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進有點擔心,難道是這邊嶺上的熊、黎兩人給暴露了?他轉過頭去,但是他看不到什麽,模糊的製高點上光禿禿的,並沒有人趴臥著的輪廓。
到底是怎麽迴事?他正在犯迷糊,突然下麵的哨棚裏傳來了應對聲,也是幾聲那種夜鳥的咕咕叫喚。
向前進注意聽到這聲音是兩長一短。哨棚裏的敵人並沒有出來查看動靜或者有驚動起來的跡象,看來是他們在相互通報情況,這聽起來像是斑鳩的兩長一短的咕咕叫喚是在應答沒情況變化。
向前進不知道在他斜對麵的洞口上方有個敵人的潛伏陣地,那是高射機槍往下對洞口的封鎖點。
這邊的光脊嶺上沒法藏身,他們倒也不太擔心,所以沒部署兵力。
向前進的兩名戰友趴臥在嶺脊下方的左側斜麵上,那裏有一叢草遮擋著,位置很不錯,可以觀察到洞口前麵的大部分開闊地和對麵山腳邊動靜。
但是敵人的機槍陣地太隱蔽了,他們一時間還沒有發現。
星光很模糊,不過在叢林中這已很不錯了。
沒多久,後續人馬跟了上來,沿著光脊嶺往前直插,所有人行動都很快。
“情況怎麽樣?向排長!”隊長爬過來問。
“噓!下麵有個哨棚。對麵山腳應該有敵人的部署,但是我沒發現到位置。要看右翼的情況如何,你們是不是等一等?”向前進低聲說。
“看情況,放心吧。我們先過去,等前麵一動手,你負責阻止這裏的敵人趕過去。千萬盯緊點!”
“是!”
因為聽說對麵的山邊有敵人的觀察哨,後續人馬趕緊往嶺脊的左斜麵過去,隱蔽前進。
他們迅速小跑著趕到正嶺處,看到了前麵一點趴著兩個人,心中有數。
在大家看來這左翼的人手很不錯,行動快捷不說,而且對地形的把握也很好,牢牢控製著要道。
隊長在聽取了熊黎二人的情況匯報後,於是下令人手全潛往洞口的右側上方,在那裏的草叢和樹林邊暫時隱蔽起來,他則在熊黎二人身邊進一步觀察動靜,用望遠鏡仔細尋找洞口。
但是沒有收獲,洞口很隱秘,大家一時間還發現不了。
“你們倆在這裏小心看著,注意下麵的開闊地情況,搜尋可疑的洞口。我過去那邊,看他們隱蔽得怎麽樣。”
“是!你放心吧,我們會盯得緊緊地,隻要有動靜絕對逃不出我們的眼睛。”
從向前進所的位置也可以看到他們這裏看到的大部分地方。
由下麵的峽穀進入後,裏麵是個橢圓形的較大空間,草叢和灌木都很嚴密,敵人藏身其間實在很難發現。
偵察兵全都在前麵的鞋麵坡上潛伏著,他們之所以遲遲沒有行動,主要是在等右翼的警戒人手到位,最好是能將潛伏的敵觀察哨找到並加以消滅而後給出安全訊號。
也就是說配合一定要到位,免得貿然下去,到時幾處受敵,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等了好一陣,一個班長似乎等不及了,於是低聲說:“隊長,行動吧。我請求帶領一個小組先下去摸摸情況。”
他得到隊長斬釘截鐵的迴答:“不行!必須要等到右翼給出安全訊號後行動才有絕對把握。急什麽?再等一等!”
但是右翼的進展似乎有點緩慢,遲遲沒有趕到相應的陣地位置。
可能他們已經趕到右側方了,但是還在想辦法解決敵人的機槍陣地。
在實際行動中,要將敵人無聲解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時候滿以為敵人全都解決了,但是偏偏還有沒被發現的漏網之魚,出其不意地給大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他們有這方麵的血的教訓,現在幾個人還在這機槍陣地附近搜索,看除了機槍陣地上的幾名敵人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潛伏暗哨。
這當然是個關鍵,小心使得萬年船,做偵察兵要的就是膽大心細四個字。
任何粗心大意都是要不得的,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邊由左翼嶺脊滲透到山穀上方的偵察兵們等得有點心焦了,還不見有任何的動靜,不知道右翼到底有沒有推進到相應的位置。
“隊長,我過去看看?”剛才等不及的那個班長又說。
“等等!可好有動靜了。大家聽,是安全訊號!我們可以出發了!大家注意,下麵是個開闊地,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洞穴藏得有敵人。我們動作要快,等會一個一個地下去。估計主洞口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山坡腳下,行動!”
