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勳被羈押於執法堂,但他本人以及多位執法堂官員對此並不擔憂。鮑勳已晉升成為一方名宿,修煉世家的三大法寶——傳頌、造勢、震懾,他已經一一曆經。如今,他位列天下名宿之列,身份、地位以及在仙庭中的勢力格局,皆證明他不再是過去的鮑勳。


    因此,短短幾天時間過去,關於鮑勳的裁決結果已然出爐。鮑勳確實背離了禦史大夫的守護大道之責,因為他確實袒護了其摯友陳留太守孫邕,後者確實觸犯了軍令,鮑勳為其掩蓋之事確鑿無疑。


    更進一步,包括那位軍營令史劉曜的罪名,亦需細細查明是否確有其事。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曹丕的麵色為之陰沉:五年閉關罰煉!


    五載剃度枷鎖苦役,此罪孽不可謂輕,更不必提削發即意味著此生修行之路盡毀,五年枷鎖勞役對於已屆中年的鮑勳來說,更是足以引發未知變故。


    而這廷尉府的呈文,並非觸動曹丕怒火的根本原因。作為朝廷審理案件的廷尉府,自當有三司協同審查,即那赫赫有名的天、地、人三官共鑒!


    然而,這份廷尉府奏報在遞至曹丕禦前之際,卻被三司法官駁迴,理由則是依照仙律,隻需繳納二斤黃金贖罪!


    曹丕心中明了,這贖罪之法乃是金贖仙條,確無大錯,但他們是否忘記,金贖的前提,須是他曹丕允許此人苟延殘喘!


    於是,三司法官下屬官員悉數交付刺奸官處置!


    其一如此,鮑勳已喪失存活之權!


    其二便是,連廷尉與三官都無法裁決之事,曹丕親自動手審理,並再度啟用神秘莫測的校事府,甚至不惜令病榻上的夏侯尚領兵,全麵接管洛陽城內的戍衛軍力。


    此事波瀾壯闊,直至牽扯到了曹家最後一位長輩宗親——曹洪,乃至曹洪門下的一個賓客,因其替鮑勳申冤,亦被校事府查了個水落石出。


    自此,此案徹底發酵,鮑勳被送入冥獄之中,曹丕一聲令下,廷尉府與校事府聯手行動,誓要將鮑勳一切罪行昭告天下。


    與此同時,三司所屬近二十員官吏,皆遭曹丕嚴懲,對其貶斥之聲不絕於耳,直唿“十鼠同穴”,言下之意,眾人皆非善類。此次,曹丕可謂是怒火滔天,即便滿朝文武紛紛為鮑勳求情,處境亦極為艱難。


    太尉鍾繇、司徒華歆、鎮軍大將軍陳群、侍中辛毗、尚書衛臻、代理廷尉高柔,以及諸多曹丕視為無物的官員,毅然挺身而出。


    他們不再為鮑勳辯護,也不提及金贖之法。反而是追溯舊事,祭出鮑勳之父鮑信的名望,欲以孝道之力,壓製曹丕怒焰。


    麵對如此壓力,曹丕雖無奈,卻仍舊緊咬牙關,堅決不肯退讓半分,同時也絕不放鮑勳離去。此番較量,對鮑勳而言並非終點,反而是借他為引,為日後的清道夫們鋪平道路。


    而同樣在此時,不知進退的曹洪,竟然也在這一係列變故中撿迴了一條命。曹洪與曹丕之間的舊怨人盡皆知,往昔曹丕並未放在心上,終究不過是因為曹洪貪婪吝嗇而已,於大局來說並不構成嚴重衝突。曹丕固然不算豁達,但也不至於因此小事與曹洪結下深仇大恨……


    畢竟麵對曹洪,他亦需尊一聲長輩,過往曹洪所犯之罪行已非一樁兩件,若真欲取其性命,隻需冷酷如滿寵者出手便可解決。


    曹丕登基為魏王時,對曹洪施以厚重的恩賜,委以衛將軍之職。即使後來剝奪了他的衛將軍職權,這亦在預料之中,但旋即冊封他為驃騎將軍,晉升為野王侯,封地千戶,並加封特進高位,地位赫然超越三公。


    在此情境下,曹洪並未在外統兵,若直言不諱,在洛陽之地幾乎可稱得上無人敢惹。他貪婪聚斂財富,縱使行事有過,曹丕多年來也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現今,曹洪竟公然插手爭奪帝位的世家之爭,此舉觸及了曹丕的禁忌。此刻曹丕果斷懲治曹洪,目的正是警示群臣:那位曾一手導演魏諷案,威震天下的魏世子曹丕曹子桓,仍然活著!


