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翁,婦翁,大喜啊!”
“輔政王與劉太傅已經帶著所有的麾下離開洛陽,如今整個洛陽的城門布防都已經控製在手。”
“洛陽再也不會有人敢與您為敵了。”
董卓聽到消息也是大笑出聲:“哈哈哈,甚善,甚善呐。”
“沒了輔政王阻攔,這整個洛陽還有誰敢忤逆咱家?”
“立刻傳咱家的命令,召文武百官前來赴宴。若有人推辭,咱家就親自帶兵去請他前來。”
得到命令,董卓麾下士兵立刻去各大朝臣府中傳信。
這些人見劉範剛剛離開,董卓便設宴邀請,也知道他是想要立威。
雖然心中極不情願,但先前的司徒楊彪連頭七都還沒過,這群大臣可不想前去尋他作伴,隻能紛紛前往。
宴會期間,所有人都在聽著董卓吹噓他當年的英勇,以及他那明裏暗裏的警告。
除此之外,董卓還讓王允擔任了新的司徒一職。
而司空荀爽也是在此時趕到了洛陽任職,似乎一切都在向著董卓所想的方向發展。
然而,劉範又怎麽可能真的放任董卓做大。
他剛剛離開洛陽,便命令陳琳想辦法寫一篇討董檄文,然後再假借天子名義公之於眾,令諸侯討董。
三日後,劉範一行大軍也已經抵達了荊州南陽郡。
對劉範日思夜想的張寧在得到消息後,立刻便向著劉範大軍而去。
隨她一同前往的,還有著廖化,裴元紹,以及周倉等人。
(廖化按照推算此時應該也就十來歲,但他的具體生辰曆史無從考證,所以不過多探討。)
當他們見麵之後,張寧立刻不顧一切的撲進了劉範的懷裏。
劉範看著自己這第一個女人,也是唯一一個女人,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愧疚之意,輕輕的拍了拍她的後背,以示安慰。
“好了,這麽多人看著呢。我這不是迴來了嗎,以後再也不會讓你與我分開了。”
張寧聽後,也是驚喜的抬起了頭,看著劉範問道:“你說的是真的?我還以為你當了輔政王就不要我了呢。”
劉範苦笑著刮了一下張寧的鼻頭,佯怒說道:“難道我在你眼中就是這麽個忘恩負義的人嗎?”
張寧當然是立刻搖頭否認:“才不是呢,你是這天下最好的人了。”
兩人聊了半天,張寧這才為劉範介紹起身後的幾人身份。
當劉範聽到他們的名字之後,也是感覺一陣驚喜。
雖然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讓後世記住了廖化數千年,但他也因這句話被世人誤會了數千年。
其實廖化的自身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縱然與頂尖的武將有著差距,但實力也能算得上一流之列。
否則,廖化也不會憑借著將近八十歲的高齡依舊上陣殺敵,衝鋒陷陣。
而此時正值二十出頭的廖化,還有著不少的上升空間,隻要多加培養,未來或許會比曆史上的他還要出色。
再加上廖化就是因為忠義被劉備賞識,人品自然也是信得過。
而裴元紹此人,劉範對他的認識就要少上許多了。
畢竟此人也隻是在演繹中提過一嘴,後來便因搶奪趙雲的夜照玉獅子反遭殺害。
而那最後一位周倉,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那是給關羽扛大刀的存在,硬接趙雲三槍不死的猛人。
周倉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髥,身材壯碩,十分偉岸。
並且他的雙腿也是肌肉發達,一看便知道爆發力驚人。
根據野史記載,周倉跟隨關羽之時,從未騎過馬匹,都是憑借雙腿跟隨,並且從未掉隊。
要知道,關羽後來騎乘的可是日行千裏的赤兔寶馬,周倉憑借一雙腿便可追上,可見其耐力與速度都是一流。
甚至野史還有傳言,說關羽不忍看周倉如此辛苦,便挑選了一匹駿馬送與他騎乘。
誰料,僅僅一天時間,周倉便落後了關羽三百裏路。
第二日,周倉為了追趕關羽,便下馬扛著大刀,牽著馬一起跑,結果落後距離反變成了五百裏。
周倉見狀,恐關羽會與人交戰卻無兵器傍身,可又不舍關羽親賜的駿馬,便一手持刀,一手扛馬,用了一天時間,硬生生的追上了關羽……
當然,這些都是野史記載,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周倉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
若是把他交給典韋打磨,未來的典韋未必不能騎著……隨著周倉,大戰呂布!
