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短暫的安寧(52)
燈滅:第一夜【九尾神狐】 作者:七月未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策將軍府的前院內此時正靜默著,蕭策和晏時月二人站在最靠近將軍府大門的位置抬頭望天,他們二人的身後還站著蕭策從蕭老將軍那裏借來的二十名親信。
蕭策手下並不是沒有親信,可對方既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字條丟到將軍府的碎石地上讓他發現,那麽他的將軍府也應在對方的監督之下,蕭策故意將自己的親信在今日全部調出城外佯裝去城外搜捕失蹤的孩童。當其中一個身處京城城外的親信用信鴿送來密信告訴蕭策城外搜捕的隊伍後方有兩人偷偷摸摸跟著之時,蕭策這才換上便衣動身去的蕭老將軍府邸借人。
京城的夜晚風一般不大,四周修葺牢靠的高大城牆會將從四麵八方湧來的大風隔絕大半,可今夜不知怎的,那些不停叫囂著的風好像從哪裏找到了突破口一般,從京城空無一人的街道直接吹到了蕭策的府邸,吹得蕭策和晏時月兩人的衣擺沐浴著月光肆意起舞著。
夜晚終於來臨了,一隻蟄伏在暗處的野獸也該蘇醒了,蕭策低沉的聲音在寂靜的將軍府內傳開。
“時辰到了,出發!”
邁開腳步前,蕭策和晏時月二人對視一眼,在無聲之中達成了什麽默契,而後,蕭策帶著身後的二十人先行趕往武安侯府,晏時月則是孤身一人擇了另一條道路隨後也趕了過去。
當蕭策一行人來京城西南角武安侯府前的街道時,蕭策剛一勒緊馬繩待馬蹄站定他就發現四周正有人正在暗處觀察著他們。這種躲在牆角後麵探頭觀察的方式並不高明,蕭策以為和抓走蕭洛白那群孩童的匈奴人士無關,畢竟能一下抓走那麽多孩子的人肯定會有腦子,而不遠處牆角後麵躲著的那人顯然沒有。
既然有人看著,不管那人是誰,蕭策都得將他和晏時月兩人排的那出戲給演完,於是,直挺挺騎在馬背上的蕭策仰頭望著武安侯府上方的空氣扭頭對著身旁的手下說道。
“我怎麽瞧著武安侯府上方有一團……一團不詳的黑氣?”
糟糕,時間過去的太久,當初商量好的台詞有些遺忘了,蕭策心裏正嘀咕著自己剛剛說的結結巴巴磕磕絆絆應該沒有影響到他和晏時月二人之間的計劃吧。
“……”
被蕭策轉頭看向的那個士兵強忍住想要翻白眼的衝動,也開始睜眼說瞎話配合著蕭策道。
“將軍,確實是很大一團黑氣!這黑氣不僅不詳,屬下盯著它看竟還覺得渾身不適……將軍,我們雖然是無意之中巡邏到了這裏,可近日京城怪事頻發,我們是否要進武安侯府查探一番?”
士兵說完重重歎了口氣,為何偏偏是他跑在了二十個人裏的最前麵,他騎射最好就活該受這種罪嗎……
他本以為蕭將軍在看到天色已黑之後能夠想到在這漆黑的天色之下根本無法看到什麽黑色的不祥之氣,會隨機應變重新找個合適的理由將戲演下去,結果蕭將軍竟絲毫未改提前排練好的台詞,不僅未改還差點忘了詞。
但凡將黑氣改成白氣也稍稍好一點啊……
同蕭策對話的那名士兵一麵默默在心裏吐槽著自家的蕭老將軍將蕭將軍教育的太耿直了,一麵思考著若是晏將軍帶他們從正麵突襲,而蕭將軍從後方悄悄潛入就好了……不過,以蕭將軍的性子,若是二人的職責真的對掉,估計所謂的悄悄摸摸也就變得不那麽悄悄摸摸了,就會變成了他們這二十一人從侯府正麵聲勢浩大大刀闊斧的衝進去,但不知為何還有另一個看不出裝扮的人從侯府後麵也殺氣騰騰長驅直入的衝了進去。
牆角後躲著的那人被武安侯府前的動靜弄得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怎麽跟說好的不一樣?
