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七十二變
開局一顆定海珠,給我砸! 作者:愛吃涼拌筍絲的蒼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忽有一日。
顧懷民正在打坐。
孫悟空從窗戶就翻了進來。
顧懷民一陣無語,就不該和他講那些武俠故事。
這猴子聽完後就沒走過正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什麽事兒?”
“你可知三災利害?”
“自然知曉,三災乃是天雷、陰火、贔風,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殞命。”
“那你可知躲三災之法?”
“不知。”
“不知?那你不怕殞命在三災之下麽?”
“貧道修行之日尚短,離這三災遠的很呢。”
“你先前說過,那什麽...防患於未然,現在不謀躲三災之法,真來臨時就晚啦!”
孫悟空表示大為不解。
顧懷民笑著道:“今天再教你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孫悟空:“......”
“你到底想說什麽?”顧懷民問道。
孫悟空嬉笑著說道:“瞞不過你,你學識淵博,想問一下你天罡數變化和地煞數變化俺應該學哪個?”
顧懷民頓時明白過來。
這是已經到了學七十二變的時候了。
對於天罡、地煞變化,顧懷民有專門研究過。
曆來都有兩種說法。
《西遊記》裏所述的兩種神通乃是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
分別對應天罡地煞之數。
孰強孰弱自然一看便知。
還有另一種說法,出自《曆代神仙通鑒》。
乃是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
這裏的區別可就大了。
這壓根就是三十六和七十二門神通!
天罡三十六法大多是大多是應對外敵的法術。
而地煞七十二術則更多的是強化自身。
二者並不好拿在一起比較。
非要比較的話。
顧懷民覺得它們更像是天和地、陰和陽之間的關係。
當然,隻是從名字上看。
他自己更傾向於天罡三十六法更強。
先看看地煞七十二術都有哪些神通。
通幽、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祈雨、坐火、入水、掩日、禦風...
所以說當初他說他不擅水戰都是在忽悠八戒。
這些神通...確實也很強。
不過再來看天罡三十六法都是些什麽神通!
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鬥、迴天返日、唿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縱地金光...
隻看名字。
反正顧懷民選擇天罡三十六法。
“什麽法什麽術,俺老孫聽不懂,師父就說是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你給俺拿拿主意。”
孫悟空聽顧懷民解釋聽的一頭霧水。
耍起了賴皮。
“師父教你變化,又沒教我,我給你拿什麽主意。”
顧懷民抬頭望天。
他心裏此時已有八九成把握。
應該隻是變化而非神通了。
若真是三十六天罡法的話顧懷民覺得這猴子根本不會來詢問自己。
“自然是選更多的變化了。”
眼見調戲的差不多了,顧懷民說道。
“哈哈,俺也是這麽認為的。”
孫悟空喜笑顏開,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修為到了,俺老孫偷偷教你兩手。”
“可說好了嗷!”
顧懷民立馬“二哈指”。
“那是自然。”
孫悟空一蹦一跳的從窗戶翻了出去。
學完七十二變再教給他的說法當然隻是個玩笑話。
他沒打算和猴子一起離開三星洞的想法。
花果山逍遙是逍遙。
且先不提自己是個人族。
與妖族混在一起是否會遭冷眼。
並非人人都如美猴王那般五德俱全,傾心相交。
日後孫悟空與其他妖王排資論輩。
自己一個人族修士顯然與它們格格不入。
況且花果山再如何逍遙能比得上三星洞道書萬卷嗎?
顧懷民打算在這裏一直熬到西遊結束。
如果可以的話。
作為一個已經知道最終結果的人。
對於孫悟空成為鬥戰聖佛。
顧懷民不好說是好是壞。
聖人布局,自己豈敢多加置喙。
接下來的時日裏。
孫悟空不時來找自己。
或是變成一隻飛鳥,或是變成一塊碎石,甚至是變作大師兄的模樣。
這顯然是來秀技能來了。
說不羨慕是假的。
這可是七十二變啊!
