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院,如今不再有人針對荀子,所以他專注研習注解經典,生活漸趨寧靜。
平靜的稷下學院因一則消息掀起了漣漪——江羽將在臨淄城南門外公開辯佛,論佛法之弊。這消息在學院中激起了滔天駭浪,學子們紛紛議論。江羽與佛法為敵,即是與權貴抗衡,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不少稷下學院的學子臉上反而流露出興奮之色,他們期待著江羽聲名狼藉……
這一番議論,也被在稷下學宮遊曆的李慈航耳聞,他得知消息,對江羽的大膽行徑感到震撼。江羽涉足荀子與佛門之爭,已屬冒險,但他未曾料到,江羽竟選擇了最尖銳的辯佛方式。
這是最激進的途徑。
也是最危險的挑戰。
李慈航徑直來到荀子的居所,踏入庭院,隻見荀子正於室內研讀古老的卷軸。
他步入房中,在荀子身旁坐下,低語:“你的得意門生江羽,對外宣稱明日巳時於南城外築台辯佛,揭露佛門之惡。這無疑是向整個佛門公開宣戰,難道你不擔憂嗎?”
荀子放下手中的卷軸,輕輕撫摩下巴的胡須,滿是自信地說:“老夫何需擔憂?”
李慈航眯起眼睛,這老頭又故作鎮定。
一如既往地自信。
李慈航輕哼一聲,從腰間取下葫蘆酒壺,揭開蓋子淺酌一口,道:“若江羽敗北,一切將化為烏有。那時,聲譽掃地,代價慘重。”
荀子笑道:“老夫對他有信心。”
此時,荀子從案幾旁取出一壇未幹的西風醉酒,笑道:“來,品嚐這個。”
李慈航目光一亮,說:“你這老家夥,難得如此通達人情。”
荀子親自為李慈航斟滿一杯,道:“來,試一試。”
李慈航卻止住,說道:“荀長卿,你主動請我喝酒,簡直比日出西方還稀奇,不會有什麽貓膩吧?”
“喝不喝?”
荀子問。
“喝,當然要喝。”
李慈航接過酒杯,輕啜一口,老臉上泛起迴味的神色。
正是這個味道。
愜意!
荀子道:“李兄啊……”
“別,別,你想說什麽直接說。”
李慈航哼了一聲,道:“你這麽稱唿,老道我頭皮都要發麻,肯定沒好事。”
荀子笑道:“哪會有什麽壞事,你看,小九對抗佛門,一旦壓製了佛門,對你們道門豈不是有所幫助?如今在齊國,道門式微,佛門囂張,大多數道門隻能匿於深山之中。”
“唯有像太玄道這般一流的道門,才能在亂世中生存,不被佛門侵擾。”
“其他道門,處境艱難啊。”
荀子熱切地看著李慈航,說道:“這次,小九是在幫你們,你總得有所表示吧。”
李慈航哼了一聲,說:“你這老家夥,果然心懷叵測。說吧,什麽事?”
荀子悠悠開口:“李慈航,你降臨臨淄,不就是為了傳播玄奧之道,擴展道教的疆界?如今九公子正遭受佛門壓製,這正是你的良機。當然,前提是九公子能取得勝利。要確保他的勝局,關鍵在於有高人庇護。”
李慈航迴應:“之前你說過讓老道守護江羽,隻要有佛門大宗師出現,老道也會相應出手。”
“還不夠,遠遠不夠。”
荀子輕輕搖頭,眼中智慧之光閃爍,說:“李兄,你的武道修為無人能及,執掌太玄道也是遊刃有餘。但說到運籌帷幄,你的智慧尚顯不足。此番護佑九公子,僅憑你一人之力,遠遠不夠。”
李慈航疑惑道:“此話怎講?”
荀子闡明:“很直接,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除了李兄,道門還需調動至少兩位大宗師。至少得有兩位坐鎮,方能確保九公子安然無恙。”
李慈航皺眉:“不至於如此嚴重吧。”
荀子解釋:“九公子此次麵臨的,是大慈恩寺、玉峰寺以及寶相寺等整個佛門勢力。老夫預料,佛門之人必定先行辯經,甚至權貴也可能參與其中。”
“一旦佛門與權貴皆敗,大宗師就會出手斬殺九公子。”
“九公子若隕落,一切紛爭自然平息。”
“據我對佛門的了解,大慈恩寺與玉峰寺各自駐守一位大宗師。雖然寶相寺無此強者,但這樣的力量已然驚人。李兄你是大宗師,但你能單獨抵擋兩位同等強者嗎?”
