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門額雖非仙家筆墨,亦非皇恩賞賜,卻是謝家的臉麵,承載著謝家曆代祖先的辛勤耕耘。幾代先祖曾於朝廷之上立身,曆經風雨變幻,為謝家揚名立萬,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格局中傾力護持謝家的根基。曆經無數代人的心血付出,才換來了如今這麵象征著謝家輝煌過往的門額。
今日,這門額不僅被人摘下,更是遭到重擊破碎。而謝家人對此卻隻能默默承受,因為他們敗在了一個修真世家何家的浪蕩子弟手中。
看著陷入昏迷的祖父和父親,謝纘此刻已然失神呆滯,而剛才親手砸碎謝家門額的何遵,在四周驚唿聲中才略感清醒過來。他被突如其來的驚唿聲嚇了一跳,隨後才勉強恢複了幾分清醒。
望著腳下破碎的靈牌殘片,環顧四周那些恐慌的凡人百姓以及陷入混亂的謝氏家族,他深知這次他或許真的魯莽了。然而他並未向任何人表示歉意,因為他清楚地明白,此刻何、謝兩族之間的仇恨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麵,道歉,已然毫無意義。
最終,何遵留下一句激昂的話語,“我何家之士,絕非爾等所能企及!”隨後便拂袖離去,留下一片狼藉不堪的現場,以及一個滿目瘡痍的謝家。
次日,謝家發生的變故迅速傳遍了整個陽夏城,更是以驚人速度席卷整個陳郡,乃至豫州全境。因為在那一夜之間,曾一度聲名顯赫的謝家,就此消失無蹤。
謝家三大支係——謝居貞、謝安貞、謝守貞,唯有堅持拒絕入世修行的謝居貞一支,在亂世動蕩中艱難存活下來。其餘兩支,則早已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就在前一夜,何遵憤然破毀了謝家的大門與宗祠牌匾,謝家長老,即謝纘的祖父謝仲庸,受此打擊當即昏厥過去;謝纘的父親得知此事後吐血身亡,緊隨其後的那個夜晚,謝仲庸雖蘇醒過來,但得知愛子逝去,又憶起謝家遭受的奇恥大辱,一口氣沒能提上來,也隨之仙逝。
謝家原本人丁單薄,這一來,一下失去了兩位支柱,僅剩下年幼的謝纘一人。清晨時分,此事已在坊間傳開,何遵固然為自己與何家正名,卻也讓謝家徹底分崩離析。
此刻的謝家猶如鳥飛獸散,眾人皆認為一個十歲孩童無法力挽狂瀾,許多仆人在多年被謝家善待但未苛刻對待的前提下,毅然決定放棄月錢,紛紛告辭而去。
刹那間,十歲的謝纘連自家先人的喪事都無法操持,畢竟平素自詡飽讀詩書的他,並不懂得如何處理這樣的事宜。加之此事與何家有關,各方畏懼牽扯其中,無人敢出麵援手。更有仆人傳出消息,謝纘自那一晚以來便癡傻如木,不言不動,如同失去了心智一般,既不能自理生活,也無法承擔任何事務。
在這危急關頭,即便一直對謝纘寄予厚望的陽夏令對此亦避而不談,不願插手謝家之事。
而在另一處,幾乎一手導演了這一切的劉禪,卻沒有預料中的喜悅,甚至內心深處泛起陣陣苦澀。
“看來一切正如你所料,謝纘這輩子怕是再與曹氏太學院無緣了。若此刻你出現在他身邊,必被視為恩人,想收服這樣一個頗具天賦的孩子,應當易如反掌才是。那你為何還不去呢?”
