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奇謀
大明嫡皇孫,開局救活太子朱標 作者:小貓愛吃魚老鼠愛大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幾何時,蒙古軍隊不可一世,擁有成吉思汗、術赤、察合台、拖雷、拔都、蒙哥、忽必烈這樣的統帥,還擁有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速不台等名將。
蒙古軍隊常勝的原因除了擁有這些傑出的將帥之外,還因為士卒總比敵人訓練有素。
他們生來就是騎在馬背之上的民族,貧瘠的蒙古高原養活不了他們,四處劫掠成為他們最好的生存方式。
他們搶一切能搶到的東西,糧食、布匹、鹽、鐵鍋、金銀珠寶、牲畜、兒童、女人。
他們像蝗蟲一樣,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他們遠征萬裏,卻不需要攜帶軍糧,他們以人肉為軍糧,打到哪,吃到哪。
他們曾經那麽強悍,但當他們入主中原,將生活方式從遊牧改為定居之後,他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墮落退化了。
胡虜無百年國運。
元順帝妥懽帖木兒是個庸懦之主,整天吃齋念佛,不管國事。
北元政權在愛猷識理達臘手上曾經短暫迴光返照,但愛猷很快死球了。
隨後繼位的脫古思帖木兒則更倒黴,在捕魚兒海遭遇殺神藍玉,逃跑之後又撞到也速迭木兒刀口之上。
朱棣在元軍中的眼線傳來消息,也速迭木兒手下目前尚有九萬騎兵,屯積在上都的約有三萬騎兵,屯積在和林的約有一萬騎兵,屯積在忽蘭忽失溫的有三萬騎兵,剩餘兩萬騎兵零星分散在漠南漠北各個綠洲遊牧。
幹垮過九萬騎兵,蒙古人就徹底完了。
根據這一情報,朱標、朱棣、藍玉、王弼、孫恪商議了半夜,最後由藍玉擬定了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作戰方案。
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少量兵力迷惑牽製在開平的蒙軍主力,然後以主力千裏迂迴圍殲和林的蒙古守軍。
具體的作戰部署是:
(1),由燕王朱棣率一萬騎兵出古北口正麵佯攻,寧王朱權率一萬騎兵出鬆亭關右側翼助攻。
(2),晉王朱棡率二千騎出野狐嶺,在開平西北方向二百裏處的廣武城設伏。那裏有一個險要的隘口,是也速迭木兒向西救援和林的必經之路。
(3),以曹震、朱壽、張翼、陳桓為先鋒,各帶五千重甲騎兵、五千輕甲騎兵共四萬人,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圍攻和林。
(4),藍玉、王弼、孫恪則率領主力部隊,押運糧草、輜重,消滅忽蘭忽失溫蒙古軍
然後迅速與曹震等會合,殲滅和林韃子軍,占領和林,再以和林為中心清剿韃子,夷其種族,永絕後患。
主打一個聲東擊西,千裏迂迴,各個擊破。
這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設計,如果成功,那麽將創造史無前例的輝煌。
洪武五年,朱元璋定下三路北伐戰略。
然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卻是:慘敗!
李文忠的東路軍遭遇北元的和林中央軍——太保哈喇章、太尉蠻子,被打得灰頭土臉。
激戰中,李文忠中箭負傷,隻得下馬與蒙古人近身打鬥,險遭不測,東路軍光高級將官就戰死一個侯,三個指揮使。
李文忠被圍困在大漠中月餘,音訊遝無,六月底,李文忠軍報傳到南京,朱元璋才鬆了一口氣。
徐達的中路軍遭到王保保重創,損失慘重,幸虧藍玉及時趕到,在土刺河又重創王保保,然後掩護主力隊伍迴師。
誰知途中突降大雪,明軍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極其慘烈,朝廷上下曆來對這次慘敗諱莫如深。
北平~大同三大主帥,徐達、李文忠、湯和全成敗軍之將,在軍中威信不再。
事後,朱元璋召集眾將檢討此次北伐失敗原因,認為主要是中路軍與東路軍到達土剌河的時間有先後,沒能形成有效配合。
這一次戰敗,給朱元璋造成了極大的震懾,迫使他放棄了畢其功於一役滅亡北元的想法。
朱標反複審閱藍玉擬定的作戰方案,不敢擅自決斷。
因為這其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稍有疏忽,就極有可能重蹈洪武五年的覆轍。
他問朱棣:\"你以為如何?\"
朱棣不假思索說道:\"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錯,但過於龐大,一個環節出問題,有可能全盤崩潰"。
"比如,老三截不住也速迭木兒的迴援隊伍怎麽辦?四支先頭部隊不能同時趕到和林怎麽辦?同時趕到了卻圍不住怎麽辦?怎麽保證在和林與忽蘭忽失溫同時開打?"
