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太陽逐漸落下,海邊的海水開始變得不再溫暖時,楊三生手裏則提著一個小麻袋,快速的往家的方向跑去。
“娘親!”
推開屋門,楊三生就迫不及待的喊道
“你看我給你帶了什麽好東西!”
剛說完話,楊三生就舉起手裏的小麻袋,一臉興奮的朝著自己的母親,陳氏走去。
此時陳氏正坐在床頭縫補衣物,桌子上的油燈也在楊三生剛剛進屋時被門外的海風吹得左右搖晃,仿佛快要熄滅似的。
好在隨著楊三生關上了屋門,油燈又迅速的恢複了原樣,好似那曾經迷茫彷徨,如今卻堅強的陳氏。
“看你高興的樣子,是不是今天又在哪裏抓到好吃的魚兒啦?”
陳氏放下手中的活計 ,慈愛的看著身高隻有自己一半的兒子,並用手輕撫著兒子稚嫩的臉龐。
“娘,您看。”
楊三生言罷,打開手上的小麻袋,露出了一堆白晶晶的東西。
帶著疑惑和驚異的目光,陳氏輕輕地用手指沾了點麻袋上那一小堆白晶晶的東西放入嘴中,頓時驚詫道“這是鹽!而且還是精鹽!”
隨即陳氏就用驚恐的眼神看著楊三生說道
“三生啊,你是不是跑到官府的地界偷了這些精鹽呀!?”
要知道,從古至今,鹽鐵都是官府的專利,隻有官府才能買賣,隻是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快速獲取錢財,就把販鹽的專利給賣了出去,隻有那些能買得起鹽引的商人才能販鹽。
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鹽引已經不可能再被普通商人所購買。
隻有那些背靠大家族或高官的豪商才能購買,其他人私販鹽可是重罪,搞不好還會滿門抄斬。
雖說楊三生小小年紀也不可能販私鹽,但是偷盜精鹽也不是什麽小罪。
畢竟以他們家目前的狀況,可賠償不起這一小袋精鹽,因此,看到楊三生拿出的精鹽,陳氏才會格外的緊張。
“娘請放心,這些鹽並不是孩兒偷竊所得,而是孩兒閑暇無事時,自己做的。”
楊三生看著明明才二十多歲,頭發上卻已經有不少白絲的母親解釋道。
其實楊三生心裏很清楚,母親年紀輕輕的就開始長白發就是因為長期缺鹽的後果,再加上母親生了自己後,體弱多病,更是需要鹽的補充,因此,他才不得已開始著手自己製鹽。
“你自己做的?!”
聽聞自己這個才九歲的兒子居然會製鹽,並且製作的鹽還能達到精鹽的水準,頓時驚為天人。
………………
為何一名九歲的孩童會製鹽,這是因為,楊三生在心理年齡上並非是一名九歲的孩童,實際上,加上他現在的年紀,他的心理年齡差不多四十一歲了。
因為,此時此刻楊三生的靈魂並不是什麽明朝人,而是一名現代人。
由於一場突發的意外,導致楊三生穿越到如今這個時代。
………………
剛開始的楊三生也是煎熬了很久很久,這才慢慢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一名生活在明朝末期的普通百姓。
前世還算熟讀曆史的楊三生知道,如今已是1625年,天啟五年。
韃子經過了1618年的撫順清河之戰、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1621年的渾河大戰和目前正在進行的寧遠之戰(1624年-1627年),並且此戰最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炸死。
韃子換上了更為狡詐的皇太極上位,更是加速了明朝滅亡,更何況,再過兩年,也就是天啟七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就將駕崩。
隨後,崇禎朱由檢這個有名的勤奮、作死、刻薄寡恩的皇帝將會上位,把明朝最後的家底給敗得一幹二淨。
好在他出生的地方在福建的中左所(廈門),並且這裏在幾十年內都不會屬於韃子的勢力範圍,直到1681年滿清摧毀這裏的城池,並占領中左所。
也就是說,楊三生可以在這裏平安的活到65歲,前提是他不會被當地官府強製征兵去打仗或服勞役。
可楊三生真的就願意在這個小漁村,艱難的生活幾十年,然後等待滿清占領廈門並且投降當一個順民,全家老小還要留著那醜陋的金錢鼠尾辮嗎?
