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漢中張魯,五鬥米教
三國:因長得帥被小喬撿迴了家 作者:魁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攻打荊州劉表,不用想那益州的劉璋肯定也會幫劉表抵禦陳渢。
益州上麵與涼州相連,所以陳渢給涼州的馬騰留了些兵馬,以抵禦劉璋。
但這個時候,陳渢突然又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南下攻打二劉。
為什麽呢?
讓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波。
提問:為什麽陳渢突然停下,沒有繼續南下攻打二劉呢?
答:因為陳渢的後勤出了問題。
當今天下,拋開第一視角,以第三視角而論,陳渢現在雖然占據了北方各州,但還沒有穩定,先前北方百姓因胡人入侵,北方人口急劇減少,不說招新兵,北方就連用來重新種田的百姓都不夠了。
這也是陳渢現在兵力為什麽這麽少的原因,因為北方近乎沒人了,先前全都南逃的北方百姓,有一半逃到了陳渢的徐、揚二州,另一半則逃到了益州和荊州。
收複北方各州後,陳渢的揚、交、徐這三個糧倉,不僅僅要供給軍隊糧草,還要運輸向北方各州以輔助北方恢複民生和經濟。
所以如今表麵看起來很華麗的陳渢,內部已是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這個節骨眼很關鍵。
雖然陳渢是擁有靠係統武裝出來的三萬重甲兵沒錯,橫掃中原也是沒問題,可要對上這益州的巴蜀之地和荊州的江水縱橫之地,不太好說。
要是陰溝翻船了,可就和前世野史中的赤壁之戰戰敗後的曹操一樣,得要歇很久了。
繼續強行南下和二劉打也可以,不過可別忘了,大漢北方還有鮮卑和北匈奴的存在。
如果陳渢在南方和二劉拚命的消耗,大漢北方的鮮卑和北匈奴趁機入侵,到時要再搞出一波五胡亂中原,就算是陳渢也吃不太消。
主要是陳渢能打,和陳渢的軍隊能打沒用啊?百姓都死光了,經濟都沒了,田都荒廢了,那這國家,也就走向衰落了。
陳渢心想:現在的自己坐擁北方各州,甚至有南方的揚州,交州,隻要把經濟和民心鞏固好了,慢慢耗都能把劉表和劉璋耗死,為什麽要急於一時呢?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陳渢打算休戰止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分析完畢
迴歸主線
決定休養生息的陳渢,將手下軍隊拆分,重點駐守涼、司、揚等州,以提防劉表劉璋。
不過由於揚州與涼州,一個最東,一個最西,兩個州的後勤路線拉得巨長,糧草運輸一來一迴所消耗的時間可不止一點半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渢思來想去,最終緩緩將目光放在了位於涼、司、益、荊四州中間的……漢中郡上。
漢中郡,在張魯的治理下已有二十餘載,加上漢中因四麵地勢險固,一直未受戰亂影響,土地肥沃,富得流水。
如果陳渢能夠拉攏漢中的張魯站隊他這邊,那麽他在西北方的後勤負擔不僅能得到減輕,還能夠多一批兵力。
且張魯等漢中百姓又熟悉巴蜀之地,以後如果攻打益州的時候有他們做向導,也將事半功倍。
龐統也看出了當前是個什麽局勢,於是自告奮勇的向陳渢請示道:“主公,屬下願出使漢中,替主公勸降張魯。”
陳渢點頭同意,隨即又向龐統囑咐了幾句後,便派龐統出使漢中勸降張魯去了。
陳渢曾聽聞過張魯的事跡,以五鬥米教安定漢中,乃一道教頭頭,為人還算有點才能,若能招降,自然是一大幸事。到時稱帝後正確的引用些道教知識,也有助於鞏固統一。
………
益州
漢中郡
南鄭縣
龐統順利進入了漢中,並麵見了張魯:“在下龐統,見過張師君。”
張魯乃天師道教祖張道陵之孫,五鬥米道的第三代天師,自稱師君,其教徒也都稱其為師君,龐統入鄉隨俗,也就這麽叫了。
張魯道:“龐使節不必多禮,請入坐。”
“多謝。”龐統拱了拱手後,轉身入座。
“不知陳將軍派龐使節前來,是為何事?”張魯大概猜得出龐統的來意,不過還是得確認一下。
龐統拱手迴道:“我家主公此次讓我前來,是為了張師君您所著想呐!”
張魯聞言不解:“哦?為我著想?”
