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老陳倉,即今日之散關,此刻不僅道路破損不堪,連整個老陳倉區域都已荒涼破敗。關中四大關隘之一的散關,如今正如其名,如同散架一般。
想當年,武都地震使得漢水改道,隨之道路以及散關均遭到嚴重破壞,如今一片狼藉。
現如今,這四條道路擺在劉禪麵前,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這樣的道路條件,尚能北伐成功嗎?
史書記載,諸葛孔明北伐之戰竟尚能取得那樣的戰績,實屬不易。那時的情勢下,隻需固守關隘,便能讓任何策略無計可施,唯有退兵一條路。
同時此刻,劉禪也終於徹底領悟到第一次諸葛北伐的真正布局,他並非否定魏延之計,反而是認為魏延的謀劃太過保守。他采取了一個加強版的戰略,明麵上派遣斜穀方向的趙雲這位碩果僅存的名將,帶領三成兵馬充當誘餌,以此牽製曹真的大軍。
隨後,他親自率領主力軍隊直奔祁山,他凝視著地圖上遙遠的祁山之路,並非意在攻擊關中……他似乎看到了更深遠的北伐目標。
魏延的子午秘徑奇謀,乃是欲兵發長安,一舉突襲,占領隴右仙域!然而,諸葛亮所策劃的奇襲祁山,並非僅圖隴右,而是誌在破碎隴西仙土,奪取其屯積靈糧之重地!此乃關乎策略而非個人修為之差異,諸葛亮欲占據隴西靈糧寶地,進而步步為營,直指長安仙域,此乃兩條截然不同的進擊之路。
劉禪收起眼前的天機圖,目光轉向身邊的鄧範,此刻他已無所保留,直言心中最重要之事:“若孤僅以漢中為基,揮師北伐天下,卿有何必勝之策?”
此事關係重大,然而鄧範的實力並未因時光流逝而有所減損,他的答複令劉禪深感寒心:“除非淮陰真人降臨吾身,否則末將實無良策!”雖不願聽聞,劉禪深知,單線北伐,猶如赴死。
昔年荊州失陷,彼時情勢危急,外援無望,內憂叢生,南郡已被圍困,僅剩宜都與零陵兩處通道維係著與西川的聯係,如同被困獸之鬥,漢中一戰,蜀軍損失慘重,皆因曹孟德手段狠辣,三年大戰後主動撤退,驅趕百姓入關中,徹底斷絕了荊州的生機之門。
然而當下,劉禪心中又萌生了一個念頭——或許可以借鑒孫權的行事風格。近日傳聞孫邵仙逝,顧雍登位,而陸遜卻被孫權趁機鏟除。如今看來,或許並非全無轉圜餘地。
隻是劉禪尚未理清思緒,便被簡雍一記神識抽擊拉迴現實。“已經進入了漢中境內,隻不過似乎有人前來迎接……不,你還是自行祈福吧!”簡雍言罷,毫不猶豫地馳馬避開,同時還將鄧範等人帶走,留下愣在當地、尚未來得及反應的劉禪。
此刻,魏延如雷霆般衝殺而來。盡管二人尚未正麵交鋒,但從魏延的速度上,劉禪已然察覺到對方來者不善。
“某何時觸怒此人矣?”這成為劉禪腦海中閃過的最後一念,隨後便見魏延飛奔至前,猛然大喝一聲,在他麵前強行勒馬止步。
魏延此刻已將其麾下親衛將領遠遠拋開,滿臉怒火地瞪視著劉禪,仿佛欲一口將其吞噬。然而隨著身後士卒親將漸漸逼近,他的憤怒也隨之逐漸消散。
最終,魏延與眾將紛紛跳下馬背,恭恭敬敬地向太子劉禪行禮,歡迎他重返漢中仙土。此舉令劉禪愈發困惑,但他此刻也來不及細思,忙上前扶起魏延,一行人緩轡向南鄭方向而去……
