而別。
馬哈木一行人繼續趕路。
行至一處山丘前,天色漸暗。馬哈木命令就地宿營。
突然,四麵八方響起了喊殺聲,數以千計的騎兵高舉著火把,從山丘後麵猛衝過來。
脫歡第一個被亂刀砍死,糧食物資一搶而空。
馬哈木藏身在一個狹窄的縫隙裏,眼睜睜地看著這群人揚長而去。
馬哈木悲憤交加,他不明白為什麽阿魯台要趕盡殺絕。
此時,他身負重傷,身旁已無一人。
“難道我要命喪於此了嗎......”馬哈木萬念俱灰。
在山穀中躲藏了很久,等到確定沒人時,馬哈木這才小心翼翼出來。
四周一片狼藉,死屍遍地。
馬哈木發瘋般撥拉,終於找到了脫歡,已經血肉模糊了。
月黑風高,寒風蕭蕭,馬哈木放聲慟哭。
\"阿魯台,我與你不共戴天!\"
……
南京,武英殿,朱標端坐在龍椅之上,朱允熥站在他的身後,文武大臣分兩班而立。
因為龍體欠佳,朱標好久沒有梁大殿中的氣氛十分壓抑。
阿魯台拒門堡破關而入,長驅而入,攻破鎮河所、威魯所、高山所。
三個所的千戶望風而逃。
阿魯台劫掠了二十幾個村莊,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屠殺無辜老百姓數百名。
徐輝祖拱手說道:
\"啟奏陛下,臣奉太子旨意,清查各軍鎮賬目。\"
\"發現各軍鎮卻有鎮守怡領侵占軍屯田,侵吞子料糧,私役軍戶,欺男霸女,等種種不法行徑。\"
\"尤其令人憂慮的是,各衛所均有大量軍戶逃亡的現象。\"
\"其中尤以山西行都司最為嚴重。\"
\"鎮河堡,在冊旗軍2240人,實際人數1490人;\"
\"威魯堡在冊軍戶1120人,實際人數420人;\"
\"高山堡在冊軍戶510人,實際人數160人。\"
\"三所旗軍,四十五歲以上者占五成;\"
\"十六歲以下者占三成;\"
\"十六歲至二十五者占二成;\"
\"二十五歲至四十五歲者,無……\"
朱標怫然作色,問道:\"精壯旗軍,哪裏去了?\"
徐輝祖猶猶豫豫說道:\"有些是死了,有些是逃走了………\"
話音未落,大殿中一陣騷動。
難怪阿魯台在大同鎮破關而入,鎮河堡、威魯堡、高山堡守軍望風而逃,原來是精壯旗軍全沒了!
這仗還怎麽打?
朱允熥早就知道各個衛所的管理十分混亂,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混亂到了這個地步!
幾十萬大軍部署在數千公裏的長城防線上,敵人集中上萬人就能隨時突破任何一點。
結果就是虜一深入,望風瓦解,村落殲,則掠及小堡,小堡空,則禍延中堡,中堡盡,則大堡存者僅十之一二。
大同鎮,就是\"宣大\"的\"大\",駐大同府,總兵佩征西前將軍印。
大同鎮的負責區域是山西行都司,大同鎮由代王出鎮,而其下屬的宣府衛則由穀王出鎮。
大同作為明代北邊最早的三大軍事基地之一,是明軍出塞掃北的北大門。
洪武五年北伐,中路軍就是出大同。
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軍鎮,卻不堪一擊,這不了得?
朱標氣得臉色發青,他用力拍著龍椅:
“軍國大事,形同兒戲。缺兵不補,逃軍不追,虛員實餉,冒領國帑,遇有戰事,一觸即潰,令百姓遭殃,令朝廷蒙羞!
