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重啟爵位,皇帝六璽
三國:因長得帥被小喬撿迴了家 作者:魁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百戶人家每年的賦稅,什麽概念呢?
咱們不妨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二百戶人家,平均算他每戶隻有仨人口,那加起來也怎麽得有六百號人。
此六百人的賦稅(包括人頭稅、土地稅等)都歸你,這筆錢足夠讓你的家族輕輕鬆鬆養多幾十上百來名家丁,耕多幾十上百來畝的田。
這還隻是個食邑二百戶的小小亭侯的財力,要是那種千戶侯、萬戶侯,則更加離譜。
迴想一下楚漢時期劉邦陣容中那位名叫楊喜的小軍官,因搶到項羽的一條大腿而被進封為食邑一千九百戶的赤泉侯,從此讓他的楊氏家族一直顯赫了千年。
這就足以說明千戶侯是個啥含金量,而百戶侯,雖然沒有千戶侯那麽牛,卻也是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爵位。
本來登基後的陳渢是取消了東漢的爵位製的,因為每封一個侯,朝廷每年就要少收一筆巨額賦稅。
不過現在天漢的文武百官之位已經飽和,在外征戰立功的將軍們封無可封,所以陳渢決定重新啟用封侯拜爵。
少收點就少收點吧,至少不能寒了立有戰功的將士們的心呐。
而且重新啟用封侯拜爵,將士們肯定也會更加賣力的想要立功,對天漢的開疆擴土也有好處。
龐統在聽到陳渢想讓自己替陳渢擬旨封馬超為亭侯後,立即開口迴道:“陛下,您別開臣玩笑,臣哪有資格替您擬旨。”
聖旨這玩意兒,其實並不是皇帝親筆寫的。
皇帝是國家的最高權力者,內外心事太多,往往忙不過來,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這時皇帝就會把許多事情交給自己信任的大臣和太監去辦。
比如擬旨
天漢朝一般的聖旨,其實都是出自左右丞相曹操和諸葛亮的手筆。
像什麽提拔和調任地方官員等事務,多是由左右丞相上書陳渢,經陳渢同意後由左右丞相提筆擬旨,蓋完章即可發布實施。
整個過程陳渢隻需要負責點頭,和到最後蓋個章就行。
到現在陳渢甚至連章都不用蓋了,他親征西域後,隻帶了一個皇帝璽在身邊,
其餘用來蓋章的皇帝璽則都交給了皇後小喬保管,現在中央洛陽的聖旨,都是小喬幫陳渢在蓋。
陳渢淡淡的向龐統道:“孔明都行,你怎麽不行?”
龐統聞言,立即有所恍然:對啊!那諸葛小龍都行,我為什麽不行?諸葛小龍能擬旨,我當然也能。
一想到這,龐統果斷接下皇命:“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陳渢見狀一笑:“你啊你,一提到孔明你就來了勁。行,那便交給你了。
臨走時朕在州牧府內留了些聖旨的材料,你可以拿出來擬一道,盡早送到前線給馬超的軍隊壯壯士氣。
至於落實方麵,等朕一迴到洛陽再命人登記實施。”
“可是陛下,那蓋章方麵……?”
聖旨是要蓋章的,單有聖旨材料還不行,還得有國璽。
聞言,陳渢微微挑眉,似想起了什麽:“哦,朕忘了說了,考慮到西域這邊往後會有不少的戰事與外交,加上西域離中原較遠。
所以為了以後朕的旨意在西域這邊能夠快速達成,此次朕收複西域所攜帶的『天子之璽』,暫時留給了張貴人保管。
你擬完旨後,可以請張貴人拿朕的天子之璽幫你蓋一下。”
『天子之璽』,天漢皇帝用來在聖旨上蓋章的皇帝六璽之一。
天漢皇帝的璽,並不單單隻有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作為皇帝的信物(吉祥物),一般不會用來在聖旨上蓋章。
在聖旨上蓋章的,是除傳國玉璽外的'皇帝六璽',此六璽皆有其各自的用法,分別為:
『皇帝行璽』——凡封命(諸侯王及官員)用之;
『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
『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
『天子行璽』——征召大臣用之;
『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
『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用之。
此六璽,外加傳國玉璽,合稱天漢七璽。
陳渢在出發親征西域前,把皇帝六璽中除天子之璽外的五個璽交給了小喬保管。
