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各地賑災,朕想發起募捐。」
戶部尚書麵色一僵,「陛下說得有理。」
這還用說,但問題是誰真的會為了募捐犧牲自己利益啊,多隻是做做樣子,杯水車薪。
慕姝看了他一眼,自顧自地說道:「既是募捐,便該有獎勵。」
「朝中負責編纂史書的是哪位愛卿?」
嗯?話題度跳轉的這麽快?
一向在朝堂上充當透明人的太史反應還算快,及時站了出來,行禮後自我介紹:「太史陳章見過陛下。」
慕姝將人叫起後,說明自己的目的:「捐獻錢財或物資救助災民、協助朝廷造橋修路災後重建,胸有大義拳拳愛國之人,理應彪炳史冊、青史留名。」
她的聲音淡淡的,但這句話間流露出的意味一下便叫此時在紫宸殿上的所有朝臣瞪大了雙眼。
尤其是不少文臣,激動地手攥成拳緊緊抓著自己的衣擺。
沒有一個當官的不想青史留名!
尤其是古代大部分人甚至把身後名看得比生前更重要,有一個好名聲、甚至在史書上占據名姓的誘惑太大了!
沒有讓他們失望。
慕姝繼續說著獎勵:「待朕頒下募捐令後,朝中大臣、宗室官員若有家中寬裕、力所能及募捐者,皆可攜錢財去戶部募捐,由戶部尚書整理成冊。」
「然後,這個冊子上募捐數額最多的三百人,便由太史編纂一部《大慕賢臣》,記錄歌頌諸位愛卿的奉獻功績,留為後世楷模。」
!!!
毫不誇張,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三百個人誒!
能當官的,誰不是熟讀史書之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多天子的名姓在歲月長河中都漸漸黯淡,而一朝臣,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現在還能被提起的,能有幾個?
能喊出三十個的都是那朝能人輩出、定是盛世君臣。
而,現在,隻要付出一點錢財,就能彪炳史冊!
如何能不讓人心動!
說實話,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錢財重要。
但對於現在能有資格到紫宸殿上朝的官員來說,他們已經是一個國家的權力最頂層,有權之後有錢幾乎是水到渠成。
隻要身居高位一天,隻要他們想,便不會少了錢花。
但能夠在史書上留名,大部分都心知肚明以自己的政績、能耐,還是太難了。
因此,盡管大慕官員足有七千之眾,這個消息放出去之後,所有官員都沒辦法無動於衷,為了那前三百的名額恐怕會攀比哄搶著捐出天價數字。
但是,陽謀之下,沒有人能夠不心甘情願地跳進去。
戶部尚書也激動,但除了也想青史留名之外,他敏感地預感到,這次募捐將迎來史無前例的豐收,國庫,終於要有錢了!
然而,驚喜還沒結束。
隻是讓官員募捐,總共才不到萬人,比起大慕全境人口,杯水車薪,最有錢的可不是官員。
慕姝靜靜等了兩分鍾,看著滿朝官員興奮地麵部發紅、冷靜下來,才接著道:「除了《大慕賢臣》之外,太史要協助各郡縣編纂《大慕良商》。」
!!!
「看見眾愛卿如此激動,愛國之心令朕動容,想來我大慕的百姓們對自己家國的熱愛維護定也熱忱。」
「第二道募捐令麵向全國商戶,凡有募捐者在各郡縣可排進前一百之人,三代子孫可讀書科考,入朝為官。」
「各郡縣募捐數額在前五百之數,可入《大慕良商》,青史留名。」
「凡有募捐者,取前三千人,在各郡首府立碑留念,刻下所有富商名姓,作為見證。」
幹脆利落、清晰有度的幾條政令,一下讓所有人震在原地,滿朝文武看嚮慕姝的眼神甚至帶上了幾分讚嘆與驚懼。
這幾條政策,簡直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樣的募捐令,簡直不敢想像會募捐到多少錢啊!!
太妙了!女帝是怎麽想到這般精妙絕倫的主意的!!!
士農工商,誰都知道商人有錢,但偏偏商人的地位低下。
作為上位者,沒人比他們更清楚商人多有錢。
就說前朝的首富,一家之財,可抵半國。
可因為是商人,還是不得不在權貴麵前諂媚討好,生怕被尋了什麽錯處家財盡散。
沒人比商人更想要一個好名聲。
而且,還會有相當一部分商人,隻要募捐在前百之數,三代子孫竟然可以參加科考!
完全可以想像,這個消息放出去之後,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各郡的這前一百名額,恐怕要被搶破了頭啊!
而在這樣價高者得的風氣下,國庫,恐怕,短短時間,會聚斂史無前例的財富。
如此這般,賑災的困難,幾乎迎刃而解。
甚至,也可以思考一下打仗了,戶部尚書想。
當然,由女帝提出的這短短幾句話,具體實施、募捐政令、細節還需推敲,還要由官員落實具體實施之策。
但,所有人,第一次,在心中留下了對女帝的初印象。
僅這一條,就是天大的政績。
這位女帝,比所有人想的厲害多了啊。
盡管還有許多人仍在觀望,還有以攝政王為首的黨派偷偷看著女帝的目光仿佛淬了陰冷的寒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戶部尚書麵色一僵,「陛下說得有理。」
這還用說,但問題是誰真的會為了募捐犧牲自己利益啊,多隻是做做樣子,杯水車薪。
慕姝看了他一眼,自顧自地說道:「既是募捐,便該有獎勵。」
「朝中負責編纂史書的是哪位愛卿?」
嗯?話題度跳轉的這麽快?