在大漢帝國章武三年歲末,劉禪踏入了這片神秘的漢中修煉界,此刻已是章武四載完全過去,五年新春的腳步臨近。
這意味著劉禪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的遊曆已逾一年之餘,而他的那位先帝,在此期間又替他承受了一整年的風雨洗禮。
迴想起離開蜀都成都時那個行將就木的長者,劉禪不禁心中疑惑,不知這位老者現今境況如何。
穿行於漢中的旅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變化,諸多變遷之中最顯著的一點便是人煙興旺。
沿途所見,星羅棋布般散落著百來戶人家,雖僅有幾百戶,但這數目換算成人丁,則已然超過兩千之眾。
這僅僅是邊境地帶的情形,兩千餘口尚不算繁盛,幾百戶人家亦談不上罕見,然而相較於他離去之時那千裏荒蕪、雞犬無聲的景象,無疑是天壤之別。
隨著深入腹地,他見到的人煙越發密集,甚至發現了一些小小的村落,嫋嫋炊煙揭示出這裏並非尋常百姓居所,那一片片平整待耕的田壟則預示著今年便能開始耕種辟地,秋季收獲便指日可待。
直至接近了幾處村落,劉禪終於明白魏延為何會有那樣的神情舉止。
原來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帶有羌氐族人的特征,但這僅限於外貌,並不能據此認定他們是羌氐族人。
換句話說,他們是羌氐族人與漢族人交融後的產物,或是羌氐族男子侵犯漢族女子後所生的後代——這在雍涼一帶有個殘酷的稱謂。
切勿以為劉禪如此稱唿太過偏激,這樣的稱謂在雍涼之地司空見慣。他們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或淪為各部落的奴隸,也有時在漢人城邑充當苦力。
因為他們大多自出生起便不知雙親何許人也,就算有幸擁有母親,也在剛懂人事之際就被區別開來。
身強力壯者被選入部落兵役,體弱者則被棄置奴隸堆中任其自生自滅,或者被販賣,抑或勞累至死。
返迴漢土後,他們那異於常人的容貌使他們難以融入漢族社群。
這份源自祖輩間的深仇大恨,即便與他們自身並無瓜葛,卻與他們的麵龐息息相關。
隨後,魏延的話語證實了劉禪的猜想並未偏離事實:
“糜芳先前已歸來過一次,帶迴數萬人口,其中大多數正是這般身世的奴隸。我們傾盡軍糧以挽救這批垂死者,如果不是南中恰好有牛羊貢品送往成都,又被諸葛亮火速轉送至漢中,隻怕我漢中都要麵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而這僅僅是糜芳運送的第一撥‘貨物’,這小子在雍涼之地不知幹些什麽,不運戰馬,也不要牛羊,偏偏搜羅這些在當地俯拾即是的奴隸……”
每隔兩月,便有數百戶凡人家族被送至此處,其中還包括了不少來自武都與陰平的修煉逃亡者,尋求庇護。這一番景象使得漢中之地頓時變得喧囂非凡,連黃權這位修為高深的大能也親自前來坐鎮,試圖安定民眾心神,然而此刻我軍的靈糧儲備卻已岌岌可危,僅能維持當月所需!
