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和普通的朝廷下旨募捐不同。
若是普通的募捐令下,富商為了名聲麵子自然也會掏錢,甚至有良心好的會自己組織布粥、救民。
所謂仗義疏財,但也不過是毛毛雨一樣,能捐出一月的進帳算是了不得。
但這次的募捐令不同,所有的富商隻感覺花錢如流水,但甚至在將幾輩行商的累積都花出大半去了,他們也隻覺得打心底裏湧出股希望與亮堂。
這錢,捐得開心,捐得心甘情願!
戶部尚書錢行書連續熬了幾個大夜,眼底青黑一片,帶著倦容,但他整個人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完全是沉浸於有錢了的興奮中。
他一人出列,站在殿上,興奮激動地語調顫抖:「陛下,根據戶部推算,若是大慕全境募捐結束,可得萬萬兩白銀!」
甚至,這還隻是粗略統計,按照較低預算的統計。
因為大慕全境共十八郡一百二十三城,盛京獨立十八郡之外,若是算做一郡,那也該還有十八郡!
當然,因為錢行書覺得,盛京乃是天子腳下,富庶是理所當然的。
而如浮水郡這種受災嚴重的定然募捐數額較小。
盛京的官員和商戶在全國應該也是排得上號的。
但是,眾所皆知,全國最有錢的官員和商戶不在盛京,而在江南一帶。
慕姝點了點頭,掩下心頭的詫異。
怎麽算算,這次募捐完,就該有平時的將近十倍的國庫營收入帳了。
而原本的國庫因為大慕今年頻發天災,已經快見了底,馬上,就要有超級多超級多錢了,國庫要變得豐滿了!
不過,這樣的法子自然隻能用一次。
若是用那第二次,第三次,效果便是減半再減半,趨近於無了。
史書多了沒價值,富商也不是取之不盡的待宰羔羊。
因此,慕姝都懶得去計較這些官員怎麽會捐出這麽多錢,反正查了也是白查。
她要做的是讓這一次的「募捐令」發揮最大效果,募捐得到最多的錢財。
由是,以為女帝不說大發雷霆,但至少也會陰陽怪氣幾句的群臣,再一次失算了。
慕姝拿著那封記載了所有募捐明細的奏摺,合起來後在龍椅上敲了敲,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響,將所有人的心跳懸在了半空。
少頃,才慢悠悠地開了口,語氣聽不出什麽喜怒,隻清冷的語調格外動聽:「原來眾愛卿都還挺有錢的,朕原本還擔心讓眾愛卿募捐可能會感到為難,沒想到諸卿紛紛慷慨解囊,爭做天下表率啊。」
長長一句話……
有那平日裏樂於揣摩人心思的臣子將整句話在心裏過了幾遍,覺得,雖然女帝狀似沒有生氣,說的話也挺正常,但這一定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一定是陰陽怪氣地在誇他們!
果然,女帝下一句話就是:「錢尚書與朕說,有部分愛卿生計艱難,平日最是清貧,得向國庫借錢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朕瞧了瞧,大部分都還上了啊。」
豈止是還上,不僅還完了數額相當大的欠款,還捐出了一筆錢。
錢行書嘴唇抖了抖,感受到身上突然集中的熾熱的視線,張了張口,還是沒說話。
女帝怎麽信口就來!他什麽時候專門和女帝說過這事!
完了,待會兒下朝,定會被同僚們「圍攻」。
就在眾朝臣以為慕姝要接著質疑,為何如此清貧的大家突然有了錢,還錢並捐款時…
慕姝的語氣上揚了幾分,帶著幾分欣慰道:「看來眾愛卿品行高潔,分外將朕的話放在心上,此次還錢加募捐,定是拿出了家中所有的錢財,變賣了家產,還向了姻親借錢吧?」
有部分正準備如果女帝問起就這麽迴答的朝臣:「???」
女帝怎麽知道的?
而日子過得正好的朝臣:「???」
什麽鬼?有哪位同僚日子過得這麽慘的嗎?
但女帝既然都主動幫他們找好了藉口。
盡管部分官員覺得女帝開口定然沒這麽簡單,但一時之間,都沒人說話,算是默認了。
慕姝語氣越發溫和了幾分,「既然如此,原本朕還想與戶部、刑部的尚書大人商討一番如果不還錢該有什麽懲治措施的,但既然此番眾卿都還完了,就免了吧。」
「此次所有還清戶部欠款的官員,朕既往不咎。」
???
眾臣心驚:原來女帝還想要懲治他們?
可向國庫借錢本來就是之前的帝王允許的,合法合規,有什麽理由懲治!
若是慕姝真的頒布了什麽懲治措施,可能馬上就會有朝臣跳出來與她爭辯。
但……女帝這不是在說既往不咎麽。
還有部分深知自己散盡家財也不可能捐錢名列前茅的官員,原本是打算破罐子破摔,錢都沒想過還的。
結果現在……
行吧,既然大部分同僚都還完了。
即便是前朝政策,但屆時女帝若想要懲治他們,那些已經沒有欠款的同僚們可不會再幫他們說話了。
那就,還吧。
慕姝聽著滿殿的「陛下英明」的叫好聲,如遠黛水墨的眉眼微揚,目裏含了幾分關切、並不算太真心地關切群臣:「此次募捐後,家貧的愛卿們想必日子越發難過,可能得持續半年清貧的生活了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若是普通的募捐令下,富商為了名聲麵子自然也會掏錢,甚至有良心好的會自己組織布粥、救民。
所謂仗義疏財,但也不過是毛毛雨一樣,能捐出一月的進帳算是了不得。
但這次的募捐令不同,所有的富商隻感覺花錢如流水,但甚至在將幾輩行商的累積都花出大半去了,他們也隻覺得打心底裏湧出股希望與亮堂。
這錢,捐得開心,捐得心甘情願!
