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行刑結束,陳渢共得城池建築八座、經濟建築與生活建築十七座。


    烏孫國王安歸靡等眾烏孫罪臣被處刑後,跟隨陳渢而來的兩萬西域士兵無不覺得解氣,對此大感痛快,對陳渢的忠誠度也緊跟著噌噌噌的飛快上漲。


    最終活下來的八名親漢派烏孫大臣也都紛紛堅定的向陳渢表示了效忠。


    陳渢暫表八人中政治能力最高的一流文臣丞空為烏孫族的新昆彌,攜其餘七名親漢派大臣共同輔佐自己引領和治理烏孫一族。


    也就是從此刻開始,烏孫國赤穀城區域內共二十餘萬烏孫族人,有了另外一個嶄新的民族稱號——天漢民族。


    【叮咚,支線任務[一個與華夏密不可分的遊牧民族]完成。】


    【獲得獎勵:『元代蒙古弓』x張、『風羽箭』x支。】


    【元代蒙古弓


    ★★★★☆


    這弓,不是普通的弓。


    而是由牛角、竹木胎、牛筋、動物膠等材料經過百十道工序加工而成的複合強弓,角麵連靶通長三尺,重量輕,射程遠,威力大。不僅是軍隊機動作戰、以少勝多的優質武器,更是百姓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不二之選。


    缺點:維護麻煩、不能長期保存,最長隻能保存個百十年。】


    …………


    【風羽箭


    ★★★☆☆


    特點為箭羽兩側存有空隙,可容風力,從而減少箭矢在飛行過程中的偏轉,精準度極高,射中後即使當場不死,後期也可能會箭創不愈而亡,殺傷力較強。


    缺點:破甲低。】


    嗯…還行。


    獲得係統獎勵的一萬張蒙古弓和十萬支風羽箭後,陳渢迫不及待的拿出來武裝在了手下一萬名西域騎兵的身上,並將這一萬名西域騎兵的新編製命名為———'風羽師'。


    風羽師,這支後來為天漢橫掃大漠草原、征服印度半島立下赫赫之功,有'天漢西域民族革命軍'王牌之師之稱的部隊,就此誕生。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咱先言歸正傳


    赤穀城一戰,標誌著北匈奴和烏孫聯軍戰敗的開端,當遠在伊犁河穀前線的北烏聯軍得知赤穀城已經失守的消息後,北烏聯軍上下士氣大減。


    反觀天漢大帝陳渢所率領的兩萬西域軍,於赤穀城短暫的歇息了半日,便再次鬥誌昂揚的踏上征途。


    兩萬西域軍外加三萬烏孫赤穀城降軍共五萬人,在烏孫新昆彌丞空的引路下由赤穀城向北而出,走小道經山路跨過天山山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踏入了伊犁河穀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陳渢軍中,不僅擁有裝備明光鎧的明光鐵騎,還擁有推著投石車和攻城弩車的遠程重炮手;更有裝備諸葛連弩的步弓手,和裝備蒙古弓、風羽箭的弓騎手。


    尤其是其中那一萬裝備了蒙古弓和風羽箭的風羽師將士,無論是在殺傷力上亦或是射程上,都遠勝於北烏聯軍的士兵。


    以快、準、狠著稱的風羽箭,雖然破甲率較低,但對當時多以皮甲為主要裝備的北匈奴和烏孫士兵來說,卻是猶如噩夢般的存在。


    順利進入伊犁河穀後的陳渢軍,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倚仗著多兵種協同作戰和裝備優勢一路平推,所過之處沒有任何一支敵軍能夠抵擋。


    再加上陳渢那隱藏天賦上帝視角的輔助下,陳渢軍的每一次偷襲,都是精準打擊,每一次戰鬥,都是大勝收場。


    僅僅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陳渢軍便先後擊潰防守於伊犁河穀南境和西境的烏孫左大將部、北匈奴右骨都侯部、北匈奴西漠王部等數支敵軍,占領並解放了伊犁河穀南、西兩境。


