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山洞的夏風,看著自己砍伐迴來的樹幹、藤蔓,感歎著它們的來之不易。


    依靠自己一個人摸爬滾打,才給自己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然後憑借自己雙手的辛苦勞作,攢下了眼前的這些物資。


    夏風相信眼前的這些東西隻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開局式基礎物資,自己需要盡快的把物資變成自己實力的一部分。


    馬克思說過,隻要你相信自己的信念,不斷的堅持下去,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所以,夏風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擁有更多物資,可以供自己使用,來支撐起自己頭頂的那一片天。


    既然要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實力,就要讓它們物盡其用。


    眼下自己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固若金湯的營地,所以營地的建設應該排在首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建設營地,那就缺不了建設營地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不認為自己可以隻靠兩隻手就能純手工挖出一個營地出來,那非常的扯……


    建設營地需要的工具有哪些?那就從實際需要開始著手。


    建造圍牆,暫時隻能做最簡易的,目前建築材料有三百多根直徑十厘米、長三米的雜樹樹幹,十幾二十米的藤條60多根,可以扡插移栽的荊棘好幾捆。


    工具材料有兩棵直徑三十公分的刺沙原木,刺沙這種樹樹幹通直,樹高近十五米,整樹基本是圓柱形,到頂端才再分兩枝。


    想要把它們鋪設成牢固的圍牆,那麽自己該需要挖坑的鍬,沒鐵鍬,就多做幾把木材的。


    刨石頭的木鎬和夯土用的木錘也要每樣做幾把備用更換。


    斧子隻能用短刀代替了,砍木頭厚背短刀勉強可以勝任。


    說做就做,先把這幾樣工具做出來,把圍牆搭建好,再去做其它工具,建設其它的模塊。


    夏風將一棵30厘米直徑的刺沙原木,拖到山洞前的空地放好,然後找了些墊木過來。


    墊木放在地上,原木再放在墊木上,這樣剁砍的時候,原木不會混動,也能起到緩衝和迴彈力量的作用。


    緩衝和反震力都可以使受力木更容易被剁斷被劈開。


    夏風從樹幹上,砍下3節長40厘米、直徑30厘米的樹幹,然後將它站立起來,將它們劈砍成3塊5厘米厚的長方形大塊,邊皮部分不要。


    劈好的每塊厚木板,都是最初的木胚,然後將厚塊的一端削成刃麵寬15厘米、長25厘米的,弧形扁平薄刃。


    木胚的另一邊,逢中的位置留出一個,長15厘米、直徑5厘米的手柄。


    這個手柄兩個側肩就不去費力去理睬,畢竟用短刀在整塊木頭上挖洞,是最複雜的工程。


    手柄兩側依然保留厚木板的特征,這樣做,即使拿著錘子敲擊木鍬的頂部,都不會損壞木鍬。


    之所以留中間一凸起短柄,兩邊保持原樣,有三個目的。其一,減少剔除的木材量,木鍬更結實耐用。其二剔除木材量少了,製作的工作量自然更少了。其三,中間手柄做成凸起高過木鍬鍬麵的形狀,增加受力點,工具會拿的更穩,方便左右手換力。


    整整花費30分鍾做出了第一個木鍬(也可以稱作木鏟)。


    之後如法炮製,再次做了1個單體木鍬和1個連體長柄木鍬,總共花費1.5個小時。


    夏風頓時感覺製作工具真的好費時間,但是沒辦法,這是精細活,工具必須趁手。


    3柄木鍬做好了,剩下的再做1個木錘,最後再做1把木鎬,畢竟它最難。


    木錘很好做,隻需要在原木的一端挖出2個方便抓握的把手就行。


    錘地的一端完全不用處理,但是為了減少錘頭的受力麵積,使得捶地效果更好,夏風把他的錘頭削成了半球形。


    木錘整體長度一定要長,畢竟它是靠體重幹活,最好是夏風彎腰捶地的最佳高度,最後夏風將它的身高定在了1.1米。


    夏風的身高是一米八一,手臂自然垂下的位置離地麵高度是1米,而斜向前伸出手會抬高5厘米,剛好抓握在木錘頂端兩側的手柄上。


    自然抓握原木手柄,然後提到最大高度可以到1.6米,上下浮動範圍有半米高度,捶地強度也剛好滿足。


    20鍾不到,1個噸位十足的木錘就做成了。


    有小夥伴兒會發問,為什麽是圓柱形的木錘,而不是平時自己常見大長柄橡膠錘樣式呢?


    大哥!你要靠自己的臂力去和大地較真兒嗎?那種錘子,你使出多大力打出多大力,就算有力矩的因素在放大了倍數,可那還是你的力氣呀。


    橫著拿,太小的錘頭沒效率,太大的錘頭由於力矩的原因,你提都提不起來。


    為什麽不豎著拿,讓木錘本身的重量,再加上你自己的力量去捶呢?