龐統道:“是的。漢中之地,之所以能夠民康物阜、五穀豐登,全因張師君的治理有方,這說明您有能。
五鬥米教,使漢中的百姓團結一心,人人都尊重於您,這說明您有德………”
龐統先是誇讚了張魯一番,使得張魯雖然表麵平靜,內心卻是十分的美滋滋。
鋪墊完後,龐統開始點題:“張師君您之才能,隻是運用在此一處小小的漢中郡,是否有些大才小用了呢?”
“嗯……”張魯抬手捋了捋胡須,目光微抬,似若有所思。
龐統見狀,停了停頓後,繼續道:“漢中太小,限製了您真正的才能,要成就大功業,您需要更大、且更廣闊的土地。
而這一樣,我家主公恰好擁有,所以,我家主公派我來了,為了讓您的天師道發揚光大而來。”
這,其實是陳渢的意思,陳渢看上了張魯的能力,張魯的五鬥米教,屬於道教,而且是正統道教。(科普一下,張魯的五鬥米教乃是天師道,隻是因為入教要交五鬥米,所以才又稱五鬥米教。)
陳渢不僅要稱霸全球,還要將大漢的文化輸向全球,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把領土打下來沒用,你還得把大漢的文化信仰也都輸出出去才有用,文化思想上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但這麽一項大工程,得需要有人幫忙啊!
所以作為天師道教祖張道陵之孫的張魯,再合適不過了,陳渢打算招降張魯,然後以其為基礎把大漢道教重新完善,傳播全球。
嗯?
怕他會造反?
有係統檢測的陳渢表示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擔憂,忠誠度低就先不用唄,先招過來慢慢培養,等忠誠度高了再用不就行了。
“龐使節的意思,我明白了,容我好好考慮考慮。”張魯表示自己需要點時間來做決定。
龐統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便不作多打擾了,這是我家主公讓我轉交給您的東西。”
說著,龐統從身上拿出了一幅畫卷,呈給了張魯:“您看完後,或許便會有所明了。”
張魯讓手下人接過了龐統手中的畫卷。
龐統在做完這些後,向張魯留下一句:“張師君若決定好後,可以隨時喚我。”
說罷,龐統告辭了張魯,暫時迴到了他的客人屋,該吃吃,該喝喝,靜待張魯的答複………
益州上麵與涼州相連,所以陳渢給涼州的馬騰留了些兵馬,以抵禦劉璋。
但這個時候,陳渢突然又停了下來,沒有繼續南下攻打二劉。
為什麽呢?
讓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波。
提問:為什麽陳渢突然停下,沒有繼續南下攻打二劉呢?
答:因為陳渢的後勤出了問題。
當今天下,拋開第一視角,以第三視角而論,陳渢現在雖然占據了北方各州,但還沒有穩定,先前北方百姓因胡人入侵,北方人口急劇減少,不說招新兵,北方就連用來重新種田的百姓都不夠了。
這也是陳渢現在兵力為什麽這麽少的原因,因為北方近乎沒人了,先前全都南逃的北方百姓,有一半逃到了陳渢的徐、揚二州,另一半則逃到了益州和荊州。
收複北方各州後,陳渢的揚、交、徐這三個糧倉,不僅僅要供給軍隊糧草,還要運輸向北方各州以輔助北方恢複民生和經濟。
所以如今表麵看起來很華麗的陳渢,內部已是出現了不少問題,現在這個節骨眼很關鍵。
雖然陳渢是擁有靠係統武裝出來的三萬重甲兵沒錯,橫掃中原也是沒問題,可要對上這益州的巴蜀之地和荊州的江水縱橫之地,不太好說。
要是陰溝翻船了,可就和前世野史中的赤壁之戰戰敗後的曹操一樣,得要歇很久了。
繼續強行南下和二劉打也可以,不過可別忘了,大漢北方還有鮮卑和北匈奴的存在。
如果陳渢在南方和二劉拚命的消耗,大漢北方的鮮卑和北匈奴趁機入侵,到時要再搞出一波五胡亂中原,就算是陳渢也吃不太消。
主要是陳渢能打,和陳渢的軍隊能打沒用啊?百姓都死光了,經濟都沒了,田都荒廢了,那這國家,也就走向衰落了。
陳渢心想:現在的自己坐擁北方各州,甚至有南方的揚州,交州,隻要把經濟和民心鞏固好了,慢慢耗都能把劉表和劉璋耗死,為什麽要急於一時呢?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陳渢打算休戰止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分析完畢
