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真相
君心淪陷:重生後把清冷將軍撩翻 作者:荔枝入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冷不防被玄舟子說中了心事,宋珩猛然抬眸,望著似乎洞悉了一切的玄舟子,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難道自己表現的如此明顯?明明他克製了又克製,隱忍了又隱忍,為何還是會被師父知曉了?
“師父你……怎會有如此想法?”
見宋珩仍戒備著未鬆口,玄舟子歎息一聲道:“你莫忘了,我是你師父,相伴多年,你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他人許是不知,但師父何嚐不知其中之意?且師父是過來人,也曾年輕過,有些事情,一看便明白。”
前幾日玄舟子觀二人相處之態親昵,宋珩行事向來規矩冷淡,但對晚棠卻很是縱容,加之今早人家姑娘前腳剛走,後腳宋珩便傷情至此,玄舟子便是猜,也猜到了些大概。
隻是他不明白的是,那日宋珩在拂雲樓中說自己對親妹妹動了心,若真是如他所猜的那般,晚棠又何時成了宋珩的親妹?
宋珩聽玄舟子如此說,頓時啞然。
既然瞞不過師父的眼睛,那便沒什麽好藏著掖著了。宋珩輕輕吐出一口氣,垂下眸子道:“師父好眼力。”
這便是承認了。
玄舟子拍了拍宋珩的肩膀,欣慰道:“霽初,你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該成家的時候,有了心儀的姑娘並不是何丟臉之事,況且阿棠是月師妹的女兒,你父親若是泉下有知,不知該多高興。”
老鎮國公?
若是老鎮國公知道自己惦記的是他和蘇凜月的女兒,看上的是自己的親妹妹,不僅不會高興,怕是會要氣的從棺材裏跳起來砍他。
宋珩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師父,你不懂,這是一段孽緣。”
“為何如此說?”玄舟子並不認同,想了片刻才道,“你說的可是在拂雲樓說的那件事?為師正想問你,阿棠如何就成了你的妹妹?”
宋珩深吸一口氣,想著此事已到了這個份上,也沒有再隱瞞師父的必要,便低聲道:“因為……我無意中得知,師妹並非蘇師叔與沈立元的女兒,而是蘇師叔與父親的女兒。這樣看來,她怎會不是我的親妹妹?”
玄舟子聽罷也是一怔。
“你是說……阿棠是月師妹和老鎮國公宋文戩的女兒?”
宋珩絕望閉眼,點了點頭。
玄舟子怔愣片刻,隨即笑著搖了搖頭。
難怪宋珩會在拂雲樓裏說出那樣的話,難怪他會痛苦至此,這可當真是個正兒八經的烏龍。
不過,緣分這東西,當真是妙不可言。
“霽初,這並不是一段孽緣,反而是一段佳緣。”
宋珩聞言下意識抬起頭來,看著玄舟子篤定的微笑,心中像是溺水之人找到了一根浮木,不解問道:“為何?”