魏延的言語雖淡然如水,但劉禪仍能從中感受到其內心的怒火澎湃。
所謂當月靈糧,對於修士而言,不僅不足以支撐戰事所需,便是日常修煉亦得提心吊膽,唯恐士卒因糧食短缺引發動蕩。
然而這並非魏延憤懣的根本所在,真正令他憂慮的是漢中的防線——由他開創的獨特修煉陣法:實兵錯守。
“實兵錯守”,這個名字聽起來頗為神秘,以劉禪的理解,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後世塔防修煉陣法的雛形。在各處要塞或咽喉之地設立修煉據點,派遣修士駐守,並構建起一道道防護屏障。
與後來薑維所運用的斂兵聚穀截然不同,實兵錯守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局限於單一城池的防守,而是著眼於整個漢中的地理格局,於山川險要之處設立一座座關隘和修煉營地,並派出兵力常駐。
在當時的漢中,此法可謂深受推崇,因其強大的防禦效果令人稱奇。然而,它也存在一個致命的短板:需大量修士參與,魏延欲在整個漢中境內布設這樣的修煉陣法,而且這些修煉營地不僅僅是防守據點,更是一處處自給自足的生活區域,修士們隻需專注於修煉與防守,甚至耕種之事也由他們自理,足以滿足自身所需。
然而如今時移世易,絡繹不絕的難民湧入漢中,這片土地被迅速填充起來。他們並非修士,但卻極大地推動了漢中民生的恢複,一座座城池也隨之煥發生機。
然而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讓所有人感到了恐慌。盡管目前人數尚不算太多,魏延隻得臨時將難民安置於各個修煉營地周圍,命令麾下弟子加倍警惕,同時分出精力看顧他們。朝廷賜予他們田地,從成都運來充足的種子、耕牛及農具,再派遣專人協助他們在此落地生根,勉強度日。
但難民的流入不會停止,今後必將會源源不斷,最終還是會迴歸到漢中的城池之中。屆時,成都不說,魏延必須在堅守實兵錯守的基礎上,重新強化城池的防守力量,以防難民中出現任何不穩定因素。
然而魏延手上並無足夠的人手,而成都同樣無法給予支持。如此一來,此次劉禪看似主動之舉,實際上是將魏延的實兵錯守無意間推向了後期斂兵聚穀的境地——廢棄原有的關卡防線,直接退守城池。若魏延麵對這般局麵仍能保持冷靜,劉禪覺得自己恐怕都不會相信。
“咳咳咳……”劉禪頻頻向簡雍遞眼色,希望他能出謀劃策,緩解當下困境。然而當他看到簡雍帶著鄧範等人悠哉遊哉地跑到遠處時,他知道這個指望隻怕是要落空了……
\"哼...\" 劉禪感到喉頭一陣劇痛,仿佛喉嚨裏蘊含著血絲,他不由得尷尬地望向魏延,這位文長將軍,“文長前輩,此事乃是我思慮不周全,未曾料到糜芳將軍竟隱藏如此深厚的修為......”
\"殿下若不知子方真人有這般神通廣大,又怎會命其帶領張苞執行如此重大之舉,更何況是在這般生死攸關之際呢?\"
魏延毫不猶豫地勒住坐騎,停在劉禪身側,直接截斷了他的辯解,讓劉禪一時語塞。
隨後,魏延冷眼掃過身邊的親衛,示意他們自覺遠離。簡雍則含笑帶著鄧範等人退至一旁。待確認四周無人能竊聽他們的談話後,魏延才正色言道:
\"先前的天諭,在下視如廢紙一般。子方真人此舉,不過是欲抬高殿下的威望而已,他並非愚鈍之輩,自然清楚我並無治理黎庶之能,故此唯有與殿下聯手。
對此,在下並不責怪他,亦無意責怪。在下同樣願意與殿下共謀大計。
然而,殿下需承諾,在一年之內務必妥善解決漢中的危機!\"
魏延話語坦誠,直言無諱。若此番言語傳入朝廷,即便他的那位先皇父親再寵愛於他,也無法容忍,必將召他迴成都嚴加訓誡。
但他明白,這就是最佳的結果。重迴漢中,他便麵臨最後的考驗。作為天諭中的先鋒,此刻天下太平,若非此事發生,他恐怕仍在與魏延唇槍舌劍。
如今,隨著難民源源不斷地湧進漢中,劉禪認清了自己的立場。如果魏延不願推倒重建原有的防線,那麽他,劉禪,便是魏延最後的寄托。
\"將軍放心!\" 劉禪此刻並未多言虛詞,此刻若再避而不談,那他真的不如盡早返迴成都。\"一年之內,孤將以南鄭為核心,重新整合漢中的民眾,使他們具備自保之能!\"
\"嗯!\" 魏延點頭認可,二人沉默片刻後,仍是劉禪打破沉寂。
\"孤需要些許權限!\" 劉禪指向隨簡雍一同的鄧範,\"當然還有一些瑣事,還請將軍代為抵擋。\"
\"賜你一校尉及兩名司馬之職位,至於來自成都之人,你大可不必憂慮!\"
魏延朗聲一笑,隨即調轉馬頭,準備繼續行軍,\"此前有人妄言擾亂軍心,在下已將其斬首示眾,短期內......\"
後麵的言語劉禪並未聽見,他隻覺得頭痛欲裂,因為他意識到一件事——這位名為魏延的人,所麵臨的麻煩似乎比他還要棘手!