    【叮咚,檢測到宿主手下禆將軍張飛擊殺北匈奴右骨都侯,獲得『明代遵化煉鐵廠(經濟建築)』x1座。】


    【叮咚,檢測到宿主手下安蜀將軍黃忠擊殺北匈奴西漠王,獲得『唐代造紙作坊(經濟建築)』x1座………】


    打到最後,原本足有將近二十萬眾的北烏聯軍,被消滅的隻剩下伊犁河穀北境的北匈奴單於唿屠延斯本部的三萬人,和東境北匈奴左、右賢王兩部那不足一萬人的殘軍。


    而烏孫方麵的敵軍將士,早就在被打的懷疑人生後紛紛在中途棄暗投明,脫離北匈奴人向陳渢軍投了降。


    陳渢軍所向披靡、屢戰屢勝的消息,自然而然的也傳到了離烏孫國較近的一些個西域國家內………


    西域


    龜茲國


    國都延城


    龜茲國大都尉丞〖阿爾〗向龜茲國王〖白板〗進言道:“王,眼下漢皇親征烏孫,短短一個月,便凝聚十餘國之力一舉攻破烏孫國都,接連擊敗北匈奴和烏孫的軍隊,其實力已然不言而喻,不能再猶豫了。


    為了龜茲國的未來作打算,臣建議王即刻帶領龜茲的將士們,應詔出兵烏孫,協助漢皇征討餘賊,以明確立場。”


    龜茲國王白板卻是麵作為難,有些拿不準主意:“可是…先前形勢不果時漢皇發詔,我們沒有響應,如今漢皇得勢了我們才出兵,這樣是否…有些為時已晚了呢?”


    阿爾道:“王,雪中送炭故可貴,錦上添花猶未遲,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比起按兵不動不作為,其依然可取啊。”


    白板聞言醒悟,決定采取手下大都尉丞阿爾的建議,親自率領龜茲國共兩萬勝兵,出兵烏孫以協助漢皇陳渢。


    不隻是龜茲國,與烏孫相鄰的疏勒、莎車、溫宿、姑墨、尉頭、蒲犁等西域小國也都十分默契的打著協助漢皇征討餘賊的口號,開始先後發兵烏孫國。


    一時之間,一大批衣著不一、裝備不一、五顏六色的軍隊士兵湧入烏孫國南境,翻過險峻的天山山脈,最終共同抵達伊犁河穀西南處陳渢軍所占領的伊安城,覲見了漢皇陳渢。


    ………


    伊犁河穀西南


    伊安城


    以龜茲國王白板為首的眾西域國國王在第一次麵見漢皇陳渢的時候,皆是麵麵相看,隨即心領神會,動作略顯生疏的向陳渢行了漢朝的君臣之禮:


    “臣,龜茲國國王〖白板〗。”


    “溫宿國國王〖溫石〗。”


    “姑墨國國王〖姑長蘇〗………”


    “參見漢皇陛下!!!”


    麵對眾西域國國王的朝拜,陳渢平靜而又不失威嚴的甩了甩衣袖,道:“平身。”


    “謝漢皇!!!”


    臣,代表著臣服的意思,這說明此時以龜茲國為首的眾西域小國,已經重新把漢朝廷默認為了他們共同的'大哥',而漢皇陳渢,則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君主。


    原本隻有幾萬人規模的天漢西域軍,也在龜茲等國的加入後,軍隊人數突破到了十二萬眾,如果再算上那一大批烏孫降兵的話,總人數足有十七八萬人之多。


    這時一個較大的問題出現在了陳渢的麵前,那就是應該如何去統領這麽一群龐大而又雜亂的來自不同民族的士兵,將他們凝聚成一支擁有信仰、為國為民的正規軍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因長得帥被小喬撿迴了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魁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魁守並收藏三國:因長得帥被小喬撿迴了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