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陛下閑來無事,就拉著岐伯聊起了天。黃帝抬頭望了望天,又低頭瞅了瞅地,一臉好奇地問:“岐伯啊,你說這天為啥老覺得西北邊兒缺點啥,冷颼颼的,左邊冷右邊還涼颼颼的;地呢,東南角兒又像是填不滿似的,右邊熱左邊還溫溫柔柔的,這是咋迴事兒呢?”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那笑容裏透著股子學問的味道:“陛下,這可是陰陽之氣的奧秘,高低位置不同,氣的多少也就不一樣啦。你想啊,東南方,那是陽光的寵兒,陽氣足嘛,就像是大自然把最精華的陽光雨露都灑在了這邊,所以右邊熱乎乎的,左邊呢,稍微溫柔點,還是暖洋洋的。反觀西北方,那就是陰氣的天地了,陰氣喜歡往上竄,就像咱們冬天家裏暖氣開足了,熱氣往上升一樣,所以那邊左邊冷嗖嗖,右邊也是涼快的。”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原來如此,那地上有高有低,氣溫也就不一樣了。高的地方冷,低的地方熱,怪不得呢!那要是人待在這些地方,會不會有啥講究?”


    岐伯捋了捋胡子,繼續說道:“對啊,陛下真是聰明絕頂!人嘛,體質各異,對氣候的反應也不一樣。比如你去了寒冷的地方,可能會肚子脹氣;到了熱乎的地兒,可能就容易長痱子、瘡啥的。這時候,治療就得講究了,肚子脹氣得讓他通暢通氣,出出汗;長瘡了就得用溫熱的方法,加強體內防禦,讓身體自己調節平衡。這其實就是咱們中醫說的‘同病異治’,看準病根兒,對症下藥。”


    黃帝點頭如搗蒜:“對對對,那這樣說來,地方不同,人的壽命長短是不是也有講究?”


    岐伯點了點頭,神色變得嚴肅起來:“正是如此,陰氣充足的地方,人們往往長壽;陽氣過盛,則可能壽命相對較短。這就像咱們種花,土壤肥沃、水分適中,花兒自然開得長久;要是陽光太烈,水又少,花兒就容易枯萎。”


    黃帝一拍大腿:“說得好!那要是有人生病了,咱們怎麽治呢?”


    岐伯笑了:“這簡單,西北的病人,咱們就用疏散寒氣、清涼滋潤的方法;東南的病人呢,就得收斂熱氣,用溫熱之法。這就是所謂的‘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同樣的病,治法可以大不同哦!”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有道理,有道理!那要是整個州的氣候、地理環境不一樣,人們的健康和壽命也會受影響吧?”


    岐伯點頭道:“那是自然,地勢高低決定了氣候的不同,進而影響人的健康和壽命。高山之巔,陰氣為主,人們體質多偏寒;低窪之地,陽氣旺盛,人們可能更容易有熱性疾病。陽氣旺盛的人,體質好,生命力強,可以說是‘先天優勢’;而陰氣重的人,則需後天調養,才能保持健康。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也是咱們中醫養生治病的基本理念。”


    黃帝好奇地問岐伯:“哎,岐伯啊,你說這世上的生靈,他們的壽命長短是不是有啥講究啊?”


    岐伯捋了捋他那長長的胡子,笑眯眯地說:“黃帝啊,你問得好!你看那高山之巔,雲霧繚繞,空氣清冽,住在那兒的人啊,就像是天天在做深唿吸,他們的氣息悠長,自然壽命也就長些,咱們稱之為‘高者其氣壽’。反觀那些低窪潮濕之地,瘴氣彌漫,居住的人們唿吸不暢,體質就容易受影響,壽命相對就短些,這便是‘下者其氣夭’。這地界兒的大小不同,影響也是千差萬別,小地方有小影響,大地方嘛,那影響就更大了。所以啊,咱們當醫生的,不僅要會看病抓藥,還得懂得天文地理,明白陰陽轉換的規律,知道氣運的先後次序,以及人的壽命長短和生長周期,這樣才能全方位地了解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藥。”


    黃帝聽了,連連點頭:“哎呀,岐伯,你說得真是透徹!那我又有疑問了,有時候明明一整年下來,天氣也沒啥大變化,可有的人就是健健康康,一點小病小痛都沒有,這又是為什麽呢?”