簡雍走到劉禪身邊,提出的問題讓劉禪無言以對……
他隻是輕輕啟唇,甚至未能吐出一個“我”字,唯麵上滿載深沉的靜默。
簡雍自懷中取出一方古老的絹帛,遞至劉禪麵前。
“此乃昔日於永安仙域之內,你父君交付予老夫之物。他深知自身壽元無多,憂慮駕鶴西歸之時,你這叛逆兒未能伴其左右,無法親口告知你這一切,故委托老夫代為保管,待他羽化飛升之際,轉交於你。然而老夫以為,此刻交給你,或許更為適宜。”
劉禪接過這份塵封已久的絹帛,緩緩展開,隨之朗聲笑起,笑聲未盡,淚珠已悄然滑落。隻見其上僅書一行字:
“勿以修為微薄而棄道,勿以罪孽輕微而縱行。”
這便是萬古流傳的修真箴言,而今重讀此言,劉禪卻感其意味深長,猶如嘲諷一般。
“叔父,不如您責罰孩兒一頓吧!”這是劉禪首度懇求簡雍施以懲戒,但換來的是簡雍搖頭歎息。
“昔年國讓欲離宗門,你父君雖不舍,仍放其遠遊;當年元直也要離去,你父君同樣心有不舍,卻未曾強留。世人皆謂你父君愚笨,實則若非如此,他又怎會是劉玄德呢?老夫雖看不起袁本初,也曾侮辱曹孟德,然而對他們二人,老夫卻抱以崇敬之情。猶記那年官渡大戰,關乎生死存亡之際,一人斬殺蠻夷使節,另一人先是將其趕出,隨後緊隨其後徹底滅殺。之所以如此,無非一句:修真之道,不容外族輕侮!正因如此,老夫敬佩他們,而這正是你父君受多人敬仰之處。
大丈夫立身於天地之間,有所堅守,則必有所舍棄,此言易說不易行,真正麵臨抉擇時,又談何容易!”
簡雍的話語令劉禪啞口無言,同時也引出了他的疑問:“當年,叔父為何未曾阻止我?”
“在南充縣那一役,老夫同樣未曾阻攔,你具非凡資質,有些事唯有自行領悟,才是最佳途徑。叔父不能陪伴你一生一世!”
話畢,簡雍轉身離去,返迴房內繼續教導名叫鄧忠的小弟子,而守候一旁的鄧範則保持沉默,靜靜地等待劉禪的指令。
“那何遵是否已經離開?”劉禪小心翼翼地將絹帛收納入懷,繼而詢問鄧範。
昨夜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何遵定不敢久居陽夏之地,無論情願與否,此處已非他所能停留。果然,鄧範的迴答證實了這一事實。
拂曉時分,城門剛開,何遵便攜帶細軟財物匆匆趕往洛陽,因其並未觸犯修行界的律條,故無人有權阻其離去。
隻是他這一走,那謝家所承擔的壓力,無疑將更加沉重。
“去收拾些必要的物品,我們要前往謝家一趟。”
劉禪並未明言何種秘寶,然而鄧範卻已心領神會。僅僅半盞茶的工夫,鄧範便將辦理喪事所需之物籌備完備,隨後跟隨劉禪步入那座已然人跡罕至的謝氏府邸。
待劉禪尋至謝纘這位少年時,果如傳聞所言,他已是神情癡木,默然無語,身形僵立,仿若世間人事與他全無瓜葛。
思及此景,劉禪心中暗歎,從滿懷憧憬到家破人亡,實乃瞬間之事。“鄧範,速往整理謝家舊址,備辦麻衣白幡,將謝家兩位逝者入殮安葬,並設下靈堂祭奠。”他吩咐道,這些瑣碎事務總需有人承擔。
劉禪邁步走向癡愣的謝纘,毫不避忌,亦未顯嫌隙,徑直在其身旁坐下。比起劉禪魁梧的身軀,年僅十歲的謝纘顯得格外瘦弱。
“此前曾與你相逢,那時你正探討農耕之道,吾詢問你是否有意願隨那位高人一同請教,你選擇了拒絕。”劉禪無視謝纘的漠然反應,兀自說道。
“今日本君再次問你,假設有這樣一位高人,太學院中能教授的知識他皆可傳授於你,乃至那些太學院所不及之處,他也定會傾囊相授,你是否願意追隨他學習?”話畢,謝纘仍舊沉默無語,仿佛真的陷入了癡傻,又似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然而劉禪並不急躁,就那麽靜靜地坐在謝纘身邊,看著鄧範忙碌不已,汗水淋漓地布置謝府,耐心地等待著。
日出日落間,鄧範終將謝府打理妥當,安置好了謝家兩位先人的棺槨。直到此刻,一直未曾動彈的謝纘才慢慢啟口:“隨你而去,我能習得保命之術嗎?”
“能!”劉禪點頭確認道,“不論是何遵或是何家,沒有那位前輩的神通廣大,他們都不是什麽……”
“我並非指他!”謝纘突然扭頭望向劉禪,眼中仍帶有幾分癡愣之色,“我是想問,能否習得保命之術?”