“因此,還需另一位。”
“據我所知,臨淄城內的太上宮也是道教重地,其中亦有大宗師存在。涉及太上宮,便需請你邀請太上宮的高人。隻要確保九公子安全,這次佛門必受重創。”
荀子道:“這就是老夫的請求。”
李慈航凝視荀子,嘖嘖搖頭:“老家夥,你的算計真是高明,一切都逃不過你的眼睛。為了江羽,你真是費盡心思,不怕麻煩啊。”
荀子迴答:“老夫的弟子,若我不幫,又有誰會幫?”
李慈航道:“貧道會考慮。”
荀子哼了一聲,說:“給個痛快話,做不做?如果你不同意,老夫即刻出麵,讓九公子退出與佛門的論戰。”
李慈航應道:“貧道答應了。”
“這就對了。”
荀子臉上又浮現出溫和的笑容:“我們相識數十年,這份情誼,老夫怎會害你?總之,此事於九公子有利,也就利於道教,一舉兩得。再說,未必需要真的動手。隻要佛門的僧侶不動手,你們就暗中觀察,欣賞一場激烈的辯論,有何不好呢?”
李慈航伸手握住一壇西風醉,說道:“這壇西風醉,老道收下了,告辭。”
荀子看著李慈航遠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他們相交數十年,情同手足...
這一次,由李慈航邀請了天玄宮的至尊境老祖出麵,無疑確保了萬無一失。
隨後,隻需靜待明日的辯論盛會。
荀子同樣滿懷期待,盼望著江羽能打破僵局,一旦在這場辯論中獲勝,江羽之名將會震動寰宇。全天下的文士都會知曉江羽,那才是真正的天下聞名。
這就是荀子所期望達成的目標。
……
皇宮之內,寢殿之中。
田和仍在翻閱著奏折。
雖然朝中有田育和晏子初兩位攝政大臣,但實際上,田和需要親自處理的奏折並不多。然而,身為帝王,田和需閱覽所有奏折,以了解齊國的現況。
唯有如此,方能全麵把握國事。
對於田育和晏子初兩人,田和頗為滿意。他們倆既不傲慢,又對他恭敬,因此田和十分倚重這兩位輔政大臣。
正當田和翻閱奏折之際,一名四十多歲的侍衛走進殿內。
這名侍衛名叫徐三福,是齊國的大內總管,也是田和的親信。他在大殿中央站定,俯身稟告:“陛下,江羽有了新的動向。”
田和問:“何事?”
徐三福答道:“江羽安排人散布消息,說明日辰時,他將在南城郊外公開舉行辯論,揭露邪魔的罪孽。此消息已在臨淄城內廣為人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田和眉心微揚,神色詫異:“這個江羽,行事總是出人意料。他僅憑一己之力,竟敢挑起這樣的事端。原本以為他已經完成了使者的任務,況且朕已向荀子和柳珪保證會給予公正,他不會再插手。”
“沒料到,他竟然親自出手,要直接參與辯論。不過如此也好,對我齊國有利,也有利於朝廷對抗邪魔。江羽壓製邪魔,令其聲名狼藉,處置邪魔便易如反掌。”
徐三福恭聲道:“陛下英明。”
田和沉吟片刻,吩咐道:“去,傳皇叔與丞相來殿內議事。”
“遵命!”
徐三福躬身領命,隨即前去安排。
不久,琅琊王田育、丞相晏子初一同步入大殿,向田和行禮。
田和直入主題,問道:“皇叔、晏卿,關於江羽宣稱將在南城外舉行辯論之事,你們是否已經得知消息?”
“老臣已知曉此事。”
田育直接迴應。
晏子初也說道:“老臣剛剛收到消息。” 田和接著問:“你們如何看待江羽的這場辯論?”