    岐伯微微一笑,仿佛看透了世間萬物的奧秘:“黃帝啊,這你就問到點子上了。這是因為啊,每個人的身體裏都藏著一股‘氣’,這股氣與天地間的氣息是相互唿應的。有時候,雖然外界的天氣沒有直接影響到某個人,但天地間的‘大氣運’卻在悄悄地調整著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就像咱們常說的‘風水輪流轉’,每個人的好運壞運,健康與否,其實都在這股氣流的調控之中。有的人之所以一年到頭都不生病,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與天地之氣和諧共鳴,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說到這裏,岐伯話鋒一轉,變得幽默起來:“你想象一下,咱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個小宇宙,而天地間的氣息就像是那浩瀚的星空。有時候,星星們雖然看起來沒咋動,但它們的能量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小宇宙。所以啊,保持身心健康,不僅要靠咱們自己的努力,還得學會順應自然,與天地同唿吸,共命運!”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照你這麽說,咱們是不是得天天看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啊?”


    岐伯哈哈大笑:“黃帝啊,你真是太可愛了!雖然天氣確實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影響,但也沒必要那麽誇張。關鍵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平衡。當然啦,合理的飲食和作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咱們中醫講究的‘藥食同源’,吃什麽、怎麽吃,都是大有講究的。”


    說到這裏,岐伯突然話鋒又轉,開始講起了中醫的食療之道:“比如說,春天萬物複蘇,咱們就該多吃點綠色蔬菜,補充陽氣;夏天炎熱,可以多喝些綠豆湯,清熱解毒;秋天幹燥,就得多喝水,吃些潤肺的食物;冬天寒冷,則應該多吃些溫補的食物,比如羊肉、枸杞之類的,來抵禦寒冷。這樣順應四季的變化來飲食,身體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


    黃帝一臉好奇地問:“嘿,岐伯兄,咱繼續聊聊那天文氣象和人體健康的那些事兒唄!”岐伯捋了捋長胡子,笑眯眯地說:“得嘞,咱們就從‘少陽司天’說起吧。”


    “您想啊,要是天上少陽星君掌舵,那火氣可就噌噌往人間竄了。這火氣一旺,咱們肺裏的清氣就得往上頂,跟它較勁。您瞅瞅,這天空白雲飄飄,金色光芒四射,美則美矣,但草木可就遭殃了,不是被烤焦了就是病怏怏的。人呢,也跟著遭罪,咳嗽、打噴嚏、流鼻血、鼻塞不通氣,還有那些個皮膚上的小包包,哎呀,簡直是熱得讓人懷疑人生。更別提大暑天裏,走兩步都能出一身汗,熱得跟蒸籠似的。”


    “還有那風啊,刮得地上塵土飛揚,出門不帶口罩簡直沒法活。這風帶著火氣,吹得人心疼、胃疼,感覺胸口跟堵了塊大石頭似的,氣都喘不順。這病啊,來得快,去得也急,就像夏天的雷陣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遇到“少陽司天”這種大火爐天氣,咱們就可以多吃點清涼的瓜果,像西瓜、黃瓜之類的,給身體降降溫。再來點綠豆湯、菊花茶,清熱解毒,那效果,杠杠的!當然了,如果身體真的不舒服了,也別硬扛,找大夫瞧瞧,開點對症的藥方,才是王道。


