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從糧庫弄到稻糠,王小六隻好向吳薇賠罪。
吳薇沒怪他,如今就是這樣的條件,隻能自己想辦法克服。
其實她有備用方案,不過效果沒有稻糠好,少了稻糠,對蟲子的生長速度和繁殖有些許的影響。
聽了吳薇相關數據的對比,王小六覺得還行,“好像也沒差多少。”
吳薇一瞪眼:“什麽叫沒差多少?科學研究必須準確,稀裏糊塗的哪能行?”
“我錯了,您別生氣,”王小六急忙道歉,“您聽我說,即便咱們弄來了稻糠,發到村裏人手裏,您信不信,他們隻會把東西偷偷省下來,喂給自己家的雞,舍不得喂蟲子吃。”
吳薇沉默片刻,無奈的妥協,“用稻糠是最好的辦法,少量一點點,就能得到大量的蟲子……好吧,好吧,你說的也對。”
王小六小心翼翼的提議:“咱們去跟村長說說情況,看他們啥想法。”王小六認為,去掉稻糠的前提下,蟲子的產率降低了三成左右,村幹部應該能接受。
果然村幹部都覺得這樣挺好,不就是長得慢點,出產率低點嗎,完全沒問題。
反正村裏人知道,養雞場按重量收蟲子後,對養蟲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了,吳薇帶來的蟲子都不夠分,好幾戶人家為此還幹仗了。
後來村幹部決定,先可著勞動力少的人家來,其他人往後排。
像王家就沒排上號,為此楊愛娣非常生氣,找到村幹部鬧了好大一場,連哭帶嚎,一度試圖用褲帶上吊,被村幹部無視,後在王水發的斥罵聲中,由三個兒媳連拉帶拽弄迴了家。
王小六因為上班,錯過了老媽大鬧村委會的壯舉,聽王小五提了一嘴,當時他深深扼腕,白白錯過了一場大戲。
蟲子的問題解決了,王小六又跟著王有福,去山包看雞苗的生長情況。
張教授天天泡在養雞場,比剛來時憔悴滄桑了不少。
看見他倆過來了,跟村長商量:“村子裏有得是地方,溝塘子小路兩邊,都撒上草籽,等到秋天就能收獲無數的草籽,到時候安排村裏的小孩收起來,夠雞冬天吃的了。”
王有福點頭,“多虧張教授提醒,我還真是沒想到這茬,一會兒迴村我就安排人幹。”
說完草籽的問題,張教授提起黃皮子和長蟲的事情。
說起黃皮子和長蟲,張教授要愁死了,“這東西可算是找到吃飯的地方了,總來禍害雞苗,這才幾天啊,已經被它們吃了十多隻。”
王小六大吃一驚,折損率太高了。
王有福撓頭,對這玩意,他也沒太好的辦法,主要是不好對付。
特別是黃皮子,東北農村的傳聞中,黃皮子那叫一個邪乎。
如果有人打傷了它,那麽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不用過清淨日子了,它必定要鬧個天翻地覆,嚴重的話,甚至會被它鬧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有這樣的傳聞,很多人對其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不敢招惹。
“不行就多弄幾隻狗,”王小六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王有福:“我再安排幾個人晚上,多巡幾遍山,那玩意害怕人,應該能管點用。”
王小六突然想到:“試試用耗夾子。”
王有福苦笑:“耗夾子要用到鐵,貴著呢,咱村總共不到十個,全都放到這個山上了。”
張教授見他們發愁,還有心情安慰他們:“沒事,雞再大點就好了。”
雞長大了,就不容易被禍害了。
不過,還沒等雞長大,村裏接到通知,他們村要接收一批知青。
村幹部把王小六找去商量事情。
王家眾人對此深感榮幸,覺得自家小六有能耐,在村裏人麵前很是得意。
而王小四越發怨恨王小六,自己已經跟他道歉了,他對自己還是不冷不熱的,挺大個男人心眼卻比針眼還小,自己不過是發兩句牢騷,他至於記恨到現在嗎。
王小四在心裏暗暗發誓,等自己飛黃騰達的那天,一定要找王小六,討迴自己今日受的窩囊氣。
王小六去了村委,聽到是要來知青了,恍然記起,上輩子這些知青來了後,鬧出不少事情,忍不住露出一個牙疼的表情。
村幹部跟他是一個表情,這幾年下來不少知青,鎮上讓下麵的村子輪換接收。
村幹部沒少聽別其他村的幹部抱怨,知青幹不了重活,還總瞎鬧騰,動不動就上綱上線,說他們村幹部處事不公,叫嚷著要向上反映情況。
所以,今天接到鎮上通知,讓他們做好準備接收知青,村幹部感到頭疼,十分的抗拒。
“小六啊,你說這可咋整,今年下來的知青歸咱村接收。”村幹部眼含期待的盯著王小六。
王小六弄不明白,找自己來有啥用。知青下鄉是政策,別的村子早就有知青了,跟那些村子比起來,青山村晚了好幾年才來一批,已經算是幸運的。
王有福隱晦的問:“能不能找找人,把知青分到別的村去,像紅石村也沒有知青,可以讓這批知青去紅石村,咱們村往後排一排。”他們此時還抱著希望,萬一過兩年取消了知青,那青山村就躲過去了。
王小六恍然大悟,他還尋思,為啥村幹部要找自己商量知青的事,難道自己不知不覺間,在村子裏的地位已經如此重要了。
原來他們想讓自己出力,幫他們找關係走後門。
“如果沒接到通知還有可能,”王小六戳破他們的幻想,“現在咱們村子接到了這個消息,別的村子十有八九也聽到了風聲,這時候哪有人,肯冒著被舉報的風險幫忙?”
