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以當下的物流運輸速度和種類,國內物流會在幾十年後發展到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快遞業務量更是穩居世界第一。
不得不說,改革開放真的帶來了國內方方麵麵的騰飛。
隻可惜,現階段的騰飛暫時還不包括郵局的運件速度。
從建國初期到現在近三十年間,郵政函件增長約六倍、包裹收寄的數量也增長了二三十倍。
尤其是每年春節、中秋前都是寄遞高峰,人們排隊寄年貨、寄月餅。
而前幾年改革開放的政策出台之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原本的私人之間的寄件也增加了大量的企業寄件——特別是企業需要把商品貨樣、合同文書寄往全國各地。
就光是八十年代,和陸柚關係好的,在郵局工作的那位同誌也和陸柚感嘆過近兩三年郵局寄件的變化。
原本私人寄件和商品寄件是六四分,現在則是完全倒了個個兒,變成了四六分。
不僅如此,商品寄件的包裹重量也從最開始簡單的文件變成了五花八門的種類,重量更是蹭蹭蹭翻倍,他們的工作是越來越忙碌了,每天都是忙得頭昏腦漲的,他都好久沒能好好享受一頓飯了,都是從一品鮮那邊點外賣送到之後狼吞虎咽扒拉吃完,然後又得稱重、計費、打包、搬運……
以前郵局的工作都是到點就優哉遊哉地打卡下班,現在是外麵郵局的門關了,但是他們工作人員還得亮著燈繼續在後麵忙活,最後等到外麵街道都沒人走動了,才拖著腰酸背痛的疲憊身軀往家裏走。
畢竟他們是國營單位,編製都不會輕易變動,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不存在忙不過來就招人解決,那哪怕是多一個人吃國家的飯,都得經過層層審批經過同意才能實施,而這其中所需要的時間和結果的不確定性,讓郵局的領導們覺得還不如就自己硬扛著再說。
反正也就是加會兒班,他們本來就是要為國家做貢獻的,都有這個覺悟的!
至於因為人手不夠而導致郵件可能出現丟件或者郵寄速度太慢這類情況……那就隻能就這樣了唄!
可是民眾並不滿足,他們想要更快、更多、更便宜。
之前是囿於需要短期內最快解決建國之前被遺留下來的經濟惡性波動,盡可能地在經濟發展水平低,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的大環境下盡可能地保證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重點建設上,奠定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物質基礎,不得不實施行政集權的計劃經濟體製。
在最大程度地穩定了社會初期狀態後,也一定程度地壓製民眾的個人自由意誌和個性創造力與生產力。
但好在「掌舵手」總是出現得最及時的。
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推廣正在逐漸激活大眾的思想——國營搞不動那就搞民營。
沒道理在艱苦時期國人就能做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放到現在條件好了他們反而不行了。
就比如這個外貿代送單,人家有單子沒車,但他們有車啊!隻是沒單子……
不過沒關係嘛!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嘛!
xxx
話雖如此,這事情也不是一拍腦袋說幹起來就幹得起來的。
於是陸柚暫時放手了縣裏的小飯館——畢竟他的廚藝雖然不錯但也主要是捨得放油放調料,以及比現階段更加新穎的烹飪組合,真要說廚藝水平,他其實就是個半罐子水。
而一品鮮能夠達到開分店的主要原因的確有味道這方麵的因素,但並不是最重要的——畢竟菜品的調味都還是靠了高晉年的指點才穩定輸出、獨樹一幟的。
但高晉年雖然點亮了廚藝天賦,但很明顯他更大的興趣是賺錢,如今有比在後廚更賺錢的路子,他也最多當指點師傅,不可能天天頓頓都在後廚掌勺的。
要不然一品鮮就不會是快餐、麻辣燙這些能用低廉的價格提供飽肚又美味而且方便快捷,特別受年輕人和勞動階層歡迎的快餐店,而是走什麽私房菜(bushi)路線了。
而陸柚呢,覺得最近和高晉年差不多——他為什麽前世幹那麽多的兼職?還不就是為了多賺小錢錢。
他覺得以自己的廚藝水平和曾經前世兼職小王子(自封)的經驗,做個點子人可比實操能對身邊的人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所以雖然開了一品鮮並且後麵還開了分店,但是他已經當了半個甩手掌櫃,重心轉移到了下飯醬上麵。
下飯醬能在短短兩年裏從一個隻有幾個人的小打小鬧變成現在落霞村每家每戶(除了高老二那幾個不對付的)至少都有一個人參與的四五十人的小規模作坊,除了下飯醬的確味道出色外,陸柚的一些宣傳、推廣、促銷點子也是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村子裏的基本上全都參與進來了下飯醬之中,現在村子空前團結——雖然以前在生產隊時期大家也都比較團結,但從來沒有現在這樣捆綁得緊,並且陸柚他們的高家成為了村子的重點保護對象。
(之前桂芬嬸曾經擔憂的陸柚家買的電視和冰櫃放在家裏會不會被小偷惦記這種情況更是完全不用擔心。先不說黑仔在兢兢業業看家護院,就是村子裏的其他人若是陸柚他們沒在家的時候,都會每天也會去高家附近轉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麽異常,就預防萬一陸柚他們高家出現損失覺得村子裏不安全,然後就搬走,帶走他們好不容易能在家門口賺錢的活計了。)
