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這天心情特別好,估計是因為宮廷裏的禦廚又研發出了什麽新口味的美食。他坐在龍椅上,抿了一口龍井茶,悠悠地對岐伯說:“岐伯啊,你說這人體內的火要是燒起來,然後又反複無常,一會兒冷得直哆嗦,一會兒又熱得像被烤,跟那瘧疾似的,有時候一天發一次,有時候又隔上好幾天,這到底是為啥呢?”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架勢,慢條斯理地說:“皇上啊,這可得從咱們中醫的陰陽理論說起了。您知道,咱們人體內啊,有兩股力量,一股是陽,一股是陰。陽呢,就像是夏天的大太陽,熱烘烘的;陰呢,就像是冬天的雪花,冷冰冰的。這兩股力量平時得保持平衡,人體才舒服。但要是它們打架了,那就得亂套了。”
黃帝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在認真聽。岐伯接著說:“這‘火熱複’啊,就像是您體內的陽氣突然叛變了,不守規矩了,跟陰氣幹上了。它們倆一打架,您這不就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了嘛。至於為啥有時候一天發一次,有時候隔好幾天,那就得看它們倆誰的人多,誰的氣勢旺了。”
黃帝一聽,樂了:“哦?還有人數多少的問題?”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長胡子,一本正經地說:“那當然啦!您想啊,要是陰氣那邊人多勢眾,陽氣那邊就孤軍奮戰,那它們打架的頻率肯定就低啊,得隔上好幾天才能再幹一架。反過來呢,要是陽氣那邊人多,陰氣那邊人少,那不得天天打嘛,您這不就一天發一次熱了嘛。”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倒是挺有意思的。那按照你這麽說,這陰陽打架,咱們得怎麽勸架呢?總不能看著它們在人體內這麽鬧下去吧?”
岐伯微微一笑,說:“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啊,有一套獨特的勸架方法,那就是用中藥來調和陰陽。您看這中藥啊,有的性寒,有的性熱,就像是咱們派去的和事佬,能幫它們把架給勸下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那你快說說,都有哪些中藥能當這‘和事佬’啊?”
岐伯於是如數家珍地說了起來:“您看這黃連啊,性寒味苦,就像是冬天裏的一盆冰水,能給陽氣降降溫。還有那石膏,也是性寒的,清熱瀉火那是一絕。再來說說這桂枝吧,它性溫味辛,就像是夏天裏的一把火,能給陰氣加加溫。還有那附子,也是溫性的,能助陽氣一臂之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要是陰陽兩邊都太過分了,咱們是不是得兩邊都勸勸啊?”
岐伯點了點頭:“皇上說得對啊!這時候啊,咱們就得用那些既能清熱又能溫陽的中藥了。比如說這甘草吧,它性平味甘,就像是個公正無私的和事佬,既能幫陽氣降降溫,又能給陰氣加加溫,讓它們倆能和平共處。”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中醫理論講得真是生動有趣啊!我看啊,你這不光是醫術高明,連講故事也是一把好手啊!”
岐伯一聽,也忍不住笑了:“皇上誇獎了。不過這中醫理論啊,確實博大精深,要是咱們能把它講得生動有趣一些,讓更多的人都能聽明白,那不是更好嘛!”
說到這裏,黃帝突然想起了什麽,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中藥調和陰陽的效果這麽好,那有沒有什麽特別有趣的例子啊?比如說有人吃了中藥之後,體內的陰陽就突然變得和諧了,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了?”
岐伯摸了摸下巴,笑眯眯地對黃帝說:“皇上啊,這事兒還真逗!您知道嗎?有個人啊,他以前陽氣旺得嚇人,整天跟個行走的小太陽似的,熱得周圍人都得離他三尺遠。而且啊,他這脾氣,比那夏天的雷陣雨還來得快,動不動就‘轟隆隆’地發脾氣。
後來呢,他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幾副中藥,說是能清熱降火。嘿,您猜怎麽著?他喝下去之後,整個人就像被秋天的涼風拂過一樣,立馬變得溫和多了。以前那大嗓門,現在說話都跟蚊子似的,細聲細氣的,連他老婆都說他變得‘柔情似水’了呢!