想當年,武都地震使得漢水改道,隨之道路以及散關均遭到嚴重破壞,如今一片狼藉。
現如今,這四條道路擺在劉禪麵前,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這樣的道路條件,尚能北伐成功嗎?
史書記載,諸葛孔明北伐之戰竟尚能取得那樣的戰績,實屬不易。那時的情勢下,隻需固守關隘,便能讓任何策略無計可施,唯有退兵一條路。
同時此刻,劉禪也終於徹底領悟到第一次諸葛北伐的真正布局,他並非否定魏延之計,反而是認為魏延的謀劃太過保守。他采取了一個加強版的戰略,明麵上派遣斜穀方向的趙雲這位碩果僅存的名將,帶領三成兵馬充當誘餌,以此牽製曹真的大軍。
隨後,他親自率領主力軍隊直奔祁山,他凝視著地圖上遙遠的祁山之路,並非意在攻擊關中……他似乎看到了更深遠的北伐目標。
魏延的子午秘徑奇謀,乃是欲兵發長安,一舉突襲,占領隴右仙域!然而,諸葛亮所策劃的奇襲祁山,並非僅圖隴右,而是誌在破碎隴西仙土,奪取其屯積靈糧之重地!此乃關乎策略而非個人修為之差異,諸葛亮欲占據隴西靈糧寶地,進而步步為營,直指長安仙域,此乃兩條截然不同的進擊之路。
劉禪收起眼前的天機圖,目光轉向身邊的鄧範,此刻他已無所保留,直言心中最重要之事:“若孤僅以漢中為基,揮師北伐天下,卿有何必勝之策?”
此事關係重大,然而鄧範的實力並未因時光流逝而有所減損,他的答複令劉禪深感寒心:“除非淮陰真人降臨吾身,否則末將實無良策!”雖不願聽聞,劉禪深知,單線北伐,猶如赴死。
昔年荊州失陷,彼時情勢危急,外援無望,內憂叢生,南郡已被圍困,僅剩宜都與零陵兩處通道維係著與西川的聯係,如同被困獸之鬥,漢中一戰,蜀軍損失慘重,皆因曹孟德手段狠辣,三年大戰後主動撤退,驅趕百姓入關中,徹底斷絕了荊州的生機之門。
然而當下,劉禪心中又萌生了一個念頭——或許可以借鑒孫權的行事風格。近日傳聞孫邵仙逝,顧雍登位,而陸遜卻被孫權趁機鏟除。如今看來,或許並非全無轉圜餘地。
隻是劉禪尚未理清思緒,便被簡雍一記神識抽擊拉迴現實。“已經進入了漢中境內,隻不過似乎有人前來迎接……不,你還是自行祈福吧!”簡雍言罷,毫不猶豫地馳馬避開,同時還將鄧範等人帶走,留下愣在當地、尚未來得及反應的劉禪。
此刻,魏延如雷霆般衝殺而來。盡管二人尚未正麵交鋒,但從魏延的速度上,劉禪已然察覺到對方來者不善。
“某何時觸怒此人矣?”這成為劉禪腦海中閃過的最後一念,隨後便見魏延飛奔至前,猛然大喝一聲,在他麵前強行勒馬止步。
魏延此刻已將其麾下親衛將領遠遠拋開,滿臉怒火地瞪視著劉禪,仿佛欲一口將其吞噬。然而隨著身後士卒親將漸漸逼近,他的憤怒也隨之逐漸消散。
最終,魏延與眾將紛紛跳下馬背,恭恭敬敬地向太子劉禪行禮,歡迎他重返漢中仙土。此舉令劉禪愈發困惑,但他此刻也來不及細思,忙上前扶起魏延,一行人緩轡向南鄭方向而去……
在大漢帝國章武三年歲末,劉禪踏入了這片神秘的漢中修煉界,此刻已是章武四載完全過去,五年新春的腳步臨近。
這意味著劉禪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的遊曆已逾一年之餘,而他的那位先帝,在此期間又替他承受了一整年的風雨洗禮。
迴想起離開蜀都成都時那個行將就木的長者,劉禪不禁心中疑惑,不知這位老者現今境況如何。
穿行於漢中的旅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變化,諸多變遷之中最顯著的一點便是人煙興旺。
