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們說說這“肝滿、腎滿、肺清皆實,即為腫”。哎呀,這可不是說咱們的肝髒、腎髒吃多了撐得滿滿當當就會腫起來哦!這裏的“滿”和“實”,其實是說它們的功能狀態出現了異常,就像宮殿裏的庫房(肝、腎)堆滿了不需要的東西,或者通風不暢(肺雖然清,但整體狀態失衡),結果整個宮殿(身體)就開始“發福”,出現了腫脹的情況。這就像咱們周末宅家,零食吃多了,不運動,身體自然就“圓潤”了起來嘛。


    接下來,“肺之雍,喘而兩胠滿”。這“雍”字,咱們可以理解為“擁堵”。想象一下,肺這個“空氣淨化器”堵了,唿吸不暢,那不得大口喘氣嘛?而且,這氣兒還容易在胸肋兩側(兩胠)積聚,感覺就像是穿了一件緊身衣,勒得慌。這時候,咱們得趕緊開窗通風(多做深唿吸,適量運動),讓肺活起來!


    再聊聊“肝雍,兩膚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肝要是“雍”了,就像是肝髒這個“情緒調節站”出了故障,全身的氣血都不順暢了。特別是肚子兩側(兩膚),感覺像是吹氣球一樣鼓了起來。晚上一躺下,心裏還七上八下的,容易驚醒,連小便都排得不順暢了。這時候,咱們得學學怎麽給肝“減壓”,比如少熬夜,多笑笑,讓心情像春天的風一樣舒暢。


    至於“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脛大跛,易偏枯”。哎喲,這腎一“雍”,下半身可就遭殃了。從腳底到小肚子都脹脹的,小腿還粗細不均,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這畫麵,簡直是現實版的“企鵝漫步”。長期下去,還可能引發“偏枯”,也就是半身不遂的風險。這時候,咱們得趕緊給腎“鬆鬆綁”,比如適量喝水,多吃黑色食物補腎,還有,記得別老坐著不動,起來走走,讓腎也活動活動筋骨。


    說到脈象,那可是中醫的獨門秘籍。比如“心脈滿大,癇瘛筋攣”,這心脈要是跳得又強又快,還伴隨著抽搐痙攣的症狀,就像是心髒在敲鼓,提醒咱們得注意情緒管理,別讓自己“火”太大了。而“肝脈小急,癇瘛筋攣”,肝脈細且急促,同樣會引來抽筋的煩惱。這時候,咱們得學會“柔肝”,就像對待嬌嫩的花朵一樣,溫柔以待,別讓它“急”壞了。


    最有趣的是這段:“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這說的是肝脈突然變得急促而強烈,像是受到了驚嚇,但過了一會兒,脈象又恢複正常,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這就像是咱們偶爾被小嚇一跳,心跳加速,但很快就調整過來了。這種情況嘛,其實不用太擔心,就像是一場虛驚,自己就能“不治自愈”。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這裏的“瘕”,咱們可以理解為肚子裏的“小秘密”,可能是個腫塊,也可能是氣血不暢形成的結塊。當腎、肝、心的脈象都變得細而急促,但又不像正常跳動那樣有力時,就得警惕這些“小秘密”了。這時候,就得找中醫大夫好好瞧瞧,用溫和的方法,比如針灸、中藥,來慢慢調理,讓身體迴歸和諧。


    “腎、肝並沉為石水”,這話聽起來挺玄乎,但其實講的是如果腎脈和肝脈都顯得深沉而有力,同時伴隨著身體出現水腫,尤其是那種堅硬如石、難以消退的水腫,中醫就稱之為“石水”。這就像是身體裏的河流被大石頭堵住了,水流不暢,自然就形成了積水。不過別擔心,中醫有它的辦法,比如通過利水消腫的中藥方劑,比如“五苓散”,那可是古代名醫張仲景的傑作,主要由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五味藥組成,每樣幾克,具體還得看病情,就像做菜放調料,得恰到好處。


    “並浮為風水”,嘿,這可不是說風水輪流轉的那種風水哦!這裏的“風水”指的是一種起病急、發展迅速的水腫病,特點是脈象浮,就像水麵上漂浮的葉子,輕輕一碰就晃悠。腎和肝的脈象都浮起來時,往往伴隨著這樣的水腫,中醫就稱之為“風水”。治療起來呢,可能得用到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法子,比如“越婢湯”,通過讓身體微微出汗,再配合利尿,把多餘的水分排出去。


