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猜測到自己的心髒之中或許寄宿著前主人的殘魂之後,齊淩便一直在尋找機會奔赴華山,請高僧或仙道幫忙探尋解除之法。


    他心想,既然這個世界並非單純的唯物世界,連鬼魂都已顯現,那麽那些流傳已久的高僧大德以及仙風道骨的道士,能夠驅邪捉鬼自是不在話下。


    哪怕最終這些修行者無力超度“殘魂”,至少,通過此舉,他也能夠給對方傳達一個明確信號,表明自己並非對其束手無策。日後“殘魂”若還想設局陷害於他,必將有所顧忌。


    \"殘魂\"得以超脫輪迴,步入六道之外,齊淩自身亦徹底解脫束縛,與那肉身前主的過往人生割裂開來,猶如刀削斧剁般決絕。


    自此,無論是舉手投足還是言語交談,齊淩皆不受肉身前主遺留之影響,更不必顧慮任何暴露原身之事端。甚至,他並不介意更易姓名,攜竇蓉一同尋一處四季常春之地,隱居修煉。


    當前的大宋雖有諸多弊端,但國運仍在持續攀升,在他與竇蓉度過此生修行之前,無需他出手拯救世間。


    他自金牛寨帶出的秘寶雖然不足以讓他們過上仙丹妙藥般的奢華生活,但在五年之內,確保飲食無憂,棲身三室之地,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


    五年之後,料想他已完全融入大宋這片天地,僅憑手中的靈符書寫技藝與修者的強大體質,要覓得一份溫飽乃至中產階級的生活,必非難事。


    齊淩心念至此,前行的決心更為堅定。於是清晨時分,未待秋霧消散,便偕同竇蓉踏上通往華山方向的修道路途。


    正值中秋之際,田野間的農作物已被悉數收割,唯有碩果累累的柿樹,尚留些許果實待采。故而沿途鮮見行人,偶遇一二,皆步履匆忙,無暇顧及他們二人為何人。


    如此境況下,兩人多數時光內心甜蜜輕鬆,並無需時刻戒備那些可能追蹤他們的“鄉賢”爪牙或是紅蓮邪教的信徒。


    唯有接近較大的村落或城池附近時,齊淩與竇蓉才會收斂遊玩之心,警覺提升,謹慎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警惕並無必要。大宋官府的速度並未快至半月之內對一位九品官員作出最終裁決。


    而這位九品官員所犯,亦非叛逆大罪,僅僅是揭露了縣令與主簿的勾當,使之昭然若揭,此舉觸動不了官府的快速反應機製。


    盡管齊淩之舉挑戰了官場法則,然而州府一級的主管官員卻不敢輕易獨斷,對他的處理意見需等候經略安撫使或轉運使的指示。


    在這個時代,既無靈訊之線,也無神識網絡。即便轉運使與經略安撫使做出決策,命令傳遞至地方也要耗費四五日光景。待地方官員收到指令時,齊淩估摸早已超出其管轄地域之外。


    至於那些“鄉賢”,同樣因勢力範圍與信息傳遞之困,難以追尋齊淩與竇蓉二人的步伐。即便有些許與定安周家交好的“鄉賢”,出於義憤欲為周家討伐,也無法像周崇當年對付齊淩那樣,在全縣範圍內布下天羅地網,設伏攔截。


    每當某些鄉賢透過手下探悉,得悉引來災禍的修士齊淩,或許剛途徑自家府邸之外。未待他們集結門徒準備反擊,齊淩與修者竇蓉已悄然離開了他們的勢力邊界。日正當空,他們即便想要追趕,亦無法觸及二人的蹤影。


    華州地界崇山峻嶺,氣候寒冷刺骨。


    將近午時,秋霧才被溫暖的陽光徹底驅散幹淨。


    修道者齊淩與竇蓉結伴,沿著山間小徑步入大道,並來到一座名叫下邽的仙城邊緣。因顧慮自身安危,兩人不敢踏入城中,然則所攜口糧及修煉材料急需補充。加之他們身上所穿衣物,已然抵擋不住漸濃的秋寒,需尋一家製衣閣購入幾件靈蠶絲綿製成的保暖長袍。