田育道:“陛下,老臣一得悉消息,便與晏丞相商議。我們的共識是,打算借力打力,利用江羽之力,徹底鎮壓邪魔,使其喪失民心,失去支持。”
“待江羽贏得辯論,邪魔聲望一落千丈,朝廷便順勢頒布法令,限製天下邪魔占地不得超過百畝。全天下邪魔僧侶,每座寺廟人數不得超過百人。”
“違抗者,格殺勿論。”
“料想此事能助朝廷清理出無數土地與人口。我齊國也將因此獲得豐厚的收獲。”
“若在昔日,老臣不敢冒此大險,因行動過於激進,恐引起地域動蕩,夏國與晉國必會借機發難,齊國則將麵臨嚴峻的征戰。”
“而今時不同往日,情勢已變,變革的契機已然成熟。夏國正疲於應對內外之事,無暇東顧;晉國則蓄謀攻夏,此刻正是我齊國斷尾求生,毅然改革的最佳時刻。”
田育目光炯炯,言辭堅決:“錯過此刻,恐怕再無此良機。”
晏子初微微一笑:“陛下,老臣也支持琅琊王的決策。這,是我齊國唯一的出路。隻要削弱那些邪教徒,齊國將獲取廣袤的土地與人口,從而更上一層樓。未來的齊國,必能振翅高飛,陛下治下的國度將更加繁榮昌盛。”
田和聞言,想到齊國強盛的前景,臉上也洋溢出笑容。
他渴望齊國日益強盛。
他輕鬆地說:“有皇叔和丞相輔佐,朕無後顧之憂矣。”
田育再次說道:“陛下過獎了,實際上必須確保江羽辯論的勝利。除了江羽自身的智謀,朝廷也將鼎力相助。監察司多年以來已對那些邪教僧侶,特別是大慈恩寺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涉及大慈恩寺、寶相寺、玉峰寺等邪教核心成員的詳細資料皆已掌握,且其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這些邪教徒表麵上宣揚善行,實則敗類,心懷叵測,汙染世間。故此,老臣會派人把這些資料交給江羽,讓他心中有數。”
田育接著說:“如此,江羽與邪教論佛時,將更具優勢。”
田和點頭道:“一切交由皇叔安排,有了皇叔的籌謀,朕便可高枕無憂。朕,靜待佳音。”
田育保證道:“請陛下放心,臣必將此事妥善處理。”
晏子初表示:“老臣也會全力以赴,協助琅琊王處置邪教事宜。”
田和揮手示意:“你們退下吧。”
田育、晏子初一同行禮告別,隨即退下。兩人離去後,田育立即著手布置。
……
黃昏時分,旅店內,江羽正思考次日辯論的策略,高小魚敲門進來報告:“公子,外麵有人找,說是有一卷書冊特地送給您,說對您大有裨益。”
說著,高小魚遞上那卷書冊。
書冊被絲綢嚴密包裹,從外觀上看不出端倪。江羽解開絲帶,翻開絲綢取出書冊細看。一看到內容,江羽眼中流露出驚訝之色。
書冊首頁記錄了大慈恩寺主持玄苦的行徑,包括諸多不法行為,甚至提及玄苦私生子女的事宜。
江羽匆匆翻閱後麵,全是邪教的情況,涉及大慈恩寺、寶相寺、玉峰寺,滿篇都是邪教僧侶的醜惡事跡。
“哈哈哈……”
江羽不禁失聲笑出。
高小魚問:“公子,何事讓您發笑?”
江羽揚起手中的羊皮卷,說道:“這卷古老文獻,記錄了梵教所有的罪行。有了它們,明日的神辯將更為輕而易舉。說來奇異,竟有人悄無聲息地送來如此證據,而身份依然成謎。難道,是來自稷下學宮的賢者?”