不該是他先在暗地裏觀察京城大將軍帶了多少人馬前來商榷交易,然後他再跑到京城大將軍麵前告訴大將軍若想自己兒子活命,大將軍就得孤身一人隨他進到武安侯府內部商量此事,而大將軍的手下隻能在原地按兵不動的嗎……怎麽就越過他和這些步驟直接要進武安侯府查探了呢……
就在牆角後的這人腦袋空空不知下一步該怎樣進行之時,蕭策渾厚響亮的果決聲音響徹在武安侯府前的街道上。
“查!現在就查!”
說罷,蕭策就帶著十名士兵提劍下馬踹破了武安侯府的大門,而其餘十名士兵則是將侯府圍了一圈,防止有人從侯府的院牆處逃脫。
在牆角處暗中觀察的那名匈奴人並沒有躲在侯府的牆角,他選了侯府斜對麵一座空無一人的小院,小院沒有院門,隻有左右分開的兩堵矮牆形成一個自然的大門供人進出,那名匈奴人就是躲在小院左邊那堵院牆的後麵從背後觀察著匆匆趕到武安侯府的京城大將軍。
蕭策和蕭策身後的十名士兵已經消失在了武安侯府大門內,那名在暗中觀察蕭策他們的匈奴人還蹲在原地思考著到底是哪裏不對。他覺得京城大將軍的話語好似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可他一時卻無法找到究竟是哪裏奇怪。
蕭策通過蕭洛白更改後的名字知道孩子們應該是被關在了地下,所以當蕭策帶人來到武安侯府前院的草坪之時,對著毫無生活痕跡的武安侯府前院,蕭策並沒有感到意外。
蕭策一行十一個人在侯府前院分成了四個小隊,分別去往侯府的西、南、東三麵搜尋可能的地下入口,而蕭策則是帶著剛剛那名在他身後和他對過話的士兵在侯府北麵大門的草坪附近以及侯府中部搜尋通往地下的入口。
蕭策一行人因不想打草驚蛇搜查的動作很輕很輕,就連蠟燭和燈他們都未去點亮,摸著黑就在侯府的各個庭院和走廊內快而靜地不停穿梭著。沒過多久,蕭策一行人就在侯府一間稍微偏僻一點的屋子內找到了放在地麵上係著紅繩的光滑鵝卵石。
看來,晏時月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了這裏。
蕭策手下並不是沒有親信,可對方既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字條丟到將軍府的碎石地上讓他發現,那麽他的將軍府也應在對方的監督之下,蕭策故意將自己的親信在今日全部調出城外佯裝去城外搜捕失蹤的孩童。當其中一個身處京城城外的親信用信鴿送來密信告訴蕭策城外搜捕的隊伍後方有兩人偷偷摸摸跟著之時,蕭策這才換上便衣動身去的蕭老將軍府邸借人。
京城的夜晚風一般不大,四周修葺牢靠的高大城牆會將從四麵八方湧來的大風隔絕大半,可今夜不知怎的,那些不停叫囂著的風好像從哪裏找到了突破口一般,從京城空無一人的街道直接吹到了蕭策的府邸,吹得蕭策和晏時月兩人的衣擺沐浴著月光肆意起舞著。
夜晚終於來臨了,一隻蟄伏在暗處的野獸也該蘇醒了,蕭策低沉的聲音在寂靜的將軍府內傳開。
“時辰到了,出發!”
邁開腳步前,蕭策和晏時月二人對視一眼,在無聲之中達成了什麽默契,而後,蕭策帶著身後的二十人先行趕往武安侯府,晏時月則是孤身一人擇了另一條道路隨後也趕了過去。
當蕭策一行人來京城西南角武安侯府前的街道時,蕭策剛一勒緊馬繩待馬蹄站定他就發現四周正有人正在暗處觀察著他們。這種躲在牆角後麵探頭觀察的方式並不高明,蕭策以為和抓走蕭洛白那群孩童的匈奴人士無關,畢竟能一下抓走那麽多孩子的人肯定會有腦子,而不遠處牆角後麵躲著的那人顯然沒有。
既然有人看著,不管那人是誰,蕭策都得將他和晏時月兩人排的那出戲給演完,於是,直挺挺騎在馬背上的蕭策仰頭望著武安侯府上方的空氣扭頭對著身旁的手下說道。
“我怎麽瞧著武安侯府上方有一團……一團不詳的黑氣?”
