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原本想要當先開口說話,但沒料到劉範竟然比他更快一步,隻好皺起眉頭答道:
“咱家剛才在你們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已經拜見過陛下和太後了。”
“反倒是輔政王,剛剛眾多官員都行禮之時,為何唯獨你依然筆直地站著不動?”
“呸!”都不用等劉範親自開口迴應,他身後的典韋便直接迴懟道:
“老賊,先帝早就下過旨意,允許我家主公麵見天子時無需行跪拜之禮。”
“這件事情天底下每個人都清楚得很,難不成你從來沒聽說過?”
“哈哈哈哈……”
聽到這話,朝堂之上的眾大臣們紛紛哄堂大笑起來。
站在一邊的劉範也是略顯驚訝地看了一眼典韋,完全沒想到平日裏看上去憨厚老實的他,居然能夠說出如此犀利的話語。
依典韋所說,人人皆知此事,而董卓卻不知曉,那豈不是意味著他根本不配為人?
當董卓迴過神來,理解了其中深意後,也是氣得瞪大雙眼,死死地盯著典韋不放:
“你算個什麽東西,咱家身為司空,位列三公,豈容你如此侮辱?”
見董卓發怒,典韋卻是不屑一笑:“切,你才是個東西,俺是人,不與你這東西計較。”
“哈哈哈。”
見到百官又在嘲笑自己,董卓將頭一轉,瞬間看去。
百官見狀,礙於董卓的淫威,這才有所收斂。
典韋見此,又立刻說道:“喂,旁邊那個東西,別光在那瞪眼珠子。”
“俺家主公剛剛都說了,讓你對陛下行禮,你若再拖拖拉拉,信不信俺摁著你參拜?”
典韋說完,便向前走了兩步,隨著壓迫力襲來,董卓心中也是一慌,不由得弱了三分氣勢。
可他也深知,此時要樹立威信,不可在劉範麵前弱了下風,便對著殿上的劉辯說道:
“哼,陛下昨晚也曾與咱家說過,準許咱家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隻是如今還未通知你們罷了。”
“陛下,咱家說的可是實情啊?”
劉辯聽到董卓詢問,差點直接嚇得尿了褲子,立刻哭喪著臉點頭說道:
“這,朕…朕確…確…確實說過!”
聽到這話,董卓才鬆了口氣,得意的看向了劉範。
劉範見狀,心中對劉辯又多了一分失望,也沒在開口多說什麽。
董卓見此,立刻步入正題說道:
“陛下,老臣昨日收到線報,說冀州黑山軍趁著先帝剛剛殯天之際,再次生亂。”
“冀州賈琮根本就沒有能力可以控製住這股叛賊勢力。”
“依臣之見,不如重啟當初被黨錮牽連的士族,命名仕韓馥出任冀州牧一職。”
“以他的名望與能力,若是出任管理冀州,定然要比那賈琮強上數倍。”
“不知陛下認為如何?”
殿上的劉辯此時心中早就已經怕得要死,聽到董卓此言,下意識的就想要點頭。
好在一旁的何後拉了他一把,看向了劉範問道:“不知眾位大臣認為董司空的提議如何?”
聽到問話,台下眾臣見到劉範沒有主動開口,都是沒敢說話。
何後等了半晌,見到無人應答,又看了一眼劉範,這才開口說道:“既然眾大臣對此都無異議,那便依照董司空所言!”
見到更換州牧如此的大事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董卓大笑兩聲,繼續說道:
“陛下,臣聞陳留太守馮岱手下有一上計吏,名為孔伷(zhou),素有賢名,能力出眾。”
“臣以為,此等大才,斷然不可埋沒,不如就派他出任豫州牧,把守豫州要地,拱衛皇城如何?”
董卓言罷,不等劉辯與何後開口,一旁的劉範便直接說道:
“陛下,孤王認為此事不妥,豫州在州牧黃婉的治理下已經開始煥發了生機。”
“若是在此時突然更改州牧,且不說他是否有能力勝任此職,恐怕就連豫州百姓都不會願意。”
劉範身旁的太傅劉焉見自己兒子反駁,也是立刻開口:
“是啊,若是真按照董司空此舉操辦,恐怕最先開心的便是那豫州黃巾。”
“難不成,董司空是與那些黃巾暗中有聯絡,這才出了這麽個主意?”
