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月一邊喝茶,一邊想,她們真是仙姑一樣的姐妹啊,加上來自平那麽好的兄弟,這一家子,真是別提有多幸福了……
再看那茶,隻見細葉升騰,如雲飛霧卷,煞是好看。聞一聞,香氣四溢。小啜一口,因水太熱,也沒多少感覺。但過一會,唇齒留香,經久不去,才知道周紫蘇所言不虛。
品嚐間,秦時月耳邊響起周紫蘇的聲音:“這是我爺爺手植的‘擷雲’茶,總共也就十幾叢,茶種是當年一位來自江西三清山的道長送的。隻有家中來了貴客,才上這個茶呢。”
時月聽了,不禁有些誠惶誠恐,忙欠身說:“多謝,多謝!我今日成貴客了,真是榮幸之至!‘擷雲’這名字好啊,讓人聯想到藍天白雲之下,你們姐妹二人在青山綠葉中素手采茶的情景。”
“是嗎?是誰在這裏美譽我的茶葉呢?”門口有個溫和的聲音響起。
時月抬頭一看,隻見一位麵容清矍的老者正緩步進來。
他身著略顯寬大的袍服,銀須及胸,一手抱個拂塵,笑嗬嗬地望著他們,還特意向秦時月頷首微笑。
這般仙風道骨的模樣,如果在外麵遇見,時月八成會把他當作一名道長看待呢。
“爺爺!”周紫蘇見了,雀躍著起身上前,將爺爺的臂膀扶住。
秦時月連忙立起,躬身行禮,說:“晚生秦時月,秦夢人氏,隻為拜訪好友,尋至尊府,見過仙長。”
周紫蘇嘴角微微拉向一邊,含睇看著秦時月,說:“咬文嚼字的,真多禮啊。” 一邊將爺爺扶到自己原先坐的位置,轉身為爺爺沏了茶,然後坐在下首作陪。
周老爺子將手一遞,對秦時月說:“請坐。這樣說來,你是我孫女的朋友了,哈哈哈。深山老林的,一路找來不容易吧?”
秦時月再次惶恐地起身,說:“不敢,不敢。晚生認識的是令孫,紫蘇妹妹的兄長來自平。”
“兄長?來自平?”老爺子看看周紫蘇,見她詭秘地一笑,然後掩了臉,便明白了怎麽迴事,於是哈哈一笑,說:“紫蘇姑娘,你還想戲耍多久?人家秦公子可是貴客,嘿嘿。”
秦時月聽了,疑惑地看著爺孫倆。
周紫蘇急忙起身,在堂前瞬間使了幾招,全是那天在擂台上的身手,然後含羞向秦時月致禮,說:“小弟來自平獻醜,敬請兄台指正!”
秦時月看了,口中“啊喲”一聲,急忙起身行禮,道:“多怪我眼拙,多有得罪,請來兄——啊不——請周姑娘見諒!”
周紫蘇施禮說:“兄台在上,請受小妹一拜!”
秦時月怔在那裏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忙不迭地說:“當日在烏珠旮旯裏,周姑娘在傳統功夫上多有啟蒙,實乃我的啟蒙恩師,我感謝還來不及呢!”說完鄭重還禮。
周紫蘇擺擺手,說:“哎,那算什麽?你以前隻是無緣接觸而已。一旦入門,練起來要比我們姑娘家快多啦。隻要假以時日,必能後來居上!”
“哈哈哈,真是一個調皮的丫頭!看把人家糊弄得,還不好好賠罪?”老爺子樂嗬嗬地說。
周紫蘇迴到桌前,對秦時月說:“秦兄一路辛苦,讓小妹不勝感動。希望兄長能在敝莊多呆幾日,也好讓小妹聊盡地主之誼。”
老爺子用手一指,哈哈大笑說:“也開始子乎者也賣弄斯文了,可見,近珠者赤也。”
秦時月與周紫蘇相視一笑。
時月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來自平”三字是“來自屏峰園”的縮略,可見這女孩的心思。
話說這屏峰園的其他幾戶村民,雖然都知道這裏住著位周老先生,但對他的身世來曆都不清楚。隻知道他花甲之年攜家人來此,買下幾塊山地後築廬定居。
平時除了采藥、製膏、接診,難得露麵,可謂深居簡出。
每值采藥,隻見這周老先生步履輕捷,出沒於煙雲之中。大孫女隨後,小孫子則像頭小鹿,在前麵蹦蹦跳跳。每次下山,三個人的背簍裏都會裝滿了藥材。
對了,周家的院子裏,就種滿了藥材。
附近村民一般的傷筋動骨,隻要貼上周家的“小神農”膏藥,明顯就能好轉。
為什麽村民會將周紫蘇當作小孫子?