右翼的警戒小組控製了機槍陣地,現在高射機槍由他們把持著,戰場形勢對大家相當有利。
看著這邊的戰友們一個個從巨大的亂石上摸下去,左翼的熊國慶跟黎國柱兩人突然發現到對麵的山腳下閃過一道亮光。
這道紅紅的亮光同時引起了所有主攻偵察隊員們的注意,在找到射擊點和隱蔽點以後,一時間全都停止了行動。
大家判斷這是手電筒的光照,接著那亮光又閃了一下。很快在熊黎兩人趴臥著的光脊嶺下也發出了一下亮光,閃了兩閃就滅了。
這裏敵人的鬼名堂還真多!又是鳥叫,又是閃光的。
下麵的地方是個死角,他們倆都無法看到,向前進這裏也無法看到。不過對麵受到控製的機槍陣上地應該可以看到的,不用他們擔心。
倒是正在往下摸索的主攻隊員們眼下沒法進一步滲透了,隻得在亂石後麵及石縫間或蹲或趴,冒險隱蔽起來不敢動彈。
三名敵人從剛才第一道閃光亮起的地方過來了,他們是負責出來巡邏的小分隊。在剛才互通了訊息後,他們很放心,沒有什麽特別的警惕。
出來隻是例行一下公事,到處看看,估計這個夜晚應該不會太倒黴,偵察兵沒那麽快找到這裏。
這裏很隱蔽,進來的峽穀裏很多層警戒,可不容易滲透。
尤其這裏麵的開闊地周圍很多暗洞,裏麵都有人看守著,警戒著主洞口,大家互為犄角,相互策應。
到底是怎麽迴事?他正在犯迷糊,突然下麵的哨棚裏傳來了應對聲,也是幾聲那種夜鳥的咕咕叫喚。
向前進注意聽到這聲音是兩長一短。哨棚裏的敵人並沒有出來查看動靜或者有驚動起來的跡象,看來是他們在相互通報情況,這聽起來像是斑鳩的兩長一短的咕咕叫喚是在應答沒情況變化。
向前進不知道在他斜對麵的洞口上方有個敵人的潛伏陣地,那是高射機槍往下對洞口的封鎖點。
這邊的光脊嶺上沒法藏身,他們倒也不太擔心,所以沒部署兵力。
向前進的兩名戰友趴臥在嶺脊下方的左側斜麵上,那裏有一叢草遮擋著,位置很不錯,可以觀察到洞口前麵的大部分開闊地和對麵山腳邊動靜。
但是敵人的機槍陣地太隱蔽了,他們一時間還沒有發現。
星光很模糊,不過在叢林中這已很不錯了。
沒多久,後續人馬跟了上來,沿著光脊嶺往前直插,所有人行動都很快。
“情況怎麽樣?向排長!”隊長爬過來問。
“噓!下麵有個哨棚。對麵山腳應該有敵人的部署,但是我沒發現到位置。要看右翼的情況如何,你們是不是等一等?”向前進低聲說。
“看情況,放心吧。我們先過去,等前麵一動手,你負責阻止這裏的敵人趕過去。千萬盯緊點!”
“是!”