    “再瞧瞧‘陽明司天’,那可是幹燥界的扛把子。一到這時候,幹燥之氣嗖嗖往下降,肝木呢,就蹭蹭往上長,想要吸收點雨露滋潤,結果大地一片蕭瑟,草木凋零,就像秋天提前來了似的。人嘛,肝木一受影響,心情就煩躁,眼睛紅彤彤的,手還老是不自覺地抖啊抖,跟篩糠似的。站久了腿還軟,跟踩了棉花一樣。”


    “突然來那麽一陣熱浪,熱得土都冒煙了,感覺整個世界都要燃燒起來。這陽氣啊,憋久了總得發泄,結果呢,小便顏色都變了,體溫忽高忽低,跟得了瘧疾似的。心裏頭那個痛啊,簡直比吃了黃連還苦。更神奇的是,河水都不結冰了,冬眠的小蟲子也跑出來湊熱鬧,這世道,真是啥都有!”


    “陽明司天”這種幹燥天氣,咱們就得注意補水保濕了。多喝水,多吃些滋潤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梨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啊,別忘了給皮膚也來點滋潤,擦點保濕霜,免得幹燥得跟樹皮似的。


    如果太陽大爺突然心情大好,決定親自下凡來巡個邏,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在中醫的世界裏,這叫做“太陽司天”。太陽一來,寒氣也跟著湊熱鬧,從天上嗖嗖往下竄,好像冬天的寒流提前來訪。這時候,咱們的心火小弟可不含糊,它“嗖”地一下往上竄,要和這寒氣鬥個高低。於是,天空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無形的火,照亮了天際,卻也預示著大地即將經曆一場“冰火兩重天”的考驗。


    這心火一旺,人就開始覺得心裏熱乎乎的,像揣了個小火爐,煩躁不安;喉嚨幹得能冒煙,喝水都不解渴;鼻子也不安分,打噴嚏、流鼻涕成了家常便飯;心情還莫名低落,動不動就悲春傷秋,打個哈欠都能連成串兒。更絕的是,這熱氣在體內亂竄,搞得人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但別急,寒氣也不是吃素的,時不時來個“迴馬槍”,霜凍提前降臨,讓人措手不及。記性也跟著變差,嚴重點的,心髒還會隱隱作痛,仿佛在說:“這天氣,我也是醉了!”


    不過,大自然的平衡之道總是那麽玄妙。土地因為水汽的充足而變得濕潤,河流湖泊也水量充沛,但別忘了,寒氣可是個不速之客,它一來,整個世界都變得陰沉沉的,濕氣重得能擰出水來。這濕氣啊,不僅讓環境變得黏糊糊的,還悄悄侵入人體,讓人食欲不振,肚子脹得像氣球,皮膚也變得粗糙不堪,筋骨不利索,嚴重的還會腫成“包子臉”,背後還長出個癰來,疼得人直哼哼。


    對於“太陽司天”帶來的心火旺盛,我們可以按摩心包經上的“內關穴”,這個穴位就像是心靈的開關,輕輕一按,就能讓煩躁的心情平複下來。再配上一杯清熱的菊花茶,簡直是夏日裏的清涼小確幸。


    說完太陽大爺的熱鬧,咱們再來看看另一位大佬——厥陰風木。這家夥一上場,那就是“風起雲湧”的節奏。它帶著一股子不可一世的勁兒,從天上唿嘯而來,直接影響了咱們的脾胃大哥。脾胃大哥一看,風這麽大,趕緊往上頂,生怕自己被吹跑了。結果呢,這土就堆得老高,一片黃澄澄的,看起來挺肥沃,實則暗藏危機。


    水元素一看不對勁,趕緊撤退,生怕被這股子風氣給卷跑了。這下可好,水災變成了旱災,河流湖泊都幹了,土地幹裂得像老樹皮。人體呢,也跟著遭殃,體重莫名增加,肌肉開始萎縮,吃東西沒胃口,嘴巴裏還老覺得不對勁。風在天地間肆意遊蕩,雲彩被吹得七零八落,人走在路上都得眯著眼,生怕被風沙迷了眼,耳朵裏還嗡嗡作響,像是住進了一群小蜜蜂。


