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出現仿製牙刷
一朝穿成哥兒,嫁良人,共致富 作者:沐辭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曬穀場,院子裏麵還有門前的空地都曬上了麥子。
門前都主要曬的是從曬穀場那邊拉來的麥杆兒,上麵還會帶上一點麥粒。
就曬在院子裏,人走來走去的,把它給踩掉,都是糧食,大家也都舍不得浪費。
而且這樣也能把秸稈給曬的更幹,之後要把秸稈堆在屋子裏,院子裏。
這些秸稈和現代的還不一樣,在現代江瓷見到的都是用收割機脫皮過後光禿禿的秸稈,這裏的秸稈上麵還有除去麥粒的麥穗。
這些秸稈剁碎了摻著草料可以給牛羊吃,到了冬天也也要放在雞圈羊圈裏給他們取暖。
要是家裏放不下的秸稈就放在地頭上,過一年的風吹日曬,這些秸稈就變脆了,撒在地裏變成天然的肥料。
江瓷跑去門外就和葉婉一起抱秸稈。
抱起上麵一層顫一顫,然後把秸稈抱到後院兒的老屋裏。
後院的幾間土屋經過洪水的衝刷,已經塌了三間,一間廚房塌都沒法修了,剩下的兩間修繕了一下做羊圈和雞圈。
剩下的兩間還好,就是下大雨的時候有些漏水,把這些秸稈堆滿一間屋就夠使用一年的了。
家裏的另外三個勞動力還在曬穀場,打麥子裝麥子。
等把門口的秸稈抱的差不多了,隻剩下底下薄薄的一層的時候,江瓷用掃把把他們掃到一起,再把上麵的抱走。
把地上遺留的麥粒都掃在一起,最後再用簸箕簸一簸,又出來了幾把麥子。
林西牽著驢來到了這門口。
“大娘,瓷哥兒,驢子給你們送迴來了。”
葉婉:“西哥兒不再用它再壓會兒。”
“不用了,我家的麥子也不多,都壓的差不多了,還得多虧了你家的驢子,我和我娘兩個人不知道要弄到什麽時候。”
“就拴在這門口吧,待會還要去那邊拉麥子。”
“唉,好!”
林西把牛拴在了門口的樹上。
林西在這和江瓷說了會話就迴家了,家裏還有活沒幹完。
農忙這些天,林西的小臉兒都曬黑了不少,也紅了不少,看樣子是幹了很多的活。
至少江瓷和林西站在一起,能明顯的看出這個農忙,江瓷幹的活遠遠比不上林西。
關鍵是家裏的情況不同,江瓷家裏幹活的壯勞動力有三個,而林西家裏隻有他和身體不太好的母親,重擔都壓在了他一個身上。
不過他遇到了江瓷,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這十天半個月,麥子成熟的金黃顏色一直縈繞在人們的眼前。
現在金黃的麥穗變成了一袋袋緊實的麥子,村裏滿是豐收的喜悅。
伴隨著喜悅的人們,又拿起了做牙刷的活。
一來是誰都不嫌錢多,二來是江瓷他家催得緊,給他們每家還送了兩個雞蛋。
畢竟再過幾天,天上下來一場雨,人們又進又要進行到勞作當中。
廚房的煙囪冒著嫋嫋炊煙。
葉婉還拿著鍋鏟向外麵喊一聲,“外邊涼快!把桌子抬到樹下,在外麵吃飯。”
“好!”
林景安答應的聲音很是含糊,不知嘴裏吃了什麽。
林景辰和林景安把在堂屋的桌子抬到棗樹下麵,林景萱搬著板凳屁顛屁顛的跟著。
林山在水房門口修理牆上放東西的架子,之前的架子用有些年頭了,經過風吹雨打,變得糟了,這換了新的木頭。
林山停下手中的動作,樂嗬嗬地看著院子裏廚房中這一幅幸福的場景。
廚房中的江瓷掌著另一個鍋,“娘,拿個大點的那個盆呢,這個盆裝不下。”
葉婉:“好,我找找。”
找了一圈沒找到,突然想起來應該是下午的時候林景安他們幾個在後山摘了果子,用那個盆洗的。
“林景安把你們下午洗果子的盆拿過來?”
“哦!好。”
把那個大盆裏的果子倒在小盆裏剛剛好,葉婉涮了一下那個大盆遞給江瓷。
一盤盤的菜,一碗碗的飯端上桌子。
江瓷扶著林景盛坐在旁邊,一家人整整齊齊。
那三個孩子看了桌子上的菜,都齊齊咽口水。
一個紅燒魚,江瓷加了不少茱萸,色澤豔麗,味美鮮香,是他們從沒見過的菜色。
一個茄子炒肉,還有炒的一盤莧菜,還有鬆鬆軟軟的饅頭,解渴的綠豆湯。
林景辰:“今天的菜真豐盛!”