一向在朝堂上充當透明人的太史反應還算快,及時站了出來,行禮後自我介紹:「太史陳章見過陛下。」
慕姝將人叫起後,說明自己的目的:「捐獻錢財或物資救助災民、協助朝廷造橋修路災後重建,胸有大義拳拳愛國之人,理應彪炳史冊、青史留名。」
她的聲音淡淡的,但這句話間流露出的意味一下便叫此時在紫宸殿上的所有朝臣瞪大了雙眼。
尤其是不少文臣,激動地手攥成拳緊緊抓著自己的衣擺。
沒有一個當官的不想青史留名!
尤其是古代大部分人甚至把身後名看得比生前更重要,有一個好名聲、甚至在史書上占據名姓的誘惑太大了!
沒有讓他們失望。
慕姝繼續說著獎勵:「待朕頒下募捐令後,朝中大臣、宗室官員若有家中寬裕、力所能及募捐者,皆可攜錢財去戶部募捐,由戶部尚書整理成冊。」
「然後,這個冊子上募捐數額最多的三百人,便由太史編纂一部《大慕賢臣》,記錄歌頌諸位愛卿的奉獻功績,留為後世楷模。」
!!!
毫不誇張,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三百個人誒!
能當官的,誰不是熟讀史書之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多天子的名姓在歲月長河中都漸漸黯淡,而一朝臣,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現在還能被提起的,能有幾個?
能喊出三十個的都是那朝能人輩出、定是盛世君臣。
而,現在,隻要付出一點錢財,就能彪炳史冊!
如何能不讓人心動!
說實話,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錢財重要。
但對於現在能有資格到紫宸殿上朝的官員來說,他們已經是一個國家的權力最頂層,有權之後有錢幾乎是水到渠成。
隻要身居高位一天,隻要他們想,便不會少了錢花。
但能夠在史書上留名,大部分都心知肚明以自己的政績、能耐,還是太難了。
因此,盡管大慕官員足有七千之眾,這個消息放出去之後,所有官員都沒辦法無動於衷,為了那前三百的名額恐怕會攀比哄搶著捐出天價數字。
但是,陽謀之下,沒有人能夠不心甘情願地跳進去。
戶部尚書也激動,但除了也想青史留名之外,他敏感地預感到,這次募捐將迎來史無前例的豐收,國庫,終於要有錢了!
然而,驚喜還沒結束。
隻是讓官員募捐,總共才不到萬人,比起大慕全境人口,杯水車薪,最有錢的可不是官員。
慕姝靜靜等了兩分鍾,看著滿朝官員興奮地麵部發紅、冷靜下來,才接著道:「除了《大慕賢臣》之外,太史要協助各郡縣編纂《大慕良商》。」
!!!
「看見眾愛卿如此激動,愛國之心令朕動容,想來我大慕的百姓們對自己家國的熱愛維護定也熱忱。」
「第二道募捐令麵向全國商戶,凡有募捐者在各郡縣可排進前一百之人,三代子孫可讀書科考,入朝為官。」
「各郡縣募捐數額在前五百之數,可入《大慕良商》,青史留名。」
「凡有募捐者,取前三千人,在各郡首府立碑留念,刻下所有富商名姓,作為見證。」
幹脆利落、清晰有度的幾條政令,一下讓所有人震在原地,滿朝文武看嚮慕姝的眼神甚至帶上了幾分讚嘆與驚懼。
這幾條政策,簡直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樣的募捐令,簡直不敢想像會募捐到多少錢啊!!
太妙了!女帝是怎麽想到這般精妙絕倫的主意的!!!
士農工商,誰都知道商人有錢,但偏偏商人的地位低下。
作為上位者,沒人比他們更清楚商人多有錢。
就說前朝的首富,一家之財,可抵半國。
可因為是商人,還是不得不在權貴麵前諂媚討好,生怕被尋了什麽錯處家財盡散。
沒人比商人更想要一個好名聲。
而且,還會有相當一部分商人,隻要募捐在前百之數,三代子孫竟然可以參加科考!
完全可以想像,這個消息放出去之後,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各郡的這前一百名額,恐怕要被搶破了頭啊!
而在這樣價高者得的風氣下,國庫,恐怕,短短時間,會聚斂史無前例的財富。
如此這般,賑災的困難,幾乎迎刃而解。
甚至,也可以思考一下打仗了,戶部尚書想。
當然,由女帝提出的這短短幾句話,具體實施、募捐政令、細節還需推敲,還要由官員落實具體實施之策。
但,所有人,第一次,在心中留下了對女帝的初印象。
僅這一條,就是天大的政績。
這位女帝,比所有人想的厲害多了啊。
盡管還有許多人仍在觀望,還有以攝政王為首的黨派偷偷看著女帝的目光仿佛淬了陰冷的寒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