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娘子,不如咱們今日也去湊湊熱鬧?正好我順便帶你看看我們金宛的風土人情。”
菩提節這日,長樂宮下的人們有假,可以上街遊玩,一早,便有奴仆向安公公請示離了府。
鬱娘心思被苗苗說動,點點頭同意,不想錯過這般熱鬧的節日。
再者已經幾日未見南廷玉,想看看他。
不論如何他暫時是她的衣食父母,關心他也是為了關心自己。
如今氣溫升上來,在蕭家置辦的幾件衣物早已不適合穿,而從薊州城帶走的衣服,大都簡單樸素,同婢子的製式服裝差不多。
她竟拿不出一件漂亮的衣服去遊燈會,隻好穿了那件白色薄裙,在腰間係上一條彩色腰帶,也算作這衣服上的一抹顏色。腦後梳了燕尾垂鬟髻,隻戴上一隻木簪,頗有素淨清麗之美。
苗苗見狀,又是忍不住對她一頓誇。
鬱娘笑笑,這幾日聽苗苗換著花樣吹捧,耳朵都快起繭了,好在她並沒有放在心上,不敢飄飄然。
恐有美貌,焉知是福是禍。
至少前半生,她覺得是禍。
她若長得醜,人牙子便不會將她賣進教坊,可能會將她送進高門做丫鬟。
雖是累了些,苦了些,卻不用學那些醃臢的事,見那些醃臢的人。
苗苗看她一臉凝重的模樣,心道,長得好看怎麽也要歎氣?
她若長得像鬱娘子這般好看,這府裏上上下的奴仆雜役一定都被她迷得死去活來。
倒時便是她劈柴挑水,都有男人誇她美麗動人,而不是像現在常常說她膀大腰圓,狀若兇獸來襲。
長樂宮本就沒有女人,她這個唯一的女人,原先也沒被他們當做女人看,是故,府邸的下人雜役見到她,都是喚她一聲“苗兄”。
鬱娘和苗苗向安公公請示出去遊玩,安公公安排了兩個下人陪著她們。
苗苗壓低聲音,附在鬱娘耳旁道:“看樣子這兩個下人是安公公用來保護鬱娘子你的。”
鬱娘啞然:“今日人多,安公公是為我們倆考慮的。”
苗苗但笑不語。
菩提節來自於一則傳說,三百年前,金宛還不叫做金宛,甚至連乾朝都沒有建立,那時大燕江這一塊以金宛為中心的地帶發生瘟疫,死了上萬餘人。
可惜用盡辦法也治不好瘟疫,悲天慟地之聲千裏不絕,驚動菩提佛祖,他為救蒼生化作一盞玉神燈,神燈所照之處,瘟疫驅散,惡靈退避,爾後這片土地在神燈庇佑下風調雨順、天平地安多年。
百姓為了紀念菩提佛祖,每年便會舉行遊燈會,做出各種漂亮的燈籠來討好菩提佛祖,後來還延伸出每家每戶掛上菩提果實,以達驅邪避災之意。
城中央大道兩側早已擠滿形形色色的人,酒樓茶肆成了觀看遊燈會的最佳場所,早早便被人給搶先占了去。
道路旁栽種的鬆柏、槐樹、樟樹等枝頭上皆掛上紅色絲帶和燈籠,瞧著甚是喜慶。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鬱娘被迫隨著大流而動,她身子單薄,被人撞了下便欲東倒西歪。
好在苗苗健壯,化做護花使者,一把摟住她。
安公公派來的兩個侍衛也趁著空隙擠進來,將鬱娘保護在前方。
苗苗摟著她一路向前擠去,終於在遊燈會開始前找到一個合適觀賞的位置。
鑼鼓聲響起後,喧鬧的大道兩側忽然安靜下去,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盯著前方的路。
先是兩支長長的舞木龍隊伍過來,緊接著是上百個童男童女提著蓮花形花燈,蹦蹦跳跳小跑而來,向兩側沿路的百姓作揖、鞠躬打招唿。
蓮花燈中裝滿糖果,隨機灑向路人,忽然一童女路過鬱娘身邊,將整個蓮花燈的糖果都撒給了鬱娘。
鬱娘還未來得及反應,身後又有童子結伴而來,將提著的糖果嘩啦啦倒給鬱娘。鬱娘手忙腳亂抱住這些糖果,不一會兒,她一人便抱了滿滿一摞糖果。
那些眼疾手快的人手中也就三三兩兩,大部分人都沒有搶到糖果,惹得大家豔羨不已。
鬱娘見狀,便將兜裏的糖果全部撒出去,分給大家,苗苗近水樓台先得月,搶了一大把糖果,開心得不行。
“鬱娘子,你真是人美心善。”
童男童女過去後,又見做成燈籠形狀的馬車如成群的魚兒在大道上緩緩而行,馬車上方皆站著漂亮的男男女女,衣著不同,手裏持著的燈籠也不同,一時之間隻覺得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什麽時候可以看到太子殿下啊?”