糟糕,時間過去的太久,當初商量好的台詞有些遺忘了,蕭策心裏正嘀咕著自己剛剛說的結結巴巴磕磕絆絆應該沒有影響到他和晏時月二人之間的計劃吧。
“……”
被蕭策轉頭看向的那個士兵強忍住想要翻白眼的衝動,也開始睜眼說瞎話配合著蕭策道。
“將軍,確實是很大一團黑氣!這黑氣不僅不詳,屬下盯著它看竟還覺得渾身不適……將軍,我們雖然是無意之中巡邏到了這裏,可近日京城怪事頻發,我們是否要進武安侯府查探一番?”
士兵說完重重歎了口氣,為何偏偏是他跑在了二十個人裏的最前麵,他騎射最好就活該受這種罪嗎……
他本以為蕭將軍在看到天色已黑之後能夠想到在這漆黑的天色之下根本無法看到什麽黑色的不祥之氣,會隨機應變重新找個合適的理由將戲演下去,結果蕭將軍竟絲毫未改提前排練好的台詞,不僅未改還差點忘了詞。
但凡將黑氣改成白氣也稍稍好一點啊……
同蕭策對話的那名士兵一麵默默在心裏吐槽著自家的蕭老將軍將蕭將軍教育的太耿直了,一麵思考著若是晏將軍帶他們從正麵突襲,而蕭將軍從後方悄悄潛入就好了……不過,以蕭將軍的性子,若是二人的職責真的對掉,估計所謂的悄悄摸摸也就變得不那麽悄悄摸摸了,就會變成了他們這二十一人從侯府正麵聲勢浩大大刀闊斧的衝進去,但不知為何還有另一個看不出裝扮的人從侯府後麵也殺氣騰騰長驅直入的衝了進去。
牆角後躲著的那人被武安侯府前的動靜弄得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怎麽跟說好的不一樣?
不該是他先在暗地裏觀察京城大將軍帶了多少人馬前來商榷交易,然後他再跑到京城大將軍麵前告訴大將軍若想自己兒子活命,大將軍就得孤身一人隨他進到武安侯府內部商量此事,而大將軍的手下隻能在原地按兵不動的嗎……怎麽就越過他和這些步驟直接要進武安侯府查探了呢……
就在牆角後的這人腦袋空空不知下一步該怎樣進行之時,蕭策渾厚響亮的果決聲音響徹在武安侯府前的街道上。
“查!現在就查!”
說罷,蕭策就帶著十名士兵提劍下馬踹破了武安侯府的大門,而其餘十名士兵則是將侯府圍了一圈,防止有人從侯府的院牆處逃脫。
在牆角處暗中觀察的那名匈奴人並沒有躲在侯府的牆角,他選了侯府斜對麵一座空無一人的小院,小院沒有院門,隻有左右分開的兩堵矮牆形成一個自然的大門供人進出,那名匈奴人就是躲在小院左邊那堵院牆的後麵從背後觀察著匆匆趕到武安侯府的京城大將軍。
蕭策和蕭策身後的十名士兵已經消失在了武安侯府大門內,那名在暗中觀察蕭策他們的匈奴人還蹲在原地思考著到底是哪裏不對。他覺得京城大將軍的話語好似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可他一時卻無法找到究竟是哪裏奇怪。
蕭策通過蕭洛白更改後的名字知道孩子們應該是被關在了地下,所以當蕭策帶人來到武安侯府前院的草坪之時,對著毫無生活痕跡的武安侯府前院,蕭策並沒有感到意外。
蕭策一行十一個人在侯府前院分成了四個小隊,分別去往侯府的西、南、東三麵搜尋可能的地下入口,而蕭策則是帶著剛剛那名在他身後和他對過話的士兵在侯府北麵大門的草坪附近以及侯府中部搜尋通往地下的入口。
蕭策一行人因不想打草驚蛇搜查的動作很輕很輕,就連蠟燭和燈他們都未去點亮,摸著黑就在侯府的各個庭院和走廊內快而靜地不停穿梭著。沒過多久,蕭策一行人就在侯府一間稍微偏僻一點的屋子內找到了放在地麵上係著紅繩的光滑鵝卵石。
看來,晏時月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