雖說自己也有個法天象地和袖裏乾坤。
但說實在的,在這神州世界他根本就不敢隨便施展。
畢竟這兩門神通都是有跟腳的。
想到這裏顧懷民不由的一陣吐槽八極天道。
當初他不清楚原委。
還以為走了天大的運氣,竟能收獲如此的大神通。
豈料這兩門神通都是祂根據藍星上的神話故事編造的。
一直等到顧懷民走上登仙路。
眼見快瞞不住了祂才在神通後麵加上了個偽。
現在的顧懷民在三星洞裏隻做三件事兒。
修行,聽講,罵八極。
都說天道對待所有人都是眾生平等的。
偏偏八極是個腹黑的。
如此又過了一段時間。
這一日顧懷民正在瀑布下打坐修煉。
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喧鬧聲。
支起耳朵一聽,頓時聽到了祖師的聲音。
此乃一門聽風之術。
優點是沒有修為限製。
練氣修士也可以輕鬆學會。
而且不虞被其他人感知到。
不需動用神識,卻能盡知方圓百裏。
“你等大唿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聽到師父的怒吼,顧懷民頓時心中了然。
孫悟空要走了!
後麵也一如原著。
顧懷民聽到了那句藍星上極其著名的對話:
“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
“哪裏有什麽恩義?你隻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無奈跪地拜辭。
祖師又言:“你這去,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挫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隻說我是自家會的便罷。”
顧懷民早已停下修行,遠遠地吃著瓜。
聽到這裏,不禁一樂。
這哪裏是在威脅?
就差告訴猴頭在外麵惹事了不要怕,有師傅在!
孫悟空找的理由也忒蹩腳。
還自家會的便罷,這理由鬼能信。
尤其在這神州,有什麽根腳一查便知。
吃瓜吃的正起勁。
他還在猶豫要不要用留影術,把這一幕拍下來。
想了想師父就在旁邊,決定還是不要作死。
“懷民,你過來。”
突然聽到師父叫到自己。
顧懷民就像是上課沒聽講的學生。
頓時一個激靈!
顧懷民正在打坐。
孫悟空從窗戶就翻了進來。
顧懷民一陣無語,就不該和他講那些武俠故事。
這猴子聽完後就沒走過正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什麽事兒?”
“你可知三災利害?”
“自然知曉,三災乃是天雷、陰火、贔風,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殞命。”
“那你可知躲三災之法?”
“不知。”
“不知?那你不怕殞命在三災之下麽?”
“貧道修行之日尚短,離這三災遠的很呢。”
“你先前說過,那什麽...防患於未然,現在不謀躲三災之法,真來臨時就晚啦!”
孫悟空表示大為不解。
顧懷民笑著道:“今天再教你一句,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孫悟空:“......”
“你到底想說什麽?”顧懷民問道。
孫悟空嬉笑著說道:“瞞不過你,你學識淵博,想問一下你天罡數變化和地煞數變化俺應該學哪個?”
顧懷民頓時明白過來。
這是已經到了學七十二變的時候了。
對於天罡、地煞變化,顧懷民有專門研究過。
曆來都有兩種說法。
《西遊記》裏所述的兩種神通乃是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
分別對應天罡地煞之數。
孰強孰弱自然一看便知。
還有另一種說法,出自《曆代神仙通鑒》。
乃是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
這裏的區別可就大了。
這壓根就是三十六和七十二門神通!
天罡三十六法大多是大多是應對外敵的法術。
而地煞七十二術則更多的是強化自身。
二者並不好拿在一起比較。
非要比較的話。
顧懷民覺得它們更像是天和地、陰和陽之間的關係。
當然,隻是從名字上看。
他自己更傾向於天罡三十六法更強。
先看看地煞七十二術都有哪些神通。
通幽、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祈雨、坐火、入水、掩日、禦風...
所以說當初他說他不擅水戰都是在忽悠八戒。
這些神通...確實也很強。
不過再來看天罡三十六法都是些什麽神通!
