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編輯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收到了一大批稿件。


    離譜的是,這些內容,居然還是以zip打包的形式發放的。


    兩個編輯看到了之後,一臉黑線。


    論文都是一篇一篇投稿的,哪有這樣打包的?


    是把原始數據打包整過來了,還是把一個班的畢業習作都發來投稿了,當咱們期刊是垃圾桶呢?


    兩個編輯剛要吐槽,忽然瞥到發件人的郵箱號碼。


    [email protected]


    “這個發件人是……”


    “陳帆教授?!”


    這一看嚇了一大跳。


    兩個收稿編輯趕緊把壓縮文件下載好,解壓縮後……居然有十幾篇論文。


    《論多次數貝茲曲線的階數》


    《額外維和拓撲規範場理論》


    《c4烯烴催化裂解製取新型碳纖維材料》


    《ca\/pei微孔親和膜的製備及其性能與應用的研究》


    《ceo2擔載的cu和pt催化劑上低碳含氧化合物完全氧化反應的研究》


    《……》


    不光數量多,還橫跨了多領域。


    “呃……看這架勢,是陳教授無疑問了。”


    “這麽多的嗎?”


    “這也太離譜了吧?”


    “這才多久時間,陳教授能搞出來這麽多的研究?”


    兩個編輯都是博士畢業,雖然跨領域不見得精通,但是看懂皮毛不成問題。隨便選了一篇打開,發現裏邊的內容都是科技前沿。


    “這……”


    “這個問題,之前在科教欄目上過電視,已經十多年了,至今沒有明確的成果,現在居然公布出來了。”


    “……是真的嗎?”


    “陳教授難道公布過什麽假的嗎?”


    “沒有。”


    “那他公布出來的內容,肯定是真實的……至少經過他自己的檢驗。”


    “是的。”


    兩個人把論文翻了一遍,發現數據結構嚴謹,隨便驗算都具備勾稽關係,完美的符合科學邏輯。


    “所以,這算是解決了?”


    “對。”


    “再看看其他的吧?”


    兩個編輯,有一個是數學係,所以第二篇,選擇查看一個數學論文。


    這篇論文打開後,隻有短短的三頁,論證過程精煉,但思路十分巧妙。


    “我的天呐!”


    “陳教授在推導這個公式時,是上帝握住了他的手嗎?”


    “我碩士階段的畢業論文,是相關方麵的研究。我從來沒想象過,居然還能選擇如此方式……”


    “如果當時就能引用陳教授的公式,我當時的畢業論文,至少可以少走一年半彎路。”


    “相見恨晚啊!”


    “怪不得都說,陳帆雖然不在數學圈混,但是數學圈到處都是他的傳說。這樣看來,這句話確實不過分。”


    有些學科,是非常看天賦的。


    比如,數學。


    在學校裏,經常聽到數學係的教授們提起陳帆,說陳帆如果能塌心研究數學,有生之年,他甚至可以解決全部數學界的“七大猜想”。


    雖然陳帆目前,已經解決了黎曼猜想和n-s方程,但是剩下的猜想,仍然是難啃的硬骨頭。


    數學的論證,需要一點靈感和很多的汗水……


    所以,就算陳帆有曆史成績,別人也不敢推測其他的猜想是否被證明。


    在他們眼裏,陳帆靈感足夠,但他分配給數學的時間,太少了。


    兩個收稿編輯又看了看,接下來一連幾篇論文,寫的內容就比較複雜,並不是很好看懂。


    恰好這時候陳帆打來電話:


    “論文已經發過去了。”


    “你們應該看了吧?”


    小編輯結結巴巴:


    “看……看了,但沒看完。”


    陳帆說:


    “嗯,看了就好。”


    “我們雖然是全新的期刊,但是不能辜負了質量。”


    “投稿一定要精挑細選,不要讓一些垃圾論文混進來。要逐漸樹立華國在科研圈的威信。”


    “這些論文,是我前……是我之前的研究,如果版麵不夠,就拿它們頂上去。同行評審就交給學院做吧。”


    陳帆差點說成前世的研究成果,好在圓迴來了。這些都是他前世已經通過的論文,前世可以過評審,現在當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小編輯:


    “哦,好的。”


    陳帆點點頭,滿意的說道:


    “好的。有關碳纖維新材料的實驗,是重大創新,該放到封麵就放到封麵去。”


    “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先這樣吧。有問題的話,隨時聯係。”


    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倆編輯盯著一堆論文文稿,又發呆了一會,安排說:


    “別傻愣著了,趕緊和學校的教授們約吧。他們不是客串我們期刊的審稿團隊嗎?”


    “嗯好。”


    “等一下,先把陳帆教授的論文,按學科分類,再交到有關教授那……”


    “……”


    陳帆的研究太駁雜了,而且每一個都細枝末節到專業行家才懂的地步,讓人忍不住驚奇。


    於是,陳帆的論文,在教授們下午給學生上第一節課之前,送到了手上。


    “材料化學方麵?三篇?”


    “離譜!”


    “陳教授也太高產了!”


    “秘書,通知學生下節課上自習,我要先學習學習陳帆教授的論文。”


    有的教授,為了看論文,自己的課都不上了,直接辦公室閉關審稿。


    …………


    數學係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嚴文仲教授看到陳帆的稿件,直接把自己的研究生都召喚過來。他喜歡和大家一起學習,開個組會討論討論。


    “陳教授,誰啊?他發的論文,審稿值得嚴老這麽上心?”


    “陳帆教授,證明黎曼猜想那個!”


    “我靠!”


    學生們也匆匆忙忙跑去了。


    這位突然發表成果,確實值得關注。


    開會說是審稿,實際上就變成了學習和探討。


    因為陳帆新論文的邏輯,大家已經默認沒啥問題了……


    就這樣,《科技》第一期的危機,在陳帆的輕描淡寫中解決了。


    所有的板塊,凡事空缺的,都由陳帆的作品來填充空白。


    做排班和插圖工作的小編覺得快忙死了,最開始以為工作輕鬆,現在加班都幹不完。後來兩個收稿小編一起幫忙,才讓期刊在時間內按時整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學霸:我引領科技狂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像是個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像是個圈並收藏重生學霸:我引領科技狂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