不得不說,改革開放真的帶來了國內方方麵麵的騰飛。
隻可惜,現階段的騰飛暫時還不包括郵局的運件速度。
從建國初期到現在近三十年間,郵政函件增長約六倍、包裹收寄的數量也增長了二三十倍。
尤其是每年春節、中秋前都是寄遞高峰,人們排隊寄年貨、寄月餅。
而前幾年改革開放的政策出台之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原本的私人之間的寄件也增加了大量的企業寄件——特別是企業需要把商品貨樣、合同文書寄往全國各地。
就光是八十年代,和陸柚關係好的,在郵局工作的那位同誌也和陸柚感嘆過近兩三年郵局寄件的變化。
原本私人寄件和商品寄件是六四分,現在則是完全倒了個個兒,變成了四六分。
不僅如此,商品寄件的包裹重量也從最開始簡單的文件變成了五花八門的種類,重量更是蹭蹭蹭翻倍,他們的工作是越來越忙碌了,每天都是忙得頭昏腦漲的,他都好久沒能好好享受一頓飯了,都是從一品鮮那邊點外賣送到之後狼吞虎咽扒拉吃完,然後又得稱重、計費、打包、搬運……
以前郵局的工作都是到點就優哉遊哉地打卡下班,現在是外麵郵局的門關了,但是他們工作人員還得亮著燈繼續在後麵忙活,最後等到外麵街道都沒人走動了,才拖著腰酸背痛的疲憊身軀往家裏走。
畢竟他們是國營單位,編製都不會輕易變動,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不存在忙不過來就招人解決,那哪怕是多一個人吃國家的飯,都得經過層層審批經過同意才能實施,而這其中所需要的時間和結果的不確定性,讓郵局的領導們覺得還不如就自己硬扛著再說。
反正也就是加會兒班,他們本來就是要為國家做貢獻的,都有這個覺悟的!
至於因為人手不夠而導致郵件可能出現丟件或者郵寄速度太慢這類情況……那就隻能就這樣了唄!
可是民眾並不滿足,他們想要更快、更多、更便宜。
之前是囿於需要短期內最快解決建國之前被遺留下來的經濟惡性波動,盡可能地在經濟發展水平低,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的大環境下盡可能地保證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重點建設上,奠定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物質基礎,不得不實施行政集權的計劃經濟體製。
在最大程度地穩定了社會初期狀態後,也一定程度地壓製民眾的個人自由意誌和個性創造力與生產力。
但好在「掌舵手」總是出現得最及時的。
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推廣正在逐漸激活大眾的思想——國營搞不動那就搞民營。
沒道理在艱苦時期國人就能做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放到現在條件好了他們反而不行了。
就比如這個外貿代送單,人家有單子沒車,但他們有車啊!隻是沒單子……
不過沒關係嘛!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嘛!
xxx
話雖如此,這事情也不是一拍腦袋說幹起來就幹得起來的。
於是陸柚暫時放手了縣裏的小飯館——畢竟他的廚藝雖然不錯但也主要是捨得放油放調料,以及比現階段更加新穎的烹飪組合,真要說廚藝水平,他其實就是個半罐子水。
而一品鮮能夠達到開分店的主要原因的確有味道這方麵的因素,但並不是最重要的——畢竟菜品的調味都還是靠了高晉年的指點才穩定輸出、獨樹一幟的。
但高晉年雖然點亮了廚藝天賦,但很明顯他更大的興趣是賺錢,如今有比在後廚更賺錢的路子,他也最多當指點師傅,不可能天天頓頓都在後廚掌勺的。
要不然一品鮮就不會是快餐、麻辣燙這些能用低廉的價格提供飽肚又美味而且方便快捷,特別受年輕人和勞動階層歡迎的快餐店,而是走什麽私房菜(bushi)路線了。
而陸柚呢,覺得最近和高晉年差不多——他為什麽前世幹那麽多的兼職?還不就是為了多賺小錢錢。
他覺得以自己的廚藝水平和曾經前世兼職小王子(自封)的經驗,做個點子人可比實操能對身邊的人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所以雖然開了一品鮮並且後麵還開了分店,但是他已經當了半個甩手掌櫃,重心轉移到了下飯醬上麵。
下飯醬能在短短兩年裏從一個隻有幾個人的小打小鬧變成現在落霞村每家每戶(除了高老二那幾個不對付的)至少都有一個人參與的四五十人的小規模作坊,除了下飯醬的確味道出色外,陸柚的一些宣傳、推廣、促銷點子也是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村子裏的基本上全都參與進來了下飯醬之中,現在村子空前團結——雖然以前在生產隊時期大家也都比較團結,但從來沒有現在這樣捆綁得緊,並且陸柚他們的高家成為了村子的重點保護對象。
(之前桂芬嬸曾經擔憂的陸柚家買的電視和冰櫃放在家裏會不會被小偷惦記這種情況更是完全不用擔心。先不說黑仔在兢兢業業看家護院,就是村子裏的其他人若是陸柚他們沒在家的時候,都會每天也會去高家附近轉一圈,看看有沒有什麽異常,就預防萬一陸柚他們高家出現損失覺得村子裏不安全,然後就搬走,帶走他們好不容易能在家門口賺錢的活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