您說這中藥厲不厲害?簡直就是‘情緒滅火器’啊!我猜啊,那藥裏肯定有不少黃連、黃芩這些苦寒之物,不然怎麽能把這火急火燎的脾氣給滅了呢!哈哈,這故事告訴我們,以後誰再亂發脾氣,咱們就給他來點中藥,讓他‘冷靜冷靜’!”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哈,這中藥還真是神奇啊!我看啊,以後誰要是再發脾氣,咱們就給他開幾副中藥,讓他體內的陰陽調和調和,說不定就能變成個溫文爾雅的人呢!”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皇上說得對啊!不過啊,這中藥雖然好,但也不能亂吃。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得根據具體情況來開藥才行。所以啊,要是有人想吃中藥來調和陰陽,最好還是找個靠譜的老中醫給看看。”
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了醫學的事兒。他翻閱了一些古書,發現裏頭都寫著:“治寒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話聽起來挺有道理,就像是夏天吃冰棍,冬天吃火鍋,簡單直接,符合常理。可咱們的帝王陛下畢竟是個愛思考的主兒,他心想:“這世界上難道就沒有例外嗎?那些個方士,一個個跟背書似的,難道就不能變通變通?”
於是,他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的私人醫生——岐伯。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帝王陛下還真是愛琢磨啊!”不過,岐伯可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他連忙恭敬地迴答:“陛下所言極是,一般而言,治寒確實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是中醫的基本原則,就像咱們做飯得放鹽一樣,少了它就沒味兒。但是,您也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體也一樣,有時候啊,這原則還真得變通變通。”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願聞其詳。”
岐伯接著說:“比如說吧,有個人發熱了,按照常理,咱們得給他用點寒性的藥,像金銀花、連翹啥的,清熱解毒。可結果呢,這熱不但沒退,反而更燒了。您說這事兒怪不怪?”
黃帝點頭:“怪,確實怪。”
岐伯繼續:“這事兒啊,其實不怪藥,也不怪人,怪就怪在咱們沒找到病根兒。這熱啊,有時候是實熱,有時候是虛熱。實熱就像是鍋裏燒的水,加點寒藥,火一滅,水就涼了。可虛熱呢,就像是鍋底有個小火苗,雖然不大,但一直燒著,你光加水,不解決火苗,這水啊,永遠涼不下來。這時候,咱們得用點滋陰的藥,像是麥冬、石斛啥的,把這小火苗滅了,熱自然就退了。”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寒症呢?為啥有時候用了熱藥,反而更寒了?”
岐伯微微一笑:“陛下真是聰明絕頂啊!這事兒啊,跟熱症一個道理。寒症有時候是實寒,像是吃了太多冰棍,凍得直哆嗦,這時候用點熱藥,像是附子、幹薑啥的,一吃下去,立馬暖和起來。可有時候呢,這寒啊,是虛寒,就像是屋裏暖氣不足,你光在屋裏放火盆,不解決暖氣問題,這屋裏啊,還是冷。這時候,咱們得用點溫陽的藥,像是肉桂、鹿茸啥的,把這暖氣給補上,屋裏自然就暖和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岐伯,你可真是個醫學大家啊!你這麽一說,我就全明白了。看來,這醫學啊,還真得變通變通,不能一刀切啊!”
岐伯也笑了:“陛下說得是,醫學這事兒啊,就像是炒菜,同樣的食材,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調料,炒出來的味兒就不一樣。咱們看病啊,也得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說到這裏,岐伯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啊,陛下,雖然咱們知道了這些道理,但用藥還是得小心。中藥啊,就像是廚房裏的調料,用對了,就是美味佳肴;用錯了,那就是黑暗料理了。所以啊,咱們還是得按照醫書上的規矩來,不能亂來。”
黃帝一臉認真地說:“岐伯啊,你說這事兒挺逗,有時候給人開了寒涼的藥,想著給身體降降溫,結果這家夥吃完反而熱得跟火爐似的;反過來,開個溫熱的方子,想暖暖身子,嘿,人家倒好,冷得跟冰窖一樣。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岐伯一聽,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說:“這事兒,可有意思了,咱們得從中藥的‘脾氣’講起。”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藥課”。
“陛下啊,你想想看,咱們中藥裏的每一味藥,那可都是有性格、有脾氣的。它們有的熱情如火,有的冷靜如冰,還有的時而熱情奔放,時而高冷傲嬌。就像咱們人類一樣,有的外向開朗,有的內斂深沉,對吧?”
黃帝點了點頭,心想:“這岐伯,又開始他的‘擬人化’大法了,不過,確實挺有意思的。”
岐伯接著說:“就拿‘叛逆少年’——中藥的藥性來說吧。有些藥啊,它們的主治功效,咱們稱之為‘王氣’,就是它們最拿手的活兒。比如黃連,那可是出了名的苦寒,清熱燥濕一把好手。但你要是給了一個本來就虛寒的人吃,嘿,它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地給你清熱,結果寒上加寒,人家能不冷得直哆嗦嘛!”