"散居各處的蒙古兵集結起來對我進行反攻怎麽辦?糧草、輜重被劫被燒毀了怎麽辦?突然天降大雪怎麽辦?"
"戰線長達數千裏,消息傳達不便,各路軍隊要想默契配合,難度之大超乎想象。因此我認為,此事須慎重。\"
朱標問朱棣:"你認為應該怎麽打?"
朱棣道:"我軍共可集結二十六萬人馬,對開平的三萬蒙古兵占有絕對優勢,可以考慮將其圍而殲之。此種方案簡單易操作,至少能立於不敗之地。"
藍玉道:"燕王此言差矣!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二十六人萬未必圍得住三萬人,隻要有一處留有缺口,也速迭木兒就逃出生天了,或許還會順手重創我軍。
也速迭木兒如果害怕被圍,完全可以在我軍合圍前往北逃往應昌,當年李文忠就是被牽著鼻子走了大半年,最終一無所獲。"
朱棣將藍玉的作戰計劃批得一文不值了,藍玉又反過來將朱棣的作戰計劃批得一文不值。
朱標問王弼和孫恪的意見,兩人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千古難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北方遊牧民族主打一個來去如風,在橫亙萬裏的大草原大河漠上,你可以將他打得滿天飛,可以將他打得跪地求饒,但你要將他斬草除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強盛時,他挨打;你衰落了,他能打死你。
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打了上千年,打完匈奴人,再打突厥人,打完突厥人,再打蒙古人。
演員一直在換,劇本卻從來沒有換過。
朱標隻好對藍玉和朱棣說道:"你們各寫一封奏疏,連夜送往南京,交父皇聖裁。"
又對王弼、孫恪說道:"你們負責整訓大軍,隨時準備出戰。"
藍玉和朱棣伏案疾書,各呈己見,等奏疏寫好後,天已經大亮了。
朱棣迴到燕王府,朱允熥才剛剛起床,正在和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用早膳。
朱棣一宿未睡,滿臉倦色。
朱允熥不用猜,就知道是在商議肅清蒙古之策,一問,果然沒猜錯。
朱允熥笑道:"我有一個法子,可以將蒙古人連根拔起,永遠不能為患。"
朱棣虎軀一震,睡意全無,驚問道:"當真?"
朱允熥道:"我的法子簡單易行,先奪迴開平,再將開平建成一座糧城,然後整修開平至北平道路,每半裏設一座堡樓,內設五十名火器兵駐守,初步推進至應昌,乃至於錫林浩特,形成一條長一千五百裏,寬五裏的隔離帶,阻斷東蒙古和西蒙古的聯係。。“
朱棣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好法子呢,從前在這條線路上設置了數百個驛站,根本守不住,韃子一來就全摧毀了。你每半裏設一堡樓,以五十名士兵駐守,我問你,糧草從何處來?如何養得起?\"
朱允熥道:\"四叔問到點子上了。每次費勁巴拉打進沙漠,都是大砍大殺一通之後撤走,過不了幾年,蒙古人就又神氣開了。\"
\"所以這一次,咱們打進去就不走了。
\"能夠打敗魔法的,永遠隻有魔法。蒙古人之所以難纏,是因為他們的生存方式是遊牧,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
\"而我們的生存方式是農耕,有恆產有恆業,最不喜遷徙。\"
\"對於蒙古人來說,最好的活命方式是南下打劫中原漢人,越往南打越暖和,越往南打越富庶。\"
\"對我們來說,蒙古乃是偏遠苦寒化外之地,即使打下來也不能守住,即使守住了也毫無益處。\"
\"所以千百年來,都是胡人往南攻,漢人憑關隘苦守。\"
\"要想打敗蒙古人,最根本的辦法是讓他們定居下來。隻是他們肯定居下來,就等於折斷了他們的翅膀,打斷了他們的蹄子,他們就會變得溫順如綿羊。\"
\"因此,我主張在塞外廣修堡塞,以堡塞連成線,以線連成麵,在蒙古草原上打造一片片堅如磐石的中原漢人聚居區,然後逐步向四麵八方擴展,連成一張大大的網,積三五十年之功,用各種軟刀子硬刀子,迫使蒙古人全部放棄遊牧生活,而改為定居生活。\"
朱棣初聽覺得極荒唐,細想覺得還算有理,再一想又覺得太荒唐。