李景隆,你身為後軍都督,身負核員核餉的重任,大同鎮縻爛至此,朕從前為什麽一個字都沒有聽到?\"
大庭廣眾之下被當麵訓斥,李景隆頓時麵紅耳赤,低垂著頭,一聲不敢言語。
朱允熥趕緊勸慰道:
“父皇息怒,保重龍體要緊。如今當務之急是整頓軍紀,補充兵力,加強邊防。”
徐輝祖也附和道:
“太子所言極是。臣建議派遣官員,巡查各地衛所。”
朱標點了點頭,說道:“就依你們所言。徐愛卿,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頓了好久,又說道:\"還有,傳朕旨意,召朱桂、朱橞到南京來。”
說罷,拂袖而去,朱允熥尾隨著走了。
徐輝祖領旨,轉身離去。
殿內的氣氛依然凝重,眾人都意識到,這次的危機不僅僅是外敵入侵,更是內部腐敗造成的。
如果不徹底整治,明朝的江山社稷危矣。
李景隆灰頭土臉往外走,越想心中越羞憤,越想越覺得冤枉。
大同鎮同時供著代王和穀王兩尊大佛,針插不進,水潑不盡,後軍府有什麽能耐管得了大同鎮的事。
迴到乾清宮,朱標依然餘怒未消,對朱允熥說道:
\"父王苦心孤詣,想出藩王實邊的主意,實指望諸藩外禦韃虜,內屏帝室。大同鎮天下雄鎮,敗壞至此,甚失朕望。\"
朱允熥生怕朱標氣壞了身子,勸慰道:\"父皇心放寬些,亡羊補牢,未為晚矣,現在就著力整理鎮務,也還來得及。\"
聽聞此言,朱標不僅沒覺得寬慰,反而心情更加沉重了,整個晌午都在唉聲歎氣。
朱桂在大同胡作非為,耽於享樂,對大地軍政事務漠不關心。在王府內,不用內官內使。
出行時,隨意踏莊稼,道遇年輕貌美的女子,公然搶迴家,玩膩了之後殺死,拋屍城外,引得民怨洶洶。
搶奪官軍馬匹,馬官不肯給,便命手下打死。
壟斷鹽鐵,強占稅所,在龍門渡口勒索過往客商,稍有不從,亂拳打死。
正這時,朱椿來了。
一母所生,差距卻太大了。朱椿一代賢王,朱桂卻是出了名的惡王。
朱標以為朱椿為兩個同胞弟弟說情的,卻聽見朱椿跪地懇求道:
“皇兄,大同之事,老十三罔顧國法,玩乎職守,上損皇家顏麵,下愧邊境百姓。依臣弟之見,應該嚴厲懲戒,絕不可輕輕放過。”
朱標扶起朱椿,無奈地歎了口氣,“朕又何嚐不想網開一麵,隻是國法如山,若不懲處,難以服眾。”
朱椿道:“嚴是愛,寬是害。臣弟有一提議,不如讓朱桂、朱橞迴鳳陽守陵,讀書反省,改過自新,免得他們將來犯更大的過錯。\"
朱標思考片刻。
“也罷,那就試試看吧。朱桂朱橞就交給你處置,你盡快安排他們去鳳陽。希望他們能在鳳陽能有所收斂,不然朕也難保他周全。”
朱椿道:\"臣弟還是避避嫌吧。\"
朱標擺擺手,\"就這樣定了。等他們到了南京,你好好教導他們。\"
朱椿道:\"還是大哥親自教導他們的好。\"
朱標重重歎了一口氣。
\"他從小就負有教導弟弟們的責任,可是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有些人生來就是油鹽不進,再苦口婆心地勸告,也是白搭。\"
朱允熥迴到太子東宮,吳良己經從開平迴來了,正在宮門外等著。
朱允熥問道:\"如何?\"
吳良低聲道:\"一切盡在計劃之中,脫歡除掉了,糧食也奪迴來了。\"
小樣,看我不玩死你。
朱允熥粲然一笑。
從南京出發,前往開平。
沿途官府好吃好喝款待。
到了開平,朱棣又要撥給他一萬石糧食。
馬哈木高興得合不攏嘴,在開平逗留了三日,每天好酒好肉盡情享受。
這一天深夜,吳良突然來了,茶都未及喝一口,就說道:\"四王爺,有要事。\"
朱棣連忙引入密室。
吳良附在朱棣耳邊,低語了一番。
朱棣臉上顯出錯愕之色,繼而頻頻點頭。
吳良咕咚咕咚喝完茶,說道:\"王爺,臣還有公務在身,不敢久留,告辭。\"
說罷,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朱棣背著手,來來迴迴踱著步,時而皺眉,時而搖頭。