“若你真的有那天份,當你具備了相應的能力之時,自然也可做到!”劉禪說完起身,而謝纘也隨之站立起來。
“我要遵循孝道,守孝七日,讓祖父與父親得以安葬。”
“善。”
今日,這門額不僅被人摘下,更是遭到重擊破碎。而謝家人對此卻隻能默默承受,因為他們敗在了一個修真世家何家的浪蕩子弟手中。
看著陷入昏迷的祖父和父親,謝纘此刻已然失神呆滯,而剛才親手砸碎謝家門額的何遵,在四周驚唿聲中才略感清醒過來。他被突如其來的驚唿聲嚇了一跳,隨後才勉強恢複了幾分清醒。
望著腳下破碎的靈牌殘片,環顧四周那些恐慌的凡人百姓以及陷入混亂的謝氏家族,他深知這次他或許真的魯莽了。然而他並未向任何人表示歉意,因為他清楚地明白,此刻何、謝兩族之間的仇恨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麵,道歉,已然毫無意義。
最終,何遵留下一句激昂的話語,“我何家之士,絕非爾等所能企及!”隨後便拂袖離去,留下一片狼藉不堪的現場,以及一個滿目瘡痍的謝家。
次日,謝家發生的變故迅速傳遍了整個陽夏城,更是以驚人速度席卷整個陳郡,乃至豫州全境。因為在那一夜之間,曾一度聲名顯赫的謝家,就此消失無蹤。
謝家三大支係——謝居貞、謝安貞、謝守貞,唯有堅持拒絕入世修行的謝居貞一支,在亂世動蕩中艱難存活下來。其餘兩支,則早已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就在前一夜,何遵憤然破毀了謝家的大門與宗祠牌匾,謝家長老,即謝纘的祖父謝仲庸,受此打擊當即昏厥過去;謝纘的父親得知此事後吐血身亡,緊隨其後的那個夜晚,謝仲庸雖蘇醒過來,但得知愛子逝去,又憶起謝家遭受的奇恥大辱,一口氣沒能提上來,也隨之仙逝。
謝家原本人丁單薄,這一來,一下失去了兩位支柱,僅剩下年幼的謝纘一人。清晨時分,此事已在坊間傳開,何遵固然為自己與何家正名,卻也讓謝家徹底分崩離析。
此刻的謝家猶如鳥飛獸散,眾人皆認為一個十歲孩童無法力挽狂瀾,許多仆人在多年被謝家善待但未苛刻對待的前提下,毅然決定放棄月錢,紛紛告辭而去。
刹那間,十歲的謝纘連自家先人的喪事都無法操持,畢竟平素自詡飽讀詩書的他,並不懂得如何處理這樣的事宜。加之此事與何家有關,各方畏懼牽扯其中,無人敢出麵援手。更有仆人傳出消息,謝纘自那一晚以來便癡傻如木,不言不動,如同失去了心智一般,既不能自理生活,也無法承擔任何事務。
在這危急關頭,即便一直對謝纘寄予厚望的陽夏令對此亦避而不談,不願插手謝家之事。
而在另一處,幾乎一手導演了這一切的劉禪,卻沒有預料中的喜悅,甚至內心深處泛起陣陣苦澀。
“看來一切正如你所料,謝纘這輩子怕是再與曹氏太學院無緣了。若此刻你出現在他身邊,必被視為恩人,想收服這樣一個頗具天賦的孩子,應當易如反掌才是。那你為何還不去呢?”