嘈雜聲中,忽然有奶乎乎的童音在耳邊響起。
鬱娘側過頭去,看到一幼童被人抱在肩上,問出了眾人的心聲。
大家都在等著太子殿下出場。
“快了快了,等再過五六個馬車,就到玉神燈。”
“不過聽聞今年不是太子殿下執掌玉神燈了。”
“為什麽?太子殿下早早率兵迴京,難道不是為了和宣姑娘一同執掌花燈?”
玉神燈和飛鸞燈是花燈中最為耀眼絢爛也是最為重要的兩盞燈,這四年來皆由太子南廷玉和丞相嫡女宣若薇分別執掌。
往年,二人男俊女美,坐在精美奢華的馬車之上,帳幔飄動,車頂花燈旋轉,十分賞心悅目。
有人搖搖頭:“哎,隻知道今年換人了,原先是說蘭西世子趙飛瀾恰好也在都城,便讓世子執燈,結果世子拒絕了,如今掌燈之人換作崔家崔明堯了。”
“這是假的吧。”又有人不願置信道。
崔明堯雖然也出自大家族,但無論是身份還是相貌和南廷玉相比,差別太大,眾人心中難以接受,猶在懷疑信息的真實性。
鬱娘聽了些隻言片語,一個熟悉的字眼湧入耳中,她心神一頓,問向苗苗。
“同玉神燈相伴的,還有飛鸞燈?”
“是啊。”
“執掌飛鸞燈的宣姑娘是……”
“宣若薇!宣丞相的嫡女!”說著話間,苗苗連忙拍了拍鬱娘的肩膀,激動指向遠處,“她來啦!”
菩提節這日,長樂宮下的人們有假,可以上街遊玩,一早,便有奴仆向安公公請示離了府。
鬱娘心思被苗苗說動,點點頭同意,不想錯過這般熱鬧的節日。
再者已經幾日未見南廷玉,想看看他。
不論如何他暫時是她的衣食父母,關心他也是為了關心自己。
如今氣溫升上來,在蕭家置辦的幾件衣物早已不適合穿,而從薊州城帶走的衣服,大都簡單樸素,同婢子的製式服裝差不多。
她竟拿不出一件漂亮的衣服去遊燈會,隻好穿了那件白色薄裙,在腰間係上一條彩色腰帶,也算作這衣服上的一抹顏色。腦後梳了燕尾垂鬟髻,隻戴上一隻木簪,頗有素淨清麗之美。
苗苗見狀,又是忍不住對她一頓誇。
鬱娘笑笑,這幾日聽苗苗換著花樣吹捧,耳朵都快起繭了,好在她並沒有放在心上,不敢飄飄然。
恐有美貌,焉知是福是禍。
至少前半生,她覺得是禍。
她若長得醜,人牙子便不會將她賣進教坊,可能會將她送進高門做丫鬟。
雖是累了些,苦了些,卻不用學那些醃臢的事,見那些醃臢的人。
苗苗看她一臉凝重的模樣,心道,長得好看怎麽也要歎氣?