    “並虛為死”,哎呀,這聽起來可有點嚇人。不過別慌,這裏的“死”不是真的說人就沒救了,而是指病情危重,預後不佳。當腎脈和肝脈都顯得極其虛弱,幾乎摸不到時,往往預示著身體正氣極度虧虛,就像是樹木失去了根係的滋養,隨時可能枯萎。這種情況下,中醫會采取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的策略,比如用“獨參湯”這樣的猛藥,直接給身體注入強大的生命力,但具體用量可得小心翼翼,多了少了都不行,得精準到克,比做甜品調糖還講究。


    “並小弦欲驚”,這句話說的是腎脈和肝脈都細小而弦緊,像是緊繃的琴弦,隨時可能斷裂,預示著患者可能有驚恐不安的情緒或者容易發生抽搐等症狀。這就像是身體裏的兩個小人在打架,力量雖然不大,但動靜可不小。治療上,中醫會注重安神定誌、平肝熄風,比如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這方子就像是個和事佬,既能安撫肝的“小脾氣”,又能讓心神安定下來,各種藥材的比例也是精心調配,確保藥到病除。


    至於“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這裏說的是如果腎脈和肝脈都顯得既大又急還沉,那很可能是疝氣的表現。疝氣嘛,就是身體裏的一些器官或組織離開了它們原本的位置,跑到不該去的地方了。中醫認為這跟肝經和腎經的經氣不通暢有關,治療上可能會用到疏肝理氣、溫腎散寒的方法,比如“暖肝煎”,通過溫暖肝腎,讓經氣順暢起來,疝氣自然就乖乖迴去了。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說的是心脈搏動滑而急促時,可能是心疝的征兆。這裏的“心疝”可不是心髒長了個“疝氣”,而是指心髒功能異常導致的一係列症狀。治療起來,就得根據具體情況了,可能是養心安神、活血化瘀之類的方子,比如“天王補心丹”,既能補養心氣,又能安神定誌,是調理心髒的一把好手。


    哎呀,這古文的醫學知識,聽起來就讓人覺得高深莫測,不過別怕,咱們今天就來個穿越式解讀,讓這些古老的智慧變得既接地氣又妙趣橫生!


    咱們聊聊這“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想象一下,如果把人體的經絡係統比作一條條錯綜複雜的交通網絡,那麽三陽經就像是城市裏的主幹道,車流不息,活力四射。但要是這三條主幹道突然“堵車”了,急衝衝地堵成一團,那就好比身體裏的氣血運行不暢,積聚成了“瘕”——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腫塊、包塊之類的。至於三陰經嘛,它們更像是城市裏的幽靜小巷,平時默默無聞,但一旦這些小巷“急了”,氣血亂竄,就可能形成“疝”——疝氣,就像是巷子口突然鼓了個包,讓人不舒服。


    接下來,“二陰急為癇厥”,這裏的二陰,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體內部較為深沉、陰柔的部分。想象一下,如果這些地方的氣血突然“暴走”,就像是平靜的湖麵突然掀起巨浪,人就容易失去控製,出現癲癇、暈厥等症狀。這就像是你熬夜追劇到深夜,突然眼前一黑,那就是“二陰”的小宇宙爆發啦!


    再來說說“二陽急為驚”,二陽經,就像是身體裏的陽光大道,溫暖而明亮。但如果這陽光大道上的能量過於急促、猛烈,就容易讓人受到驚嚇,心神不寧。想象一下,陽光明媚的日子,你正悠閑地散步,突然一聲巨響,是不是會嚇得你一跳?這就是“二陽急為驚”的生動寫照。


    接下來,咱們聊聊脾脈的那些事兒。“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下血”,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脈摸起來感覺像是被吹鼓的氣球,但又沉沉的,那就得小心了,可能是腸道出了問題,比如腸澼(現在的腸炎、痢疾),嚴重的還會下血。這時候,如果身體還發熱,那可就是兇多吉少了,因為“血溫身熱者死”,就像是鍋裏的水燒開了還不關火,遲早要幹涸的。


    不過,別慌,古人還說了“心肝遊亦下血,二髒同病者,可治”。心肝寶貝嘛,雖然它們偶爾也會“鬧別扭”,但隻要它們倆不是單獨出問題,而是手拉手一起麵對困難(即二髒同病),那還是有希望的。這就像是你和朋友一起麵對挑戰,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再深入聊聊脈象,“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小脈就像細線,沉脈則像是潛水員在水下的感覺,澀脈則像是沙子卡在齒輪裏,轉動不暢。這樣的脈象,往往預示著腸道的病變。而如果這時候再伴隨著身體發熱,那情況就不妙了,因為“其身熱者死”,這就像是身體在告訴你:“我已經在超負荷運轉了,再不降溫就要崩潰了!”