隻為這周老先生見小孫女活潑好動,又不愛打扮,卻喜歡看爺爺打拳踢腿,又整日圍著那練功房內的刀槍劍戟打轉,便從小就將她當男孩養。
而周紫蘇呢,也樂在其中,喜歡騎馬、練武、著男裝,連在家裏也很少女兒裝束。
每次出門,周紫蘇更是喜歡女扮男裝,加上易容術了得,一般人根本識不出她的女兒身,連善察的秦時月都沒有看出來。
再說這周紫蘇,雖與秦時月見過兩麵,也陪人家吃過飯,隻是野山深岫,孤男寡女,又是在傍晚和夜裏的油燈光裏,未曾久處,彼此間的印象總有些不太真切。
這迴,她倒是將人家上上下下看了個遍,覺得這位公子雖在衙門當差,但一點官場習氣都沒有,身上反而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氣,不禁滿心喜歡。
秦時月得知周紫蘇便是之前兩次遇見的少俠,也禁不住反複打量。
當日的少俠威風凜凜,劍眉插鬢,麵前的姑娘卻柳眉如漆,素裝便服,烏發披肩,無脂粉之飾,恰如剛出穀的新月,又如清晨帶露的小荷,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清純,簡直判若兩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一份清秀與靈動。
剛才秦時月進得人家門來,不好意思盯著人家姑娘細看,也難怪他一時認不出來。但現在拜訪的對象一下子由小後生變成了小姑娘,男女有別,他心理上缺少準備,一時不免有些拘謹。
好在周紫蘇看出了這一點,變得更加主動,秦兄長秦兄短的,叫得時月心裏暖暖的,才慢慢有所放開。
不一會,周白蘇來喚吃飯,三人便移座右廂房內的餐廳。
時月想起在永王集市買的酒,起身去馬上取了行李過來,將酒搬出。
廂房靠天井的一麵,依然是板壁,下半部實心,上半部鏤空,雕的是漁樵耕讀人物。
日光斜入,將鏤窗投影到牆壁桌椅上,顯得分外溫馨寧靜。
廂房中間擺著一張小巧玲瓏的紫檀圓桌,西麵牆上是一幅山水,畫著澗水、老鬆與遠山,兩邊配著行書條幅,內容是唐朝太上隱者的一首《答人》:
偶來鬆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采用的是石鼓文書體,筆畫簡潔沉著,瘦勁如老根盤曲。落款是“止泉”。
這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演變當中的一種書體,麵貌古拙,筆筆清楚,因此最見功夫。
時月看了,自言自語地說:“真是蒼勁古雅之至,少說也有三四十年的功力了吧?止泉者,住也,不輸‘老泉’之號也。”
“嗯,我爺爺幼即習字,該有一甲子以上的曆史了。老人家名‘止泉’,字“近梅”。公子說的‘老泉’又是誰的號?”正在上菜的周白蘇問。
時月說:“蘇洵,乃大文豪蘇軾之父。”
“噢,原來差點傍上文豪世家了。”周紫蘇俏皮地說。
“你爺爺這樣的品性,哪用得著傍別人?自己就是一個傳奇,”時月說,“名字裏有梅,品格中有梅。甘處山野,自開自謝,臨泉獨芳,本身就是一株老梅。難怪會對梅花那麽喜愛了,飾物和楹聯當中,都有梅花。”
白蘇說:“爺爺愛梅,還有一個原因,是紫蘇的生母名叫小梅。”
“是嗎?”時月看了一眼周紫蘇,見她低頭不語,忙再看周白蘇,見她又眨眼又搖頭的,便不敢再問。