想到這裏,楊三生不自覺的摸了摸腦袋上滿滿的頭發,自言自語道。
“辮子什麽的,還是算了吧,畢竟腦袋禿了五分之四,冬天一到,腦袋可就遭殃了。”
“三生,你剛剛在說什麽?”
聽到楊三生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後,陳氏奇怪的問道。
“沒什麽,娘”
隨口敷衍了精鹽一事,陳氏也沒繼續追問,楊三生又道
“這些鹽請娘親一定要好生保管,我現在要去碼頭迎接父親了。”
“嗯”
陳氏不自覺的緊了緊手裏的這小袋精鹽,點了點頭。
………………
海邊夜晚的海風總是那麽冰涼,哪怕現在是盛夏。
楊三生向著碼頭緩緩走去,今天是他父親楊琮出海捕魚歸來的日子,算算日期,他父親出海捕魚也差不多快半個月了,今天也到了該返航的日子。
一路上,楊三生也在思考自己今後的道路,既然上蒼讓他重生在這個年代,那他也不能辜負了這一切,盡量用他自己所掌握的東西來改變一下曆史,至少,不枉此生吧。
“父親好像並不像是一個普通的漁民,沒有那種老實巴交的淳樸,身上隱約帶著幾分煞氣。”
楊三生不禁想起去年有幾個地痞流氓想要調戲母親,被自己父親的一聲怒喝和眼神嚇走的那一刻,父親身上散發的那種危險的氣息,應該不是普通的漁民所擁有的氣勢。
“看來得找個機會問問自己的父親才行。”
撓了撓腦袋,還是有點不習慣腦袋上的束發,楊三生喃喃自語道。
……………………
ps:自從60多年前,明廷政治、軍隊腐敗,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日本就有一些由浪人組成的倭寇跑到沿海地區奸淫擄掠,燒殺搶奪。
其實,那時候所謂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本國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漁民。
日本的那些浪人倭寇反倒還是少數,隻不過倭寇搶奪的金銀財寶和女人都需要一個龐大的銷贓地,而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銷贓地,因此,倭寇這個稱唿也不算是給日本人亂扣的帽子。
“娘親!”
推開屋門,楊三生就迫不及待的喊道
“你看我給你帶了什麽好東西!”
剛說完話,楊三生就舉起手裏的小麻袋,一臉興奮的朝著自己的母親,陳氏走去。
此時陳氏正坐在床頭縫補衣物,桌子上的油燈也在楊三生剛剛進屋時被門外的海風吹得左右搖晃,仿佛快要熄滅似的。
好在隨著楊三生關上了屋門,油燈又迅速的恢複了原樣,好似那曾經迷茫彷徨,如今卻堅強的陳氏。
“看你高興的樣子,是不是今天又在哪裏抓到好吃的魚兒啦?”
陳氏放下手中的活計 ,慈愛的看著身高隻有自己一半的兒子,並用手輕撫著兒子稚嫩的臉龐。
“娘,您看。”
楊三生言罷,打開手上的小麻袋,露出了一堆白晶晶的東西。
帶著疑惑和驚異的目光,陳氏輕輕地用手指沾了點麻袋上那一小堆白晶晶的東西放入嘴中,頓時驚詫道“這是鹽!而且還是精鹽!”
隨即陳氏就用驚恐的眼神看著楊三生說道
“三生啊,你是不是跑到官府的地界偷了這些精鹽呀!?”
要知道,從古至今,鹽鐵都是官府的專利,隻有官府才能買賣,隻是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快速獲取錢財,就把販鹽的專利給賣了出去,隻有那些能買得起鹽引的商人才能販鹽。
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鹽引已經不可能再被普通商人所購買。
隻有那些背靠大家族或高官的豪商才能購買,其他人私販鹽可是重罪,搞不好還會滿門抄斬。
雖說楊三生小小年紀也不可能販私鹽,但是偷盜精鹽也不是什麽小罪。
畢竟以他們家目前的狀況,可賠償不起這一小袋精鹽,因此,看到楊三生拿出的精鹽,陳氏才會格外的緊張。
“娘請放心,這些鹽並不是孩兒偷竊所得,而是孩兒閑暇無事時,自己做的。”
楊三生看著明明才二十多歲,頭發上卻已經有不少白絲的母親解釋道。
其實楊三生心裏很清楚,母親年紀輕輕的就開始長白發就是因為長期缺鹽的後果,再加上母親生了自己後,體弱多病,更是需要鹽的補充,因此,他才不得已開始著手自己製鹽。
“你自己做的?!”
