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綜武俠] 天下第一美人 作者:秦時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他們也不是真正在乎女子纏足不纏足,畢竟女子纏足對他們也沒有什麽好處,不纏足也沒有什麽壞處,反正就是身為臣子對新君的一次試探。
可不得不說,真的就是碰到了一個硬釘子。
沒有大臣說話,坐在龍椅上的新帝一邊喜不自禁的向一旁垂簾之後的母後遞過去一個想要表揚的眼神,一邊又繼續發揮自己陰陽怪氣的豐厚實力。
新帝先是談起秦良玉將軍戰功赫赫,然後又說起了護國夫人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河南等地救災賑災,直嘆巾幗英雄不讓鬚眉。
後又反問諸位大臣本朝可有與其相提並論之人。
眾大臣莫敢答言,畢竟新帝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想要抬舉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而且就單是從先帝時期到如今,確實就是難以見到像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那般不畏死之臣子。
——當然在他們看來,新帝這是要第一次樹立帝王的威信。別看新帝現在才六歲,但就是因為年輕,除非突發重大意外,不然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至少得在新帝手底下辦事幾十年,甚至之後自己的子孫都要給朱姓皇帝打工……
現在就跟君王唱反調,是家裏九族都不想好過了嗎?
於是在文武百官的默認下,廢除天下女子纏足一事就此順利進行。
詔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先誇讚賞賜秦良玉和護國夫人張嫣,然後就迴憶太.祖皇帝的輝煌過往,接著談到了馬皇後,隨後便是新帝的生母張太後,直言張太後憐惜天下女子,於是便欲廢除纏足。
最後簡單提一筆本朝英宗皇帝廢除殉葬製度,還批言道女子纏足是與殉葬製度一樣不可取,因而就此廢除,往後也不許有人再讓女子纏足,否則違者嚴懲不怠!
這個詔令一經宣告,便迅速下達到地方,這可算是讓天下人都為之震驚。
不過有些本事的人倒也不覺意外,反倒是說起了本朝的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也廢除了殉葬製度,這殉葬製度和女子纏足雖說皆為太祖皇帝所推崇,但既然已有先例,倒也不算荒謬之舉。而且本朝已建國兩百多年,又正值內憂外患多事之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是良策。」
——若是要罵新帝,那就先罵英宗皇帝吧!——反正英宗皇帝也做過太多招人恨惹人嫌的事情,也就廢除殉葬製度這個事情值得一談。
由於明朝小說盛行,於是看小說和寫小說的人都比較狂妄放肆浪蕩不羈,基本就是披個筆名就立刻什麽都不避諱的大寫特寫。
比如出身士大夫家庭,才能可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二馮」的馮夢龍,他原欲應試入仕,然屢試不第,便經常在茶坊酒樓頻繁接觸到二教九流之人,一邊積累了大量民間文學史料,一邊開始筆耕不輟。
在聽到新帝一登基便廢除天下女子纏足之陋習,當即就是寫一短文小說贊之,當然作為天資聰穎的熱血青年,他也擅長透過現象看本質。
——新帝僅是一位六歲的孩童,如何能想到要解天下女子之苦?反倒是曾向先帝進諫過此事的張太後更為有可能。
而且他還聽聞張太後就是一位天足女子,從未曾纏足。
這就讓馮夢龍想到素有賢德之名的馬皇後,於是靈感並發的馮夢龍又專門寫了一本雜言,直接隱晦的將張太後贊為與馬皇後一般的賢後。
其中對於在新帝詔令中頻繁出現的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馮夢龍也是讚譽頗多,還號召天下女子也當以此二人為榜樣,多多學習,勤奮上進。
寫到最後,馮夢龍又怒言提到丟棄或溺死女嬰之事,「百家女嬰一家留,一家有女百家求!天乎!痛哉!」
這可就是沿用了新帝之言,可見馮夢龍對新帝此舉是多麽的認可。
因為馮夢龍思想上受王守仁和李贄影響,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更不喜重男輕女之可怕,主張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
於是寫得盡興的馮夢龍當即決定再去參加科舉考試,立誌一定要為萬民謀利益!
興樂元年,新帝登基之後便破例開恩科,於是天下文才武人皆從五湖四海趕來,馮夢龍也不例外。
讓馮夢龍感到興奮的是,他最終被補為貢生,很快便破例授丹徒訓導。
興樂七年,馮夢龍升任福建壽寧知縣。
興樂十年,因有功於建設壽寧,還得壽寧百姓親手贈與萬民傘,帝聞之甚是大悅,擢升馮夢龍迴京師任吏部侍郎。
興樂十二年,六十五歲的馮夢龍上奏乞骸骨還鄉,帝不允,並讚嘆馮卿是為忠臣也,後又升馮夢龍為吏部尚書,甚是倚重,更放言將來讓馮卿做太子的太傅。
突然被畫大餅的馮夢龍:「……」
——或許臣這般言說不太對,但皇上您現在還未曾娶妻啊!