“說來話長,這要從上一輩的恩怨開始說起。”
玄舟子眼神漸遠,目露懷念,似是陷入了迴憶裏:“世人皆知,鬼穀神醫一生收有三個弟子繼承其衣缽,大弟子是我,承師父之劍道,二弟子名為齊澗,習其琴藝,三弟子便是你蘇師叔,傳其醫道。師父他老人家曾定下規矩,徒弟學成之後,需出師門下山去曆練,體驗人世八苦,因而我們師兄妹三人在初初學成後,便拜別師父,結伴下了山。”
“下山後,一場意外讓我們幾人走散,等我再次找到月師妹時,我便知曉她已有了意中人,但月師妹卻怎麽都不肯說那男子是誰,不久後,更是留下一封信便銷聲匿跡。從此以後,我這輩子就再未見過她,直到今天,直到剛剛你說出阿棠的身世,我才知,月師妹的心上人,應就是老鎮國公宋文戩。之前我還疑惑,聽阿棠所說,沈立元並不像月師妹曾描述過的意中人,現在想來,許是月師妹遭了些變故,不得已才躲入了他人後宅,這樣一想,一切便都說得通了。”
“後來,月師妹離開後,我一路尋尋覓覓,無意間找到了一同失散的齊師弟。相逢那日,我二人喝了個痛快,醉言醉語中,我得知師弟也正飽受情傷之苦,他和一位高門貴女兩情相悅,卻因門第之差愛而不得,痛苦不堪。那位貴女的家中,已為她定下了一個門當戶對的親事,那貴女的母親知曉師弟的存在後,便使了些下三濫的手段,把師弟囚了起來,威脅那位貴女,隻有她成親後才能放人。貴女百般無奈,隻得同意,等她成親後,師弟這才重見天日。許是囚禁之時受了些非人的折磨,沒過兩載,師弟便撒手人寰,臨終前殷殷囑托,說他和那位貴女有一個孩子,他已沒這個命看這個孩子長大,讓我一定要多照看於她們母子。”
說到這裏,玄舟子停了下來,微笑著看向宋珩。
宋珩瞧見自己師父這意有所指的笑容,一顆心“怦怦”跳得飛快,心裏很是不敢置信,難道,難道……
“沒錯,和齊師弟兩情相悅的那位高門貴女,就是你的母親蕭氏,而你,便是師弟至死都放心不下的那個孩子。”
宋珩完全呆住了。
他仿佛聽到了一聲驚雷在自己耳邊炸開,全身血液如同激蕩的湖水般翻滾喧囂,心髒裏也似被這突如其來的反轉給點燃了一把熊熊大火。
“師父,你……你沒騙我?”
宋珩聲音微顫。
“傻孩子,師父為何要騙你?”玄舟子微笑道,“以前我隻知你母親蕭氏聽從家族意願,含淚嫁給了門當戶對的鎮國公,卻不知原來鎮國公宋文戩,便是月師妹心心念念之人。今日才知,緣分讓這個世界變得何其之小……你若還是不信,可以迴京城去問你母親。你的表字‘霽初’,便是你母親所取,隱隱蘊含有你父親齊澗之名,也代表了她的思念,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一切?”
“霽初,你不是宋文戩的兒子,你父親是齊澗,母親是蕭氏,你和阿棠沒有一絲半縷的兄妹血緣關係,你完全可以心悅於她,這是再好不過的一段佳緣。”
“好孩子,莫要再自苦了。”
難道自己表現的如此明顯?明明他克製了又克製,隱忍了又隱忍,為何還是會被師父知曉了?
“師父你……怎會有如此想法?”
見宋珩仍戒備著未鬆口,玄舟子歎息一聲道:“你莫忘了,我是你師父,相伴多年,你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他人許是不知,但師父何嚐不知其中之意?且師父是過來人,也曾年輕過,有些事情,一看便明白。”
前幾日玄舟子觀二人相處之態親昵,宋珩行事向來規矩冷淡,但對晚棠卻很是縱容,加之今早人家姑娘前腳剛走,後腳宋珩便傷情至此,玄舟子便是猜,也猜到了些大概。
隻是他不明白的是,那日宋珩在拂雲樓中說自己對親妹妹動了心,若真是如他所猜的那般,晚棠又何時成了宋珩的親妹?
宋珩聽玄舟子如此說,頓時啞然。
既然瞞不過師父的眼睛,那便沒什麽好藏著掖著了。宋珩輕輕吐出一口氣,垂下眸子道:“師父好眼力。”
這便是承認了。
玄舟子拍了拍宋珩的肩膀,欣慰道:“霽初,你也老大不小了,到了該成家的時候,有了心儀的姑娘並不是何丟臉之事,況且阿棠是月師妹的女兒,你父親若是泉下有知,不知該多高興。”
老鎮國公?
若是老鎮國公知道自己惦記的是他和蘇凜月的女兒,看上的是自己的親妹妹,不僅不會高興,怕是會要氣的從棺材裏跳起來砍他。
宋珩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道:“師父,你不懂,這是一段孽緣。”
“為何如此說?”玄舟子並不認同,想了片刻才道,“你說的可是在拂雲樓說的那件事?為師正想問你,阿棠如何就成了你的妹妹?”
宋珩深吸一口氣,想著此事已到了這個份上,也沒有再隱瞞師父的必要,便低聲道:“因為……我無意中得知,師妹並非蘇師叔與沈立元的女兒,而是蘇師叔與父親的女兒。這樣看來,她怎會不是我的親妹妹?”
