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修煉資源讚助契書,張寂宗主連看都沒看一眼,隻吐出一個字:


    “允——”


    直到此刻,房崇古才意識到失策所在。


    原來在千年妖府之主麵前,宗主張寂依然是一位嚴厲的父親。


    為了彌補這一過失,張寂定會點頭同意。


    如今已成定局,無可更改。


    接下來,便是商議《仙途日報》創刊號的內容細節,對此,張靈虛也給出了詳盡的指導與建議。


    政治版塊,擬邀請朝中巨頭各抒己見。


    首期刊載,便發起輿論攻勢,討伐朔方之地叛逆梁師都……


    幾位修真界的巨頭微微點頭,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靈石產業版塊,詳盡論述了大唐的修煉資源策略,以農業靈田為基礎,同時也積極促進貿易交流。而且,減輕修士的修煉資源稅負,減輕世俗人民的生活負擔。


    同樣地,無人表示反對。


    至於文化和民俗部分,則重點描繪了李唐皇族的服飾風格,其主旨隻用一句話便可概括——李唐皇族乃是正宗傳承的漢家修士血脈。


    張寂對此深感欣慰。


    此刻的大唐境內,以五行奇王為首的一部分修真勢力,時常質疑李唐皇族的血脈純正性。


    即便李淵尊認老子為遠古祖先,但在眾多讀書人看來並不足以信服。這些飽讀詩書的修士一旦不認同,那麽世俗眾生也就難以接受。畢竟,修士的觀念與言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唐的整體風氣走向。


    提及血脈純正性,實際上源於長孫皇後身上流淌的鮮卑族修士血脈。


    張寂無辜地成了靶子。然而,一旦輿論形成,又有誰還會去追究事實真相?


    身為大唐仙帝的張寂明白這一道理。此刻,他的親生子張家聖已準備在第一期天篆報上闡明張寂仙帝血脈的正統地位。


    嗯!


    果然是朕的出色嗣子。


    幾位朝廷重臣不敢有任何異議。他們的榮辱與仙帝緊密相連,自當全力為仙帝宣揚護航。


    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們卻紛紛腹誹這位萬年縣男,拍馬屁的功夫堪稱一流。


    唯獨魏征、房玄齡兩位賢臣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堅信張家聖確係仙帝親子,身為親子為其父正名,本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難不成還要親手推翻自家的基業嗎?


    最後一個議題,引發了眾巨頭們的激烈爭論。


    那便是關於鄉村逸聞的版塊。


    由於目前缺乏合適的修煉秘聞素材,暫且以一部廣受歡迎卻又突然斷更的《隋唐修真傳奇》小說替代。


    這部小說,在諸多修真流派中曾風光一時。


    正如班固在其著作《漢書·藝文誌》中所述:“小說家一門,源出稗官,收集街頭巷尾、道聽途說之事而成。


    ”這意味著小說家的主要職責在於搜集民間傳說並上報給上級。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小說家自成一家,但卻被世人視為末流,因而有了“九流十家”的說法。


    《大唐仙報》源於朝廷邸報,如今要在其中刊載小說內容,此舉無疑是對仙廷權威的一種褻瀆。


    然而,張寂沉思片刻後迴應:“朕以為可行。”


    此言一出,幾位巨頭心中憤慨,還未及發表意見,身為唯一一位憑借武修身份加入討論的程咬金立刻起身,堅定地支持仙帝的決定。


    “老夫程咬金以為可行,刊登《隋唐修真傳奇》,那裏麵的故事多麽動聽,與眾仙民一同分享,又有何不可呢?”


    眾人一聽,皆感其言語雖直率,卻也有其道理。


    性格古板的魏征竟也罕見地表示讚同:“仙帝,微臣以為,《隋唐修真傳奇》確實應該刊載。”


    “各位同僚試想,如今大唐境內的修士能通讀文字者又有多少呢?”


    答案自然是寥寥無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魏征接著說道:“普通修士們,所求無非溫飽修煉而已,無論是朝廷的重大變革還是王朝的更迭變遷,對他們而言又能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呢?”