第二天,馬哈木向朱棣告辭。
\"多謝王爺悉心款待,我該走了。\"
朱棣笑道:\"再留一日吧,最遲後天,一萬石糧食才能籌齊。\"
馬哈木大喜。
朱棣又問道:\"你歸順朝廷,阿魯台一定懷恨在心。這麽多糧食,是我幫你運到瓦剌去,還是你讓你兒子來運?\"
馬哈木道:\"安敢勞動王爺?我派人迴瓦剌傳信,叫脫歡親自來押運。\"
朱棣道:\"最好多帶些人馬,防備阿魯台半路打劫。\"
馬哈木道:\"正是!\"
第三天一大早,一萬石糧食果然籌集齊了,整整齊齊地四五百輛車上,一挨溜停在開平城外。
馬哈木看著這麽糧車,別提有多高興了,拉著朱棣的手說道:\"多謝王爺大恩大德!\"
脫歡也帶著三千瓦剌騎兵來了。
馬哈木告別了朱棣,率領著運糧隊踏上了返迴瓦剌的路途。
一路上,他不斷提醒兒子脫歡,要小心謹慎,以防阿魯台的襲擊。
脫歡異常謹慎,先派十七八騎在前方探路,確定沒有韃靼騎兵時,才敢往前進;後麵也派了數十騎遠遠尾隨。
馬蹄上套上了墊子,馬嘴上套上了馬罩,士兵們人人萬分警惕,護送著糧食物資往前行。
當他們行進到一片荒灘時,突然發現前方的路被枯樹枝、亂石頭攔住了。
馬哈木大聲命令:\"全體警戒!\"
三千名韃靼騎兵或彎弓搭箭,或舉起了火槍,將嚴陣以待,將馬車圍在中間。
眨眼之間,成千上萬的騎兵從四麵八方冒出來,如旋風般衝向了運糧隊,高唿著:\"殺馬哈木!殺哈木!\"
馬哈木心中一驚,大叫道:\"糟了,這麽小心,還是被阿魯台發現了!\"
脫歡也傻了眼,他們總共隻有三四千人,打肯定是打不過的。
可是扔下這麽多糧食物資逃命,又實在心有不甘。
脫歡當機立斷,指揮著手下的士兵護送著糧車向後撤退。阿魯台的軍隊窮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
突然,一聲炮響,兩側殺出無數韃靼軍,為首一員大將,燒成灰也認識,正是阿魯台。
這可真是冤家路窄啊!馬哈木叫苦不迭。
阿魯台大喝一聲:\"馬哈木,你敢背叛蒙古,拿命來!\"
\"嗖\"地一聲,一隻利箭飛了過來。
馬哈木縱馬躲過。兩軍混戰在一起,刀槍相互撞擊聲與狂亂的馬蹄聲亂成一片。
阿魯台人多勢眾,又是突然襲擊,打得韃靼兵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韃靼兵一擁而上,搶奪糧車、鹽車、布車,十幾口鍋掉在地上,被馬蹄踢得骨碌碌亂滾。
正當馬哈木父子左衝又突之際,突然塵煙四起,黑壓壓的騎兵像龍卷風般席卷而來。
馬哈木大唿命苦,正欲棄車逃出重圍時時,忽發現旌旗獵獵,上書鬥大一個【燕】字。
\"嘭!\"
\"嘭!\"
\"嘭!\"
一陣密集的銃響,朱棣己率數百騎撕開一個缺口,衝入重圍。
\"嘶\"地一聲長嘯,兩隻馬蹄直直立了起來。
馬哈木驚喜地大叫:\"燕王救我!\"
韃靼騎兵已經衝了過來。
朱棣大唿一聲:\"放箭!\"
頓時箭如雨下。
韃靼騎兵齊刷刷舉著盾牌,奮力向前衝。
兩軍短兵相接。
朱棣揮舞著長槍,刺,挑,掃,拔,如入無人之境,一大串韃靼騎兵掉落馬下。
張玉、邱福、朱能緊隨其後,舉著大刀,猛砍猛殺。
明軍士氣大振,跟著朱棣奮勇向前。
馬哈木、脫歡亦十分英勇。十幾個韃靼兵圍住了馬哈木。
脫歡縱馬衝了過去,將馬哈木抓到馬背上,衝了出去,背上中了一箭,頓時鮮血淋漓。
正危急時,朱棣一馬當先趕到,橫槍而立,大喊一聲:\"想死的,盡管來!\"
阿魯台連連後退。
燕軍越戰越勇,韃靼軍被殺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
朱棣來到脫歡身邊,下馬查看他的傷勢。
脫歡感激涕零,抱拳施禮道:“多謝王爺救命之恩!”