林景安:“快吃吧你,明天你就吃不上家裏的飯了!”
明天林景辰就要去書院讀書了。
葉婉:“麥子忙完了,做點好的補補。”
開始吃飯,一個人比一個人吃的多,都沒有嘴說話了。
伸向魚肉的筷子都要夾出殘影了,不過還好江瓷做的這是兩條魚,足夠吃的了。
要說這大熱天的吃不完怎麽辦?林景辰和林景安在家,吃不完,不存在的。
他們在院子裏吃的滿足,棚子裏的驢踢踢腿,打個噴嚏,繼而又低下頭吃草子裏的草料。
人早早的起來了,把睡覺的驢也給叫醒了,給他套上車,他今天的工作開始了。
林山有些心疼的摸摸毛驢的頭,“這段時間可苦了它了。”
葉婉:“那是,這壓麥子拉麥子都多虧了它。”
毛驢的踢踢踏踏的腳踢聲走在路上,晃晃悠悠的到了鎮上。
把毛驢牽到碼頭找個地方停下來,林景辰就走著去書院了。
林山和葉婉找到李青帶的人,一起請點牙刷,然後結算銀錢。
林山拿著那麽多銀子都感覺燙手,八十四兩銀子呀!
這八十四兩銀子除去成本價,他們攥到手裏的最少有三四十兩銀子。
真是不敢想象呀!
在鎮上買了些東西,駕著驢車迴家的時候。
林山和葉婉兩人都麵色凝重。
他們這差不多有10天吧,都沒來鎮上賣個牙刷了。
光顧著在家割麥子,還有就是村裏人做的也不多。
剛才竟然見到了有賣牙刷的攤子,他倆也都向前把牙刷仔細看了看。
樣式差不多,就是羊毛有一股膻味,顯然是沒有煮好,或者是沒有煮。
結果一問旁邊的人才知道這家攤子都在這賣了五天。
葉婉:“那麽快就有人仿著做了,那咱這還在鎮上擺攤嗎?”
林山:“迴去跟瓷哥兒商量一下再說,咱就算不擺攤,賺的也不少。”
林山拍拍掛在身上的錢袋子。
門前都主要曬的是從曬穀場那邊拉來的麥杆兒,上麵還會帶上一點麥粒。
就曬在院子裏,人走來走去的,把它給踩掉,都是糧食,大家也都舍不得浪費。
而且這樣也能把秸稈給曬的更幹,之後要把秸稈堆在屋子裏,院子裏。
這些秸稈和現代的還不一樣,在現代江瓷見到的都是用收割機脫皮過後光禿禿的秸稈,這裏的秸稈上麵還有除去麥粒的麥穗。
這些秸稈剁碎了摻著草料可以給牛羊吃,到了冬天也也要放在雞圈羊圈裏給他們取暖。
要是家裏放不下的秸稈就放在地頭上,過一年的風吹日曬,這些秸稈就變脆了,撒在地裏變成天然的肥料。
江瓷跑去門外就和葉婉一起抱秸稈。
抱起上麵一層顫一顫,然後把秸稈抱到後院兒的老屋裏。
後院的幾間土屋經過洪水的衝刷,已經塌了三間,一間廚房塌都沒法修了,剩下的兩間修繕了一下做羊圈和雞圈。
剩下的兩間還好,就是下大雨的時候有些漏水,把這些秸稈堆滿一間屋就夠使用一年的了。
家裏的另外三個勞動力還在曬穀場,打麥子裝麥子。
等把門口的秸稈抱的差不多了,隻剩下底下薄薄的一層的時候,江瓷用掃把把他們掃到一起,再把上麵的抱走。
把地上遺留的麥粒都掃在一起,最後再用簸箕簸一簸,又出來了幾把麥子。
林西牽著驢來到了這門口。
“大娘,瓷哥兒,驢子給你們送迴來了。”
葉婉:“西哥兒不再用它再壓會兒。”
“不用了,我家的麥子也不多,都壓的差不多了,還得多虧了你家的驢子,我和我娘兩個人不知道要弄到什麽時候。”
“就拴在這門口吧,待會還要去那邊拉麥子。”
“唉,好!”