村幹部泄氣,“那就隻能接下這些知青?”
王小六好心好意提醒他們:“還是提前給他們安排好住的地方吧。”
上輩子村幹部想的挺好,尋思把知青打散,分到老鄉家裏住,避免他們湊到一起搞事情。
想法是不錯,可惜沒料到,知青們分散開後,確實沒啥凝聚力,但卻阻止不了他們搞事情。
住在老鄉家裏,因為生活習慣等的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
有幾個知青,掐尖要強,非說老鄉欺負他們,鬧得不可開交。
當然這都是小事情,更大的問題是,知青住到老鄉家裏,進進出出的,和村裏的年輕男女難免有接觸。
這些知青都是知識分子,說話做事斯文有禮,長得還白淨,把鄉下娃襯得一個個灰頭土臉,磕磣得看不下去眼,還粗俗沒文化。
惹得村裏的小夥子大姑娘春心萌動,並因此鬧出很多事情。
吳薇沒怪他,如今就是這樣的條件,隻能自己想辦法克服。
其實她有備用方案,不過效果沒有稻糠好,少了稻糠,對蟲子的生長速度和繁殖有些許的影響。
聽了吳薇相關數據的對比,王小六覺得還行,“好像也沒差多少。”
吳薇一瞪眼:“什麽叫沒差多少?科學研究必須準確,稀裏糊塗的哪能行?”
“我錯了,您別生氣,”王小六急忙道歉,“您聽我說,即便咱們弄來了稻糠,發到村裏人手裏,您信不信,他們隻會把東西偷偷省下來,喂給自己家的雞,舍不得喂蟲子吃。”
吳薇沉默片刻,無奈的妥協,“用稻糠是最好的辦法,少量一點點,就能得到大量的蟲子……好吧,好吧,你說的也對。”
王小六小心翼翼的提議:“咱們去跟村長說說情況,看他們啥想法。”王小六認為,去掉稻糠的前提下,蟲子的產率降低了三成左右,村幹部應該能接受。
果然村幹部都覺得這樣挺好,不就是長得慢點,出產率低點嗎,完全沒問題。
反正村裏人知道,養雞場按重量收蟲子後,對養蟲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了,吳薇帶來的蟲子都不夠分,好幾戶人家為此還幹仗了。
後來村幹部決定,先可著勞動力少的人家來,其他人往後排。
像王家就沒排上號,為此楊愛娣非常生氣,找到村幹部鬧了好大一場,連哭帶嚎,一度試圖用褲帶上吊,被村幹部無視,後在王水發的斥罵聲中,由三個兒媳連拉帶拽弄迴了家。
王小六因為上班,錯過了老媽大鬧村委會的壯舉,聽王小五提了一嘴,當時他深深扼腕,白白錯過了一場大戲。
蟲子的問題解決了,王小六又跟著王有福,去山包看雞苗的生長情況。
張教授天天泡在養雞場,比剛來時憔悴滄桑了不少。
看見他倆過來了,跟村長商量:“村子裏有得是地方,溝塘子小路兩邊,都撒上草籽,等到秋天就能收獲無數的草籽,到時候安排村裏的小孩收起來,夠雞冬天吃的了。”
王有福點頭,“多虧張教授提醒,我還真是沒想到這茬,一會兒迴村我就安排人幹。”
說完草籽的問題,張教授提起黃皮子和長蟲的事情。
說起黃皮子和長蟲,張教授要愁死了,“這東西可算是找到吃飯的地方了,總來禍害雞苗,這才幾天啊,已經被它們吃了十多隻。”
王小六大吃一驚,折損率太高了。
王有福撓頭,對這玩意,他也沒太好的辦法,主要是不好對付。
特別是黃皮子,東北農村的傳聞中,黃皮子那叫一個邪乎。