    多年以來,曹丕嚴禁誣告,杜絕校事府作亂,誓不讓朝堂再現如雙丁般的奸佞之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他們的放任不管,更不代表他會放棄使用此類手腕。


    想當初魏諷一案,曹丕便憑借此案,從一名普通的文士一路攀升,扳倒了半壁江山的官員,僅鄴城一地遭斬首者便多達數千人。那時,他用大漢官員的獻血,為自己登上權力巔峰鋪墊道路。


    如今,曹丕再度展示其雷霆萬鈞的一麵,甚至帶有一絲狂熱。曹洪被捕的消息傳出,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瞬間引爆了洛陽城。就連剛迴京接替夏侯尚的曹真也開始為曹洪求情,盡管曹真與曹洪間存有舊怨,甚至直言,若曹丕執意處決曹洪,恐對其自身聲譽也將造成負麵影響。


    然而曹丕依舊堅定執行製裁,此時諸多大臣才明白,曹丕此番舉動顯然是打算重演昔日血洗朝堂的一幕,其意圖已然昭然若揭。


    此刻曹洪亦認識到,自己確實鑄成大錯,那位牽連他入獄的門客隻是表象,他的吝嗇之舉不過是借口罷了。真正原因在於他不僅卷入世家與奪嫡之爭,更是站在了曹丕的對立麵。


    目睹那些世家官員麵露陰鬱卻無動於衷的神情,他們無不渴望親眼見證曹丕與曹洪之間的對決。鮑勳被捕,引起了軒然大波,三公中有兩位因此震動,新任命的鎮軍大將軍、侍中、尚書,乃至廷尉府的廷尉紛紛行動起來。


    然而曹洪曾屢次救駕於危難之際,此次不過是以門客牽連為名遭貶黜,何至於此?然而這些人,那些聲稱對大魏忠誠至死的人,此刻卻沒有一人站出來,沒有人願意為曹洪說一句公道話。


    他們皆默然視之,仿佛曹洪之死本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此刻,若曹洪尚未洞悉自身已被算計,那他在這修行長河中便算是虛度年華了。


    然而曹洪選擇了退讓,卻有一人並未放棄,此人便是深陷後宮之內,昔日權傾一時,如今已失去所有威嚴與權力的曹魏太皇太後——卞氏!


    這是一個猶如傳說般的女子,出身早已超越凡塵俗世的評價,身為歌姬,自幼流離失所,相較於曾經的丁氏,無論身份還是姿容,皆難以比擬。但卞氏卻是曹家眾人口中公認的一家之母,無人能及。隻因昔年她懷抱初生的曹丕,跋涉千裏至洛陽,那時的曹孟德正身處風雨飄搖之際。


    恰逢曹孟德刺殺董卓之事敗露,孤身逃亡,曹家亦瀕臨分崩離析,正是這位女子挺身而出,硬生生地把已經準備逃離的曹家人以及家丁拽了迴來,為曹孟德保留下了崛起的火種。


    曆經無數次曹孟德九死一生、拋妻棄子的逃亡,其中甚至有過比劉備更為悲壯的經曆,但正是卞氏以及她身邊的曹洪這樣的忠義兄弟,一次次將曹孟德從滅頂之災的邊緣拉迴。


    這就是卞氏。而在曹丕晉升高位之後,她逐漸被曹丕壓製,其間的是非曲直已難以辨明。然而這一次,為了挽救曹洪不至於死於曹丕的憤怒之下,卞氏不得不重出江湖,她深知此事關乎的並非曹丕兄弟間的爭鬥,而是曹家的存亡血脈。


    盡管卞太皇太後曆數當年在梁、沛之間,曹洪屢次借兵救急,多次援助曹孟德的事跡,但在曹丕麵前仍無濟於事,曹丕始終不肯妥協。無奈之下,卞太後返迴後宮,但她並未放棄,而是找到了曹丕的皇後郭女王。


    卞太後直言,倘若曹洪今日喪命,明日她將以死相脅迫曹丕廢黜郭女王,堪稱是要與郭女王賭上一條命。最終,卞太後逼得郭女王走投無路,隻得在曹丕麵前哭訴多日,終為曹洪保住了這條命。


    即便如此,曹丕依舊對曹洪施以重罰,將其貶為庶民,剝奪官職、爵位、封邑,乃至家產。直到最後,還是卞太後看不下去,出手歸還了曹洪的家財。此舉也讓諸多朝廷大臣看到了曹丕的決心以及此時的無情。


    然而他們並不知曉,在卞太後迴宮的那個瞬間,曹丕終究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在您心裏,兒子與大魏的未來,竟不及先祖追封的重要嗎?”


    “……我已做了一輩子曹家的主母,難道連娘親當一迴女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並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