聽聞自己這個才九歲的兒子居然會製鹽,並且製作的鹽還能達到精鹽的水準,頓時驚為天人。
………………
為何一名九歲的孩童會製鹽,這是因為,楊三生在心理年齡上並非是一名九歲的孩童,實際上,加上他現在的年紀,他的心理年齡差不多四十一歲了。
因為,此時此刻楊三生的靈魂並不是什麽明朝人,而是一名現代人。
由於一場突發的意外,導致楊三生穿越到如今這個時代。
………………
剛開始的楊三生也是煎熬了很久很久,這才慢慢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一名生活在明朝末期的普通百姓。
前世還算熟讀曆史的楊三生知道,如今已是1625年,天啟五年。
韃子經過了1618年的撫順清河之戰、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1621年的渾河大戰和目前正在進行的寧遠之戰(1624年-1627年),並且此戰最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炸死。
韃子換上了更為狡詐的皇太極上位,更是加速了明朝滅亡,更何況,再過兩年,也就是天啟七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就將駕崩。
隨後,崇禎朱由檢這個有名的勤奮、作死、刻薄寡恩的皇帝將會上位,把明朝最後的家底給敗得一幹二淨。
好在他出生的地方在福建的中左所(廈門),並且這裏在幾十年內都不會屬於韃子的勢力範圍,直到1681年滿清摧毀這裏的城池,並占領中左所。
也就是說,楊三生可以在這裏平安的活到65歲,前提是他不會被當地官府強製征兵去打仗或服勞役。
可楊三生真的就願意在這個小漁村,艱難的生活幾十年,然後等待滿清占領廈門並且投降當一個順民,全家老小還要留著那醜陋的金錢鼠尾辮嗎?
想到這裏,楊三生不自覺的摸了摸腦袋上滿滿的頭發,自言自語道。
“辮子什麽的,還是算了吧,畢竟腦袋禿了五分之四,冬天一到,腦袋可就遭殃了。”
“三生,你剛剛在說什麽?”
聽到楊三生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後,陳氏奇怪的問道。
“沒什麽,娘”
隨口敷衍了精鹽一事,陳氏也沒繼續追問,楊三生又道
“這些鹽請娘親一定要好生保管,我現在要去碼頭迎接父親了。”
“嗯”
陳氏不自覺的緊了緊手裏的這小袋精鹽,點了點頭。
………………
海邊夜晚的海風總是那麽冰涼,哪怕現在是盛夏。
楊三生向著碼頭緩緩走去,今天是他父親楊琮出海捕魚歸來的日子,算算日期,他父親出海捕魚也差不多快半個月了,今天也到了該返航的日子。
一路上,楊三生也在思考自己今後的道路,既然上蒼讓他重生在這個年代,那他也不能辜負了這一切,盡量用他自己所掌握的東西來改變一下曆史,至少,不枉此生吧。
“父親好像並不像是一個普通的漁民,沒有那種老實巴交的淳樸,身上隱約帶著幾分煞氣。”
楊三生不禁想起去年有幾個地痞流氓想要調戲母親,被自己父親的一聲怒喝和眼神嚇走的那一刻,父親身上散發的那種危險的氣息,應該不是普通的漁民所擁有的氣勢。
“看來得找個機會問問自己的父親才行。”
撓了撓腦袋,還是有點不習慣腦袋上的束發,楊三生喃喃自語道。
……………………
ps:自從60多年前,明廷政治、軍隊腐敗,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日本就有一些由浪人組成的倭寇跑到沿海地區奸淫擄掠,燒殺搶奪。
其實,那時候所謂的倭寇大部分都是本國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漁民。
日本的那些浪人倭寇反倒還是少數,隻不過倭寇搶奪的金銀財寶和女人都需要一個龐大的銷贓地,而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銷贓地,因此,倭寇這個稱唿也不算是給日本人亂扣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