    更有趣的是,當火氣也加入這場混戰,那簡直是熱上加熱,烤得大地都快冒煙了。動物們紛紛提前結束冬眠,出來找水喝;河流即便在冬天也不結冰,仿佛在說:“這天氣,我也是醉了!”而這一切的變化,都來得那麽突然,仿佛是大自然在跟我們玩一場速度與激情的遊戲。


    對於“厥陰司天”引起的脾胃不適,我們可以嚐試艾灸“足三裏穴”,這個穴位被譽為“長壽穴”,能夠溫中散寒,健脾和胃,讓你的脾胃重新煥發生機。同時,飲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多吃一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等,讓身體由內而外散發出健康的氣息。


    如果天空有個總導演,每年還換班,今年輪到了“少陰”這位大佬來掌舵,天氣可就熱鬧了!少陰這家夥,一來就帶著一股子熱騰騰的“熱氣”,直接從天上降臨人間,仿佛開了個大號的暖氣機。這下子,地上的小夥伴們,特別是咱們的肺髒,可就得忙著應對了。


    肺髒啊,它本是個清高的主兒,喜歡涼爽的環境,結果現在被這股子熱氣一撩撥,嘿,它也不甘示弱,直接“上從”起來,跟那熱氣玩起了對抗遊戲。這一對抗可好,白色的霧氣(代表金屬性的氣息,也就是肺氣的象征)開始在空氣中彌漫,就像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看,這就是金的力量!”


    不過,別光顧著看風景,這變化對自然界和咱們人體可都是不小的考驗。草木們首先遭殃,不是枯黃就是生病,仿佛在說:“熱死我了,水呢?水呢?”而咱們人呢,也開始出現各種不適:喘啊、嘔啊、一會兒冷一會兒熱,就像是在玩體溫過山車;還有那噴嚏、流鼻涕、流鼻血,鼻子堵得跟個豬八戒似的,難受極了。更誇張的是,如果這熱氣太過囂張,還會引發大麵積的“大暑流行”,熱得跟烤爐似的,人走在街上都能聽見“滋滋”作響,好像連石頭都要被烤化了,真是“金爍石流”,場麵堪比科幻大片!


    但別急,好戲還在後頭呢!雖然天空上熱得不行,但地麵卻漸漸變得幹燥而清新,仿佛是大自然在自我調節,一陣陣涼爽的風(咱們就叫它“淒滄風”吧,聽起來就很有詩意)頻繁造訪,讓人暫時忘卻了頭頂的烈日。不過,這風也不是省油的燈,它一來,有的人就開始感覺脅部隱隱作痛,還老愛長歎一口氣,仿佛能借此把胸中的鬱悶都吐出來。這就是“肅殺之氣”開始發威了,連草木都感受到了這股力量,紛紛開始換季換裝,展現出了秋天特有的風姿。


    說到這裏,咱們不妨來點實際的,聊聊怎麽應對這“少陰司天”帶來的種種不適。首先,得學會“順天而行”,飲食上多吃些清熱潤肺的食物,比如雪梨、百合、銀耳這些白色係的美食,它們就像是肺髒的小保鏢,能幫咱們抵擋熱氣的侵襲。經常按揉“太淵穴”(位於手腕橫紋上,橈動脈搏動處),這可是肺經的原穴,按一按,就相當於給肺髒做了個spa,舒緩又解乏。


    至於方劑嘛,咱們可以來個“清肺潤燥飲”的diy教程:取桑葉10克(清肺熱)、百合15克(潤肺止咳)、麥冬10克(養陰生津)、甘草5克(調和諸藥),加水煮沸後小火慢燉20分鍾,一杯清甜可口的潤肺茶就出爐了。喝上一口,感覺整個人都清爽了起來,仿佛連唿吸都變得更加順暢了呢!