她若長得像鬱娘子這般好看,這府裏上上下的奴仆雜役一定都被她迷得死去活來。
倒時便是她劈柴挑水,都有男人誇她美麗動人,而不是像現在常常說她膀大腰圓,狀若兇獸來襲。
長樂宮本就沒有女人,她這個唯一的女人,原先也沒被他們當做女人看,是故,府邸的下人雜役見到她,都是喚她一聲“苗兄”。
鬱娘和苗苗向安公公請示出去遊玩,安公公安排了兩個下人陪著她們。
苗苗壓低聲音,附在鬱娘耳旁道:“看樣子這兩個下人是安公公用來保護鬱娘子你的。”
鬱娘啞然:“今日人多,安公公是為我們倆考慮的。”
苗苗但笑不語。
菩提節來自於一則傳說,三百年前,金宛還不叫做金宛,甚至連乾朝都沒有建立,那時大燕江這一塊以金宛為中心的地帶發生瘟疫,死了上萬餘人。
可惜用盡辦法也治不好瘟疫,悲天慟地之聲千裏不絕,驚動菩提佛祖,他為救蒼生化作一盞玉神燈,神燈所照之處,瘟疫驅散,惡靈退避,爾後這片土地在神燈庇佑下風調雨順、天平地安多年。
百姓為了紀念菩提佛祖,每年便會舉行遊燈會,做出各種漂亮的燈籠來討好菩提佛祖,後來還延伸出每家每戶掛上菩提果實,以達驅邪避災之意。
城中央大道兩側早已擠滿形形色色的人,酒樓茶肆成了觀看遊燈會的最佳場所,早早便被人給搶先占了去。
道路旁栽種的鬆柏、槐樹、樟樹等枝頭上皆掛上紅色絲帶和燈籠,瞧著甚是喜慶。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鬱娘被迫隨著大流而動,她身子單薄,被人撞了下便欲東倒西歪。
好在苗苗健壯,化做護花使者,一把摟住她。
安公公派來的兩個侍衛也趁著空隙擠進來,將鬱娘保護在前方。
苗苗摟著她一路向前擠去,終於在遊燈會開始前找到一個合適觀賞的位置。
鑼鼓聲響起後,喧鬧的大道兩側忽然安靜下去,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盯著前方的路。
先是兩支長長的舞木龍隊伍過來,緊接著是上百個童男童女提著蓮花形花燈,蹦蹦跳跳小跑而來,向兩側沿路的百姓作揖、鞠躬打招唿。
蓮花燈中裝滿糖果,隨機灑向路人,忽然一童女路過鬱娘身邊,將整個蓮花燈的糖果都撒給了鬱娘。
鬱娘還未來得及反應,身後又有童子結伴而來,將提著的糖果嘩啦啦倒給鬱娘。鬱娘手忙腳亂抱住這些糖果,不一會兒,她一人便抱了滿滿一摞糖果。
那些眼疾手快的人手中也就三三兩兩,大部分人都沒有搶到糖果,惹得大家豔羨不已。
鬱娘見狀,便將兜裏的糖果全部撒出去,分給大家,苗苗近水樓台先得月,搶了一大把糖果,開心得不行。
“鬱娘子,你真是人美心善。”
童男童女過去後,又見做成燈籠形狀的馬車如成群的魚兒在大道上緩緩而行,馬車上方皆站著漂亮的男男女女,衣著不同,手裏持著的燈籠也不同,一時之間隻覺得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什麽時候可以看到太子殿下啊?”
嘈雜聲中,忽然有奶乎乎的童音在耳邊響起。
鬱娘側過頭去,看到一幼童被人抱在肩上,問出了眾人的心聲。
大家都在等著太子殿下出場。
“快了快了,等再過五六個馬車,就到玉神燈。”
“不過聽聞今年不是太子殿下執掌玉神燈了。”
“為什麽?太子殿下早早率兵迴京,難道不是為了和宣姑娘一同執掌花燈?”
玉神燈和飛鸞燈是花燈中最為耀眼絢爛也是最為重要的兩盞燈,這四年來皆由太子南廷玉和丞相嫡女宣若薇分別執掌。
往年,二人男俊女美,坐在精美奢華的馬車之上,帳幔飄動,車頂花燈旋轉,十分賞心悅目。
有人搖搖頭:“哎,隻知道今年換人了,原先是說蘭西世子趙飛瀾恰好也在都城,便讓世子執燈,結果世子拒絕了,如今掌燈之人換作崔家崔明堯了。”
“這是假的吧。”又有人不願置信道。
崔明堯雖然也出自大家族,但無論是身份還是相貌和南廷玉相比,差別太大,眾人心中難以接受,猶在懷疑信息的真實性。
鬱娘聽了些隻言片語,一個熟悉的字眼湧入耳中,她心神一頓,問向苗苗。
“同玉神燈相伴的,還有飛鸞燈?”
“是啊。”
“執掌飛鸞燈的宣姑娘是……”
“宣若薇!宣丞相的嫡女!”說著話間,苗苗連忙拍了拍鬱娘的肩膀,激動指向遠處,“她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