    為此,二人圍繞仙城轉了一大半圈子,最終選擇一處離城不到十裏、規模不小的村落走進去。依齊淩雙世修行的經驗來看,此村落應處於仙城的靈氣輻射範圍內,相較於那些遠離仙城的村落,這裏商鋪繁多,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果不其然,不久後,二人手中的乾坤袋便滿載而歸。更令人欣喜的是,齊淩還在集市上有幸購得了兩匹馴化的妖獸作為馱獸,這樣一來既能節省坐騎的靈力,又能攜帶更多的物資。


    然而,就在二人離開村落之際,好運似乎耗盡。一位弓箭手率領十幾位村民勇士在村口設立關卡,逐一查驗過往行人身份。


    折返已然來不及,且極易引發他人猜忌。於是,齊淩暗向竇蓉示意,隨後取出事先拜托李遇偽造假公文——相當於此界的通行令牌,同時牽著赤鬃妖馬,向關卡走去。


    竇蓉心神領會,隨即暗中握緊手中的飛劍,以防對方有任何敵意,即刻揮劍迎擊。接著,她與齊淩一同準備硬闖關卡,逃離此地。


    然而,那位弓箭手看過齊淩展示的假令牌後,非但未曾產生任何疑慮,反而麵帶笑容拱手相迎,與其攀談起來:“原來閣下是從坊州來的李仙師,難怪渾身上下洋溢著濃厚的書香氣息。在下張惠,有一樁坊州之事欲請教仙師,不知仙師是否方便移駕一敘?”


    在修真世界中,“秀才”之稱謂,常用於稱唿修習過道法但尚未取得顯著修為的修士。如對方懷有惡意,本應靠近其同伴才是,而非刻意拉開距離。


    故此,齊淩略微思忖後,微微點頭答應:“自當奉陪,仁兄盡管發問,在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仙師請隨我來幾步!”弓手張惠含笑示意,引領齊淩遠離關卡地帶。


    竇蓉心有不安,仍舊悄悄尾隨其後。張惠與眾鄉勇瞧見此舉,並未阻攔,隻報以微笑搖頭示意。


    於是,齊淩愈發確信,此人的出現並無敵意。隨其前行十幾步後,他便將自己的手掌從佩劍之畔移開,靜靜地等待後續的發展。


    “道友秀才公自坊州而來,可知定安之地,有一齊巡檢近日成就了一樁震驚仙凡的大事?”張慧並未過多拖延,駐足之後,即刻麵帶微笑朝齊淩抱拳致意。


    “不敢隱瞞,略有耳聞,然詳情卻不得而知。”齊淩心中瞬間閃過一絲警惕,發現對方雙手交疊於胸前,遂他也報以微笑,同樣抱拳迴禮。


    “在下雖僅是一名遊俠弓手,論宗派淵源,卻與那齊巡檢皆出自巡檢司一係。”張慧淡笑一聲,接著言道,“那位齊巡檢所為之事,暢快淋漓,在下甚是欽佩!隻是近來風傳有人以一萬枚靈石懸賞他的項上人頭,不知真假如何?”


    齊淩一聽此言,怎會不知對方早已識破其真實身份,並且正向他示以警示。當下他微微躬身,再度行禮答謝:“多謝張道友關心。若那齊巡檢得知同門如此掛懷於他,必當銘記於心!”


    “區區小事,何勞李道友如此大禮!”遊俠張慧側身避開,依舊故作不解地繼續言談,“在下僅為一名微不足道的弓手,無法助他脫困,隻能探聽一二他如今所在何處,望他能有所警惕,切莫接近那靈禁之地——長安。那裏黑白混淆,魚龍混雜,實非善地。”


    話畢,他又朝齊淩拱手示意,隨即轉身命令手下弟子放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薑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薑頭並收藏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