簡雍走到劉禪身邊,提出的問題讓劉禪無言以對……
他隻是輕輕啟唇,甚至未能吐出一個“我”字,唯麵上滿載深沉的靜默。
簡雍自懷中取出一方古老的絹帛,遞至劉禪麵前。
“此乃昔日於永安仙域之內,你父君交付予老夫之物。他深知自身壽元無多,憂慮駕鶴西歸之時,你這叛逆兒未能伴其左右,無法親口告知你這一切,故委托老夫代為保管,待他羽化飛升之際,轉交於你。然而老夫以為,此刻交給你,或許更為適宜。”
劉禪接過這份塵封已久的絹帛,緩緩展開,隨之朗聲笑起,笑聲未盡,淚珠已悄然滑落。隻見其上僅書一行字:
“勿以修為微薄而棄道,勿以罪孽輕微而縱行。”
這便是萬古流傳的修真箴言,而今重讀此言,劉禪卻感其意味深長,猶如嘲諷一般。
“叔父,不如您責罰孩兒一頓吧!”這是劉禪首度懇求簡雍施以懲戒,但換來的是簡雍搖頭歎息。
“昔年國讓欲離宗門,你父君雖不舍,仍放其遠遊;當年元直也要離去,你父君同樣心有不舍,卻未曾強留。世人皆謂你父君愚笨,實則若非如此,他又怎會是劉玄德呢?老夫雖看不起袁本初,也曾侮辱曹孟德,然而對他們二人,老夫卻抱以崇敬之情。猶記那年官渡大戰,關乎生死存亡之際,一人斬殺蠻夷使節,另一人先是將其趕出,隨後緊隨其後徹底滅殺。之所以如此,無非一句:修真之道,不容外族輕侮!正因如此,老夫敬佩他們,而這正是你父君受多人敬仰之處。
大丈夫立身於天地之間,有所堅守,則必有所舍棄,此言易說不易行,真正麵臨抉擇時,又談何容易!”
簡雍的話語令劉禪啞口無言,同時也引出了他的疑問:“當年,叔父為何未曾阻止我?”
“在南充縣那一役,老夫同樣未曾阻攔,你具非凡資質,有些事唯有自行領悟,才是最佳途徑。叔父不能陪伴你一生一世!”
話畢,簡雍轉身離去,返迴房內繼續教導名叫鄧忠的小弟子,而守候一旁的鄧範則保持沉默,靜靜地等待劉禪的指令。
“那何遵是否已經離開?”劉禪小心翼翼地將絹帛收納入懷,繼而詢問鄧範。
昨夜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何遵定不敢久居陽夏之地,無論情願與否,此處已非他所能停留。果然,鄧範的迴答證實了這一事實。
拂曉時分,城門剛開,何遵便攜帶細軟財物匆匆趕往洛陽,因其並未觸犯修行界的律條,故無人有權阻其離去。
隻是他這一走,那謝家所承擔的壓力,無疑將更加沉重。
“去收拾些必要的物品,我們要前往謝家一趟。”
劉禪並未明言何種秘寶,然而鄧範卻已心領神會。僅僅半盞茶的工夫,鄧範便將辦理喪事所需之物籌備完備,隨後跟隨劉禪步入那座已然人跡罕至的謝氏府邸。
待劉禪尋至謝纘這位少年時,果如傳聞所言,他已是神情癡木,默然無語,身形僵立,仿若世間人事與他全無瓜葛。
思及此景,劉禪心中暗歎,從滿懷憧憬到家破人亡,實乃瞬間之事。“鄧範,速往整理謝家舊址,備辦麻衣白幡,將謝家兩位逝者入殮安葬,並設下靈堂祭奠。”他吩咐道,這些瑣碎事務總需有人承擔。
劉禪邁步走向癡愣的謝纘,毫不避忌,亦未顯嫌隙,徑直在其身旁坐下。比起劉禪魁梧的身軀,年僅十歲的謝纘顯得格外瘦弱。
“此前曾與你相逢,那時你正探討農耕之道,吾詢問你是否有意願隨那位高人一同請教,你選擇了拒絕。”劉禪無視謝纘的漠然反應,兀自說道。
“今日本君再次問你,假設有這樣一位高人,太學院中能教授的知識他皆可傳授於你,乃至那些太學院所不及之處,他也定會傾囊相授,你是否願意追隨他學習?”話畢,謝纘仍舊沉默無語,仿佛真的陷入了癡傻,又似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然而劉禪並不急躁,就那麽靜靜地坐在謝纘身邊,看著鄧範忙碌不已,汗水淋漓地布置謝府,耐心地等待著。
日出日落間,鄧範終將謝府打理妥當,安置好了謝家兩位先人的棺槨。直到此刻,一直未曾動彈的謝纘才慢慢啟口:“隨你而去,我能習得保命之術嗎?”
“能!”劉禪點頭確認道,“不論是何遵或是何家,沒有那位前輩的神通廣大,他們都不是什麽……”
“我並非指他!”謝纘突然扭頭望向劉禪,眼中仍帶有幾分癡愣之色,“我是想問,能否習得保命之術?”
“若你真的有那天份,當你具備了相應的能力之時,自然也可做到!”劉禪說完起身,而謝纘也隨之站立起來。
“我要遵循孝道,守孝七日,讓祖父與父親得以安葬。”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