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娘忙解釋著話:“宣夫人,是這隻魚兒自己跳了出來!”見此情形,她便已明白,這間佛堂是宣夫人所供。


    宣母不知有沒有信她的解釋,一把從她手中奪過小魚兒,放進魚池裏。


    那小魚兒卻是翻著肚子,浮出水麵,一動不動了,宣母臉色瞬間難堪起來。


    苗苗見狀,怕她會傷到鬱娘,趕緊將鬱娘護到身後,眼神警惕瞪著她。


    “誰準許你們擅闖進來的?”


    “我們以為這間佛堂是對外開放的……”


    “你們以為?嗬,那麽多佛堂,偏偏進這間,你們到底是何居心?”


    鬱娘從未見過宣夫人如此疾言厲色的一麵,心中愕然的同時又覺得委屈。


    這間佛堂未做單獨標誌,且也未有人看護,她們才以為是對香客開放的,便進來觀賞一番,怎麽就是不懷好意了?


    且一間置於寺廟的佛堂,又有什麽見不得人的東西?


    宣母這態度,簡直把她們當成什麽十惡不赦的壞人了。


    鬱娘正欲解釋,宣母伸手指向門外,毫不留情斥責道:“出去!不要以為你現在有了身子,就能為所欲為!我這裏不歡迎你們!”


    鬱娘看她如此“癲狂”,難以溝通,又聽她拿她腹中的孩子來嘲諷她,心裏也有點氣,甩著袖子道:“苗苗,我們走。”這古怪地方她還不稀罕來。


    “是。”


    這宣家女眷,真是一個比一個難打交道。


    鬱娘悶著口氣,走至迴廊,氣唿唿坐到鵝頸椅上。


    苗苗在邊上寬慰道:“鬱娘子,你別氣,她沒準是見你懷有身子,心裏發堵,故意借機生事!”


    鬱娘覺得她不似借機生事,倒像是真的很生氣,氣到失去平日的端莊風範。也不知道那佛堂到底有什麽隱秘?


    她迴憶佛堂的情形,陷入沉思。


    遠處,徐妙蘭見到庭廊這邊的情形,領著丫鬟過來,看到還在氣頭上的鬱娘,笑著詢問怎麽迴事。


    鬱娘便將在佛堂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道出來。


    “你被宣夫人罵了?”


    鬱娘委屈應了一聲:“嗯。”


    徐妙蘭淺笑:“宣夫人是伽藍寺出手最闊綽的香客,寺內為她單獨供了一間佛堂。她可寶貝這間佛堂了,平日裏有專門的佛門弟子幫她看守,想來今日這弟子是偷懶離開了。”


    “那她這間佛堂裏供的是……”


    “聽聞是宣大人府中那位通房早夭的女兒,連名字都沒有取,於是立了個無字牌位在這兒供奉。”


    鬱娘咂舌,宣大人通房早夭的女兒?


    這關係同宣夫人隔得遠,怎麽讓宣夫人如此重視?


    徐妙蘭看她驚訝的樣子,挑了下眉道:“你也覺得奇怪是吧,她們都說,宣夫人善良仁慈,寬厚大度,連通房早夭的女兒都這般盡心盡力對待,可我卻覺得這裏麵真正供奉的另有其人……”


    那個所謂早夭的女兒,可能是個幌子。


    但奇怪就奇怪在,能讓宣夫人立無字牌位的人會是誰?


    宣夫人和宣丞相少年夫妻,十分恩愛,且宣夫人信佛多年,平日深居簡出,從未有什麽流言蜚語傳出,那這牌位供奉的也不可能是見不得人的……


    鬱娘想到先前看到的觀音,蹙眉道:“這間佛堂布置的有些古怪……”


    “哦,鬱娘子有何見解?”


    “見解不敢說,隻是我自己的一番瞎推測罷了,這殿中央雕刻的神像不似乾朝本土的觀音……”


    興許弄清楚這尊“菩薩”本體為什麽,或許就能明白宣母到底是在供奉誰。


    二人正說著話間,忽然聽到有談話聲朝這邊靠近。


    先是一婦人的兩聲輕咳:“咳咳……我這風寒染了近一個月也未好,一把老骨頭,患上個小病也變成大病。”


    惠嫻皇後聲音響起:“姑母,冬季寒邪侵襲,風寒本就難纏。不過姑母你不必擔心,在這寺廟中,有佛祖保佑,寒邪必能退散。”


    迴廊盡頭,惠嫻皇後攙扶著祈氏向這邊緩緩而來,身後跟著一群丫鬟婆子。


    鬱娘和徐妙蘭見狀站在一旁,屈身行禮。


    “參見皇後娘娘。”


    惠嫻皇後抬手示意她們起身,看到鬱娘,停下腳步,溫聲問道:“今日身子怎麽樣了?”


    “妾身今日好多了,多謝皇後娘娘關心。”


    “若有什麽需要,可以隨時來告訴本宮。”


    鬱娘又感謝了惠嫻皇後一番。


    惠嫻皇後沒再說什麽,攙扶著祈氏遠去。


    那祈氏鬢發已白,額間戴著綴有晶玉的黑色抹額,眉眼中蓄著一股憂愁,隱約能聽到祈氏的長籲短歎聲響傳來。


    “前方那是普陀塔嗎?我們過去為堯越供一盞長明燈……”


    “好。”


    鬱娘好奇看著那位被惠嫻皇後攙扶著的祈氏,原先在藏經閣抄經,她便注意到惠嫻皇後對這位貴婦人十分尊敬。


    三公主也多次想要同這婦人交流,隻是她卻不怎麽理睬三公主,三公主幾次熱臉貼冷屁股後,便不再上前套近乎了。


    昨日在佛堂,也是這位祈氏開口為她說話,說孕婦會嗜睡幹嘔,佛祖寬容大度,自是不會計較這件事情。


    徐妙蘭見鬱娘眼神一直盯著祈氏,解釋著話:“這位是惠嫻皇後娘娘的姑母,淩家祈夫人。惠嫻皇後和先皇後幼時都曾受過祈夫人照拂,同祈夫人感情深厚,且……”


    後麵一句話,徐妙蘭壓低聲音。


    “祈夫人最小的幼孫,隱姓埋名參軍,半年前同北義軍交鋒,戰死在沙場了。”說到這,徐妙蘭搖搖頭,歎息道,“淩家本以為那小公子隻是小打小鬧,由著他在軍營曆練,沒想到他卻私自加入鐵騎軍,這事,連太子殿下都不知道。”以至於死後,那小公子的屍體就地長埋在異鄉。


    這事也導致惠嫻皇後對祈夫人心生愧疚,平日裏便多加照拂祈夫人。


    鬱娘聽到“北義軍”、“鐵騎軍”這幾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先是一愣,隨即,心中升起一股微妙的悵然。


    仿佛昨日還在行軍路上,一轉眼卻發現自己已經身在此處了。


    那段不安、焦慮、血腥卻又充滿希望的路程,被漸漸拋下。有些人也一同留在那段路程之中,再也迴不來了。


    鬱娘惆悵道:“那小公子倒是個勇敢之人。”她不知想到什麽,又問道:“妙蘭,方才祈夫人說要點長明燈,這長明燈作何用?”她在鸞州城長大,本地倒沒有這習俗。


    “長明燈寓意甚多,即可緬懷告慰死者,也可祈福求願。”


    “哦,原是如此。”鬱娘慢慢說著話,心思已經飄遠。


    緬懷告慰死者……


    她可以為蕭重玄供一盞長明燈,現在的她,或許隻能為他做這樣的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宮通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南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南廷並收藏東宮通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