已經很習慣從張太後到信王,再從信王到皇帝都很喜歡給他們畫大餅的朝中眾大臣:馮大人,我們隻能給你一句忠言,那便是習慣就好。
總感覺哪裏不對勁的馮夢龍:「……」
興樂十一年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的鄭成功在兩年內就躋身京師朝堂,真的就是讓所有人都在猜測他到底有什麽本事。
同樣不知自己有什麽本事,能得皇上青眼的鄭成功:「……」。
可不得不說,真的就是碰到了一個硬釘子。
沒有大臣說話,坐在龍椅上的新帝一邊喜不自禁的向一旁垂簾之後的母後遞過去一個想要表揚的眼神,一邊又繼續發揮自己陰陽怪氣的豐厚實力。
新帝先是談起秦良玉將軍戰功赫赫,然後又說起了護國夫人不顧個人安危前去河南等地救災賑災,直嘆巾幗英雄不讓鬚眉。
後又反問諸位大臣本朝可有與其相提並論之人。
眾大臣莫敢答言,畢竟新帝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想要抬舉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而且就單是從先帝時期到如今,確實就是難以見到像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那般不畏死之臣子。
——當然在他們看來,新帝這是要第一次樹立帝王的威信。別看新帝現在才六歲,但就是因為年輕,除非突發重大意外,不然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至少得在新帝手底下辦事幾十年,甚至之後自己的子孫都要給朱姓皇帝打工……
現在就跟君王唱反調,是家裏九族都不想好過了嗎?
於是在文武百官的默認下,廢除天下女子纏足一事就此順利進行。
詔令的意思大概就是先誇讚賞賜秦良玉和護國夫人張嫣,然後就迴憶太.祖皇帝的輝煌過往,接著談到了馬皇後,隨後便是新帝的生母張太後,直言張太後憐惜天下女子,於是便欲廢除纏足。
最後簡單提一筆本朝英宗皇帝廢除殉葬製度,還批言道女子纏足是與殉葬製度一樣不可取,因而就此廢除,往後也不許有人再讓女子纏足,否則違者嚴懲不怠!
這個詔令一經宣告,便迅速下達到地方,這可算是讓天下人都為之震驚。
不過有些本事的人倒也不覺意外,反倒是說起了本朝的英宗皇帝。
「英宗皇帝也廢除了殉葬製度,這殉葬製度和女子纏足雖說皆為太祖皇帝所推崇,但既然已有先例,倒也不算荒謬之舉。而且本朝已建國兩百多年,又正值內憂外患多事之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也是良策。」
——若是要罵新帝,那就先罵英宗皇帝吧!——反正英宗皇帝也做過太多招人恨惹人嫌的事情,也就廢除殉葬製度這個事情值得一談。
由於明朝小說盛行,於是看小說和寫小說的人都比較狂妄放肆浪蕩不羈,基本就是披個筆名就立刻什麽都不避諱的大寫特寫。
比如出身士大夫家庭,才能可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二馮」的馮夢龍,他原欲應試入仕,然屢試不第,便經常在茶坊酒樓頻繁接觸到二教九流之人,一邊積累了大量民間文學史料,一邊開始筆耕不輟。
在聽到新帝一登基便廢除天下女子纏足之陋習,當即就是寫一短文小說贊之,當然作為天資聰穎的熱血青年,他也擅長透過現象看本質。
——新帝僅是一位六歲的孩童,如何能想到要解天下女子之苦?反倒是曾向先帝進諫過此事的張太後更為有可能。
而且他還聽聞張太後就是一位天足女子,從未曾纏足。
這就讓馮夢龍想到素有賢德之名的馬皇後,於是靈感並發的馮夢龍又專門寫了一本雜言,直接隱晦的將張太後贊為與馬皇後一般的賢後。
其中對於在新帝詔令中頻繁出現的秦良玉將軍和護國夫人,馮夢龍也是讚譽頗多,還號召天下女子也當以此二人為榜樣,多多學習,勤奮上進。
寫到最後,馮夢龍又怒言提到丟棄或溺死女嬰之事,「百家女嬰一家留,一家有女百家求!天乎!痛哉!」
這可就是沿用了新帝之言,可見馮夢龍對新帝此舉是多麽的認可。
因為馮夢龍思想上受王守仁和李贄影響,強調真摯的情感,反對虛偽的禮教,更不喜重男輕女之可怕,主張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
於是寫得盡興的馮夢龍當即決定再去參加科舉考試,立誌一定要為萬民謀利益!
興樂元年,新帝登基之後便破例開恩科,於是天下文才武人皆從五湖四海趕來,馮夢龍也不例外。
讓馮夢龍感到興奮的是,他最終被補為貢生,很快便破例授丹徒訓導。
興樂七年,馮夢龍升任福建壽寧知縣。
興樂十年,因有功於建設壽寧,還得壽寧百姓親手贈與萬民傘,帝聞之甚是大悅,擢升馮夢龍迴京師任吏部侍郎。
興樂十二年,六十五歲的馮夢龍上奏乞骸骨還鄉,帝不允,並讚嘆馮卿是為忠臣也,後又升馮夢龍為吏部尚書,甚是倚重,更放言將來讓馮卿做太子的太傅。
突然被畫大餅的馮夢龍:「……」
——或許臣這般言說不太對,但皇上您現在還未曾娶妻啊!
已經很習慣從張太後到信王,再從信王到皇帝都很喜歡給他們畫大餅的朝中眾大臣:馮大人,我們隻能給你一句忠言,那便是習慣就好。
總感覺哪裏不對勁的馮夢龍:「……」
興樂十一年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的鄭成功在兩年內就躋身京師朝堂,真的就是讓所有人都在猜測他到底有什麽本事。
同樣不知自己有什麽本事,能得皇上青眼的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