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卡車?自行車?
隨身兵工廠,我造反天下無敵! 作者:夏天開暖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安郡,紅衫軍軍營之內,一處麵積頗大的空地之上。
此刻正圍攏了一大群紅衫軍士,
這些軍士們此刻正盯著一樣龐然大物不斷發出驚歎與難以置信的唿喊。
“這!這東西沒有牛馬拖拉居然自己能動!”
“這到底是什麽東西!如此巨大卻又跑的如此之快!”
“有了它,豈不是都不需要我們騎兵了?”
“你看你看,它轉彎了!”
“裏麵居然坐著主公!主公在親自駕馭它!”
“聽!它在叫!轟隆轟隆的!”
“莫非,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母牛流馬?”
“什麽母牛流馬!是木牛流馬!”
吱嘎!這龐然大物停在了說著木牛流馬的軍士麵前,然後唐周大笑著跳了下來。
“你等竟然還知道木牛流馬!看來在軍校學的不錯嘛!”
沒錯,為了提高自己軍士的文化水平,唐周專門開辦了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紅衫軍所有軍官都要去軍校中輪流學習。
既要學習文化知識,稱為文化課。
又要學習軍事作戰知識,稱為軍事課。
文化課老師都是唐周聘請的通過新安郡守府招募考試的新學學子。
這些學子雖然年輕,且自身學問不一定有多高,但教導紅衫軍裏的大老粗基本的語文、算術是沒有問題的。
而軍事課老師嘛,則有些複雜。
由於唐周穿越前也不是專門的軍事人員,甚至連軍迷都不算。
所以關於武器使用和軍事作戰指揮也隻知道個皮毛,在這個時代僅僅隻能起一個引領、啟發的作用,
讓他教人是萬萬沒有什麽東西教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培養自己的軍事技術人才,
唐周專門從紅衫軍各級軍官中選拔了一批能文能武的軍官作為參謀,
直接新設立了一個參謀部,這些參謀們在參謀部中不僅研究武器的使用技術,也將紅衫軍曆次作戰編寫成作戰記錄,
從記錄中不斷總結、研究作戰經驗,形成一整套軍事指揮體係,
然後再從中選拔口才、邏輯都良好的人員作為軍校的教師,教導整個紅衫軍軍官軍事技能。
如此一來,紅衫軍整個指揮體係逐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再也不是之前那樣雖然用著現代化裝備,但本質上還是像封建王朝將軍帶兵的模式。
當然,為了軍校的長遠發展,也為了確保軍校中學員的忠誠,唐周當仁不讓的擔任了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
也因此,現在紅衫軍中流行起了對唐周的另一個稱唿:“校長!”
相當多的優秀學員以稱唿唐周“校長”為榮。
再迴到唐周眼前,這兩個軍士看到主公竟然和自己搭話,激動不已,立馬敬了個軍禮,隨後大聲吼道:“校長好!”
唐周揉了揉耳朵,微笑說道:“你吼那麽大聲幹嘛。”
兩名軍士撓了撓頭,尷尬的笑了兩聲。
隨後唐周環視四周的紅衫軍士們大聲說道:
“各位!這可不是什麽木牛流馬!這是我們紅衫軍最新的裝備!我叫它卡車!”
“卡車?”四周紅衫軍驚奇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卡車是什麽車?卡拉的車?”
“那這個卡又是個什麽東西,沒看見前麵有卡啊!”
哈哈哈哈!
唐周聽到軍士們的議論哈哈大笑起來。
“卡車不需要東西拉!也沒有什麽卡!它是自己行動的!”
唐周這句話說完,周圍之人又是大驚:
“竟然不需要拉!”
“自己行動的車?那我看,應該叫自行車!”
“對對對!還是叫自行車合適!”
“哎?你說這自行車究竟是怎麽做到自己行動的呢?”
唐周腦門上出現了幾條黑線。
他怎麽也沒想到,一輛卡車,怎麽就在這些人眼中逐漸變成了自行車。
不過你別說,這名字還真他媽合適,
甚至唐周都有了懷疑,自行車這名字是不是真的更應該用在卡車汽車之類的車上。
穿越前的那種自行車明明不能自行啊,應該叫人力車才對!
臥槽!我怎麽被他們的想法帶歪了!
使勁甩了甩腦袋,把自行車的想法甩到一邊,唐周黑著臉說:“這叫卡車!卡車!”