因為聽說對麵的山邊有敵人的觀察哨,後續人馬趕緊往嶺脊的左斜麵過去,隱蔽前進。
他們迅速小跑著趕到正嶺處,看到了前麵一點趴著兩個人,心中有數。
在大家看來這左翼的人手很不錯,行動快捷不說,而且對地形的把握也很好,牢牢控製著要道。
隊長在聽取了熊黎二人的情況匯報後,於是下令人手全潛往洞口的右側上方,在那裏的草叢和樹林邊暫時隱蔽起來,他則在熊黎二人身邊進一步觀察動靜,用望遠鏡仔細尋找洞口。
但是沒有收獲,洞口很隱秘,大家一時間還發現不了。
“你們倆在這裏小心看著,注意下麵的開闊地情況,搜尋可疑的洞口。我過去那邊,看他們隱蔽得怎麽樣。”
“是!你放心吧,我們會盯得緊緊地,隻要有動靜絕對逃不出我們的眼睛。”
從向前進所的位置也可以看到他們這裏看到的大部分地方。
由下麵的峽穀進入後,裏麵是個橢圓形的較大空間,草叢和灌木都很嚴密,敵人藏身其間實在很難發現。
偵察兵全都在前麵的鞋麵坡上潛伏著,他們之所以遲遲沒有行動,主要是在等右翼的警戒人手到位,最好是能將潛伏的敵觀察哨找到並加以消滅而後給出安全訊號。
也就是說配合一定要到位,免得貿然下去,到時幾處受敵,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等了好一陣,一個班長似乎等不及了,於是低聲說:“隊長,行動吧。我請求帶領一個小組先下去摸摸情況。”
他得到隊長斬釘截鐵的迴答:“不行!必須要等到右翼給出安全訊號後行動才有絕對把握。急什麽?再等一等!”
但是右翼的進展似乎有點緩慢,遲遲沒有趕到相應的陣地位置。
可能他們已經趕到右側方了,但是還在想辦法解決敵人的機槍陣地。
在實際行動中,要將敵人無聲解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時候滿以為敵人全都解決了,但是偏偏還有沒被發現的漏網之魚,出其不意地給大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他們有這方麵的血的教訓,現在幾個人還在這機槍陣地附近搜索,看除了機槍陣地上的幾名敵人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潛伏暗哨。
這當然是個關鍵,小心使得萬年船,做偵察兵要的就是膽大心細四個字。
任何粗心大意都是要不得的,是要付出生命代價的。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邊由左翼嶺脊滲透到山穀上方的偵察兵們等得有點心焦了,還不見有任何的動靜,不知道右翼到底有沒有推進到相應的位置。
“隊長,我過去看看?”剛才等不及的那個班長又說。
“等等!可好有動靜了。大家聽,是安全訊號!我們可以出發了!大家注意,下麵是個開闊地,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洞穴藏得有敵人。我們動作要快,等會一個一個地下去。估計主洞口在我們所在的這個山坡腳下,行動!”
右翼的警戒小組控製了機槍陣地,現在高射機槍由他們把持著,戰場形勢對大家相當有利。
看著這邊的戰友們一個個從巨大的亂石上摸下去,左翼的熊國慶跟黎國柱兩人突然發現到對麵的山腳下閃過一道亮光。
這道紅紅的亮光同時引起了所有主攻偵察隊員們的注意,在找到射擊點和隱蔽點以後,一時間全都停止了行動。
大家判斷這是手電筒的光照,接著那亮光又閃了一下。很快在熊黎兩人趴臥著的光脊嶺下也發出了一下亮光,閃了兩閃就滅了。
這裏敵人的鬼名堂還真多!又是鳥叫,又是閃光的。
下麵的地方是個死角,他們倆都無法看到,向前進這裏也無法看到。不過對麵受到控製的機槍陣上地應該可以看到的,不用他們擔心。
倒是正在往下摸索的主攻隊員們眼下沒法進一步滲透了,隻得在亂石後麵及石縫間或蹲或趴,冒險隱蔽起來不敢動彈。
三名敵人從剛才第一道閃光亮起的地方過來了,他們是負責出來巡邏的小分隊。在剛才互通了訊息後,他們很放心,沒有什麽特別的警惕。
出來隻是例行一下公事,到處看看,估計這個夜晚應該不會太倒黴,偵察兵沒那麽快找到這裏。
這裏很隱蔽,進來的峽穀裏很多層警戒,可不容易滲透。
尤其這裏麵的開闊地周圍很多暗洞,裏麵都有人看守著,警戒著主洞口,大家互為犄角,相互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