此時,熱騰騰的菜肴已經安排停當,雙方分賓主坐下。
周止泉老先生在西麵靠牆主位入座,秦時月與周紫蘇一右一左打橫,周白蘇在下首相陪。
時月看在眼裏,心想,俗話說:“若要好,大做小。”白蘇這姐姐當得好,連坐位置都這麽謙讓,把尊位讓給了妹妹。這樣做,一是體現了對妹妹的愛護,二也便於妹妹陪同客人。與秦時月麵對麵的,聊天更方便。可見這姑娘的聰明和善良。
這秦時月有個特別的脾氣,吃飯吃的不是飯菜,而是心情和氛圍,所以不挑飯菜隻挑食伴。
如果伴侶不合他的心意,則山珍海味也無食欲。一頓飯吃下來,筷子都懶得動幾下。
假如伴侶稱心,則粗茶淡飯也能吃出至味。而且落座必飲,開懷暢飲,妙語連珠,不將一頓飯吃得風生水起決不罷休。
西方人那種一人一盤一刀一釵的吃法,在他眼睛裏是孤老頭的吃法,一點都不欣賞。
但如果遇上性格不爽或喝酒調皮的人,他又寧願選擇那種“孤老頭”式的吃法,一碗米飯,半碗蔬菜,五分鍾解決問題。有時連坐都懶得坐下來,站著就將飯菜扒拉進肚子裏了。
時月的爺爺雖是木匠,卻喜研究袁天罡、李淳風的學說,閑來經常登山涉水尋龍探穴,頗喜黃老之術。
父親喜歡舞文弄墨,欣賞字畫。
母親出生於郎中之家,向來賢淑治家。
兩代人的儒雅秉性,直接影響了小時月,讀書之餘臨池不輟,尤其對蘇黃米蔡宋四家頗有心得。
時月從小浸潤於傳統文化,故而到了古色古香的“藥莊”,與神仙一般的爺孫仨一起吃飯,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秦時月注意到,桌上的餐具是一色的龍泉青瓷。
景德鎮的青花瓷是他喜歡的,但還是覺得那種帶著紫色調的鈷藍,釉色太過鮮豔了一點。相比之下,他更欣賞龍泉青瓷的低調、拙樸與厚實。
除了盛菜的八個盤子,每人麵前還放了一隻湯碗和一隻二兩的青瓷杯。大孫女周白蘇手執一把三斤青瓷壺,先為爺爺篩上一杯,再為秦時月、妹妹和自己篩上一杯。
時月看那酒,黃得瑩澈透亮,冒著微微的熱氣。一看就是好酒,還在沸水中燙過了。
這時,小孫女周紫蘇執杯在手,說:“今天秦兄遠道而來,藥莊和住雲樓蓬蓽生輝。現在我與姐姐陪同爺爺,敬秦兄一杯。秦兄,請——”
周老先生哈哈一笑,說:“是啊,孔子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今天紫蘇的好朋友來了,我們開心。這酒,是上好的紹興老酒,已在酒窯存放了十年。來,我們爺孫仨敬小秦一杯。”說完一飲而盡。兩位孫女也隨爺爺幹了。
時月一看這爺孫齊上陣的氣勢,哪敢怠慢,站起身來,雙手執杯將酒幹了。
周白蘇又一一滿上。
老爺子讓吃菜,秦時月哪敢,再次雙手持杯,依次向老爺子、周白蘇、周紫蘇一一敬酒,又連幹三杯,方才落座吃菜。
周老爺子看著秦時月的酒風,真是開懷無比,捋著銀須不住地點頭,說,他就喜歡喝酒爽快的人。酒品如人品啊,絕非虛言。
周紫蘇搶著為爺爺和秦時月布酒。
周白蘇則盈盈起身,又去廚房燙了幾壺酒。
一時大家把盞言歡,其樂融融。
周紫蘇像隻快樂的雲雀,周白蘇則話語很少,不時為大家添酒布菜,適時柔柔地看上秦時月一眼。
那種姐姐式的溫柔,讓時月心裏好生溫暖。
席間,時月趁著酒興問了一句:“白蘇姐姐此名,莫非也是取自中草藥麽?”