    至於“熱見七日死”,這可不是說隻要發燒七天就一定會掛掉,而是強調了一種極端情況:如果持續高熱不退,超過七天,那病情就可能急轉直下,危及生命。這就像是你連續加班七天七夜,鐵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咱們聊聊這“胃脈沉鼓澀”和“胃外鼓大”的奇妙景象。想象一下,你把手輕輕搭在病人的手腕上,那感覺就像是潛水員在深海裏探索寶藏,突然間,你感覺到了什麽?對,就是那種“沉”而帶點“鼓”的阻力,還有點“澀”,就像是老茶壺裏倒出的陳年老茶,不流暢卻又帶著歲月的韻味。這“胃脈沉鼓澀”,說的就是胃氣不夠順暢,可能是胃裏有那麽點“小情緒”,需要調理一番。


    而“胃外鼓大”,哎呀,這可不是說胃跑到手腕外麵去了,而是指脈象在胃對應的部位顯得特別“張揚”,就像是你吃飽了飯,肚子鼓得圓滾滾的,告訴別人:“看,我吃得多好!”這其實是脾胃功能亢進或者有些積滯的表現,得悠著點,別給胃太大壓力。


    再來說說“心脈小堅急”,這聽起來就像是心髒在跟你玩“捉迷藏”。你仔細一找,嘿,那脈象細得像根針,還硬邦邦的,跳得飛快,就像是小兔子被貓追,急得不行。這可不是好兆頭,說明心髒可能有點“小緊張”,得趕緊給它鬆鬆綁,讓它悠著點跳。


    接下來的“皆鬲偏枯”,聽起來挺嚇人的,其實就是指身體的一側可能因為氣血不通暢,出現了麻木、無力甚至萎縮的情況,就像是植物沒有得到足夠的陽光雨露,慢慢失去了生機。這時候,中醫的調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通過針灸、拔罐、中藥等方式,努力讓氣血重新流動起來,給身體來個“大掃除”。


    至於“男子發左,女子發右”,這更像是古人觀察疾病表現的一種經驗總結,意思是男性可能更容易在左側身體出現症狀,而女性則可能在右側。當然啦,這也不是絕對的,但提醒我們要注意觀察身體的細微變化,及時調理。


    “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病人還能說話,舌頭靈活,那情況還不算太糟,經過治療,大約一個月就能見到好轉。但如果病人說不出話來,那就得費點功夫了,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來慢慢恢複。不過別擔心,現代醫學這麽發達,咱們有針灸、推拿、中藥等多種手段,恢複起來肯定比古人快多了!


    “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殘酷,但其實是強調年輕人體質相對較弱,一旦患上重病,恢複起來更加困難。所以啊,年輕人更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別等到生病了才後悔莫及。


    再來說說“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這簡直就是給醫生敲響了警鍾!如果脈象變得非常有力,像是快要跳出來一樣,同時伴隨著出血和發熱的症狀,那情況就相當危急了。這時候,醫生得使出渾身解數,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


    至於“脈來懸鉤為常脈”,這其實是對脈象的一種形象描述,就像是鉤子一樣懸在那裏,既不過於強勁也不過於微弱,是健康人常見的脈象之一。看到這種脈象,醫生心裏就踏實多了,知道病人身體還算硬朗。


    說說“脈至如喘,名曰暴厥”,這就像是脈象在跟你“喘氣”一樣,急促而不穩定。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病人可能會突然失去意識,不能與人交流,這就是所謂的“暴厥”。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必須立即進行急救處理。


    想象一下,你正悠閑地坐在老中醫對麵,他眯著眼睛,三根手指輕輕搭在你的手腕上,然後突然眉頭一皺,說:“哎呀,你這脈象跳得跟打鼓似的,急促得很,就像是突然聽到什麽嚇人的事兒,心髒猛地一跳,這種脈叫‘如數’,讓人突然一驚。不過別擔心,它就像個調皮的孩子,三四天後自己就能安靜下來,恢複常態了。”


    嘿,這“如數”脈是不是聽起來挺有畫麵感的?就像是心髒在跟你玩“心跳加速大冒險”呢!但其實,它反映了身體可能暫時受到了一些外界刺激,或者是體內有些小騷動,不過好在,這種脈象一般都能自我調整迴來,就像是小孩子哭過之後,總能找到糖果安慰自己一樣。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浮合如數”這種脈象。老中醫可能會這麽描述:“哎呀,你這脈象啊,浮在表麵,還跳得飛快,一息之間竟然跳了十幾次,這可不妙啊!就像是經氣這個小氣包,明明不夠用,還非要逞強,拚命往外衝。這種情況,要是稍微不注意,九十天後可就懸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緊張?但其實,這是在提醒我們,身體可能正處於一種“虛火旺盛”的狀態,就像是一盞油燈,油快燒幹了,火卻燒得正旺,得趕緊想辦法添點油,或者調低火力,不然燈就滅了。