    此言一出,令人心驚之餘亦覺實在。


    細細思量,的確是實情所在。自古以來,王朝興衰更替,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每日修行三次,依然依憑大地靈力修煉生活。賦稅與徭役,對於修真者而言,亦是不可或缺的修行曆練。唯一與眾不同的或許便是遇到了一位通達玄理的賢明君主,使得諸多無謂的修煉資源消耗得以減少。


    對此,幾位修煉界的巨頭心知肚明。敢於直言不諱之人,唯有那位堅毅如鐵的魏征,他敢於直麵仙凡間的規則。


    身為散修,鮮有人願承受這份孤臣之名,畢竟此舉猶如逆天行事,稍有不慎便會修為盡失。剛才魏征所言,換作其他修行界領袖,恐怕早已引來殺身之禍。


    即便如此,張寂這位出身修真世家的公子張寂聞之亦不由得嘴角微微抽搐。那些出自他口中的大膽言論,若要讓朝廷高層接受隋唐演義的刊印,就必須給出一個令人信服至極的理由。


    於是,張寂便將他兒子張家長老的那一套理論直接引用出來:“依朕看來,刊印《隋唐演義》並非不可行之事。”


    “此書雖屬演繹之作,卻以吾大唐為主脈,視他人為邪魔外道。且書中所述,正是我大唐開國功勳們的修真曆程。盡管含有部分虛構情節,但總體來說,並無不妥之處。”


    “我大唐諸多開國功勳,曾為了大唐疆域的穩固而拋顱灑血,修真之路艱難無比。倘若通過《隋唐演義》,能讓黎民百姓知曉他們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並從中領悟到大唐建立之艱辛,以及和平歲月之珍貴,那麽刊印此書又有何不可呢?”


    張寂的這席話語,頓時引發了眾修士的深思。甚至有人揣測,《隋唐演義》會不會是張寂私下授意他人編纂而成?


    果真如此的話,張寂無疑是鐵了心要將其刊印。作為忠貞之臣及朝廷重臣,此刻已不宜再與其唱反調。於是,刊印《隋唐演義》之事就此敲定。


    魏征隨後表示,《隋唐演義》的真正作者他心中有數,一切事宜由他負責處理即可。


    此外還有一條,即在《大唐日報》的邊角處,有一塊極其不起眼的空間被命名為“靈識傳音”。簡單來說,這裏可供修士們付費發布信息。


    然而,前提是確保所發布的消息真實可靠,不得摻雜絲毫虛假成分。否則,必遭大唐仙法規則之製裁。


    此舉一經提出,包括魏征在內的眾多巨頭紛紛表示震驚。甚至就連張寂本人也開始猶豫不決——如此一來,《大唐日報》豈不是沾染了俗世銅臭,其神聖威嚴又該如何維係?


    正當眾人皆欲反對之時,竟有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表示支持。唐儉突然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認為設立讚助商之舉確實可行。”


    無需多言,唐儉深知戶部的經濟壓力。他並未給他人插嘴的機會,繼續說道:“陛下,不出一年,朝廷必將兵指朔方,並一舉蕩平突厥之患。”


    “此戰關乎錢糧供應,若無充足的資源支撐,朝廷又如何能有所作為?”


    此言如同當頭棒喝,無疑揭示了那些未能有效治理國家經濟的大佬們的無能。不然,朝廷怎會陷入如此困窘之地步?


    唐儉接著闡述他的計劃:“陛下,倘若《大唐日報》確有可行之處,今後的‘靈識傳音’欄目,大唐日報社可進行細分,製定不同等級的廣告費用。”


    至此,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戶部尚書唐儉竟是將《大唐日報》視為一門經營之道……


    唐儉麵上毫無羞愧之意,仍舊從容不迫地論道。


    “諸位仙友是否領悟到,為何萬年縣令提議將太乙日報社置於朝廷監管之下,但其財權卻又獨立於朝堂之外呢?”


    幾位仙界巨頭皆陷入了沉思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誤會了我不是你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差不多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差不多一並收藏大唐:誤會了我不是你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