    咱們再來聊聊脈象。在“少陰司天”的時候,如果感覺身體不適,不妨自己摸摸脈,看看有啥變化。雖然這裏不能手把手教你摸脈,但簡單來說,如果脈象偏浮數(就是摸起來感覺脈跳得又快又淺),那可能就是體內有熱了;如果脈象還伴有弦緊感(就像摸到一根緊繃的弦),那可能還有氣機不暢的問題。這時候,就更要注意調整飲食、作息,必要時還得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哦!


    話說這“太陰司天”啊,就像是老天爺派了個高冷女神來掌管一年的氣候大權,她一出手,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整個自然界都得跟著她的節奏走。


    想象一下,女神輕輕一揮衣袖,天地間便彌漫起一股子濕漉漉的氣息,這就是“濕氣下臨”了。這濕氣可不是一般的潮,它帶著點神秘,仿佛能滲透到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葉子,甚至咱們的身體裏。這時候啊,咱們體內的腎氣,就像是被這股子濕氣勾了魂,不由自主地往上竄,這就是“腎氣上從”。您還別說,這腎氣一亂竄,身體可就得鬧別扭了。


    您瞧,天空開始變得陰沉,黑雲壓城城欲摧,仿佛連顏色都染上了水墨畫的韻味,這就是“黑起水變”。緊接著,空氣中彌漫著塵土和雨雲交織的味道,就像是老天爺在抽煙鬥,不小心把煙灰灑到了人間,這就是“埃冒雲雨”。


    這時候啊,咱們的身體也開始抗議了。胸口像是被什麽堵住了,唿吸不暢快,這就是“胸中不利”。更糟糕的是,有的人還會覺得下半身軟綿綿的,使不上勁兒,這就是“陰痿”。這腎氣一亂,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跟著大衰,感覺就像是手機電量瞬間掉到1%,想動都動不了,這就是“氣大衰,而不起不用”。


    更有趣的是,這時候你要是扭個腰、轉個身,嘿,那叫一個費勁兒,就像是老舊的機器零件生鏽了一樣,這就是“反腰脽痛動轉不便也”。更別提那手腳冰涼的“厥逆”感了,簡直是冬天提前到來,讓人直唿“凍手凍腳”。


    再來說說這自然界的變化吧。大地開始悄悄收藏起它的陽氣,準備迎接大寒的到來。那些冬眠的小蟲子們,一個個都提前找好了溫暖的窩,生怕被凍成冰棍兒,這就是“蟄蟲早附”。而咱們的心下,也就是胃那塊兒,也可能會隱隱作痛,就像是吃了什麽不對付的東西,這就是“心下否痛”。再看那地麵,凍得跟鏡子似的,裂縫裏都是冰,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留神就摔個屁股蹲兒。


    說到這,您是不是覺得這濕氣跟腎氣的事兒還挺有意思的?別急,咱們還沒說完呢。您知道嗎?這濕氣要是太過猖狂,還會影響到咱們的五髒六腑。比如說,它要是欺負到肺(金)頭上,那肺就得找腎(水)來幫忙鎮壓。結果呢,腎一忙起來,水就多了,咱們吃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味道特別鹹,這就是“乘金則止水增,味乃鹹”。但您也別以為這是好事兒,因為水多了,身體裏的水液循環反而會變慢,這就是“行水減”了。


    說到這兒,咱們得給那些被濕氣困擾的朋友們支幾招了。首先啊,得注意飲食,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多吃點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薏米、紅豆啥的。還有啊,多運動運動,出出汗,把體內的濕氣排出去。當然啦,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是得找專業的中醫大夫瞧瞧,開點方子調理調理。


    至於穴位嘛,咱們可以揉揉足三裏、陰陵泉這些健脾祛濕的穴位。足三裏啊,就像是身體裏的“除濕機”,多揉揉它,能讓身體裏的濕氣少很多。而陰陵泉呢,則是身體裏的“排水溝”,多按按它,能讓身體裏的水液循環更順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