見這二人開口,一旁接任黃婉司徒之位的楊彪也是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黃婉出任豫州牧期間,剿滅大量黃巾,深得民心。”
“此時豫州形勢剛剛有所好轉,便派人將黃婉替下,實非明智之舉。”
眼見兩名三公都出來反對董卓,身後百官的膽子瞬間便大了起來。
此時任太常的袁隗也是立刻站出來附和:“陛下,諸公所言有理,臣也認為此時更換豫州牧並不明智,還望陛下三思。”
董卓見劉範一出聲,立刻便有如此多人出來反駁,心中也是一驚,便止住了更換豫州牧的想法。
可話已說出,若是就這樣被眾人壓下,必會有損威懾。
董卓眼珠一轉,便重新說道:“陛下,咱家或許有些著急了點。”
“這豫州牧一職確實過大,不如就任命那孔伷為豫州刺史好了,如此也可替豫州牧分擔一些壓力。”
劉範見狀,隻是一笑,並未多言。何後見狀,不敢太過駁了董卓的麵子,便點頭答應下來。
之後,董卓又先後提起了多位名士出任地方官員,比如讓張諮出任南陽太守、讓張邈出任陳留太守等等……
除這些地方官員以外,如周珌、伍瓊、鄭泰、何顒、陳紀、韓融等眾多的知名人士也都被董卓一一提及。
然而,每當劉範聽到那些讓他不舒服的名字,或是董卓的任命與他原本的計劃相衝突時,他便會立刻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隻要見到劉範反對,身後的那些官員大多數都會無條件的站出來支持,表明立場。
最終,那些未受到劉範反對的人紛紛走馬上任。
可那些被劉範反駁過的,卻無一能夠順利步入仕途。
此時此刻,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仿佛已淪為了劉範和董卓二人角力的戰場。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當中,很明顯是劉範要稍勝一籌,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地位。
“咱家剛才在你們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已經拜見過陛下和太後了。”
“反倒是輔政王,剛剛眾多官員都行禮之時,為何唯獨你依然筆直地站著不動?”
“呸!”都不用等劉範親自開口迴應,他身後的典韋便直接迴懟道:
“老賊,先帝早就下過旨意,允許我家主公麵見天子時無需行跪拜之禮。”
“這件事情天底下每個人都清楚得很,難不成你從來沒聽說過?”
“哈哈哈哈……”
聽到這話,朝堂之上的眾大臣們紛紛哄堂大笑起來。
站在一邊的劉範也是略顯驚訝地看了一眼典韋,完全沒想到平日裏看上去憨厚老實的他,居然能夠說出如此犀利的話語。
依典韋所說,人人皆知此事,而董卓卻不知曉,那豈不是意味著他根本不配為人?
當董卓迴過神來,理解了其中深意後,也是氣得瞪大雙眼,死死地盯著典韋不放:
“你算個什麽東西,咱家身為司空,位列三公,豈容你如此侮辱?”
見董卓發怒,典韋卻是不屑一笑:“切,你才是個東西,俺是人,不與你這東西計較。”
“哈哈哈。”
見到百官又在嘲笑自己,董卓將頭一轉,瞬間看去。
百官見狀,礙於董卓的淫威,這才有所收斂。
典韋見此,又立刻說道:“喂,旁邊那個東西,別光在那瞪眼珠子。”
“俺家主公剛剛都說了,讓你對陛下行禮,你若再拖拖拉拉,信不信俺摁著你參拜?”
典韋說完,便向前走了兩步,隨著壓迫力襲來,董卓心中也是一慌,不由得弱了三分氣勢。
可他也深知,此時要樹立威信,不可在劉範麵前弱了下風,便對著殿上的劉辯說道:
“哼,陛下昨晚也曾與咱家說過,準許咱家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隻是如今還未通知你們罷了。”
“陛下,咱家說的可是實情啊?”