蒙古軍隊常勝的原因除了擁有這些傑出的將帥之外,還因為士卒總比敵人訓練有素。
他們生來就是騎在馬背之上的民族,貧瘠的蒙古高原養活不了他們,四處劫掠成為他們最好的生存方式。
他們搶一切能搶到的東西,糧食、布匹、鹽、鐵鍋、金銀珠寶、牲畜、兒童、女人。
他們像蝗蟲一樣,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他們遠征萬裏,卻不需要攜帶軍糧,他們以人肉為軍糧,打到哪,吃到哪。
他們曾經那麽強悍,但當他們入主中原,將生活方式從遊牧改為定居之後,他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墮落退化了。
胡虜無百年國運。
元順帝妥懽帖木兒是個庸懦之主,整天吃齋念佛,不管國事。
北元政權在愛猷識理達臘手上曾經短暫迴光返照,但愛猷很快死球了。
隨後繼位的脫古思帖木兒則更倒黴,在捕魚兒海遭遇殺神藍玉,逃跑之後又撞到也速迭木兒刀口之上。
朱棣在元軍中的眼線傳來消息,也速迭木兒手下目前尚有九萬騎兵,屯積在上都的約有三萬騎兵,屯積在和林的約有一萬騎兵,屯積在忽蘭忽失溫的有三萬騎兵,剩餘兩萬騎兵零星分散在漠南漠北各個綠洲遊牧。
幹垮過九萬騎兵,蒙古人就徹底完了。
根據這一情報,朱標、朱棣、藍玉、王弼、孫恪商議了半夜,最後由藍玉擬定了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作戰方案。
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少量兵力迷惑牽製在開平的蒙軍主力,然後以主力千裏迂迴圍殲和林的蒙古守軍。
具體的作戰部署是:
(1),由燕王朱棣率一萬騎兵出古北口正麵佯攻,寧王朱權率一萬騎兵出鬆亭關右側翼助攻。
(2),晉王朱棡率二千騎出野狐嶺,在開平西北方向二百裏處的廣武城設伏。那裏有一個險要的隘口,是也速迭木兒向西救援和林的必經之路。
(3),以曹震、朱壽、張翼、陳桓為先鋒,各帶五千重甲騎兵、五千輕甲騎兵共四萬人,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圍攻和林。
(4),藍玉、王弼、孫恪則率領主力部隊,押運糧草、輜重,消滅忽蘭忽失溫蒙古軍
然後迅速與曹震等會合,殲滅和林韃子軍,占領和林,再以和林為中心清剿韃子,夷其種族,永絕後患。
主打一個聲東擊西,千裏迂迴,各個擊破。
這是一個全新的戰略設計,如果成功,那麽將創造史無前例的輝煌。
洪武五年,朱元璋定下三路北伐戰略。
然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卻是:慘敗!
李文忠的東路軍遭遇北元的和林中央軍——太保哈喇章、太尉蠻子,被打得灰頭土臉。
激戰中,李文忠中箭負傷,隻得下馬與蒙古人近身打鬥,險遭不測,東路軍光高級將官就戰死一個侯,三個指揮使。
李文忠被圍困在大漠中月餘,音訊遝無,六月底,李文忠軍報傳到南京,朱元璋才鬆了一口氣。
徐達的中路軍遭到王保保重創,損失慘重,幸虧藍玉及時趕到,在土刺河又重創王保保,然後掩護主力隊伍迴師。
誰知途中突降大雪,明軍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極其慘烈,朝廷上下曆來對這次慘敗諱莫如深。
北平~大同三大主帥,徐達、李文忠、湯和全成敗軍之將,在軍中威信不再。
事後,朱元璋召集眾將檢討此次北伐失敗原因,認為主要是中路軍與東路軍到達土剌河的時間有先後,沒能形成有效配合。
這一次戰敗,給朱元璋造成了極大的震懾,迫使他放棄了畢其功於一役滅亡北元的想法。
朱標反複審閱藍玉擬定的作戰方案,不敢擅自決斷。
因為這其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稍有疏忽,就極有可能重蹈洪武五年的覆轍。
他問朱棣:\"你以為如何?\"
朱棣不假思索說道:\"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錯,但過於龐大,一個環節出問題,有可能全盤崩潰"。
"比如,老三截不住也速迭木兒的迴援隊伍怎麽辦?四支先頭部隊不能同時趕到和林怎麽辦?同時趕到了卻圍不住怎麽辦?怎麽保證在和林與忽蘭忽失溫同時開打?"