隻帶了天子之璽在身邊,方便在需要的時候用以蓋章。
現在離開西域迴歸洛陽,陳渢並沒有把天子之璽再帶迴來,而是暫時交給了留在西域的張琪瑛保管。
這樣一來他要想對西域州下達命令時,就可以直接與張琪瑛投影連線,讓擁有天子之璽的她代替自己在西域行皇帝之事。
畢竟中原往返西域一趟,就得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留個天子之璽在西域,辦事效率能提高不少。
雖然天子之璽一般用來蓋策拜外國事務的聖旨,與封侯拜爵調動軍隊等事務不符,但作為皇帝六璽之一,它的身份擺在那,偶爾用用也可以。
最終,得到陳渢準許的龐統擬出了一道聖旨,再由張琪瑛用天子之璽蓋上印章,這道聖旨便成了'真'聖旨。
擬好聖旨後,龐統派人快馬加鞭,將這道聖旨送往遠在大宛前線的馬超軍……
不久
大宛前線
馬超軍營地
龐統所擬的那道聖旨帶到了馬超的麵前:
“天漢五年,七月一日,詔曰:馬超繼隨朕親征西域立下汗馬功勞後,收複大宛再立新功。
特封爾為『樂涫亭侯』,賞牛羊百匹,食邑二百戶。
將軍,請接旨。”
“臣馬超,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超緩緩起身接過聖旨,此刻他的臉上春風得意,雖然隻是個小小的樂涫亭侯。
但他是天漢建立後第一位被陛下封侯的將軍,這怎能讓他不對此而感到高興呢?
收複大宛被封樂涫亭侯,那如果再拿下康居國豈不是能再進一步?
一想到這,馬超當即對手下將士下令道:“將士們,如今陛下重啟爵位封賞,此時不建功,更待何時?
全軍聽令,即刻拔營,目標,康居國國都卑闐城!”
“諾!!!”
爵位,不單單隻有列侯、關內侯,還有庶長、上造、大夫等共二十等爵位。
封侯是有點難,但努努力殺多點敵人當個公士、上造(二十等爵位最低的兩位)還是闊~以的。
這些小爵位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俸祿(低保)領,外加朝廷會賞給你良田一頃,或賞給你住宅一所。爵位越往上獎賞越豐富。
在從他們馬超將軍的口中得知天漢的爵位是個啥東東後,馬超軍四個師隊的將士們立即有了動力,士氣也變得高漲了起來。
當下,他們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多殺敵,多立功,封侯拜爵,耀祖光宗……
咱們不妨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二百戶人家,平均算他每戶隻有仨人口,那加起來也怎麽得有六百號人。
此六百人的賦稅(包括人頭稅、土地稅等)都歸你,這筆錢足夠讓你的家族輕輕鬆鬆養多幾十上百來名家丁,耕多幾十上百來畝的田。
這還隻是個食邑二百戶的小小亭侯的財力,要是那種千戶侯、萬戶侯,則更加離譜。
迴想一下楚漢時期劉邦陣容中那位名叫楊喜的小軍官,因搶到項羽的一條大腿而被進封為食邑一千九百戶的赤泉侯,從此讓他的楊氏家族一直顯赫了千年。
這就足以說明千戶侯是個啥含金量,而百戶侯,雖然沒有千戶侯那麽牛,卻也是大多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爵位。
本來登基後的陳渢是取消了東漢的爵位製的,因為每封一個侯,朝廷每年就要少收一筆巨額賦稅。
不過現在天漢的文武百官之位已經飽和,在外征戰立功的將軍們封無可封,所以陳渢決定重新啟用封侯拜爵。
少收點就少收點吧,至少不能寒了立有戰功的將士們的心呐。
而且重新啟用封侯拜爵,將士們肯定也會更加賣力的想要立功,對天漢的開疆擴土也有好處。
龐統在聽到陳渢想讓自己替陳渢擬旨封馬超為亭侯後,立即開口迴道:“陛下,您別開臣玩笑,臣哪有資格替您擬旨。”
聖旨這玩意兒,其實並不是皇帝親筆寫的。
皇帝是國家的最高權力者,內外心事太多,往往忙不過來,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這時皇帝就會把許多事情交給自己信任的大臣和太監去辦。
比如擬旨
天漢朝一般的聖旨,其實都是出自左右丞相曹操和諸葛亮的手筆。
像什麽提拔和調任地方官員等事務,多是由左右丞相上書陳渢,經陳渢同意後由左右丞相提筆擬旨,蓋完章即可發布實施。
整個過程陳渢隻需要負責點頭,和到最後蓋個章就行。
到現在陳渢甚至連章都不用蓋了,他親征西域後,隻帶了一個皇帝璽在身邊,
其餘用來蓋章的皇帝璽則都交給了皇後小喬保管,現在中央洛陽的聖旨,都是小喬幫陳渢在蓋。
陳渢淡淡的向龐統道:“孔明都行,你怎麽不行?”