黃帝一聽,樂了:“這黃連,簡直就是中藥界的‘叛逆小子’,人家明明需要的是溫暖,它卻偏偏要雪上加霜。”
岐伯笑著點頭:“沒錯,還有更逗的呢。比如人參,那可是大補元氣的‘暖男’,對氣虛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冬日裏的小太陽。但你要是給一個本來就火旺的人吃了,嘿,它也不客氣,直接給你來個‘火上澆油’,熱得你直跳腳。”
黃帝笑得前仰後合:“這人參,簡直就是‘暖男變火爐’,讓人哭笑不得啊!”
岐伯看黃帝笑得開心,也忍不住笑了:“所以啊,咱們開藥,就像是在給人找合適的‘伴侶’,得看看對方的‘性格’是不是合得來。要是給錯了藥,那就像是給冰山送火山,給沙漠送冰川,能不出問題嘛!”
黃帝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這麽說來,中藥還真得講究個‘門當戶對’,不能亂點鴛鴦譜啊!”
岐伯拍了拍黃帝的肩膀,一臉神秘地說:“對頭!咱們這行,不僅要會治病,還得會看‘臉色’呢!這‘臉色’可不是指人家臉上有沒有痘痘,而是得瞅瞅病人的體質和病情怎麽樣。”
他接著舉例說:“比如說,你看到一個哥們兒,滿臉通紅,好像火氣大得很,需要清熱。但你一問,哎呀媽呀,他其實是陰虛火旺!這時候你要是傻乎乎地給他苦寒的藥,那可就慘了,他得跟你急!得趕緊換個滋陰降火的藥才行。”
岐伯越說越起勁:“這就好比,你看到一個哥們兒,一臉怒氣衝衝的樣子,好像要吃人一樣。但你仔細一問,嘿,他其實是餓了!這時候你要是給他個冷臉,他還不得跟你拚命啊!所以啊,咱們得學會察言觀色,看看病人到底是咋了,才能對症下藥嘛!”
黃帝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簡直了!中藥學問深似海,看來我得好好跟你學學這‘看人下菜碟’的功夫。”
岐伯也笑了:“陛下客氣了,咱們互相學習嘛。不過話說迴來,中藥這東西,真的是既神奇又有趣。有時候,你得像哄孩子一樣哄著它們,有時候,你又得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尊重它們。隻有這樣,它們才會乖乖聽話,幫你治病救人。”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架勢,慢條斯理地說:“皇上啊,這可得從咱們中醫的陰陽理論說起了。您知道,咱們人體內啊,有兩股力量,一股是陽,一股是陰。陽呢,就像是夏天的大太陽,熱烘烘的;陰呢,就像是冬天的雪花,冷冰冰的。這兩股力量平時得保持平衡,人體才舒服。但要是它們打架了,那就得亂套了。”
黃帝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在認真聽。岐伯接著說:“這‘火熱複’啊,就像是您體內的陽氣突然叛變了,不守規矩了,跟陰氣幹上了。它們倆一打架,您這不就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了嘛。至於為啥有時候一天發一次,有時候隔好幾天,那就得看它們倆誰的人多,誰的氣勢旺了。”
黃帝一聽,樂了:“哦?還有人數多少的問題?”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長胡子,一本正經地說:“那當然啦!您想啊,要是陰氣那邊人多勢眾,陽氣那邊就孤軍奮戰,那它們打架的頻率肯定就低啊,得隔上好幾天才能再幹一架。反過來呢,要是陽氣那邊人多,陰氣那邊人少,那不得天天打嘛,您這不就一天發一次熱了嘛。”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倒是挺有意思的。那按照你這麽說,這陰陽打架,咱們得怎麽勸架呢?總不能看著它們在人體內這麽鬧下去吧?”
岐伯微微一笑,說:“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啊,有一套獨特的勸架方法,那就是用中藥來調和陰陽。您看這中藥啊,有的性寒,有的性熱,就像是咱們派去的和事佬,能幫它們把架給勸下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那你快說說,都有哪些中藥能當這‘和事佬’啊?”
岐伯於是如數家珍地說了起來:“您看這黃連啊,性寒味苦,就像是冬天裏的一盆冰水,能給陽氣降降溫。還有那石膏,也是性寒的,清熱瀉火那是一絕。再來說說這桂枝吧,它性溫味辛,就像是夏天裏的一把火,能給陰氣加加溫。還有那附子,也是溫性的,能助陽氣一臂之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要是陰陽兩邊都太過分了,咱們是不是得兩邊都勸勸啊?”