高小魚內心悄悄鬆了口氣。
這些資料讓公子減輕了不少壓力,不至於陷入險境。
這是個好兆頭。
江羽推測,這份情報或許源自稷下,甚至牽涉到至高無上的王。畢竟神辯的結果,最獲益的無疑是王和稷下學宮。然而此事,江羽並不想深究。
隻要對自己有利就行。
江羽的任務,就是要戰勝梵教,贏得神辯的勝利。
平靜的稷下學院因一則消息掀起了漣漪——江羽將在臨淄城南門外公開辯佛,論佛法之弊。這消息在學院中激起了滔天駭浪,學子們紛紛議論。江羽與佛法為敵,即是與權貴抗衡,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不少稷下學院的學子臉上反而流露出興奮之色,他們期待著江羽聲名狼藉……
這一番議論,也被在稷下學宮遊曆的李慈航耳聞,他得知消息,對江羽的大膽行徑感到震撼。江羽涉足荀子與佛門之爭,已屬冒險,但他未曾料到,江羽竟選擇了最尖銳的辯佛方式。
這是最激進的途徑。
也是最危險的挑戰。
李慈航徑直來到荀子的居所,踏入庭院,隻見荀子正於室內研讀古老的卷軸。
他步入房中,在荀子身旁坐下,低語:“你的得意門生江羽,對外宣稱明日巳時於南城外築台辯佛,揭露佛門之惡。這無疑是向整個佛門公開宣戰,難道你不擔憂嗎?”
荀子放下手中的卷軸,輕輕撫摩下巴的胡須,滿是自信地說:“老夫何需擔憂?”
李慈航眯起眼睛,這老頭又故作鎮定。
一如既往地自信。
李慈航輕哼一聲,從腰間取下葫蘆酒壺,揭開蓋子淺酌一口,道:“若江羽敗北,一切將化為烏有。那時,聲譽掃地,代價慘重。”
荀子笑道:“老夫對他有信心。”
此時,荀子從案幾旁取出一壇未幹的西風醉酒,笑道:“來,品嚐這個。”
李慈航目光一亮,說:“你這老家夥,難得如此通達人情。”
荀子親自為李慈航斟滿一杯,道:“來,試一試。”
李慈航卻止住,說道:“荀長卿,你主動請我喝酒,簡直比日出西方還稀奇,不會有什麽貓膩吧?”
“喝不喝?”
荀子問。
“喝,當然要喝。”
李慈航接過酒杯,輕啜一口,老臉上泛起迴味的神色。
正是這個味道。
愜意!
荀子道:“李兄啊……”
“別,別,你想說什麽直接說。”
李慈航哼了一聲,道:“你這麽稱唿,老道我頭皮都要發麻,肯定沒好事。”
荀子笑道:“哪會有什麽壞事,你看,小九對抗佛門,一旦壓製了佛門,對你們道門豈不是有所幫助?如今在齊國,道門式微,佛門囂張,大多數道門隻能匿於深山之中。”
“唯有像太玄道這般一流的道門,才能在亂世中生存,不被佛門侵擾。”
“其他道門,處境艱難啊。”
荀子熱切地看著李慈航,說道:“這次,小九是在幫你們,你總得有所表示吧。”
李慈航哼了一聲,說:“你這老家夥,果然心懷叵測。說吧,什麽事?”
荀子悠悠開口:“李慈航,你降臨臨淄,不就是為了傳播玄奧之道,擴展道教的疆界?如今九公子正遭受佛門壓製,這正是你的良機。當然,前提是九公子能取得勝利。要確保他的勝局,關鍵在於有高人庇護。”
李慈航迴應:“之前你說過讓老道守護江羽,隻要有佛門大宗師出現,老道也會相應出手。”
“還不夠,遠遠不夠。”
荀子輕輕搖頭,眼中智慧之光閃爍,說:“李兄,你的武道修為無人能及,執掌太玄道也是遊刃有餘。但說到運籌帷幄,你的智慧尚顯不足。此番護佑九公子,僅憑你一人之力,遠遠不夠。”
李慈航疑惑道:“此話怎講?”
荀子闡明:“很直接,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除了李兄,道門還需調動至少兩位大宗師。至少得有兩位坐鎮,方能確保九公子安然無恙。”
李慈航皺眉:“不至於如此嚴重吧。”
荀子解釋:“九公子此次麵臨的,是大慈恩寺、玉峰寺以及寶相寺等整個佛門勢力。老夫預料,佛門之人必定先行辯經,甚至權貴也可能參與其中。”
“一旦佛門與權貴皆敗,大宗師就會出手斬殺九公子。”
“九公子若隕落,一切紛爭自然平息。”
“據我對佛門的了解,大慈恩寺與玉峰寺各自駐守一位大宗師。雖然寶相寺無此強者,但這樣的力量已然驚人。李兄你是大宗師,但你能單獨抵擋兩位同等強者嗎?”
