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上鉤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 作者:老薑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的就是他們?”陳東一臉茫然,下意識重複。隨即,雙眼圓瞪如鈴,“你,你在以自身為誘餌?難道名錄是假的?你,你開啟的並非張威的靈柩!”
“靈柩是你的手下開啟的,我的人從未觸碰。名錄也是你親自取出的。”齊淩瞥他一眼,笑聲連連地強調,“真假與否,就看紅蓮邪教之人能否忍耐得住誘惑了。”
“你,你預先讓人調換了靈柩。你,你,你瞞過了所有人。你,你利用我為你背書!你,你騙得我好苦!”陳東畢竟是政壇老手,稍加提示便猜透了整個計謀。
“抱歉,我並非有意欺騙陳兄。若提早透露實情,恐怕會被旁人察覺破綻!”齊淩微笑,輕輕拱手致歉。
“你,你可害慘我了!”陳東撫額,欲泣無淚。
事已至此,他已無退路。唯有陪齊淩一同做誘餌,隻望寇準派遣的援兵能及時趕到,不讓紅蓮邪教賊子有機可乘。
仿佛聽見了他的祈願,通往前方渡口的官道上,迅速出現了一隊兵馬,約莫二百人,旗幟鮮明,打著官府標識。
遠遠望去,有人策馬疾馳而來,朝齊淩方向行禮:“對麵可是齊監察使,我家都督受寇丞相之命,特率京兆府同僚,備好大舟,前來護送您與名錄過河!”
“正是!”未待齊淩吩咐,武二已飛馬向前,代為迴應禮節:“敢問尊貴的都督大人姓名,可帶有信物?”
“我家都督,姓厲,名以賢,曾在京兆府與齊監察使數度相見。這是他的印鑒信物。匆忙而來,寇丞相隻給予口頭指令。”來人伶牙俐齒,一邊低聲解釋,一邊從懷中迅速取出蓋有官印的文書。
武二上前接過文書,馳馬迴到齊淩身邊,請求後者驗證印鑒信物...
齊淩微微頷首,示意身後之人,隨後驅馬向前,迎向來者,笑道:“有勞厲督軍與眾修士,道路狹窄,兩方皆不便駐足。還請諸位先行護送至渡口,待到水邊空曠之地,本官自會與厲督軍相見,共議結隊返迴中土神洲之事。”
“自當如此,我部先行開道,請貴方跟隨!”來者,厲以賢,果決點頭,隨即駕馭靈馬離去。
不久,京兆府的修士吹響法號,隊伍緩緩轉向。隨後擺出鳳凰展翅般的陣型,沿官道疾馳,直指遠方的渡河之地。
沿途不論是商賈還是行者,盡皆被疏散至田野,靜候於空曠之中。便是任何飛鳥,也無法近及齊淩一行半分。
定安縣令陳東目睹此景,心緒一鬆,長舒一口氣。
齊淩身旁,鎮戎軍的百名老練修士嚴陣以待,捕頭捕快二十有餘,加上厲以賢從京兆府帶來的兩百多修士,整個隊伍已超三百。即便紅蓮邪教派遣大軍圍剿,一時之間也難以撼動他們的防禦。
鄰近州縣若知齊判官與厲督軍遇襲,必定遣兵救援。那時,紅蓮邪教的殺手定會敗退而歸。
心情舒暢,陳東便有了閑情逸致,推開車窗,欣賞沿途風光。
隻見兩側田壟,新綠的麥苗與黍苗如同錦繡。天空湛藍如洗,白雲如絮。不遠處,黃河自西向東滾滾流去,氣勢恢宏。
“雖又被齊判官所用,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使無法分得功績,寇相那邊,陳某一介之名也必再傳耳畔。”望著黃河的壯麗,陳東身上隱隱透露出一股昂揚的鬥誌。
馬蹄輕快,春風拂麵,恰似他此刻的心境。不覺間,眾人已隨大隊抵達黃河渡口。
剛穩住馬車,未及下車,便聽對麵傳來一陣豪爽笑聲,緊接著,一位麵色蠟黃,身高八尺,身姿魁梧的武將大步走來,朝馬背上的齊淩抱拳道:“齊判官,又見麵了。你果真不凡,隨便走一趟定安,便掌握了紅蓮邪教的要害!”