    也有人說,我可以搞一個大點的木錘,掄起來捶,我覺得您可以拿它來捶石頭。


    不得不說,還真有一個需要掄起來捶或者掄起來掘的工具,那就是木鎬。


    它是專門砸石頭的,不僅要砸,還要挖。


    木鎬,夏風也想了很久,到底怎麽做,才能讓它既滿足木鎬的形狀,又耐用。


    木頭纖維是順著樹幹長的,如果按照木鍬的做法做成連體的,顯然它橫向的鎬尖必須垂直於樹幹,那不是在木柄的兩邊粘貼了兩塊頁岩嗎?


    一錘一挖,鎬尖就得斷,甚至粉碎。


    怎麽解決?聰明的夏風想到了辦法。


    夏風在直徑30厘米、長30厘米的刺沙樹幹的一端,用短刀直接穿了個外九公分直徑的孔。


    然後找一根10厘米粗的細刺沙樹,一端不動,另一頭削成粗8厘米的長木柄。


    木柄穿孔而過一直到底,最後在孔洞的兩邊沿著木柄打進去幾個木楔,完美的把鎬尖和手柄結合在一起。


    銜接的問題搞定後,夏風就拿著這短刀,把沙樹幹未打孔的一端斜向手柄的方向削成圓錐形,一把木鎬就做好了。


    做3把木鍬,花費了夏風2個小時,做木錘花費了20分鍾,做1把木鎬又花費一個小時。


    現在已經是太陽高掛的上午9點。


    按照自己的計劃,他是準備工具一但做好就開始挖坑做圍牆的,但看著潮濕的樹幹,還有沒有硬化過的木質工具,還是準備再緩一緩時間。


    夏風將除柳樹以外的雜樹樹幹都搬運到離山洞口8米的位置依次擺開,這些雜樹樹幹會在太陽的照射下,散失一些水分,那等自己搬運的時候會輕鬆很多。


    柳樹全都被他留了下來,不僅沒有放在太陽下麵暴曬,反而時不時的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澆澆水。


    如果有人看到他這樣做,可能會覺得他這樣的行為很古怪難以理解,那麽夏風就要好好的給他科普科普了。


    因為柳樹的存活能力很強,隻要有水分,柳樹樹幹就能繼續存活半個月以上,不管是泡在水裏不沾土地,還是倒平在濕潤的土地上根不沾水,它都能繼續發芽長葉。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即使是一根枝條扡插在地上,它就能生根發芽,更何況是長成樹幹,枝葉大部分被削光的樹幹。