林西把牛拴在了門口的樹上。
林西在這和江瓷說了會話就迴家了,家裏還有活沒幹完。
農忙這些天,林西的小臉兒都曬黑了不少,也紅了不少,看樣子是幹了很多的活。
至少江瓷和林西站在一起,能明顯的看出這個農忙,江瓷幹的活遠遠比不上林西。
關鍵是家裏的情況不同,江瓷家裏幹活的壯勞動力有三個,而林西家裏隻有他和身體不太好的母親,重擔都壓在了他一個身上。
不過他遇到了江瓷,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這十天半個月,麥子成熟的金黃顏色一直縈繞在人們的眼前。
現在金黃的麥穗變成了一袋袋緊實的麥子,村裏滿是豐收的喜悅。
伴隨著喜悅的人們,又拿起了做牙刷的活。
一來是誰都不嫌錢多,二來是江瓷他家催得緊,給他們每家還送了兩個雞蛋。
畢竟再過幾天,天上下來一場雨,人們又進又要進行到勞作當中。
廚房的煙囪冒著嫋嫋炊煙。
葉婉還拿著鍋鏟向外麵喊一聲,“外邊涼快!把桌子抬到樹下,在外麵吃飯。”
“好!”
林景安答應的聲音很是含糊,不知嘴裏吃了什麽。
林景辰和林景安把在堂屋的桌子抬到棗樹下麵,林景萱搬著板凳屁顛屁顛的跟著。
林山在水房門口修理牆上放東西的架子,之前的架子用有些年頭了,經過風吹雨打,變得糟了,這換了新的木頭。
林山停下手中的動作,樂嗬嗬地看著院子裏廚房中這一幅幸福的場景。
廚房中的江瓷掌著另一個鍋,“娘,拿個大點的那個盆呢,這個盆裝不下。”
葉婉:“好,我找找。”
找了一圈沒找到,突然想起來應該是下午的時候林景安他們幾個在後山摘了果子,用那個盆洗的。
“林景安把你們下午洗果子的盆拿過來?”
“哦!好。”
把那個大盆裏的果子倒在小盆裏剛剛好,葉婉涮了一下那個大盆遞給江瓷。
一盤盤的菜,一碗碗的飯端上桌子。
江瓷扶著林景盛坐在旁邊,一家人整整齊齊。
那三個孩子看了桌子上的菜,都齊齊咽口水。
一個紅燒魚,江瓷加了不少茱萸,色澤豔麗,味美鮮香,是他們從沒見過的菜色。
一個茄子炒肉,還有炒的一盤莧菜,還有鬆鬆軟軟的饅頭,解渴的綠豆湯。
林景辰:“今天的菜真豐盛!”
林景安:“快吃吧你,明天你就吃不上家裏的飯了!”
明天林景辰就要去書院讀書了。
葉婉:“麥子忙完了,做點好的補補。”
開始吃飯,一個人比一個人吃的多,都沒有嘴說話了。
伸向魚肉的筷子都要夾出殘影了,不過還好江瓷做的這是兩條魚,足夠吃的了。
要說這大熱天的吃不完怎麽辦?林景辰和林景安在家,吃不完,不存在的。
他們在院子裏吃的滿足,棚子裏的驢踢踢腿,打個噴嚏,繼而又低下頭吃草子裏的草料。
人早早的起來了,把睡覺的驢也給叫醒了,給他套上車,他今天的工作開始了。
林山有些心疼的摸摸毛驢的頭,“這段時間可苦了它了。”
葉婉:“那是,這壓麥子拉麥子都多虧了它。”
毛驢的踢踢踏踏的腳踢聲走在路上,晃晃悠悠的到了鎮上。
把毛驢牽到碼頭找個地方停下來,林景辰就走著去書院了。
林山和葉婉找到李青帶的人,一起請點牙刷,然後結算銀錢。
林山拿著那麽多銀子都感覺燙手,八十四兩銀子呀!
這八十四兩銀子除去成本價,他們攥到手裏的最少有三四十兩銀子。
真是不敢想象呀!
在鎮上買了些東西,駕著驢車迴家的時候。
林山和葉婉兩人都麵色凝重。
他們這差不多有10天吧,都沒來鎮上賣個牙刷了。
光顧著在家割麥子,還有就是村裏人做的也不多。
剛才竟然見到了有賣牙刷的攤子,他倆也都向前把牙刷仔細看了看。
樣式差不多,就是羊毛有一股膻味,顯然是沒有煮好,或者是沒有煮。
結果一問旁邊的人才知道這家攤子都在這賣了五天。
葉婉:“那麽快就有人仿著做了,那咱這還在鎮上擺攤嗎?”
林山:“迴去跟瓷哥兒商量一下再說,咱就算不擺攤,賺的也不少。”
林山拍拍掛在身上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