迴歸主線
決定休養生息的陳渢,將手下軍隊拆分,重點駐守涼、司、揚等州,以提防劉表劉璋。
不過由於揚州與涼州,一個最東,一個最西,兩個州的後勤路線拉得巨長,糧草運輸一來一迴所消耗的時間可不止一點半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渢思來想去,最終緩緩將目光放在了位於涼、司、益、荊四州中間的……漢中郡上。
漢中郡,在張魯的治理下已有二十餘載,加上漢中因四麵地勢險固,一直未受戰亂影響,土地肥沃,富得流水。
如果陳渢能夠拉攏漢中的張魯站隊他這邊,那麽他在西北方的後勤負擔不僅能得到減輕,還能夠多一批兵力。
且張魯等漢中百姓又熟悉巴蜀之地,以後如果攻打益州的時候有他們做向導,也將事半功倍。
龐統也看出了當前是個什麽局勢,於是自告奮勇的向陳渢請示道:“主公,屬下願出使漢中,替主公勸降張魯。”
陳渢點頭同意,隨即又向龐統囑咐了幾句後,便派龐統出使漢中勸降張魯去了。
陳渢曾聽聞過張魯的事跡,以五鬥米教安定漢中,乃一道教頭頭,為人還算有點才能,若能招降,自然是一大幸事。到時稱帝後正確的引用些道教知識,也有助於鞏固統一。
………
益州
漢中郡
南鄭縣
龐統順利進入了漢中,並麵見了張魯:“在下龐統,見過張師君。”
張魯乃天師道教祖張道陵之孫,五鬥米道的第三代天師,自稱師君,其教徒也都稱其為師君,龐統入鄉隨俗,也就這麽叫了。
張魯道:“龐使節不必多禮,請入坐。”
“多謝。”龐統拱了拱手後,轉身入座。
“不知陳將軍派龐使節前來,是為何事?”張魯大概猜得出龐統的來意,不過還是得確認一下。
龐統拱手迴道:“我家主公此次讓我前來,是為了張師君您所著想呐!”
張魯聞言不解:“哦?為我著想?”
龐統道:“是的。漢中之地,之所以能夠民康物阜、五穀豐登,全因張師君的治理有方,這說明您有能。
五鬥米教,使漢中的百姓團結一心,人人都尊重於您,這說明您有德………”
龐統先是誇讚了張魯一番,使得張魯雖然表麵平靜,內心卻是十分的美滋滋。
鋪墊完後,龐統開始點題:“張師君您之才能,隻是運用在此一處小小的漢中郡,是否有些大才小用了呢?”
“嗯……”張魯抬手捋了捋胡須,目光微抬,似若有所思。
龐統見狀,停了停頓後,繼續道:“漢中太小,限製了您真正的才能,要成就大功業,您需要更大、且更廣闊的土地。
而這一樣,我家主公恰好擁有,所以,我家主公派我來了,為了讓您的天師道發揚光大而來。”
這,其實是陳渢的意思,陳渢看上了張魯的能力,張魯的五鬥米教,屬於道教,而且是正統道教。(科普一下,張魯的五鬥米教乃是天師道,隻是因為入教要交五鬥米,所以才又稱五鬥米教。)
陳渢不僅要稱霸全球,還要將大漢的文化輸向全球,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把領土打下來沒用,你還得把大漢的文化信仰也都輸出出去才有用,文化思想上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但這麽一項大工程,得需要有人幫忙啊!
所以作為天師道教祖張道陵之孫的張魯,再合適不過了,陳渢打算招降張魯,然後以其為基礎把大漢道教重新完善,傳播全球。
嗯?
怕他會造反?
有係統檢測的陳渢表示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擔憂,忠誠度低就先不用唄,先招過來慢慢培養,等忠誠度高了再用不就行了。
“龐使節的意思,我明白了,容我好好考慮考慮。”張魯表示自己需要點時間來做決定。
龐統道:“既然如此,那在下便不作多打擾了,這是我家主公讓我轉交給您的東西。”
說著,龐統從身上拿出了一幅畫卷,呈給了張魯:“您看完後,或許便會有所明了。”
張魯讓手下人接過了龐統手中的畫卷。
龐統在做完這些後,向張魯留下一句:“張師君若決定好後,可以隨時喚我。”
說罷,龐統告辭了張魯,暫時迴到了他的客人屋,該吃吃,該喝喝,靜待張魯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