想到此處,劉範那可是相當高興,瞬間覺得自己當初將張寧送來荊州是件明智之舉。
當他聽到張寧與自己說還有著二十多萬的黃巾大軍正在待命,隨時都可以為他效力之時,嘴角都差點咧到腦後跟,簡直比無限子彈的ak都難壓。
劉範與廖化幾人暢聊了半晌,他們也早就有所耳聞,知道了張寧已經歸屬劉範,對此倒也早有心理準備。
再加上劉焉治理荊州的這段時間,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也被他們看在眼中。
他們起義的原因就是因為食不果腹,若是劉焉與劉範能讓荊州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擁護?
所以,也是當即表示願意認劉範為主。
而劉範得到他們的效忠以後,便下令大軍在南陽郡休整一番,順便好好治理一下這個被黃巾“控製”了數年的郡縣。
荀攸,華歆,邊讓等一行人見到劉範隻是剛剛返迴荊州,便輕易地收複了二十餘萬的黃巾大軍,心中對他的佩服之意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雖然這二十萬大軍的實際戰鬥力遠遠不如正規軍,但是如此多人擋在戰場上,遠遠望去也能形成很大的壓迫力啊。
而見到大軍停止前進的陳琳,在這幾天的時間裏也是寫好了討董檄文,將它呈現給了劉範。
劉範再閱讀了檄文的內容之後,也是十分滿意,當即便派人將它給身在冀州的袁紹送了過去。
除此以外,還有這一封陛下“矯詔”也被一同送給了袁紹。
至於這矯詔的真假。
在此時這個皇權旁落,強賊當道的時期,又有誰會去查驗它的真偽呢?
“輔政王與劉太傅已經帶著所有的麾下離開洛陽,如今整個洛陽的城門布防都已經控製在手。”
“洛陽再也不會有人敢與您為敵了。”
董卓聽到消息也是大笑出聲:“哈哈哈,甚善,甚善呐。”
“沒了輔政王阻攔,這整個洛陽還有誰敢忤逆咱家?”
“立刻傳咱家的命令,召文武百官前來赴宴。若有人推辭,咱家就親自帶兵去請他前來。”
得到命令,董卓麾下士兵立刻去各大朝臣府中傳信。
這些人見劉範剛剛離開,董卓便設宴邀請,也知道他是想要立威。
雖然心中極不情願,但先前的司徒楊彪連頭七都還沒過,這群大臣可不想前去尋他作伴,隻能紛紛前往。
宴會期間,所有人都在聽著董卓吹噓他當年的英勇,以及他那明裏暗裏的警告。
除此之外,董卓還讓王允擔任了新的司徒一職。
而司空荀爽也是在此時趕到了洛陽任職,似乎一切都在向著董卓所想的方向發展。
然而,劉範又怎麽可能真的放任董卓做大。
他剛剛離開洛陽,便命令陳琳想辦法寫一篇討董檄文,然後再假借天子名義公之於眾,令諸侯討董。
三日後,劉範一行大軍也已經抵達了荊州南陽郡。
對劉範日思夜想的張寧在得到消息後,立刻便向著劉範大軍而去。
隨她一同前往的,還有著廖化,裴元紹,以及周倉等人。
(廖化按照推算此時應該也就十來歲,但他的具體生辰曆史無從考證,所以不過多探討。)
當他們見麵之後,張寧立刻不顧一切的撲進了劉範的懷裏。
劉範看著自己這第一個女人,也是唯一一個女人,心中也是不免有些愧疚之意,輕輕的拍了拍她的後背,以示安慰。
“好了,這麽多人看著呢。我這不是迴來了嗎,以後再也不會讓你與我分開了。”
張寧聽後,也是驚喜的抬起了頭,看著劉範問道:“你說的是真的?我還以為你當了輔政王就不要我了呢。”
劉範苦笑著刮了一下張寧的鼻頭,佯怒說道:“難道我在你眼中就是這麽個忘恩負義的人嗎?”