岐伯點了點頭:“皇上說得對啊!這時候啊,咱們就得用那些既能清熱又能溫陽的中藥了。比如說這甘草吧,它性平味甘,就像是個公正無私的和事佬,既能幫陽氣降降溫,又能給陰氣加加溫,讓它們倆能和平共處。”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中醫理論講得真是生動有趣啊!我看啊,你這不光是醫術高明,連講故事也是一把好手啊!”
岐伯一聽,也忍不住笑了:“皇上誇獎了。不過這中醫理論啊,確實博大精深,要是咱們能把它講得生動有趣一些,讓更多的人都能聽明白,那不是更好嘛!”
說到這裏,黃帝突然想起了什麽,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中藥調和陰陽的效果這麽好,那有沒有什麽特別有趣的例子啊?比如說有人吃了中藥之後,體內的陰陽就突然變得和諧了,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了?”
岐伯摸了摸下巴,笑眯眯地對黃帝說:“皇上啊,這事兒還真逗!您知道嗎?有個人啊,他以前陽氣旺得嚇人,整天跟個行走的小太陽似的,熱得周圍人都得離他三尺遠。而且啊,他這脾氣,比那夏天的雷陣雨還來得快,動不動就‘轟隆隆’地發脾氣。
後來呢,他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幾副中藥,說是能清熱降火。嘿,您猜怎麽著?他喝下去之後,整個人就像被秋天的涼風拂過一樣,立馬變得溫和多了。以前那大嗓門,現在說話都跟蚊子似的,細聲細氣的,連他老婆都說他變得‘柔情似水’了呢!
您說這中藥厲不厲害?簡直就是‘情緒滅火器’啊!我猜啊,那藥裏肯定有不少黃連、黃芩這些苦寒之物,不然怎麽能把這火急火燎的脾氣給滅了呢!哈哈,這故事告訴我們,以後誰再亂發脾氣,咱們就給他來點中藥,讓他‘冷靜冷靜’!”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哈,這中藥還真是神奇啊!我看啊,以後誰要是再發脾氣,咱們就給他開幾副中藥,讓他體內的陰陽調和調和,說不定就能變成個溫文爾雅的人呢!”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皇上說得對啊!不過啊,這中藥雖然好,但也不能亂吃。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得根據具體情況來開藥才行。所以啊,要是有人想吃中藥來調和陰陽,最好還是找個靠譜的老中醫給看看。”
黃帝閑來無事,就琢磨起了醫學的事兒。他翻閱了一些古書,發現裏頭都寫著:“治寒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話聽起來挺有道理,就像是夏天吃冰棍,冬天吃火鍋,簡單直接,符合常理。可咱們的帝王陛下畢竟是個愛思考的主兒,他心想:“這世界上難道就沒有例外嗎?那些個方士,一個個跟背書似的,難道就不能變通變通?”
於是,他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的私人醫生——岐伯。岐伯一聽,心裏暗笑:“這帝王陛下還真是愛琢磨啊!”不過,岐伯可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他連忙恭敬地迴答:“陛下所言極是,一般而言,治寒確實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是中醫的基本原則,就像咱們做飯得放鹽一樣,少了它就沒味兒。但是,您也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體也一樣,有時候啊,這原則還真得變通變通。”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願聞其詳。”
岐伯接著說:“比如說吧,有個人發熱了,按照常理,咱們得給他用點寒性的藥,像金銀花、連翹啥的,清熱解毒。可結果呢,這熱不但沒退,反而更燒了。您說這事兒怪不怪?”
黃帝點頭:“怪,確實怪。”
岐伯繼續:“這事兒啊,其實不怪藥,也不怪人,怪就怪在咱們沒找到病根兒。這熱啊,有時候是實熱,有時候是虛熱。實熱就像是鍋裏燒的水,加點寒藥,火一滅,水就涼了。可虛熱呢,就像是鍋底有個小火苗,雖然不大,但一直燒著,你光加水,不解決火苗,這水啊,永遠涼不下來。這時候,咱們得用點滋陰的藥,像是麥冬、石斛啥的,把這小火苗滅了,熱自然就退了。”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寒症呢?為啥有時候用了熱藥,反而更寒了?”