“因此,還需另一位。”
“據我所知,臨淄城內的太上宮也是道教重地,其中亦有大宗師存在。涉及太上宮,便需請你邀請太上宮的高人。隻要確保九公子安全,這次佛門必受重創。”
荀子道:“這就是老夫的請求。”
李慈航凝視荀子,嘖嘖搖頭:“老家夥,你的算計真是高明,一切都逃不過你的眼睛。為了江羽,你真是費盡心思,不怕麻煩啊。”
荀子迴答:“老夫的弟子,若我不幫,又有誰會幫?”
李慈航道:“貧道會考慮。”
荀子哼了一聲,說:“給個痛快話,做不做?如果你不同意,老夫即刻出麵,讓九公子退出與佛門的論戰。”
李慈航應道:“貧道答應了。”
“這就對了。”
荀子臉上又浮現出溫和的笑容:“我們相識數十年,這份情誼,老夫怎會害你?總之,此事於九公子有利,也就利於道教,一舉兩得。再說,未必需要真的動手。隻要佛門的僧侶不動手,你們就暗中觀察,欣賞一場激烈的辯論,有何不好呢?”
李慈航伸手握住一壇西風醉,說道:“這壇西風醉,老道收下了,告辭。”
荀子看著李慈航遠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他們相交數十年,情同手足...
這一次,由李慈航邀請了天玄宮的至尊境老祖出麵,無疑確保了萬無一失。
隨後,隻需靜待明日的辯論盛會。
荀子同樣滿懷期待,盼望著江羽能打破僵局,一旦在這場辯論中獲勝,江羽之名將會震動寰宇。全天下的文士都會知曉江羽,那才是真正的天下聞名。
這就是荀子所期望達成的目標。
……
皇宮之內,寢殿之中。
田和仍在翻閱著奏折。
雖然朝中有田育和晏子初兩位攝政大臣,但實際上,田和需要親自處理的奏折並不多。然而,身為帝王,田和需閱覽所有奏折,以了解齊國的現況。
唯有如此,方能全麵把握國事。
對於田育和晏子初兩人,田和頗為滿意。他們倆既不傲慢,又對他恭敬,因此田和十分倚重這兩位輔政大臣。
正當田和翻閱奏折之際,一名四十多歲的侍衛走進殿內。
這名侍衛名叫徐三福,是齊國的大內總管,也是田和的親信。他在大殿中央站定,俯身稟告:“陛下,江羽有了新的動向。”
田和問:“何事?”
徐三福答道:“江羽安排人散布消息,說明日辰時,他將在南城郊外公開舉行辯論,揭露邪魔的罪孽。此消息已在臨淄城內廣為人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田和眉心微揚,神色詫異:“這個江羽,行事總是出人意料。他僅憑一己之力,竟敢挑起這樣的事端。原本以為他已經完成了使者的任務,況且朕已向荀子和柳珪保證會給予公正,他不會再插手。”
“沒料到,他竟然親自出手,要直接參與辯論。不過如此也好,對我齊國有利,也有利於朝廷對抗邪魔。江羽壓製邪魔,令其聲名狼藉,處置邪魔便易如反掌。”
徐三福恭聲道:“陛下英明。”
田和沉吟片刻,吩咐道:“去,傳皇叔與丞相來殿內議事。”
“遵命!”
徐三福躬身領命,隨即前去安排。
不久,琅琊王田育、丞相晏子初一同步入大殿,向田和行禮。
田和直入主題,問道:“皇叔、晏卿,關於江羽宣稱將在南城外舉行辯論之事,你們是否已經得知消息?”
“老臣已知曉此事。”
田育直接迴應。
晏子初也說道:“老臣剛剛收到消息。” 田和接著問:“你們如何看待江羽的這場辯論?”