張寧當然是立刻搖頭否認:“才不是呢,你是這天下最好的人了。”
兩人聊了半天,張寧這才為劉範介紹起身後的幾人身份。
當劉範聽到他們的名字之後,也是感覺一陣驚喜。
雖然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讓後世記住了廖化數千年,但他也因這句話被世人誤會了數千年。
其實廖化的自身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縱然與頂尖的武將有著差距,但實力也能算得上一流之列。
否則,廖化也不會憑借著將近八十歲的高齡依舊上陣殺敵,衝鋒陷陣。
而此時正值二十出頭的廖化,還有著不少的上升空間,隻要多加培養,未來或許會比曆史上的他還要出色。
再加上廖化就是因為忠義被劉備賞識,人品自然也是信得過。
而裴元紹此人,劉範對他的認識就要少上許多了。
畢竟此人也隻是在演繹中提過一嘴,後來便因搶奪趙雲的夜照玉獅子反遭殺害。
而那最後一位周倉,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那是給關羽扛大刀的存在,硬接趙雲三槍不死的猛人。
周倉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髥,身材壯碩,十分偉岸。
並且他的雙腿也是肌肉發達,一看便知道爆發力驚人。
根據野史記載,周倉跟隨關羽之時,從未騎過馬匹,都是憑借雙腿跟隨,並且從未掉隊。
要知道,關羽後來騎乘的可是日行千裏的赤兔寶馬,周倉憑借一雙腿便可追上,可見其耐力與速度都是一流。
甚至野史還有傳言,說關羽不忍看周倉如此辛苦,便挑選了一匹駿馬送與他騎乘。
誰料,僅僅一天時間,周倉便落後了關羽三百裏路。
第二日,周倉為了追趕關羽,便下馬扛著大刀,牽著馬一起跑,結果落後距離反變成了五百裏。
周倉見狀,恐關羽會與人交戰卻無兵器傍身,可又不舍關羽親賜的駿馬,便一手持刀,一手扛馬,用了一天時間,硬生生的追上了關羽……
當然,這些都是野史記載,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周倉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
若是把他交給典韋打磨,未來的典韋未必不能騎著……隨著周倉,大戰呂布!
想到此處,劉範那可是相當高興,瞬間覺得自己當初將張寧送來荊州是件明智之舉。
當他聽到張寧與自己說還有著二十多萬的黃巾大軍正在待命,隨時都可以為他效力之時,嘴角都差點咧到腦後跟,簡直比無限子彈的ak都難壓。
劉範與廖化幾人暢聊了半晌,他們也早就有所耳聞,知道了張寧已經歸屬劉範,對此倒也早有心理準備。
再加上劉焉治理荊州的這段時間,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也被他們看在眼中。
他們起義的原因就是因為食不果腹,若是劉焉與劉範能讓荊州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擁護?
所以,也是當即表示願意認劉範為主。
而劉範得到他們的效忠以後,便下令大軍在南陽郡休整一番,順便好好治理一下這個被黃巾“控製”了數年的郡縣。
荀攸,華歆,邊讓等一行人見到劉範隻是剛剛返迴荊州,便輕易地收複了二十餘萬的黃巾大軍,心中對他的佩服之意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雖然這二十萬大軍的實際戰鬥力遠遠不如正規軍,但是如此多人擋在戰場上,遠遠望去也能形成很大的壓迫力啊。
而見到大軍停止前進的陳琳,在這幾天的時間裏也是寫好了討董檄文,將它呈現給了劉範。
劉範再閱讀了檄文的內容之後,也是十分滿意,當即便派人將它給身在冀州的袁紹送了過去。
除此以外,還有這一封陛下“矯詔”也被一同送給了袁紹。
至於這矯詔的真假。
在此時這個皇權旁落,強賊當道的時期,又有誰會去查驗它的真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