“全賴朝廷庇佑,齊某隻是偶有所得。”齊淩含笑躍下馬,還禮道,“區區小事,竟勞厲督軍親率修士迎接,實在慚愧!”
“此事非小事,寇相收到書信,欣喜若狂!”厲以賢滿身武者的豪氣,笑著搖頭,“來,上船細說,帶上你的成果。末將為你引路。隻要船隻駛過黃河,任務已成功大半。厲某不信,還有膽敢在京兆府境內攔截六品高官之人!”
\"厲都轄請稍待,容齊某展示此次之得,以及相關證據,自會有人自馬車內取出。”齊淩含笑,微施一禮。
隨後,他立即喚來王武、張帆二人,率人卸貨。
片刻,大小十數個木箱,以及那裝載花名冊的靈柩,皆被搬下車,整齊排列於筧橋近旁。
厲以賢原先隻道齊淩取一盒花名冊便足以共航,不料證據竟裝滿數輛馬車,不由微微皺眉:“如此眾多?皆與花名冊一般重要?箱中何物,可否為厲某開啟一觀。”
“不過是為了遮人眼目。”齊淩輕笑,低聲道,“就算有賊膽敢窺探,齊某未言,他們也無法得知花名冊藏於哪箱之內。”
話畢,他疾步走向馬車旁的一箱,笑容可掬地揭開,“真正需當麵交付厲都轄護送的,唯有此錦盒……”
“齊大人小心!”厲以賢恍然,快步上前欲取錦盒。
然而,就在他的手指即將觸及之際,齊淩抬起手臂,肘擊如錘,直中其太陽穴,“賊子休想!齊某等候的就是你!”
“靈柩是你的手下開啟的,我的人從未觸碰。名錄也是你親自取出的。”齊淩瞥他一眼,笑聲連連地強調,“真假與否,就看紅蓮邪教之人能否忍耐得住誘惑了。”
“你,你預先讓人調換了靈柩。你,你,你瞞過了所有人。你,你利用我為你背書!你,你騙得我好苦!”陳東畢竟是政壇老手,稍加提示便猜透了整個計謀。
“抱歉,我並非有意欺騙陳兄。若提早透露實情,恐怕會被旁人察覺破綻!”齊淩微笑,輕輕拱手致歉。
“你,你可害慘我了!”陳東撫額,欲泣無淚。
事已至此,他已無退路。唯有陪齊淩一同做誘餌,隻望寇準派遣的援兵能及時趕到,不讓紅蓮邪教賊子有機可乘。
仿佛聽見了他的祈願,通往前方渡口的官道上,迅速出現了一隊兵馬,約莫二百人,旗幟鮮明,打著官府標識。
遠遠望去,有人策馬疾馳而來,朝齊淩方向行禮:“對麵可是齊監察使,我家都督受寇丞相之命,特率京兆府同僚,備好大舟,前來護送您與名錄過河!”
“正是!”未待齊淩吩咐,武二已飛馬向前,代為迴應禮節:“敢問尊貴的都督大人姓名,可帶有信物?”
“我家都督,姓厲,名以賢,曾在京兆府與齊監察使數度相見。這是他的印鑒信物。匆忙而來,寇丞相隻給予口頭指令。”來人伶牙俐齒,一邊低聲解釋,一邊從懷中迅速取出蓋有官印的文書。
武二上前接過文書,馳馬迴到齊淩身邊,請求後者驗證印鑒信物...