劉辯聽到董卓詢問,差點直接嚇得尿了褲子,立刻哭喪著臉點頭說道:
“這,朕…朕確…確…確實說過!”
聽到這話,董卓才鬆了口氣,得意的看向了劉範。
劉範見狀,心中對劉辯又多了一分失望,也沒在開口多說什麽。
董卓見此,立刻步入正題說道:
“陛下,老臣昨日收到線報,說冀州黑山軍趁著先帝剛剛殯天之際,再次生亂。”
“冀州賈琮根本就沒有能力可以控製住這股叛賊勢力。”
“依臣之見,不如重啟當初被黨錮牽連的士族,命名仕韓馥出任冀州牧一職。”
“以他的名望與能力,若是出任管理冀州,定然要比那賈琮強上數倍。”
“不知陛下認為如何?”
殿上的劉辯此時心中早就已經怕得要死,聽到董卓此言,下意識的就想要點頭。
好在一旁的何後拉了他一把,看向了劉範問道:“不知眾位大臣認為董司空的提議如何?”
聽到問話,台下眾臣見到劉範沒有主動開口,都是沒敢說話。
何後等了半晌,見到無人應答,又看了一眼劉範,這才開口說道:“既然眾大臣對此都無異議,那便依照董司空所言!”
見到更換州牧如此的大事都能輕而易舉的完成,董卓大笑兩聲,繼續說道:
“陛下,臣聞陳留太守馮岱手下有一上計吏,名為孔伷(zhou),素有賢名,能力出眾。”
“臣以為,此等大才,斷然不可埋沒,不如就派他出任豫州牧,把守豫州要地,拱衛皇城如何?”
董卓言罷,不等劉辯與何後開口,一旁的劉範便直接說道:
“陛下,孤王認為此事不妥,豫州在州牧黃婉的治理下已經開始煥發了生機。”
“若是在此時突然更改州牧,且不說他是否有能力勝任此職,恐怕就連豫州百姓都不會願意。”
劉範身旁的太傅劉焉見自己兒子反駁,也是立刻開口:
“是啊,若是真按照董司空此舉操辦,恐怕最先開心的便是那豫州黃巾。”
“難不成,董司空是與那些黃巾暗中有聯絡,這才出了這麽個主意?”
見這二人開口,一旁接任黃婉司徒之位的楊彪也是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黃婉出任豫州牧期間,剿滅大量黃巾,深得民心。”
“此時豫州形勢剛剛有所好轉,便派人將黃婉替下,實非明智之舉。”
眼見兩名三公都出來反對董卓,身後百官的膽子瞬間便大了起來。
此時任太常的袁隗也是立刻站出來附和:“陛下,諸公所言有理,臣也認為此時更換豫州牧並不明智,還望陛下三思。”
董卓見劉範一出聲,立刻便有如此多人出來反駁,心中也是一驚,便止住了更換豫州牧的想法。
可話已說出,若是就這樣被眾人壓下,必會有損威懾。
董卓眼珠一轉,便重新說道:“陛下,咱家或許有些著急了點。”
“這豫州牧一職確實過大,不如就任命那孔伷為豫州刺史好了,如此也可替豫州牧分擔一些壓力。”
劉範見狀,隻是一笑,並未多言。何後見狀,不敢太過駁了董卓的麵子,便點頭答應下來。
之後,董卓又先後提起了多位名士出任地方官員,比如讓張諮出任南陽太守、讓張邈出任陳留太守等等……
除這些地方官員以外,如周珌、伍瓊、鄭泰、何顒、陳紀、韓融等眾多的知名人士也都被董卓一一提及。
然而,每當劉範聽到那些讓他不舒服的名字,或是董卓的任命與他原本的計劃相衝突時,他便會立刻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
隻要見到劉範反對,身後的那些官員大多數都會無條件的站出來支持,表明立場。
最終,那些未受到劉範反對的人紛紛走馬上任。
可那些被劉範反駁過的,卻無一能夠順利步入仕途。
此時此刻,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仿佛已淪為了劉範和董卓二人角力的戰場。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較量當中,很明顯是劉範要稍勝一籌,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