紫蘇說:“是啊。爺爺是郎中,所以用中草藥為我們姐妹取名。二者均是香草。姐姐所名的‘白蘇’,能夠理氣散寒,又叫‘荏苒’,‘光陰荏苒’那個‘荏苒’。我叫紫蘇,則有治‘風痛之王’的美譽。”
時月聽了,讚歎不已,說:“真是中醫世家,書香門第,連名字裏都這麽有學問,佩服佩服!”說完自浮一杯,起身敬老仙翁。他喝完,老仙翁竟也喝完。
時月惶恐:“我敬仙翁酒,仙翁自可隨意,不必喝光,要不折煞晚輩矣。”
老爺子“哈哈”一笑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沒事沒事。”
他話音剛落,周白蘇又替二人滿上了酒。
時月想,已經喝了這麽多,大孫女卻毫不忌諱地為爺爺斟酒,可見老爺子的酒量。
於是又試著敬了幾杯,老爺子果然全都奉陪。時月一時驚為天人,忙著為老爺子篩酒,可再也不敢主動敬酒。倒是老爺子反過來敬了他幾次,後來看看時月已吃到了八九分,才讓白蘇上飯。
時月這才領教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連喝酒都是這樣,何況其他?於是態度更加恭敬。
飯畢,因念秦時月兩日來一路勞頓,周紫蘇請其早點休息,放一壺熱水在其床頭,還在矮幾上放上了一杯蜂蜜水。
秦時月飲了杯水,於燈下取出洞中所得奇書閱讀,此後盤坐行功,不覺漸入佳境。
周圍說不出的安靜,唯有蟲聲唧唧。
他安心靜坐,不久即覺後背有螞蟻爬動之感,自下而上,非常舒服。頭頂百會穴也似有輕風在拂。
他意識到這可能是真氣發動,在通督了,於是更加注意以舌抵上齶,微咽金津,暗吞玉液,並盡量做到上身中正、虛領頂勁、會陰輕提,一時間,尾椎處開始劇烈跳動起來……
恍惚間,窗外似有“颯颯”之聲,還以為是風聲,或者風吹落葉之聲,也就沒有在意。後來困意襲來,他收了功,倒頭睡去,安然進入夢鄉。
舊檀有《巾幗詠》一詩讚周紫蘇: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本是閨中一弱女,
偏貪戎馬欲平胡。
再看那茶,隻見細葉升騰,如雲飛霧卷,煞是好看。聞一聞,香氣四溢。小啜一口,因水太熱,也沒多少感覺。但過一會,唇齒留香,經久不去,才知道周紫蘇所言不虛。
品嚐間,秦時月耳邊響起周紫蘇的聲音:“這是我爺爺手植的‘擷雲’茶,總共也就十幾叢,茶種是當年一位來自江西三清山的道長送的。隻有家中來了貴客,才上這個茶呢。”
時月聽了,不禁有些誠惶誠恐,忙欠身說:“多謝,多謝!我今日成貴客了,真是榮幸之至!‘擷雲’這名字好啊,讓人聯想到藍天白雲之下,你們姐妹二人在青山綠葉中素手采茶的情景。”
“是嗎?是誰在這裏美譽我的茶葉呢?”門口有個溫和的聲音響起。
時月抬頭一看,隻見一位麵容清矍的老者正緩步進來。
他身著略顯寬大的袍服,銀須及胸,一手抱個拂塵,笑嗬嗬地望著他們,還特意向秦時月頷首微笑。
這般仙風道骨的模樣,如果在外麵遇見,時月八成會把他當作一名道長看待呢。
“爺爺!”周紫蘇見了,雀躍著起身上前,將爺爺的臂膀扶住。
秦時月連忙立起,躬身行禮,說:“晚生秦時月,秦夢人氏,隻為拜訪好友,尋至尊府,見過仙長。”
周紫蘇嘴角微微拉向一邊,含睇看著秦時月,說:“咬文嚼字的,真多禮啊。” 一邊將爺爺扶到自己原先坐的位置,轉身為爺爺沏了茶,然後坐在下首作陪。
周老爺子將手一遞,對秦時月說:“請坐。這樣說來,你是我孫女的朋友了,哈哈哈。深山老林的,一路找來不容易吧?”