沿途所見,星羅棋布般散落著百來戶人家,雖僅有幾百戶,但這數目換算成人丁,則已然超過兩千之眾。
這僅僅是邊境地帶的情形,兩千餘口尚不算繁盛,幾百戶人家亦談不上罕見,然而相較於他離去之時那千裏荒蕪、雞犬無聲的景象,無疑是天壤之別。
隨著深入腹地,他見到的人煙越發密集,甚至發現了一些小小的村落,嫋嫋炊煙揭示出這裏並非尋常百姓居所,那一片片平整待耕的田壟則預示著今年便能開始耕種辟地,秋季收獲便指日可待。
直至接近了幾處村落,劉禪終於明白魏延為何會有那樣的神情舉止。
原來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帶有羌氐族人的特征,但這僅限於外貌,並不能據此認定他們是羌氐族人。
換句話說,他們是羌氐族人與漢族人交融後的產物,或是羌氐族男子侵犯漢族女子後所生的後代——這在雍涼一帶有個殘酷的稱謂。
切勿以為劉禪如此稱唿太過偏激,這樣的稱謂在雍涼之地司空見慣。他們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或淪為各部落的奴隸,也有時在漢人城邑充當苦力。
因為他們大多自出生起便不知雙親何許人也,就算有幸擁有母親,也在剛懂人事之際就被區別開來。
身強力壯者被選入部落兵役,體弱者則被棄置奴隸堆中任其自生自滅,或者被販賣,抑或勞累至死。
返迴漢土後,他們那異於常人的容貌使他們難以融入漢族社群。
這份源自祖輩間的深仇大恨,即便與他們自身並無瓜葛,卻與他們的麵龐息息相關。
隨後,魏延的話語證實了劉禪的猜想並未偏離事實:
“糜芳先前已歸來過一次,帶迴數萬人口,其中大多數正是這般身世的奴隸。我們傾盡軍糧以挽救這批垂死者,如果不是南中恰好有牛羊貢品送往成都,又被諸葛亮火速轉送至漢中,隻怕我漢中都要麵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而這僅僅是糜芳運送的第一撥‘貨物’,這小子在雍涼之地不知幹些什麽,不運戰馬,也不要牛羊,偏偏搜羅這些在當地俯拾即是的奴隸……”
每隔兩月,便有數百戶凡人家族被送至此處,其中還包括了不少來自武都與陰平的修煉逃亡者,尋求庇護。這一番景象使得漢中之地頓時變得喧囂非凡,連黃權這位修為高深的大能也親自前來坐鎮,試圖安定民眾心神,然而此刻我軍的靈糧儲備卻已岌岌可危,僅能維持當月所需!
魏延的言語雖淡然如水,但劉禪仍能從中感受到其內心的怒火澎湃。
所謂當月靈糧,對於修士而言,不僅不足以支撐戰事所需,便是日常修煉亦得提心吊膽,唯恐士卒因糧食短缺引發動蕩。
然而這並非魏延憤懣的根本所在,真正令他憂慮的是漢中的防線——由他開創的獨特修煉陣法:實兵錯守。
“實兵錯守”,這個名字聽起來頗為神秘,以劉禪的理解,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後世塔防修煉陣法的雛形。在各處要塞或咽喉之地設立修煉據點,派遣修士駐守,並構建起一道道防護屏障。
與後來薑維所運用的斂兵聚穀截然不同,實兵錯守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局限於單一城池的防守,而是著眼於整個漢中的地理格局,於山川險要之處設立一座座關隘和修煉營地,並派出兵力常駐。
在當時的漢中,此法可謂深受推崇,因其強大的防禦效果令人稱奇。然而,它也存在一個致命的短板:需大量修士參與,魏延欲在整個漢中境內布設這樣的修煉陣法,而且這些修煉營地不僅僅是防守據點,更是一處處自給自足的生活區域,修士們隻需專注於修煉與防守,甚至耕種之事也由他們自理,足以滿足自身所需。