岐伯微微一笑:“陛下真是聰明絕頂啊!這事兒啊,跟熱症一個道理。寒症有時候是實寒,像是吃了太多冰棍,凍得直哆嗦,這時候用點熱藥,像是附子、幹薑啥的,一吃下去,立馬暖和起來。可有時候呢,這寒啊,是虛寒,就像是屋裏暖氣不足,你光在屋裏放火盆,不解決暖氣問題,這屋裏啊,還是冷。這時候,咱們得用點溫陽的藥,像是肉桂、鹿茸啥的,把這暖氣給補上,屋裏自然就暖和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岐伯,你可真是個醫學大家啊!你這麽一說,我就全明白了。看來,這醫學啊,還真得變通變通,不能一刀切啊!”
岐伯也笑了:“陛下說得是,醫學這事兒啊,就像是炒菜,同樣的食材,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調料,炒出來的味兒就不一樣。咱們看病啊,也得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說到這裏,岐伯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啊,陛下,雖然咱們知道了這些道理,但用藥還是得小心。中藥啊,就像是廚房裏的調料,用對了,就是美味佳肴;用錯了,那就是黑暗料理了。所以啊,咱們還是得按照醫書上的規矩來,不能亂來。”
黃帝一臉認真地說:“岐伯啊,你說這事兒挺逗,有時候給人開了寒涼的藥,想著給身體降降溫,結果這家夥吃完反而熱得跟火爐似的;反過來,開個溫熱的方子,想暖暖身子,嘿,人家倒好,冷得跟冰窖一樣。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岐伯一聽,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說:“這事兒,可有意思了,咱們得從中藥的‘脾氣’講起。”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藥課”。
“陛下啊,你想想看,咱們中藥裏的每一味藥,那可都是有性格、有脾氣的。它們有的熱情如火,有的冷靜如冰,還有的時而熱情奔放,時而高冷傲嬌。就像咱們人類一樣,有的外向開朗,有的內斂深沉,對吧?”
黃帝點了點頭,心想:“這岐伯,又開始他的‘擬人化’大法了,不過,確實挺有意思的。”
岐伯接著說:“就拿‘叛逆少年’——中藥的藥性來說吧。有些藥啊,它們的主治功效,咱們稱之為‘王氣’,就是它們最拿手的活兒。比如黃連,那可是出了名的苦寒,清熱燥濕一把好手。但你要是給了一個本來就虛寒的人吃,嘿,它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一股腦兒地給你清熱,結果寒上加寒,人家能不冷得直哆嗦嘛!”
黃帝一聽,樂了:“這黃連,簡直就是中藥界的‘叛逆小子’,人家明明需要的是溫暖,它卻偏偏要雪上加霜。”
岐伯笑著點頭:“沒錯,還有更逗的呢。比如人參,那可是大補元氣的‘暖男’,對氣虛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冬日裏的小太陽。但你要是給一個本來就火旺的人吃了,嘿,它也不客氣,直接給你來個‘火上澆油’,熱得你直跳腳。”
黃帝笑得前仰後合:“這人參,簡直就是‘暖男變火爐’,讓人哭笑不得啊!”
岐伯看黃帝笑得開心,也忍不住笑了:“所以啊,咱們開藥,就像是在給人找合適的‘伴侶’,得看看對方的‘性格’是不是合得來。要是給錯了藥,那就像是給冰山送火山,給沙漠送冰川,能不出問題嘛!”
黃帝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這麽說來,中藥還真得講究個‘門當戶對’,不能亂點鴛鴦譜啊!”
岐伯拍了拍黃帝的肩膀,一臉神秘地說:“對頭!咱們這行,不僅要會治病,還得會看‘臉色’呢!這‘臉色’可不是指人家臉上有沒有痘痘,而是得瞅瞅病人的體質和病情怎麽樣。”
他接著舉例說:“比如說,你看到一個哥們兒,滿臉通紅,好像火氣大得很,需要清熱。但你一問,哎呀媽呀,他其實是陰虛火旺!這時候你要是傻乎乎地給他苦寒的藥,那可就慘了,他得跟你急!得趕緊換個滋陰降火的藥才行。”
岐伯越說越起勁:“這就好比,你看到一個哥們兒,一臉怒氣衝衝的樣子,好像要吃人一樣。但你仔細一問,嘿,他其實是餓了!這時候你要是給他個冷臉,他還不得跟你拚命啊!所以啊,咱們得學會察言觀色,看看病人到底是咋了,才能對症下藥嘛!”
黃帝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簡直了!中藥學問深似海,看來我得好好跟你學學這‘看人下菜碟’的功夫。”
岐伯也笑了:“陛下客氣了,咱們互相學習嘛。不過話說迴來,中藥這東西,真的是既神奇又有趣。有時候,你得像哄孩子一樣哄著它們,有時候,你又得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尊重它們。隻有這樣,它們才會乖乖聽話,幫你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