秦時月再次惶恐地起身,說:“不敢,不敢。晚生認識的是令孫,紫蘇妹妹的兄長來自平。”
“兄長?來自平?”老爺子看看周紫蘇,見她詭秘地一笑,然後掩了臉,便明白了怎麽迴事,於是哈哈一笑,說:“紫蘇姑娘,你還想戲耍多久?人家秦公子可是貴客,嘿嘿。”
秦時月聽了,疑惑地看著爺孫倆。
周紫蘇急忙起身,在堂前瞬間使了幾招,全是那天在擂台上的身手,然後含羞向秦時月致禮,說:“小弟來自平獻醜,敬請兄台指正!”
秦時月看了,口中“啊喲”一聲,急忙起身行禮,道:“多怪我眼拙,多有得罪,請來兄——啊不——請周姑娘見諒!”
周紫蘇施禮說:“兄台在上,請受小妹一拜!”
秦時月怔在那裏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忙不迭地說:“當日在烏珠旮旯裏,周姑娘在傳統功夫上多有啟蒙,實乃我的啟蒙恩師,我感謝還來不及呢!”說完鄭重還禮。
周紫蘇擺擺手,說:“哎,那算什麽?你以前隻是無緣接觸而已。一旦入門,練起來要比我們姑娘家快多啦。隻要假以時日,必能後來居上!”
“哈哈哈,真是一個調皮的丫頭!看把人家糊弄得,還不好好賠罪?”老爺子樂嗬嗬地說。
周紫蘇迴到桌前,對秦時月說:“秦兄一路辛苦,讓小妹不勝感動。希望兄長能在敝莊多呆幾日,也好讓小妹聊盡地主之誼。”
老爺子用手一指,哈哈大笑說:“也開始子乎者也賣弄斯文了,可見,近珠者赤也。”
秦時月與周紫蘇相視一笑。
時月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來自平”三字是“來自屏峰園”的縮略,可見這女孩的心思。
話說這屏峰園的其他幾戶村民,雖然都知道這裏住著位周老先生,但對他的身世來曆都不清楚。隻知道他花甲之年攜家人來此,買下幾塊山地後築廬定居。
平時除了采藥、製膏、接診,難得露麵,可謂深居簡出。
每值采藥,隻見這周老先生步履輕捷,出沒於煙雲之中。大孫女隨後,小孫子則像頭小鹿,在前麵蹦蹦跳跳。每次下山,三個人的背簍裏都會裝滿了藥材。
對了,周家的院子裏,就種滿了藥材。
附近村民一般的傷筋動骨,隻要貼上周家的“小神農”膏藥,明顯就能好轉。
為什麽村民會將周紫蘇當作小孫子?
隻為這周老先生見小孫女活潑好動,又不愛打扮,卻喜歡看爺爺打拳踢腿,又整日圍著那練功房內的刀槍劍戟打轉,便從小就將她當男孩養。
而周紫蘇呢,也樂在其中,喜歡騎馬、練武、著男裝,連在家裏也很少女兒裝束。
每次出門,周紫蘇更是喜歡女扮男裝,加上易容術了得,一般人根本識不出她的女兒身,連善察的秦時月都沒有看出來。
再說這周紫蘇,雖與秦時月見過兩麵,也陪人家吃過飯,隻是野山深岫,孤男寡女,又是在傍晚和夜裏的油燈光裏,未曾久處,彼此間的印象總有些不太真切。
這迴,她倒是將人家上上下下看了個遍,覺得這位公子雖在衙門當差,但一點官場習氣都沒有,身上反而有一種清新脫俗之氣,不禁滿心喜歡。
秦時月得知周紫蘇便是之前兩次遇見的少俠,也禁不住反複打量。
當日的少俠威風凜凜,劍眉插鬢,麵前的姑娘卻柳眉如漆,素裝便服,烏發披肩,無脂粉之飾,恰如剛出穀的新月,又如清晨帶露的小荷,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清純,簡直判若兩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一份清秀與靈動。
剛才秦時月進得人家門來,不好意思盯著人家姑娘細看,也難怪他一時認不出來。但現在拜訪的對象一下子由小後生變成了小姑娘,男女有別,他心理上缺少準備,一時不免有些拘謹。