朱棣微微一笑,扶起脫歡道:“不必客氣,你父子歸順朝廷,便是我大明的子民,你父子有難,孤豈能坐視不管?”
朱棣吩咐士兵們收拾戰場,將糧草重新裝車。他看著受傷的脫歡,決定親自護送他們走一段路程。
走了四五十裏,馬哈木說道:
\"很快就到瓦剌地界了,王爺請迴吧!大恩大德永世不忘,從今以後我父子一定永遠忠於大命。\"
朱棣道了聲路上小心,拱手而別。
馬哈木一行人繼續趕路。
行至一處山丘前,天色漸暗。馬哈木命令就地宿營。
突然,四麵八方響起了喊殺聲,數以千計的騎兵高舉著火把,從山丘後麵猛衝過來。
脫歡第一個被亂刀砍死,糧食物資一搶而空。
馬哈木藏身在一個狹窄的縫隙裏,眼睜睜地看著這群人揚長而去。
馬哈木悲憤交加,他不明白為什麽阿魯台要趕盡殺絕。
此時,他身負重傷,身旁已無一人。
“難道我要命喪於此了嗎......”馬哈木萬念俱灰。
在山穀中躲藏了很久,等到確定沒人時,馬哈木這才小心翼翼出來。
四周一片狼藉,死屍遍地。
馬哈木發瘋般撥拉,終於找到了脫歡,已經血肉模糊了。
月黑風高,寒風蕭蕭,馬哈木放聲慟哭。
\"阿魯台,我與你不共戴天!\"
……
南京,武英殿,朱標端坐在龍椅之上,朱允熥站在他的身後,文武大臣分兩班而立。
因為龍體欠佳,朱標好久沒有梁大殿中的氣氛十分壓抑。
阿魯台拒門堡破關而入,長驅而入,攻破鎮河所、威魯所、高山所。
三個所的千戶望風而逃。
阿魯台劫掠了二十幾個村莊,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屠殺無辜老百姓數百名。
徐輝祖拱手說道:
\"啟奏陛下,臣奉太子旨意,清查各軍鎮賬目。\"
\"發現各軍鎮卻有鎮守怡領侵占軍屯田,侵吞子料糧,私役軍戶,欺男霸女,等種種不法行徑。\"
\"尤其令人憂慮的是,各衛所均有大量軍戶逃亡的現象。\"
\"其中尤以山西行都司最為嚴重。\"
\"鎮河堡,在冊旗軍2240人,實際人數1490人;\"
\"威魯堡在冊軍戶1120人,實際人數420人;\"
\"高山堡在冊軍戶510人,實際人數160人。\"
\"三所旗軍,四十五歲以上者占五成;\"
\"十六歲以下者占三成;\"
\"十六歲至二十五者占二成;\"
\"二十五歲至四十五歲者,無……\"
朱標怫然作色,問道:\"精壯旗軍,哪裏去了?\"
徐輝祖猶猶豫豫說道:\"有些是死了,有些是逃走了………\"
話音未落,大殿中一陣騷動。
難怪阿魯台在大同鎮破關而入,鎮河堡、威魯堡、高山堡守軍望風而逃,原來是精壯旗軍全沒了!
這仗還怎麽打?
朱允熥早就知道各個衛所的管理十分混亂,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混亂到了這個地步!
幾十萬大軍部署在數千公裏的長城防線上,敵人集中上萬人就能隨時突破任何一點。
結果就是虜一深入,望風瓦解,村落殲,則掠及小堡,小堡空,則禍延中堡,中堡盡,則大堡存者僅十之一二。
大同鎮,就是\"宣大\"的\"大\",駐大同府,總兵佩征西前將軍印。
大同鎮的負責區域是山西行都司,大同鎮由代王出鎮,而其下屬的宣府衛則由穀王出鎮。
大同作為明代北邊最早的三大軍事基地之一,是明軍出塞掃北的北大門。
洪武五年北伐,中路軍就是出大同。
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軍鎮,卻不堪一擊,這不了得?