剛剛議論紛紛說這應該叫自行車的紅衫軍們紛紛閉上了嘴,看著念叨著卡車的唐周,
那眼神分明在說:“好吧,誰讓你官大,你說叫啥就叫啥吧。”
唐周請了清嗓子,接著說到:“這輛卡車現在是我們紅衫軍第一輛特種車輛(比起牛車馬車來確實算是特種車輛了)。”
“同時,這也是我們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的一輛教學車輛,”
“關於它的用法,我已經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大家拿迴去好好看!接下來我要在全軍當中選擇卡車的駕駛員!誰要是通過了考試!誰就能第一批開上卡車!”
“當然!在日後我也將親自擔任教師!教駕駛員們怎麽開車!”
噢!
紅衫軍士們一聲尖叫,
校長親自指導!
這是多大的殊榮啊!
而且這可是卡車啊!能自行的卡車!自己以前見都沒見過的東西!
若是能成為卡車的第一批駕駛員,那在姑娘和同輩麵前多有麵子!
在眾人歡唿之際,已經有幾人搬著大箱子來到了眾人麵前,
裏麵全是唐周編寫的----《駕考寶典》
現場的紅衫軍們熱情高漲,紛紛搶著領取駕考寶典。
看著火熱的場麵,唐周點了點頭。
自己的基業,現在是蒸蒸日上啊!
一年來,唐周除了發展領地民事之外,在軍事上也是大力投入。
除了保障必要的民生需求之外,唐周幾乎搜刮了新安郡、懷寧郡裏所有的鋼鐵及銅料資源,
還不止如此,新羅殖民地內,有了新羅駐防營的幫助,崔、鄭、金三家聯軍在新羅的國土上一路高歌猛進,
如今已經是打下了新羅國內的大半領土。
新羅大半國民和土地都成了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地,
也同時在源源不斷的為自己提供銅鐵甚至其他資源。
借助新羅的資源支持,自己在一年的時間內,直接將自己的營級部隊全部升級成了團級部隊!
沒錯,占據兩郡的唐周在領地內進行了一輪大擴軍!
如今自己麾下已經是有了近衛團、青龍團、白虎團、朱雀團、玄武團共計7500人的主力部隊!
此刻正圍攏了一大群紅衫軍士,
這些軍士們此刻正盯著一樣龐然大物不斷發出驚歎與難以置信的唿喊。
“這!這東西沒有牛馬拖拉居然自己能動!”
“這到底是什麽東西!如此巨大卻又跑的如此之快!”
“有了它,豈不是都不需要我們騎兵了?”
“你看你看,它轉彎了!”
“裏麵居然坐著主公!主公在親自駕馭它!”
“聽!它在叫!轟隆轟隆的!”
“莫非,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母牛流馬?”
“什麽母牛流馬!是木牛流馬!”
吱嘎!這龐然大物停在了說著木牛流馬的軍士麵前,然後唐周大笑著跳了下來。
“你等竟然還知道木牛流馬!看來在軍校學的不錯嘛!”
沒錯,為了提高自己軍士的文化水平,唐周專門開辦了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紅衫軍所有軍官都要去軍校中輪流學習。
既要學習文化知識,稱為文化課。
又要學習軍事作戰知識,稱為軍事課。
文化課老師都是唐周聘請的通過新安郡守府招募考試的新學學子。
這些學子雖然年輕,且自身學問不一定有多高,但教導紅衫軍裏的大老粗基本的語文、算術是沒有問題的。
而軍事課老師嘛,則有些複雜。
由於唐周穿越前也不是專門的軍事人員,甚至連軍迷都不算。
所以關於武器使用和軍事作戰指揮也隻知道個皮毛,在這個時代僅僅隻能起一個引領、啟發的作用,
讓他教人是萬萬沒有什麽東西教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培養自己的軍事技術人才,
唐周專門從紅衫軍各級軍官中選拔了一批能文能武的軍官作為參謀,
直接新設立了一個參謀部,這些參謀們在參謀部中不僅研究武器的使用技術,也將紅衫軍曆次作戰編寫成作戰記錄,
從記錄中不斷總結、研究作戰經驗,形成一整套軍事指揮體係,
然後再從中選拔口才、邏輯都良好的人員作為軍校的教師,教導整個紅衫軍軍官軍事技能。
如此一來,紅衫軍整個指揮體係逐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再也不是之前那樣雖然用著現代化裝備,但本質上還是像封建王朝將軍帶兵的模式。
當然,為了軍校的長遠發展,也為了確保軍校中學員的忠誠,唐周當仁不讓的擔任了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
也因此,現在紅衫軍中流行起了對唐周的另一個稱唿:“校長!”