好在周紫蘇看出了這一點,變得更加主動,秦兄長秦兄短的,叫得時月心裏暖暖的,才慢慢有所放開。
不一會,周白蘇來喚吃飯,三人便移座右廂房內的餐廳。
時月想起在永王集市買的酒,起身去馬上取了行李過來,將酒搬出。
廂房靠天井的一麵,依然是板壁,下半部實心,上半部鏤空,雕的是漁樵耕讀人物。
日光斜入,將鏤窗投影到牆壁桌椅上,顯得分外溫馨寧靜。
廂房中間擺著一張小巧玲瓏的紫檀圓桌,西麵牆上是一幅山水,畫著澗水、老鬆與遠山,兩邊配著行書條幅,內容是唐朝太上隱者的一首《答人》:
偶來鬆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采用的是石鼓文書體,筆畫簡潔沉著,瘦勁如老根盤曲。落款是“止泉”。
這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演變當中的一種書體,麵貌古拙,筆筆清楚,因此最見功夫。
時月看了,自言自語地說:“真是蒼勁古雅之至,少說也有三四十年的功力了吧?止泉者,住也,不輸‘老泉’之號也。”
“嗯,我爺爺幼即習字,該有一甲子以上的曆史了。老人家名‘止泉’,字“近梅”。公子說的‘老泉’又是誰的號?”正在上菜的周白蘇問。
時月說:“蘇洵,乃大文豪蘇軾之父。”
“噢,原來差點傍上文豪世家了。”周紫蘇俏皮地說。
“你爺爺這樣的品性,哪用得著傍別人?自己就是一個傳奇,”時月說,“名字裏有梅,品格中有梅。甘處山野,自開自謝,臨泉獨芳,本身就是一株老梅。難怪會對梅花那麽喜愛了,飾物和楹聯當中,都有梅花。”
白蘇說:“爺爺愛梅,還有一個原因,是紫蘇的生母名叫小梅。”
“是嗎?”時月看了一眼周紫蘇,見她低頭不語,忙再看周白蘇,見她又眨眼又搖頭的,便不敢再問。
此時,熱騰騰的菜肴已經安排停當,雙方分賓主坐下。
周止泉老先生在西麵靠牆主位入座,秦時月與周紫蘇一右一左打橫,周白蘇在下首相陪。
時月看在眼裏,心想,俗話說:“若要好,大做小。”白蘇這姐姐當得好,連坐位置都這麽謙讓,把尊位讓給了妹妹。這樣做,一是體現了對妹妹的愛護,二也便於妹妹陪同客人。與秦時月麵對麵的,聊天更方便。可見這姑娘的聰明和善良。
這秦時月有個特別的脾氣,吃飯吃的不是飯菜,而是心情和氛圍,所以不挑飯菜隻挑食伴。
如果伴侶不合他的心意,則山珍海味也無食欲。一頓飯吃下來,筷子都懶得動幾下。
假如伴侶稱心,則粗茶淡飯也能吃出至味。而且落座必飲,開懷暢飲,妙語連珠,不將一頓飯吃得風生水起決不罷休。
西方人那種一人一盤一刀一釵的吃法,在他眼睛裏是孤老頭的吃法,一點都不欣賞。
但如果遇上性格不爽或喝酒調皮的人,他又寧願選擇那種“孤老頭”式的吃法,一碗米飯,半碗蔬菜,五分鍾解決問題。有時連坐都懶得坐下來,站著就將飯菜扒拉進肚子裏了。
時月的爺爺雖是木匠,卻喜研究袁天罡、李淳風的學說,閑來經常登山涉水尋龍探穴,頗喜黃老之術。
父親喜歡舞文弄墨,欣賞字畫。
母親出生於郎中之家,向來賢淑治家。
兩代人的儒雅秉性,直接影響了小時月,讀書之餘臨池不輟,尤其對蘇黃米蔡宋四家頗有心得。
時月從小浸潤於傳統文化,故而到了古色古香的“藥莊”,與神仙一般的爺孫仨一起吃飯,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秦時月注意到,桌上的餐具是一色的龍泉青瓷。
景德鎮的青花瓷是他喜歡的,但還是覺得那種帶著紫色調的鈷藍,釉色太過鮮豔了一點。相比之下,他更欣賞龍泉青瓷的低調、拙樸與厚實。