田育道:“陛下,老臣一得悉消息,便與晏丞相商議。我們的共識是,打算借力打力,利用江羽之力,徹底鎮壓邪魔,使其喪失民心,失去支持。”
“待江羽贏得辯論,邪魔聲望一落千丈,朝廷便順勢頒布法令,限製天下邪魔占地不得超過百畝。全天下邪魔僧侶,每座寺廟人數不得超過百人。”
“違抗者,格殺勿論。”
“料想此事能助朝廷清理出無數土地與人口。我齊國也將因此獲得豐厚的收獲。”
“若在昔日,老臣不敢冒此大險,因行動過於激進,恐引起地域動蕩,夏國與晉國必會借機發難,齊國則將麵臨嚴峻的征戰。”
“而今時不同往日,情勢已變,變革的契機已然成熟。夏國正疲於應對內外之事,無暇東顧;晉國則蓄謀攻夏,此刻正是我齊國斷尾求生,毅然改革的最佳時刻。”
田育目光炯炯,言辭堅決:“錯過此刻,恐怕再無此良機。”
晏子初微微一笑:“陛下,老臣也支持琅琊王的決策。這,是我齊國唯一的出路。隻要削弱那些邪教徒,齊國將獲取廣袤的土地與人口,從而更上一層樓。未來的齊國,必能振翅高飛,陛下治下的國度將更加繁榮昌盛。”
田和聞言,想到齊國強盛的前景,臉上也洋溢出笑容。
他渴望齊國日益強盛。
他輕鬆地說:“有皇叔和丞相輔佐,朕無後顧之憂矣。”
田育再次說道:“陛下過獎了,實際上必須確保江羽辯論的勝利。除了江羽自身的智謀,朝廷也將鼎力相助。監察司多年以來已對那些邪教僧侶,特別是大慈恩寺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涉及大慈恩寺、寶相寺、玉峰寺等邪教核心成員的詳細資料皆已掌握,且其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這些邪教徒表麵上宣揚善行,實則敗類,心懷叵測,汙染世間。故此,老臣會派人把這些資料交給江羽,讓他心中有數。”
田育接著說:“如此,江羽與邪教論佛時,將更具優勢。”
田和點頭道:“一切交由皇叔安排,有了皇叔的籌謀,朕便可高枕無憂。朕,靜待佳音。”
田育保證道:“請陛下放心,臣必將此事妥善處理。”
晏子初表示:“老臣也會全力以赴,協助琅琊王處置邪教事宜。”
田和揮手示意:“你們退下吧。”
田育、晏子初一同行禮告別,隨即退下。兩人離去後,田育立即著手布置。
……
黃昏時分,旅店內,江羽正思考次日辯論的策略,高小魚敲門進來報告:“公子,外麵有人找,說是有一卷書冊特地送給您,說對您大有裨益。”
說著,高小魚遞上那卷書冊。
書冊被絲綢嚴密包裹,從外觀上看不出端倪。江羽解開絲帶,翻開絲綢取出書冊細看。一看到內容,江羽眼中流露出驚訝之色。
書冊首頁記錄了大慈恩寺主持玄苦的行徑,包括諸多不法行為,甚至提及玄苦私生子女的事宜。
江羽匆匆翻閱後麵,全是邪教的情況,涉及大慈恩寺、寶相寺、玉峰寺,滿篇都是邪教僧侶的醜惡事跡。
“哈哈哈……”
江羽不禁失聲笑出。
高小魚問:“公子,何事讓您發笑?”
江羽揚起手中的羊皮卷,說道:“這卷古老文獻,記錄了梵教所有的罪行。有了它們,明日的神辯將更為輕而易舉。說來奇異,竟有人悄無聲息地送來如此證據,而身份依然成謎。難道,是來自稷下學宮的賢者?”
高小魚內心悄悄鬆了口氣。
這些資料讓公子減輕了不少壓力,不至於陷入險境。
這是個好兆頭。
江羽推測,這份情報或許源自稷下,甚至牽涉到至高無上的王。畢竟神辯的結果,最獲益的無疑是王和稷下學宮。然而此事,江羽並不想深究。
隻要對自己有利就行。
江羽的任務,就是要戰勝梵教,贏得神辯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