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一世的相認(2)
燈滅:第一夜【九尾神狐】 作者:七月未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第一次下蠱之後,李大人吸取了經驗教訓,便開始研究他最擅長的傀儡蠱。他想要借此控製聖上,讓聖上親口說出他姐姐的死因以及對他姐姐做過的那些慘無人道的事。
李大人為了替姐姐報仇,抓了那些在京城為非作歹之徒,囚禁他們用他們來做傀儡蠱的試驗。
兩年之後,同樣被製成無色無味的傀儡蠱粉末終於差不多完成了。隻是用來做實驗的那些人,在被控製之後時而會出現意識清醒的情況,所以李大人專門負責實驗傀儡蠱藥粉作用的手下,在長樂坊時才對李大人說不建議將傀儡蠱現在投入使用,隻是李大人卻等不及了。
當初聖上想要修建長樂坊時,的確是想作為他在民間的暗網組織,借以在暗處觀察朝中大臣對他是否忠心,以及提前發現京城民間百姓是否有什麽想要起義造反的苗頭。
但建造暗網組織這件事卻不能擺在明麵上說,不然一眾大臣必然會有所警惕。聖上最後隻將這事告訴了他極為信賴的李大人,想讓李大人幫著他在眾位大臣的麵前轉圜。
李大人聽後便覺得這長樂坊很適合當作他和他手下的接頭地點。畢竟,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李大人便應下了這份差事。
所以當初上朝時,在一眾大臣一致反對聖上建造這樣一幢奢靡無用的享樂之地時,李大人卻是極為讚成的。
李大人在上朝時隻用了一句話便堵住了朝堂上幾十位大臣之口。
“陛下因思念已故愛妃,幾年來都一直鬱鬱寡歡。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能讓聖上排解憂悶之地,你們卻百般阻止。若是聖上一直忘不掉那位,不願納妃,不能開枝散葉,讓皇室血脈斷掉的罪名各位可否擔當的起!”
李大人說完,大殿上鴉雀無聲。
皇室血脈一斷,便直接改朝換代了。這罪名扣的夠大,誰要是再繼續出聲反對,誰就是包藏禍心的逆臣賊子,想要覆滅一個王朝,株連九族都不為過。
長樂坊就這樣在聖上和李大人的謀劃下開始建造起來了。李大人因需要和手下在這裏偷偷聯絡,所以這長樂坊的規模就不能太小。房間不能太少,內部結構也不能太過簡單,不然很容易被聖上發現。
李大人向聖上進言,既然打著排遣憂思吃喝玩樂的目的為幌子,這長樂坊就必須建的奢靡。
李大人告訴聖上,朝中大臣不是傻子,若是建造的太過敷衍,他們遲早也會發現端倪,可能最後還會猜到聖上建長樂坊的真實目的。
聖上覺得李大人的言論十分有理,便大開國庫,才有了長樂坊如今的奢華。
隻是不巧,建造長樂坊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天降大災,各州顆粒無收,百姓食不果腹。
李大人怕聖上知道後會推遲修建長樂坊,這樣會耽誤他的複仇大計。李大人靠著他之前苦心經營的各處勢力,壓下了所有的折子和消息。這樣既不耽誤他複仇的進度,也能敗壞聖上的名聲,一舉兩得。
每每上朝時朝堂上有大臣想要提及災年一事,李大人都及時出聲打斷,然後再在私底下告訴想要當朝進言的大臣,說聖上已經為這事煩心不已,若是再在上朝時提及,聖上更加煩躁,說不定會怪罪到一眾大臣的頭上,到時候他們每一位都脫不了幹係。
久而久之,朝堂上大臣們憐惜自己得來不易的官職,也再沒人當朝提過這事,李大人便成功瞞過了聖上災年一事。
也就是恰巧趕上了長樂坊還未修建完畢,不然長樂坊一旦完工,聖上的暗網組織一經布下,李大人就算想瞞,也不可能瞞得住。
李大人為了替姐姐報仇,抓了那些在京城為非作歹之徒,囚禁他們用他們來做傀儡蠱的試驗。
兩年之後,同樣被製成無色無味的傀儡蠱粉末終於差不多完成了。隻是用來做實驗的那些人,在被控製之後時而會出現意識清醒的情況,所以李大人專門負責實驗傀儡蠱藥粉作用的手下,在長樂坊時才對李大人說不建議將傀儡蠱現在投入使用,隻是李大人卻等不及了。
當初聖上想要修建長樂坊時,的確是想作為他在民間的暗網組織,借以在暗處觀察朝中大臣對他是否忠心,以及提前發現京城民間百姓是否有什麽想要起義造反的苗頭。
但建造暗網組織這件事卻不能擺在明麵上說,不然一眾大臣必然會有所警惕。聖上最後隻將這事告訴了他極為信賴的李大人,想讓李大人幫著他在眾位大臣的麵前轉圜。
李大人聽後便覺得這長樂坊很適合當作他和他手下的接頭地點。畢竟,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李大人便應下了這份差事。
所以當初上朝時,在一眾大臣一致反對聖上建造這樣一幢奢靡無用的享樂之地時,李大人卻是極為讚成的。
李大人在上朝時隻用了一句話便堵住了朝堂上幾十位大臣之口。
“陛下因思念已故愛妃,幾年來都一直鬱鬱寡歡。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能讓聖上排解憂悶之地,你們卻百般阻止。若是聖上一直忘不掉那位,不願納妃,不能開枝散葉,讓皇室血脈斷掉的罪名各位可否擔當的起!”
李大人說完,大殿上鴉雀無聲。
皇室血脈一斷,便直接改朝換代了。這罪名扣的夠大,誰要是再繼續出聲反對,誰就是包藏禍心的逆臣賊子,想要覆滅一個王朝,株連九族都不為過。
長樂坊就這樣在聖上和李大人的謀劃下開始建造起來了。李大人因需要和手下在這裏偷偷聯絡,所以這長樂坊的規模就不能太小。房間不能太少,內部結構也不能太過簡單,不然很容易被聖上發現。
李大人向聖上進言,既然打著排遣憂思吃喝玩樂的目的為幌子,這長樂坊就必須建的奢靡。
李大人告訴聖上,朝中大臣不是傻子,若是建造的太過敷衍,他們遲早也會發現端倪,可能最後還會猜到聖上建長樂坊的真實目的。
聖上覺得李大人的言論十分有理,便大開國庫,才有了長樂坊如今的奢華。
隻是不巧,建造長樂坊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天降大災,各州顆粒無收,百姓食不果腹。
李大人怕聖上知道後會推遲修建長樂坊,這樣會耽誤他的複仇大計。李大人靠著他之前苦心經營的各處勢力,壓下了所有的折子和消息。這樣既不耽誤他複仇的進度,也能敗壞聖上的名聲,一舉兩得。
每每上朝時朝堂上有大臣想要提及災年一事,李大人都及時出聲打斷,然後再在私底下告訴想要當朝進言的大臣,說聖上已經為這事煩心不已,若是再在上朝時提及,聖上更加煩躁,說不定會怪罪到一眾大臣的頭上,到時候他們每一位都脫不了幹係。
久而久之,朝堂上大臣們憐惜自己得來不易的官職,也再沒人當朝提過這事,李大人便成功瞞過了聖上災年一事。
也就是恰巧趕上了長樂坊還未修建完畢,不然長樂坊一旦完工,聖上的暗網組織一經布下,李大人就算想瞞,也不可能瞞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