除了盛菜的八個盤子,每人麵前還放了一隻湯碗和一隻二兩的青瓷杯。大孫女周白蘇手執一把三斤青瓷壺,先為爺爺篩上一杯,再為秦時月、妹妹和自己篩上一杯。
時月看那酒,黃得瑩澈透亮,冒著微微的熱氣。一看就是好酒,還在沸水中燙過了。
這時,小孫女周紫蘇執杯在手,說:“今天秦兄遠道而來,藥莊和住雲樓蓬蓽生輝。現在我與姐姐陪同爺爺,敬秦兄一杯。秦兄,請——”
周老先生哈哈一笑,說:“是啊,孔子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今天紫蘇的好朋友來了,我們開心。這酒,是上好的紹興老酒,已在酒窯存放了十年。來,我們爺孫仨敬小秦一杯。”說完一飲而盡。兩位孫女也隨爺爺幹了。
時月一看這爺孫齊上陣的氣勢,哪敢怠慢,站起身來,雙手執杯將酒幹了。
周白蘇又一一滿上。
老爺子讓吃菜,秦時月哪敢,再次雙手持杯,依次向老爺子、周白蘇、周紫蘇一一敬酒,又連幹三杯,方才落座吃菜。
周老爺子看著秦時月的酒風,真是開懷無比,捋著銀須不住地點頭,說,他就喜歡喝酒爽快的人。酒品如人品啊,絕非虛言。
周紫蘇搶著為爺爺和秦時月布酒。
周白蘇則盈盈起身,又去廚房燙了幾壺酒。
一時大家把盞言歡,其樂融融。
周紫蘇像隻快樂的雲雀,周白蘇則話語很少,不時為大家添酒布菜,適時柔柔地看上秦時月一眼。
那種姐姐式的溫柔,讓時月心裏好生溫暖。
席間,時月趁著酒興問了一句:“白蘇姐姐此名,莫非也是取自中草藥麽?”
紫蘇說:“是啊。爺爺是郎中,所以用中草藥為我們姐妹取名。二者均是香草。姐姐所名的‘白蘇’,能夠理氣散寒,又叫‘荏苒’,‘光陰荏苒’那個‘荏苒’。我叫紫蘇,則有治‘風痛之王’的美譽。”
時月聽了,讚歎不已,說:“真是中醫世家,書香門第,連名字裏都這麽有學問,佩服佩服!”說完自浮一杯,起身敬老仙翁。他喝完,老仙翁竟也喝完。
時月惶恐:“我敬仙翁酒,仙翁自可隨意,不必喝光,要不折煞晚輩矣。”
老爺子“哈哈”一笑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沒事沒事。”
他話音剛落,周白蘇又替二人滿上了酒。
時月想,已經喝了這麽多,大孫女卻毫不忌諱地為爺爺斟酒,可見老爺子的酒量。
於是又試著敬了幾杯,老爺子果然全都奉陪。時月一時驚為天人,忙著為老爺子篩酒,可再也不敢主動敬酒。倒是老爺子反過來敬了他幾次,後來看看時月已吃到了八九分,才讓白蘇上飯。
時月這才領教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連喝酒都是這樣,何況其他?於是態度更加恭敬。
飯畢,因念秦時月兩日來一路勞頓,周紫蘇請其早點休息,放一壺熱水在其床頭,還在矮幾上放上了一杯蜂蜜水。
秦時月飲了杯水,於燈下取出洞中所得奇書閱讀,此後盤坐行功,不覺漸入佳境。
周圍說不出的安靜,唯有蟲聲唧唧。
他安心靜坐,不久即覺後背有螞蟻爬動之感,自下而上,非常舒服。頭頂百會穴也似有輕風在拂。
他意識到這可能是真氣發動,在通督了,於是更加注意以舌抵上齶,微咽金津,暗吞玉液,並盡量做到上身中正、虛領頂勁、會陰輕提,一時間,尾椎處開始劇烈跳動起來……
恍惚間,窗外似有“颯颯”之聲,還以為是風聲,或者風吹落葉之聲,也就沒有在意。後來困意襲來,他收了功,倒頭睡去,安然進入夢鄉。
舊檀有《巾幗詠》一詩讚周紫蘇: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本是閨中一弱女,
偏貪戎馬欲平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