然而如今時移世易,絡繹不絕的難民湧入漢中,這片土地被迅速填充起來。他們並非修士,但卻極大地推動了漢中民生的恢複,一座座城池也隨之煥發生機。
然而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讓所有人感到了恐慌。盡管目前人數尚不算太多,魏延隻得臨時將難民安置於各個修煉營地周圍,命令麾下弟子加倍警惕,同時分出精力看顧他們。朝廷賜予他們田地,從成都運來充足的種子、耕牛及農具,再派遣專人協助他們在此落地生根,勉強度日。
但難民的流入不會停止,今後必將會源源不斷,最終還是會迴歸到漢中的城池之中。屆時,成都不說,魏延必須在堅守實兵錯守的基礎上,重新強化城池的防守力量,以防難民中出現任何不穩定因素。
然而魏延手上並無足夠的人手,而成都同樣無法給予支持。如此一來,此次劉禪看似主動之舉,實際上是將魏延的實兵錯守無意間推向了後期斂兵聚穀的境地——廢棄原有的關卡防線,直接退守城池。若魏延麵對這般局麵仍能保持冷靜,劉禪覺得自己恐怕都不會相信。
“咳咳咳……”劉禪頻頻向簡雍遞眼色,希望他能出謀劃策,緩解當下困境。然而當他看到簡雍帶著鄧範等人悠哉遊哉地跑到遠處時,他知道這個指望隻怕是要落空了……
\"哼...\" 劉禪感到喉頭一陣劇痛,仿佛喉嚨裏蘊含著血絲,他不由得尷尬地望向魏延,這位文長將軍,“文長前輩,此事乃是我思慮不周全,未曾料到糜芳將軍竟隱藏如此深厚的修為......”
\"殿下若不知子方真人有這般神通廣大,又怎會命其帶領張苞執行如此重大之舉,更何況是在這般生死攸關之際呢?\"
魏延毫不猶豫地勒住坐騎,停在劉禪身側,直接截斷了他的辯解,讓劉禪一時語塞。
隨後,魏延冷眼掃過身邊的親衛,示意他們自覺遠離。簡雍則含笑帶著鄧範等人退至一旁。待確認四周無人能竊聽他們的談話後,魏延才正色言道:
\"先前的天諭,在下視如廢紙一般。子方真人此舉,不過是欲抬高殿下的威望而已,他並非愚鈍之輩,自然清楚我並無治理黎庶之能,故此唯有與殿下聯手。
對此,在下並不責怪他,亦無意責怪。在下同樣願意與殿下共謀大計。
然而,殿下需承諾,在一年之內務必妥善解決漢中的危機!\"
魏延話語坦誠,直言無諱。若此番言語傳入朝廷,即便他的那位先皇父親再寵愛於他,也無法容忍,必將召他迴成都嚴加訓誡。
但他明白,這就是最佳的結果。重迴漢中,他便麵臨最後的考驗。作為天諭中的先鋒,此刻天下太平,若非此事發生,他恐怕仍在與魏延唇槍舌劍。
如今,隨著難民源源不斷地湧進漢中,劉禪認清了自己的立場。如果魏延不願推倒重建原有的防線,那麽他,劉禪,便是魏延最後的寄托。
\"將軍放心!\" 劉禪此刻並未多言虛詞,此刻若再避而不談,那他真的不如盡早返迴成都。\"一年之內,孤將以南鄭為核心,重新整合漢中的民眾,使他們具備自保之能!\"
\"嗯!\" 魏延點頭認可,二人沉默片刻後,仍是劉禪打破沉寂。
\"孤需要些許權限!\" 劉禪指向隨簡雍一同的鄧範,\"當然還有一些瑣事,還請將軍代為抵擋。\"
\"賜你一校尉及兩名司馬之職位,至於來自成都之人,你大可不必憂慮!\"
魏延朗聲一笑,隨即調轉馬頭,準備繼續行軍,\"此前有人妄言擾亂軍心,在下已將其斬首示眾,短期內......\"
後麵的言語劉禪並未聽見,他隻覺得頭痛欲裂,因為他意識到一件事——這位名為魏延的人,所麵臨的麻煩似乎比他還要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