    保留一部分小枝條還是很有必要的,它們可以起到蒸騰作用,加強樹纖維的吸水能力,樹幹就更容易存活。


    夏風打算將這些柳樹和其它雜樹樹幹區分開來,雖然是一樣的埋成一排,但它們必須占據重要的位置。


    它們將會被部署在營寨圍牆的大門兩邊,作為營寨大門屹立不倒的柱石。


    既然活著的柳樹可以更好的起到固定作用,夏風打算不吝惜力氣,每隔一米就栽下一棵柳樹。


    栽下的柳樹就像房屋的棟梁一樣,堅強的發揮著後盾的作用,扶持著戰友們永遠屹立不倒。


    待所有雜樹樹幹擺放到位後,夏風就開始將自己製作好的木質工具拿到火堆旁邊,準備給工具刃口的地方硬化。


    木材還能硬化?很多小夥伴兒都還沒聽說過吧,但木製工具的刃口的確可以硬化,裏。


    首先,就取來一些燒的通紅的木炭,不能見到太大的火舌,微微一層明火最好。


    如果把工具放在20厘米高的火苗上麵,那就不是硬化了,而是想要燒毀它。


    之所以用通紅帶微弱明火的木炭來烘烤,那是為了精細的控製灼燒麵積以及受熱急緩。


    夏風把木鍬的刃口貼在木炭上麵烘烤,每隔半分鍾挪動一下被烘烤的位置,從一邊到另一邊,烤完一麵翻過來烤另一麵。


    就這樣一遍一遍的重複著相同的動作,直到木鍬的刃口逐漸被烘烤的發黃,夏風就停下烘烤的動作,取來一塊比較粗糙的石頭將刃口上滿滿的打磨一遍,使其光滑。


    打磨完成,再次做著之前同樣的動作,將木鍬的刃口重新烘烤一遍,再次打磨。


    第二次打磨完畢,再進行第三次的烘烤打磨,一直到工具的刃口全部被烘烤打磨的發黑發亮,那麽這件工具的刃口就硬化好了。


    硬化,實際上就是碳化的一個過程,堅硬的碳,是比木材堅硬好幾倍的,堅硬的特性讓工具更耐用更鋒利。


    按照這個步驟,夏風依次的將木錘、木鎬的受力部位全部硬化了一遍,最後等受熱部位降溫以後,又將工具所有的表麵再次輕微的硬化。


    工具整體外表硬化,也是很有必要的,這就相當於給工具穿上了一層堅硬的合金外甲,更耐磨更抗衝擊力。


    夏風也不想自己辛苦製作的工具,剛用不久就這裏劈開那裏斷裂,他覺得一件精品至少頂的上三件普通工具的使用時間。


    建造圍牆的工具暫時夠用了,還剩下不少質地堅硬的刺沙原木。


    夏風不準備浪費這麽好的原材料,得盡量把它們消耗掉製作成自己能用到的工具,不然天長日久雨打風吹,這些好材料就會慢慢的炸裂變形最後腐朽。


    考慮到以後會擴建山洞,甚至動手搭建木屋,他覺得自己缺少的工具還是太多。


    擴建山洞就需要裝土、運土。那麽裝土的工具必須要有,拿什麽裝?


    那當然是越接近桶越好,可是用來裝土的桶又不能太小,反而越大越好。


    可是目前沒有箍桶的條件,材料差太多了,沒黏膠沒鐵絲根本箍不了桶,即使是榫卯結構的桶,他都做不出來。


    那麽,就隻能盡量依靠現有的材料做了。


    木材夏風有,藤條他這有,削木頭的短刀他也有。


    嗯……截取一段原木吧,在原木的從側麵掏出一個凹槽出來,然後在它靠近表皮的位置打四個大孔,每個孔裏麵穿一根藤條當作繩子吊起來,這樣就可以做出來一個吊桶。


    其實自己最初的想法不是做桶,而是做筐,但是用來裝土的話,感覺柔韌的藤條做出來的筐很可能,土還沒有抬起來自己就得垮掉。


    如果將藤條硬化,那麽需要的時間更長,夏風等不了那麽長的時間,他必須跟時間賽跑。


    幸虧穿越過來的時候,帶上來這把60厘米長的厚背厚刃的短刀,不然現在處處受製,什麽都做不出來。


    有了神級工具大砍刀,再加上自己富有創造力的大腦,什麽事都難不倒自己。


    正所謂“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自己敢於創新,用心去做,任何艱難都是浮雲。


    夏風按照自己的構想,動手做出來兩個樣式別致的帶環木桶,然後依舊將木桶整體硬化,兩個木桶就做好了。


    嚐試性的拿來木鍬,在地上鏟了土裝在木桶裏,還別說,能裝下不少土。


    隻不過提起來就很不方便了,絆腿!不管是提一隻木桶,還是兩手同時提兩隻木桶,它們都會自己不停的旋轉著左右搖擺。


    如果自己身體搖晃的幅度再大一點,它們還會整體的前後搖擺,簡直圍在自己周圍狂舞,不是磕到腿就是擋住自己前進的步伐,怎麽辦呢?


    夏風覺得還是老祖宗的智慧高,做成圓筒狀的木桶,那麽它們至少自身旋轉的時候,永遠不會橫將過來妨礙自己走路。


    要不,做一個特別長的扁擔?可以,完全可以!如果把距離拉開,即使它自身旋轉,隻要它們不影響自己兩條腿的行動,就可以。


    想到了就做,但是他做的扁擔不想跟自己見過的扁擔做成一樣的,自己做的扁擔不加裝掛鉤,也不要連接扁擔和掛鉤的繩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既省了複雜的製作工序,又有利於木桶的穩定。


    取來2根10厘米粗的桑樹樹幹,這桑樹在自己所在這一片樹林中,全是極其稀有的樹種了,它是幾百根雜木中唯二的兩根,而且桑樹長到兩米左右,必定分枝開叉,能找到這麽完美筆直的桑樹樹幹自己很不容易了。


    兩根桑木夏風全部削成8厘米寬5厘米厚的橢圓柱形的長木棒,長度剛好是自己雙手平伸的最大長度。


    在木棒頭尾的位置,用短刀刻出一圈一圈的環形凹槽,用來防止藤條綁在扁擔上麵之後脫落。


    而幾根重疊起來的藤條死扣法環掛在扁擔上後,剛好跟木桶形成4個三角形固定結構。


    夏風再將做好的兩根扁擔放在炭火上硬化,那麽一副挑與擔就做成了。


    做完這些工具,已經是時近正午。就此,夏風準備建設營地的工具基本齊全,算是圓滿的超額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部落之開拓莽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莽叢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莽叢林並收藏部落之開拓莽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