相當多的優秀學員以稱唿唐周“校長”為榮。
再迴到唐周眼前,這兩個軍士看到主公竟然和自己搭話,激動不已,立馬敬了個軍禮,隨後大聲吼道:“校長好!”
唐周揉了揉耳朵,微笑說道:“你吼那麽大聲幹嘛。”
兩名軍士撓了撓頭,尷尬的笑了兩聲。
隨後唐周環視四周的紅衫軍士們大聲說道:
“各位!這可不是什麽木牛流馬!這是我們紅衫軍最新的裝備!我叫它卡車!”
“卡車?”四周紅衫軍驚奇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卡車是什麽車?卡拉的車?”
“那這個卡又是個什麽東西,沒看見前麵有卡啊!”
哈哈哈哈!
唐周聽到軍士們的議論哈哈大笑起來。
“卡車不需要東西拉!也沒有什麽卡!它是自己行動的!”
唐周這句話說完,周圍之人又是大驚:
“竟然不需要拉!”
“自己行動的車?那我看,應該叫自行車!”
“對對對!還是叫自行車合適!”
“哎?你說這自行車究竟是怎麽做到自己行動的呢?”
唐周腦門上出現了幾條黑線。
他怎麽也沒想到,一輛卡車,怎麽就在這些人眼中逐漸變成了自行車。
不過你別說,這名字還真他媽合適,
甚至唐周都有了懷疑,自行車這名字是不是真的更應該用在卡車汽車之類的車上。
穿越前的那種自行車明明不能自行啊,應該叫人力車才對!
臥槽!我怎麽被他們的想法帶歪了!
使勁甩了甩腦袋,把自行車的想法甩到一邊,唐周黑著臉說:“這叫卡車!卡車!”
剛剛議論紛紛說這應該叫自行車的紅衫軍們紛紛閉上了嘴,看著念叨著卡車的唐周,
那眼神分明在說:“好吧,誰讓你官大,你說叫啥就叫啥吧。”
唐周請了清嗓子,接著說到:“這輛卡車現在是我們紅衫軍第一輛特種車輛(比起牛車馬車來確實算是特種車輛了)。”
“同時,這也是我們新安郡陸軍軍官學校的一輛教學車輛,”
“關於它的用法,我已經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大家拿迴去好好看!接下來我要在全軍當中選擇卡車的駕駛員!誰要是通過了考試!誰就能第一批開上卡車!”
“當然!在日後我也將親自擔任教師!教駕駛員們怎麽開車!”
噢!
紅衫軍士們一聲尖叫,
校長親自指導!
這是多大的殊榮啊!
而且這可是卡車啊!能自行的卡車!自己以前見都沒見過的東西!
若是能成為卡車的第一批駕駛員,那在姑娘和同輩麵前多有麵子!
在眾人歡唿之際,已經有幾人搬著大箱子來到了眾人麵前,
裏麵全是唐周編寫的----《駕考寶典》
現場的紅衫軍們熱情高漲,紛紛搶著領取駕考寶典。
看著火熱的場麵,唐周點了點頭。
自己的基業,現在是蒸蒸日上啊!
一年來,唐周除了發展領地民事之外,在軍事上也是大力投入。
除了保障必要的民生需求之外,唐周幾乎搜刮了新安郡、懷寧郡裏所有的鋼鐵及銅料資源,
還不止如此,新羅殖民地內,有了新羅駐防營的幫助,崔、鄭、金三家聯軍在新羅的國土上一路高歌猛進,
如今已經是打下了新羅國內的大半領土。
新羅大半國民和土地都成了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地,
也同時在源源不斷的為自己提供銅鐵甚至其他資源。
借助新羅的資源支持,自己在一年的時間內,直接將自己的營級部隊全部升級成了團級部隊!
沒錯,占據兩郡的唐周在領地內進行了一輪大擴軍!
如今自己麾下已經是有了近衛團、青龍團、白虎團、朱雀團、玄武團共計7500人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