如果有人打傷了它,那麽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不用過清淨日子了,它必定要鬧個天翻地覆,嚴重的話,甚至會被它鬧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有這樣的傳聞,很多人對其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不敢招惹。
“不行就多弄幾隻狗,”王小六也不知道有沒有用。
王有福:“我再安排幾個人晚上,多巡幾遍山,那玩意害怕人,應該能管點用。”
王小六突然想到:“試試用耗夾子。”
王有福苦笑:“耗夾子要用到鐵,貴著呢,咱村總共不到十個,全都放到這個山上了。”
張教授見他們發愁,還有心情安慰他們:“沒事,雞再大點就好了。”
雞長大了,就不容易被禍害了。
不過,還沒等雞長大,村裏接到通知,他們村要接收一批知青。
村幹部把王小六找去商量事情。
王家眾人對此深感榮幸,覺得自家小六有能耐,在村裏人麵前很是得意。
而王小四越發怨恨王小六,自己已經跟他道歉了,他對自己還是不冷不熱的,挺大個男人心眼卻比針眼還小,自己不過是發兩句牢騷,他至於記恨到現在嗎。
王小四在心裏暗暗發誓,等自己飛黃騰達的那天,一定要找王小六,討迴自己今日受的窩囊氣。
王小六去了村委,聽到是要來知青了,恍然記起,上輩子這些知青來了後,鬧出不少事情,忍不住露出一個牙疼的表情。
村幹部跟他是一個表情,這幾年下來不少知青,鎮上讓下麵的村子輪換接收。
村幹部沒少聽別其他村的幹部抱怨,知青幹不了重活,還總瞎鬧騰,動不動就上綱上線,說他們村幹部處事不公,叫嚷著要向上反映情況。
所以,今天接到鎮上通知,讓他們做好準備接收知青,村幹部感到頭疼,十分的抗拒。
“小六啊,你說這可咋整,今年下來的知青歸咱村接收。”村幹部眼含期待的盯著王小六。
王小六弄不明白,找自己來有啥用。知青下鄉是政策,別的村子早就有知青了,跟那些村子比起來,青山村晚了好幾年才來一批,已經算是幸運的。
王有福隱晦的問:“能不能找找人,把知青分到別的村去,像紅石村也沒有知青,可以讓這批知青去紅石村,咱們村往後排一排。”他們此時還抱著希望,萬一過兩年取消了知青,那青山村就躲過去了。
王小六恍然大悟,他還尋思,為啥村幹部要找自己商量知青的事,難道自己不知不覺間,在村子裏的地位已經如此重要了。
原來他們想讓自己出力,幫他們找關係走後門。
“如果沒接到通知還有可能,”王小六戳破他們的幻想,“現在咱們村子接到了這個消息,別的村子十有八九也聽到了風聲,這時候哪有人,肯冒著被舉報的風險幫忙?”
村幹部泄氣,“那就隻能接下這些知青?”
王小六好心好意提醒他們:“還是提前給他們安排好住的地方吧。”
上輩子村幹部想的挺好,尋思把知青打散,分到老鄉家裏住,避免他們湊到一起搞事情。
想法是不錯,可惜沒料到,知青們分散開後,確實沒啥凝聚力,但卻阻止不了他們搞事情。
住在老鄉家裏,因為生活習慣等的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
有幾個知青,掐尖要強,非說老鄉欺負他們,鬧得不可開交。
當然這都是小事情,更大的問題是,知青住到老鄉家裏,進進出出的,和村裏的年輕男女難免有接觸。
這些知青都是知識分子,說話做事斯文有禮,長得還白淨,把鄉下娃襯得一個個灰頭土臉,磕磣得看不下去眼,還粗俗沒文化。
惹得村裏的小夥子大姑娘春心萌動,並因此鬧出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