    再來說說“如火薪然”這種脈象,老中醫可能會用更生動的語言來形容:“你這脈象,熱得就像是一堆燃燒的柴火,熊熊烈火,勢不可擋。這可不是好事啊,這是心精在過度消耗,就像是大樹被烈火燒幹,遲早得枯死。” 聽到這裏,你是不是已經感覺到一股熱氣撲麵而來了?這種脈象其實是在警示我們,心髒這個“發動機”可能過熱了,需要趕緊給它降降溫,補補水,免得它“罷工”啊!


    再聊聊“如散葉”這種脈象。老中醫可能會笑眯眯地說:“你這脈象啊,散得就像秋天飄落的樹葉,輕輕一碰就散了,這是肝氣虛弱的表現啊。肝就像是一棵大樹,葉子落了,樹也就失去了生機。” 哎呀,這比喻真是太貼切了!肝氣虛弱,就像是大樹失去了滋養,葉子自然就枯萎掉落了。這時候,我們就得想辦法給這棵“大樹”施肥澆水,讓它重新煥發生機才行。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問,那我們該怎麽調理這些不同的脈象呢?別急,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就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製定個性化的調理方案。比如,“如數”脈的人,可能需要放鬆心情,少熬夜,多聽聽輕音樂;“浮合如數”的人,則需要補補氣,清清火,比如用些黨參、麥冬之類的藥材燉湯喝;“如火薪然”的人,得趕緊清熱降火,比如喝點綠豆湯,或者泡點菊花茶;“如散葉”的人,則需要養肝護肝,比如多吃點枸杞、紅棗,或者做做肝經按摩,讓肝氣順暢起來。


    哎呀,說起這古人的脈象描述,簡直就像是給咱們現代人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脈象奇妙夜”嘛!咱們不妨把這些古老的醫學智慧,用現代的語言,加點幽默的調料,讓它變得既有趣又易懂,保證讓網絡上的小夥伴們看得津津有味。


    咱們聊聊這“脈至如省客”。想象一下,你正在家裏悠閑地喝著茶,突然門鈴響了,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位多年未見的老友,愣在門口,既驚喜又有點尷尬,這就是“脈塞而鼓”的感覺——脈搏跳得不是很順暢,時而明顯,時而微弱,就像是那省親的老友,長途跋涉後略顯疲憊。在中醫看來,這脈象啊,暗示著腎氣不足,腎氣就像是咱們身體的“老底子”,腎氣不足,身體自然就容易出問題。古人說“懸去棗華而死”,雖然誇張了點,但意思是如果不及時調養,到了棗花盛開的季節(通常指春季末),身體的狀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咱們現代人可得注意啦,腎氣不足就得多吃點兒黑豆、黑芝麻這些補腎的食物,讓身體“老朋友”常來常往,別等“棗華”落了才後悔哦!


    接下來,“脈至如丸泥”,這聽起來就像是把玩一顆小小的泥丸,光滑卻無力。在中醫的世界裏,這脈象反映了胃精的不足。胃,那可是咱們身體的“糧倉”,胃精不足,就像是糧倉空虛,身體自然沒勁。古人說“榆莢落而死”,榆莢是春天裏的一種植物果實,落下意味著季節的更迭,這裏用來比喻身體狀態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咱們現代人得好好吃飯,別老想著減肥節食,把胃給餓壞了。多吃些小米粥、南瓜粥,溫溫潤潤地養著胃,讓胃精滿滿,身體自然就有活力啦!


    再來說說“脈至如橫格”,這脈象就像是路上突然橫了一根木頭,讓人過不去,也迴不來。在中醫看來,這是膽氣不足的表現。膽,被稱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膽氣不足的人,做事容易猶豫不決,缺乏魄力。古人說“禾熟而死”,意思是到了秋天稻穀成熟的時候,如果還不調理,身體狀況可能會像秋天的禾苗一樣,由盛轉衰。咱們現代人嘛,壓力大,容易焦慮,這時候就得學會放鬆,多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讓心情像秋天的天空一樣高遠,膽氣自然就足了。