齊淩微微頷首,示意身後之人,隨後驅馬向前,迎向來者,笑道:“有勞厲督軍與眾修士,道路狹窄,兩方皆不便駐足。還請諸位先行護送至渡口,待到水邊空曠之地,本官自會與厲督軍相見,共議結隊返迴中土神洲之事。”
“自當如此,我部先行開道,請貴方跟隨!”來者,厲以賢,果決點頭,隨即駕馭靈馬離去。
不久,京兆府的修士吹響法號,隊伍緩緩轉向。隨後擺出鳳凰展翅般的陣型,沿官道疾馳,直指遠方的渡河之地。
沿途不論是商賈還是行者,盡皆被疏散至田野,靜候於空曠之中。便是任何飛鳥,也無法近及齊淩一行半分。
定安縣令陳東目睹此景,心緒一鬆,長舒一口氣。
齊淩身旁,鎮戎軍的百名老練修士嚴陣以待,捕頭捕快二十有餘,加上厲以賢從京兆府帶來的兩百多修士,整個隊伍已超三百。即便紅蓮邪教派遣大軍圍剿,一時之間也難以撼動他們的防禦。
鄰近州縣若知齊判官與厲督軍遇襲,必定遣兵救援。那時,紅蓮邪教的殺手定會敗退而歸。
心情舒暢,陳東便有了閑情逸致,推開車窗,欣賞沿途風光。
隻見兩側田壟,新綠的麥苗與黍苗如同錦繡。天空湛藍如洗,白雲如絮。不遠處,黃河自西向東滾滾流去,氣勢恢宏。
“雖又被齊判官所用,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使無法分得功績,寇相那邊,陳某一介之名也必再傳耳畔。”望著黃河的壯麗,陳東身上隱隱透露出一股昂揚的鬥誌。
馬蹄輕快,春風拂麵,恰似他此刻的心境。不覺間,眾人已隨大隊抵達黃河渡口。
剛穩住馬車,未及下車,便聽對麵傳來一陣豪爽笑聲,緊接著,一位麵色蠟黃,身高八尺,身姿魁梧的武將大步走來,朝馬背上的齊淩抱拳道:“齊判官,又見麵了。你果真不凡,隨便走一趟定安,便掌握了紅蓮邪教的要害!”
“全賴朝廷庇佑,齊某隻是偶有所得。”齊淩含笑躍下馬,還禮道,“區區小事,竟勞厲督軍親率修士迎接,實在慚愧!”
“此事非小事,寇相收到書信,欣喜若狂!”厲以賢滿身武者的豪氣,笑著搖頭,“來,上船細說,帶上你的成果。末將為你引路。隻要船隻駛過黃河,任務已成功大半。厲某不信,還有膽敢在京兆府境內攔截六品高官之人!”
\"厲都轄請稍待,容齊某展示此次之得,以及相關證據,自會有人自馬車內取出。”齊淩含笑,微施一禮。
隨後,他立即喚來王武、張帆二人,率人卸貨。
片刻,大小十數個木箱,以及那裝載花名冊的靈柩,皆被搬下車,整齊排列於筧橋近旁。
厲以賢原先隻道齊淩取一盒花名冊便足以共航,不料證據竟裝滿數輛馬車,不由微微皺眉:“如此眾多?皆與花名冊一般重要?箱中何物,可否為厲某開啟一觀。”
“不過是為了遮人眼目。”齊淩輕笑,低聲道,“就算有賊膽敢窺探,齊某未言,他們也無法得知花名冊藏於哪箱之內。”
話畢,他疾步走向馬車旁的一箱,笑容可掬地揭開,“真正需當麵交付厲都轄護送的,唯有此錦盒……”
“齊大人小心!”厲以賢恍然,快步上前欲取錦盒。
然而,就在他的手指即將觸及之際,齊淩抬起手臂,肘擊如錘,直中其太陽穴,“賊子休想!齊某等候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