"散居各處的蒙古兵集結起來對我進行反攻怎麽辦?糧草、輜重被劫被燒毀了怎麽辦?突然天降大雪怎麽辦?"
"戰線長達數千裏,消息傳達不便,各路軍隊要想默契配合,難度之大超乎想象。因此我認為,此事須慎重。\"
朱標問朱棣:"你認為應該怎麽打?"
朱棣道:"我軍共可集結二十六萬人馬,對開平的三萬蒙古兵占有絕對優勢,可以考慮將其圍而殲之。此種方案簡單易操作,至少能立於不敗之地。"
藍玉道:"燕王此言差矣!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二十六人萬未必圍得住三萬人,隻要有一處留有缺口,也速迭木兒就逃出生天了,或許還會順手重創我軍。
也速迭木兒如果害怕被圍,完全可以在我軍合圍前往北逃往應昌,當年李文忠就是被牽著鼻子走了大半年,最終一無所獲。"
朱棣將藍玉的作戰計劃批得一文不值了,藍玉又反過來將朱棣的作戰計劃批得一文不值。
朱標問王弼和孫恪的意見,兩人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這就是一個無解的千古難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北方遊牧民族主打一個來去如風,在橫亙萬裏的大草原大河漠上,你可以將他打得滿天飛,可以將他打得跪地求饒,但你要將他斬草除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強盛時,他挨打;你衰落了,他能打死你。
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打了上千年,打完匈奴人,再打突厥人,打完突厥人,再打蒙古人。
演員一直在換,劇本卻從來沒有換過。
朱標隻好對藍玉和朱棣說道:"你們各寫一封奏疏,連夜送往南京,交父皇聖裁。"
又對王弼、孫恪說道:"你們負責整訓大軍,隨時準備出戰。"
藍玉和朱棣伏案疾書,各呈己見,等奏疏寫好後,天已經大亮了。
朱棣迴到燕王府,朱允熥才剛剛起床,正在和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用早膳。
朱棣一宿未睡,滿臉倦色。
朱允熥不用猜,就知道是在商議肅清蒙古之策,一問,果然沒猜錯。
朱允熥笑道:"我有一個法子,可以將蒙古人連根拔起,永遠不能為患。"
朱棣虎軀一震,睡意全無,驚問道:"當真?"
朱允熥道:"我的法子簡單易行,先奪迴開平,再將開平建成一座糧城,然後整修開平至北平道路,每半裏設一座堡樓,內設五十名火器兵駐守,初步推進至應昌,乃至於錫林浩特,形成一條長一千五百裏,寬五裏的隔離帶,阻斷東蒙古和西蒙古的聯係。。“
朱棣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好法子呢,從前在這條線路上設置了數百個驛站,根本守不住,韃子一來就全摧毀了。你每半裏設一堡樓,以五十名士兵駐守,我問你,糧草從何處來?如何養得起?\"
朱允熥道:\"四叔問到點子上了。每次費勁巴拉打進沙漠,都是大砍大殺一通之後撤走,過不了幾年,蒙古人就又神氣開了。\"
\"所以這一次,咱們打進去就不走了。
\"能夠打敗魔法的,永遠隻有魔法。蒙古人之所以難纏,是因為他們的生存方式是遊牧,逐水草而居,飄忽不定。\"
\"而我們的生存方式是農耕,有恆產有恆業,最不喜遷徙。\"
\"對於蒙古人來說,最好的活命方式是南下打劫中原漢人,越往南打越暖和,越往南打越富庶。\"
\"對我們來說,蒙古乃是偏遠苦寒化外之地,即使打下來也不能守住,即使守住了也毫無益處。\"
\"所以千百年來,都是胡人往南攻,漢人憑關隘苦守。\"
\"要想打敗蒙古人,最根本的辦法是讓他們定居下來。隻是他們肯定居下來,就等於折斷了他們的翅膀,打斷了他們的蹄子,他們就會變得溫順如綿羊。\"
\"因此,我主張在塞外廣修堡塞,以堡塞連成線,以線連成麵,在蒙古草原上打造一片片堅如磐石的中原漢人聚居區,然後逐步向四麵八方擴展,連成一張大大的網,積三五十年之功,用各種軟刀子硬刀子,迫使蒙古人全部放棄遊牧生活,而改為定居生活。\"
朱棣初聽覺得極荒唐,細想覺得還算有理,再一想又覺得太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