    然後,“脈至如弦縷”,細得跟琴弦上的絲線似的,這脈象預示著胞精不足。胞精,簡單來說就是生殖之精,這關乎到咱們的生育能力和身體的根本。古人說“病善言,下霜而死”,意思是如果病人還能說話,那可能還能撐到秋天霜降的時候;但如果身體虛弱到連話都說不了了,那就危險了。不過咱們現代人得科學看待這個問題,胞精不足不意味著絕症,通過合理的調養和治療,完全可以恢複健康。當然啦,平時也得注意保養,別熬夜,別過度勞累,讓身體保持在一個最佳的狀態。


    至於“脈至如交漆”,這脈象就像是兩股油漆交織在一起,左右相傍,難以分離。在中醫看來,這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古人說“微見三十日死”,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提醒我們要重視這種脈象背後的健康問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容易忽視身體的微小變化,但往往就是這些微小變化,積少成多,最終釀成大病。所以咱們得定期體檢,一旦發現身體不適,就要及時就醫,別讓小病拖成大病。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這脈象聽起來就像是泉水湧動,力量十足。但在這裏,它卻是太陽氣不足的表現。太陽氣,可以理解為身體的陽氣、正氣,太陽氣不足,身體就容易怕冷、乏力。古人說“少氣,味韭英而死”,這裏的“韭英”指的是韭菜的花,意思是如果陽氣嚴重不足,連吃韭菜花這樣的溫補之物都救不了。當然啦,咱們現代人知道這隻是古人的誇張說法。太陽氣不足,可以通過運動、曬太陽、吃溫補的食物來調理。比如每天早上起來跑跑步,曬曬太陽,再喝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或者薑棗茶,身體自然就暖和起來了。


    想象一下,當你輕輕搭上一位病人的手腕,那脈象就如同秋天裏風化的泥土,鬆散無力,輕輕一按,仿佛就消失在了指尖之下,這種脈象,中醫稱之為“頹土之狀”。它告訴我們,病人的肌肉之氣,也就是咱們現代人說的體力、精神狀態,那是大大的不足啊!這就像是你熬夜加班後,第二天早上起床,感覺自己像塊風幹的麵包,軟綿綿的,使不上勁。更有趣的是,如果這時候病人的臉色先出現了黑色,然後白色又層層疊加,那就像是黑白無常提前來報到了,預示著病情兇險,可能會像冬日裏結冰的河流,漸漸失去生機。


    再來說說那個“懸雍”之脈,聽起來像不像武俠小說裏的武功秘籍?但其實,它是形容脈象浮在皮膚表麵,就像你懸在空中的一根細線,輕輕一摸,嘿,還越摸越覺得它粗大了起來。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它指的是十二經脈中的氣血嚴重不足,就像是小溪斷流,江河幹涸,身體裏的水分都快凝固了,生命之火自然也岌岌可危。這時候,醫生們可要緊張了,得趕緊想辦法補水補血,恢複生機。


    接下來,咱們聊聊“偃刀”之脈,這名字聽起來就挺鋒利的,對吧?這脈象就像是躺在桌上的一把刀,輕輕一抹,感覺到一絲急迫和小小的阻力;但當你用力一按,哎喲,這刀竟然變得又堅又硬,力道十足。這可不是好事啊,它暗示著五髒六腑裏可能有淤堵,就像是廚房的下水道被堵住了,水排不出去,飯菜也進不來,久而久之,自然會出大問題。特別是當這種情況獨獨影響到腎髒時,病人可能會連坐都坐不住,仿佛被無形的力量牽引著,直到立春時分,萬物複蘇之時,自己卻無力迴天。


    然後,咱們說說那“丸滑不直手”的脈象,聽起來像是摸到了什麽圓滑的小物件,卻怎麽也抓不住。這其實是暗示大腸之氣不足,就像是你肚子餓了,想吃碗熱騰騰的麵條,結果卻發現鍋裏隻有幾顆滑不溜秋的丸子,怎麽也撈不上來。這樣的情況,如果拖到棗葉發芽的時節,也就是春天的尾聲,可能就會有不幸發生。所以,及時調理腸胃,可是保命的關鍵哦!


    最後,我們來看看“如華”之脈,這脈象聽起來就挺華麗,但別被名字騙了。它讓人心生恐懼,坐臥不寧,行走時仿佛耳邊總有聲音在唿喚,就像是小腸之氣過於旺盛,卻又無法得到妥善調節,導致的心理焦慮。這就像是你的大腦裏裝了個永不停歇的廣播站,時時刻刻都在播放著緊張、不安的旋律。而到了秋天的最後一個月,也就是季秋時分,如果不加以幹預,身體可能就像落葉般凋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