朱標氣得臉色發青,他用力拍著龍椅:
“軍國大事,形同兒戲。缺兵不補,逃軍不追,虛員實餉,冒領國帑,遇有戰事,一觸即潰,令百姓遭殃,令朝廷蒙羞!
李景隆,你身為後軍都督,身負核員核餉的重任,大同鎮縻爛至此,朕從前為什麽一個字都沒有聽到?\"
大庭廣眾之下被當麵訓斥,李景隆頓時麵紅耳赤,低垂著頭,一聲不敢言語。
朱允熥趕緊勸慰道:
“父皇息怒,保重龍體要緊。如今當務之急是整頓軍紀,補充兵力,加強邊防。”
徐輝祖也附和道:
“太子所言極是。臣建議派遣官員,巡查各地衛所。”
朱標點了點頭,說道:“就依你們所言。徐愛卿,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頓了好久,又說道:\"還有,傳朕旨意,召朱桂、朱橞到南京來。”
說罷,拂袖而去,朱允熥尾隨著走了。
徐輝祖領旨,轉身離去。
殿內的氣氛依然凝重,眾人都意識到,這次的危機不僅僅是外敵入侵,更是內部腐敗造成的。
如果不徹底整治,明朝的江山社稷危矣。
李景隆灰頭土臉往外走,越想心中越羞憤,越想越覺得冤枉。
大同鎮同時供著代王和穀王兩尊大佛,針插不進,水潑不盡,後軍府有什麽能耐管得了大同鎮的事。
迴到乾清宮,朱標依然餘怒未消,對朱允熥說道:
\"父王苦心孤詣,想出藩王實邊的主意,實指望諸藩外禦韃虜,內屏帝室。大同鎮天下雄鎮,敗壞至此,甚失朕望。\"
朱允熥生怕朱標氣壞了身子,勸慰道:\"父皇心放寬些,亡羊補牢,未為晚矣,現在就著力整理鎮務,也還來得及。\"
聽聞此言,朱標不僅沒覺得寬慰,反而心情更加沉重了,整個晌午都在唉聲歎氣。
朱桂在大同胡作非為,耽於享樂,對大地軍政事務漠不關心。在王府內,不用內官內使。
出行時,隨意踏莊稼,道遇年輕貌美的女子,公然搶迴家,玩膩了之後殺死,拋屍城外,引得民怨洶洶。
搶奪官軍馬匹,馬官不肯給,便命手下打死。
壟斷鹽鐵,強占稅所,在龍門渡口勒索過往客商,稍有不從,亂拳打死。
正這時,朱椿來了。
一母所生,差距卻太大了。朱椿一代賢王,朱桂卻是出了名的惡王。
朱標以為朱椿為兩個同胞弟弟說情的,卻聽見朱椿跪地懇求道:
“皇兄,大同之事,老十三罔顧國法,玩乎職守,上損皇家顏麵,下愧邊境百姓。依臣弟之見,應該嚴厲懲戒,絕不可輕輕放過。”
朱標扶起朱椿,無奈地歎了口氣,“朕又何嚐不想網開一麵,隻是國法如山,若不懲處,難以服眾。”
朱椿道:“嚴是愛,寬是害。臣弟有一提議,不如讓朱桂、朱橞迴鳳陽守陵,讀書反省,改過自新,免得他們將來犯更大的過錯。\"
朱標思考片刻。
“也罷,那就試試看吧。朱桂朱橞就交給你處置,你盡快安排他們去鳳陽。希望他們能在鳳陽能有所收斂,不然朕也難保他周全。”
朱椿道:\"臣弟還是避避嫌吧。\"
朱標擺擺手,\"就這樣定了。等他們到了南京,你好好教導他們。\"
朱椿道:\"還是大哥親自教導他們的好。\"
朱標重重歎了一口氣。
\"他從小就負有教導弟弟們的責任,可是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有些人生來就是油鹽不進,再苦口婆心地勸告,也是白搭。\"
朱允熥迴到太子東宮,吳良己經從開平迴來了,正在宮門外等著。
朱允熥問道:\"如何?\"
吳良低聲道:\"一切盡在計劃之中,脫歡除掉了,糧食也奪迴來了。\"
小樣,看我不玩死你。
朱允熥粲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