玄舟子聽罷也是一怔。
“你是說……阿棠是月師妹和老鎮國公宋文戩的女兒?”
宋珩絕望閉眼,點了點頭。
玄舟子怔愣片刻,隨即笑著搖了搖頭。
難怪宋珩會在拂雲樓裏說出那樣的話,難怪他會痛苦至此,這可當真是個正兒八經的烏龍。
不過,緣分這東西,當真是妙不可言。
“霽初,這並不是一段孽緣,反而是一段佳緣。”
宋珩聞言下意識抬起頭來,看著玄舟子篤定的微笑,心中像是溺水之人找到了一根浮木,不解問道:“為何?”
“說來話長,這要從上一輩的恩怨開始說起。”
玄舟子眼神漸遠,目露懷念,似是陷入了迴憶裏:“世人皆知,鬼穀神醫一生收有三個弟子繼承其衣缽,大弟子是我,承師父之劍道,二弟子名為齊澗,習其琴藝,三弟子便是你蘇師叔,傳其醫道。師父他老人家曾定下規矩,徒弟學成之後,需出師門下山去曆練,體驗人世八苦,因而我們師兄妹三人在初初學成後,便拜別師父,結伴下了山。”
“下山後,一場意外讓我們幾人走散,等我再次找到月師妹時,我便知曉她已有了意中人,但月師妹卻怎麽都不肯說那男子是誰,不久後,更是留下一封信便銷聲匿跡。從此以後,我這輩子就再未見過她,直到今天,直到剛剛你說出阿棠的身世,我才知,月師妹的心上人,應就是老鎮國公宋文戩。之前我還疑惑,聽阿棠所說,沈立元並不像月師妹曾描述過的意中人,現在想來,許是月師妹遭了些變故,不得已才躲入了他人後宅,這樣一想,一切便都說得通了。”
“後來,月師妹離開後,我一路尋尋覓覓,無意間找到了一同失散的齊師弟。相逢那日,我二人喝了個痛快,醉言醉語中,我得知師弟也正飽受情傷之苦,他和一位高門貴女兩情相悅,卻因門第之差愛而不得,痛苦不堪。那位貴女的家中,已為她定下了一個門當戶對的親事,那貴女的母親知曉師弟的存在後,便使了些下三濫的手段,把師弟囚了起來,威脅那位貴女,隻有她成親後才能放人。貴女百般無奈,隻得同意,等她成親後,師弟這才重見天日。許是囚禁之時受了些非人的折磨,沒過兩載,師弟便撒手人寰,臨終前殷殷囑托,說他和那位貴女有一個孩子,他已沒這個命看這個孩子長大,讓我一定要多照看於她們母子。”
說到這裏,玄舟子停了下來,微笑著看向宋珩。
宋珩瞧見自己師父這意有所指的笑容,一顆心“怦怦”跳得飛快,心裏很是不敢置信,難道,難道……
“沒錯,和齊師弟兩情相悅的那位高門貴女,就是你的母親蕭氏,而你,便是師弟至死都放心不下的那個孩子。”
宋珩完全呆住了。
他仿佛聽到了一聲驚雷在自己耳邊炸開,全身血液如同激蕩的湖水般翻滾喧囂,心髒裏也似被這突如其來的反轉給點燃了一把熊熊大火。
“師父,你……你沒騙我?”
宋珩聲音微顫。
“傻孩子,師父為何要騙你?”玄舟子微笑道,“以前我隻知你母親蕭氏聽從家族意願,含淚嫁給了門當戶對的鎮國公,卻不知原來鎮國公宋文戩,便是月師妹心心念念之人。今日才知,緣分讓這個世界變得何其之小……你若還是不信,可以迴京城去問你母親。你的表字‘霽初’,便是你母親所取,隱隱蘊含有你父親齊澗之名,也代表了她的思念,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一切?”
“霽初,你不是宋文戩的兒子,你父親是齊澗,母親是蕭氏,你和阿棠沒有一絲半縷的兄妹血緣關係,你完全可以心悅於她,這是再好不過的一段佳緣。”
“好孩子,莫要再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