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鬥、迴天返日、唿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縱地金光...
隻看名字。
反正顧懷民選擇天罡三十六法。
“什麽法什麽術,俺老孫聽不懂,師父就說是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你給俺拿拿主意。”
孫悟空聽顧懷民解釋聽的一頭霧水。
耍起了賴皮。
“師父教你變化,又沒教我,我給你拿什麽主意。”
顧懷民抬頭望天。
他心裏此時已有八九成把握。
應該隻是變化而非神通了。
若真是三十六天罡法的話顧懷民覺得這猴子根本不會來詢問自己。
“自然是選更多的變化了。”
眼見調戲的差不多了,顧懷民說道。
“哈哈,俺也是這麽認為的。”
孫悟空喜笑顏開,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修為到了,俺老孫偷偷教你兩手。”
“可說好了嗷!”
顧懷民立馬“二哈指”。
“那是自然。”
孫悟空一蹦一跳的從窗戶翻了出去。
學完七十二變再教給他的說法當然隻是個玩笑話。
他沒打算和猴子一起離開三星洞的想法。
花果山逍遙是逍遙。
且先不提自己是個人族。
與妖族混在一起是否會遭冷眼。
並非人人都如美猴王那般五德俱全,傾心相交。
日後孫悟空與其他妖王排資論輩。
自己一個人族修士顯然與它們格格不入。
況且花果山再如何逍遙能比得上三星洞道書萬卷嗎?
顧懷民打算在這裏一直熬到西遊結束。
如果可以的話。
作為一個已經知道最終結果的人。
對於孫悟空成為鬥戰聖佛。
顧懷民不好說是好是壞。
聖人布局,自己豈敢多加置喙。
接下來的時日裏。
孫悟空不時來找自己。
或是變成一隻飛鳥,或是變成一塊碎石,甚至是變作大師兄的模樣。
這顯然是來秀技能來了。
說不羨慕是假的。
這可是七十二變啊!
雖說自己也有個法天象地和袖裏乾坤。
但說實在的,在這神州世界他根本就不敢隨便施展。
畢竟這兩門神通都是有跟腳的。
想到這裏顧懷民不由的一陣吐槽八極天道。
當初他不清楚原委。
還以為走了天大的運氣,竟能收獲如此的大神通。
豈料這兩門神通都是祂根據藍星上的神話故事編造的。
一直等到顧懷民走上登仙路。
眼見快瞞不住了祂才在神通後麵加上了個偽。
現在的顧懷民在三星洞裏隻做三件事兒。
修行,聽講,罵八極。
都說天道對待所有人都是眾生平等的。
偏偏八極是個腹黑的。
如此又過了一段時間。
這一日顧懷民正在瀑布下打坐修煉。
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喧鬧聲。
支起耳朵一聽,頓時聽到了祖師的聲音。
此乃一門聽風之術。
優點是沒有修為限製。
練氣修士也可以輕鬆學會。
而且不虞被其他人感知到。
不需動用神識,卻能盡知方圓百裏。
“你等大唿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聽到師父的怒吼,顧懷民頓時心中了然。
孫悟空要走了!
後麵也一如原著。
顧懷民聽到了那句藍星上極其著名的對話:
“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
“哪裏有什麽恩義?你隻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悟空無奈跪地拜辭。
祖師又言:“你這去,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挫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隻說我是自家會的便罷。”
顧懷民早已停下修行,遠遠地吃著瓜。
聽到這裏,不禁一樂。
這哪裏是在威脅?
就差告訴猴頭在外麵惹事了不要怕,有師傅在!
孫悟空找的理由也忒蹩腳。
還自家會的便罷,這理由鬼能信。
尤其在這神州,有什麽根腳一查便知。
吃瓜吃的正起勁。
他還在猶豫要不要用留影術,把這一幕拍下來。
想了想師父就在旁邊,決定還是不要作死。
“懷民,你過來。”
突然聽到師父叫到自己。
顧懷民就像是上課沒聽講的學生。
頓時一個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