戶部尚書錢行書連續熬了幾個大夜,眼底青黑一片,帶著倦容,但他整個人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完全是沉浸於有錢了的興奮中。
他一人出列,站在殿上,興奮激動地語調顫抖:「陛下,根據戶部推算,若是大慕全境募捐結束,可得萬萬兩白銀!」
甚至,這還隻是粗略統計,按照較低預算的統計。
因為大慕全境共十八郡一百二十三城,盛京獨立十八郡之外,若是算做一郡,那也該還有十八郡!
當然,因為錢行書覺得,盛京乃是天子腳下,富庶是理所當然的。
而如浮水郡這種受災嚴重的定然募捐數額較小。
盛京的官員和商戶在全國應該也是排得上號的。
但是,眾所皆知,全國最有錢的官員和商戶不在盛京,而在江南一帶。
慕姝點了點頭,掩下心頭的詫異。
怎麽算算,這次募捐完,就該有平時的將近十倍的國庫營收入帳了。
而原本的國庫因為大慕今年頻發天災,已經快見了底,馬上,就要有超級多超級多錢了,國庫要變得豐滿了!
不過,這樣的法子自然隻能用一次。
若是用那第二次,第三次,效果便是減半再減半,趨近於無了。
史書多了沒價值,富商也不是取之不盡的待宰羔羊。
因此,慕姝都懶得去計較這些官員怎麽會捐出這麽多錢,反正查了也是白查。
她要做的是讓這一次的「募捐令」發揮最大效果,募捐得到最多的錢財。
由是,以為女帝不說大發雷霆,但至少也會陰陽怪氣幾句的群臣,再一次失算了。
慕姝拿著那封記載了所有募捐明細的奏摺,合起來後在龍椅上敲了敲,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響,將所有人的心跳懸在了半空。
少頃,才慢悠悠地開了口,語氣聽不出什麽喜怒,隻清冷的語調格外動聽:「原來眾愛卿都還挺有錢的,朕原本還擔心讓眾愛卿募捐可能會感到為難,沒想到諸卿紛紛慷慨解囊,爭做天下表率啊。」
長長一句話……
有那平日裏樂於揣摩人心思的臣子將整句話在心裏過了幾遍,覺得,雖然女帝狀似沒有生氣,說的話也挺正常,但這一定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一定是陰陽怪氣地在誇他們!
果然,女帝下一句話就是:「錢尚書與朕說,有部分愛卿生計艱難,平日最是清貧,得向國庫借錢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朕瞧了瞧,大部分都還上了啊。」
豈止是還上,不僅還完了數額相當大的欠款,還捐出了一筆錢。
錢行書嘴唇抖了抖,感受到身上突然集中的熾熱的視線,張了張口,還是沒說話。
女帝怎麽信口就來!他什麽時候專門和女帝說過這事!
完了,待會兒下朝,定會被同僚們「圍攻」。
就在眾朝臣以為慕姝要接著質疑,為何如此清貧的大家突然有了錢,還錢並捐款時…
慕姝的語氣上揚了幾分,帶著幾分欣慰道:「看來眾愛卿品行高潔,分外將朕的話放在心上,此次還錢加募捐,定是拿出了家中所有的錢財,變賣了家產,還向了姻親借錢吧?」
有部分正準備如果女帝問起就這麽迴答的朝臣:「???」
女帝怎麽知道的?
而日子過得正好的朝臣:「???」
什麽鬼?有哪位同僚日子過得這麽慘的嗎?
但女帝既然都主動幫他們找好了藉口。
盡管部分官員覺得女帝開口定然沒這麽簡單,但一時之間,都沒人說話,算是默認了。
慕姝語氣越發溫和了幾分,「既然如此,原本朕還想與戶部、刑部的尚書大人商討一番如果不還錢該有什麽懲治措施的,但既然此番眾卿都還完了,就免了吧。」
「此次所有還清戶部欠款的官員,朕既往不咎。」
???
眾臣心驚:原來女帝還想要懲治他們?
可向國庫借錢本來就是之前的帝王允許的,合法合規,有什麽理由懲治!
若是慕姝真的頒布了什麽懲治措施,可能馬上就會有朝臣跳出來與她爭辯。
但……女帝這不是在說既往不咎麽。
還有部分深知自己散盡家財也不可能捐錢名列前茅的官員,原本是打算破罐子破摔,錢都沒想過還的。
結果現在……
行吧,既然大部分同僚都還完了。
即便是前朝政策,但屆時女帝若想要懲治他們,那些已經沒有欠款的同僚們可不會再幫他們說話了。
那就,還吧。
慕姝聽著滿殿的「陛下英明」的叫好聲,如遠黛水墨的眉眼微揚,目裏含了幾分關切、並不算太真心地關切群臣:「此次募捐後,家貧的愛卿們想必日子越發難過,可能得持續半年清貧的生活了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