龐統聞言,立即有所恍然:對啊!那諸葛小龍都行,我為什麽不行?諸葛小龍能擬旨,我當然也能。
一想到這,龐統果斷接下皇命:“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陳渢見狀一笑:“你啊你,一提到孔明你就來了勁。行,那便交給你了。
臨走時朕在州牧府內留了些聖旨的材料,你可以拿出來擬一道,盡早送到前線給馬超的軍隊壯壯士氣。
至於落實方麵,等朕一迴到洛陽再命人登記實施。”
“可是陛下,那蓋章方麵……?”
聖旨是要蓋章的,單有聖旨材料還不行,還得有國璽。
聞言,陳渢微微挑眉,似想起了什麽:“哦,朕忘了說了,考慮到西域這邊往後會有不少的戰事與外交,加上西域離中原較遠。
所以為了以後朕的旨意在西域這邊能夠快速達成,此次朕收複西域所攜帶的『天子之璽』,暫時留給了張貴人保管。
你擬完旨後,可以請張貴人拿朕的天子之璽幫你蓋一下。”
『天子之璽』,天漢皇帝用來在聖旨上蓋章的皇帝六璽之一。
天漢皇帝的璽,並不單單隻有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作為皇帝的信物(吉祥物),一般不會用來在聖旨上蓋章。
在聖旨上蓋章的,是除傳國玉璽外的'皇帝六璽',此六璽皆有其各自的用法,分別為:
『皇帝行璽』——凡封命(諸侯王及官員)用之;
『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用之;
『皇帝信璽』——凡發兵用之;
『天子行璽』——征召大臣用之;
『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
『天子信璽』——事天地鬼神用之。
此六璽,外加傳國玉璽,合稱天漢七璽。
陳渢在出發親征西域前,把皇帝六璽中除天子之璽外的五個璽交給了小喬保管。
隻帶了天子之璽在身邊,方便在需要的時候用以蓋章。
現在離開西域迴歸洛陽,陳渢並沒有把天子之璽再帶迴來,而是暫時交給了留在西域的張琪瑛保管。
這樣一來他要想對西域州下達命令時,就可以直接與張琪瑛投影連線,讓擁有天子之璽的她代替自己在西域行皇帝之事。
畢竟中原往返西域一趟,就得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留個天子之璽在西域,辦事效率能提高不少。
雖然天子之璽一般用來蓋策拜外國事務的聖旨,與封侯拜爵調動軍隊等事務不符,但作為皇帝六璽之一,它的身份擺在那,偶爾用用也可以。
最終,得到陳渢準許的龐統擬出了一道聖旨,再由張琪瑛用天子之璽蓋上印章,這道聖旨便成了'真'聖旨。
擬好聖旨後,龐統派人快馬加鞭,將這道聖旨送往遠在大宛前線的馬超軍……
不久
大宛前線
馬超軍營地
龐統所擬的那道聖旨帶到了馬超的麵前:
“天漢五年,七月一日,詔曰:馬超繼隨朕親征西域立下汗馬功勞後,收複大宛再立新功。
特封爾為『樂涫亭侯』,賞牛羊百匹,食邑二百戶。
將軍,請接旨。”
“臣馬超,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超緩緩起身接過聖旨,此刻他的臉上春風得意,雖然隻是個小小的樂涫亭侯。
但他是天漢建立後第一位被陛下封侯的將軍,這怎能讓他不對此而感到高興呢?
收複大宛被封樂涫亭侯,那如果再拿下康居國豈不是能再進一步?
一想到這,馬超當即對手下將士下令道:“將士們,如今陛下重啟爵位封賞,此時不建功,更待何時?
全軍聽令,即刻拔營,目標,康居國國都卑闐城!”
“諾!!!”
爵位,不單單隻有列侯、關內侯,還有庶長、上造、大夫等共二十等爵位。
封侯是有點難,但努努力殺多點敵人當個公士、上造(二十等爵位最低的兩位)還是闊~以的。
這些小爵位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俸祿(低保)領,外加朝廷會賞給你良田一頃,或賞給你住宅一所。爵位越往上獎賞越豐富。
在從他們馬超將軍的口中得知天漢的爵位是個啥東東後,馬超軍四個師隊的將士們立即有了動力,士氣也變得高漲了起來。
當下,他們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多殺敵,多立功,封侯拜爵,耀祖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