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笑而不言,痛而不語
堅持不算正能量,
笑著堅持才算。
我們都忘記了,可憐之人可能會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還是痛入骨髓的可憐之處。
今年年初,我的老父親中風,幸好搶救及時保住了生命,但卻暫時失去了行走和說話的能力。我為他找了當地比較知名的康複醫院進行複健。
在那段時間裏,我認識了一個隔壁病房的女人。
確切地說,整間醫院沒有人不認識她。
她是為了陪護癱瘓的老伴兒在醫院長住的。五六十歲的樣子,長相平平,身材臃腫,卻極喜歡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大紅、鮮黃、熒光綠……每每在走廊裏擦肩而過,都會在她身上嗅到一股濃濃的廉價香水味。
她是整個樓層的夢魘。每天早上5點半,各位陪床的家屬還在行軍床上酣睡之時,就會被一聲粗門大嗓的唿喝驚醒—
“護士!送藥!”
“老頭子,喝水!”
“哎喲,今天天氣真好,可以出去曬曬衣服了!”
……
於是所有人隻好悻悻地起床。
她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每天比公雞打鳴還準時。自顧自大吵大嚷,手下也不停歇,給垃圾桶換紙袋的聲音刷拉刷拉,揪得人心煩意亂。
她還喜歡唱歌,從《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到《最炫民族風》,什麽歌都唱。刷碗時唱,洗衣時唱,遛彎兒時唱……平翹舌不分加上五音不全,興之所至還改幾句詞,簡直沒法聽。
所有人都不喜歡她,提到她的時候麵帶鄙夷,評價往往是:“自私”、“不懂事”、“害群之馬”……有修養的老人則歎一口氣,不說什麽,看她的背影眼帶憐憫,卻分明也不認同她的擾民行為,不屑與其計較罷了。
他們出院那一天,她獨自推著老伴兒的輪椅,孤零零地站在電梯口。沒有人出來送他們,每一間病房的門都關得緊緊的。
我正好從水房出來,看那一雙背影忽然莫名有些心酸,於是禮貌性地招唿了一句。
“走啊?”
“是啊。”她見是我,眼睛亮了起來,立刻放開了嗓門,習慣性地大聲迴答著,口水幾乎噴到我的臉上來。
我無奈:“阿姨,我聽得到的。”
話出了口,想著反正要分別了,就忍不住多說了幾句:“阿姨,以後你跟別人交流,真的不用說話那麽大聲……我們聽得見……”吞吞吐吐還是把話說完了。
她的眼神慢慢黯淡下來:“姑娘,我知道你們都不喜歡我,可我沒辦法……”她伸手拍了拍正坐在輪椅上、因為等電梯而有些焦躁的老伴兒,歎了口氣。
“我老伴兒,腦血栓壓迫了他的神經,眼睛基本看不清東西了,耳朵聽不清了,反應遠不如以前了。我隻能穿點兒鮮豔的顏色,噴點兒香水,這樣哪怕模糊點兒,他也能看到我、聞到我。
“我說話聲音大,討嫌,我知道,可那也是為了讓他知道我就在身邊……我不說話,他就害怕。”
她抬起手來擦了擦眼睛:“我知道他們都說我缺心眼、自私、二百五……可是比起讓我老伴兒活下去,活得好一點兒……我寧可當一個萬人嫌。”
電梯來了,她不再往下說,推著老伴兒進了電梯,抹了把眼淚向我揮手道別。
我也怔怔揮手,隻覺得喉間哽塞,說不出話。
有段時間身體不好,迴到老家休養。某天下樓買菜,遇到一個熟人。
這熟人是個瘋子。從我記事時起,她就在那裏了—那時她也是個小女孩,每天蹲在路邊曬太陽,衣衫襤褸,頭發蓬亂,髒兮兮的,見到人就傻笑。不過倒沒有什麽攻擊性,老實得很。如今再遇見,雖是同齡人,頭發卻都花白了,看上去蒼老又憔悴。
我心生憐憫,迴家詢問母親:
“樓下的瘋子,這些年就沒人
管嗎?”
母親笑了笑:“咳,她可不瘋。”
“不瘋?不瘋把自己搞成那樣?”我很驚訝。
母親說,這女人的精神本來是正常的。隻是她很不幸地出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以後父親大罵母親,非得再要一個男孩。當年計劃生育查得極嚴,家裏又窮得交不起罰款,於是她父親就想了個損招兒—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報成智障兒童,這樣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再生一個孩子了。
“所以她就裝瘋?”我覺得簡直匪夷所思。
“對啊。”母親歎息一聲,“如果不裝瘋,她爹就往死裏打她,這孩子被打怕了,就乖乖裝瘋,一裝就裝了20多年。”
“長大以後為什麽還要裝瘋?”我問。
“學東西的年齡全都荒廢了,她什麽都不會,也沒人娶她,人早就廢掉了。裝瘋好歹還有國家救濟金養著,就這麽混日子唄。總歸,好死不如賴活著。”母親淡淡地說。
高中時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芒種》雜誌上,名字叫《第二個天堂》。寫的是我陪父親去某處精神病院檢修儀器的經曆。
在那間精神病院裏,我認識了一個病人朋友,他是個善良溫和的男人,一直在跟我說自己有個漂亮妻子和孩子,出門工作時生了病,被送進這裏,就再未聯係上她們。我安慰他,說結束工作迴去時一定幫他尋找他的妻子。
臨走那一天他跑出來送我,還給我摘了一大捧我最喜歡的野酸梅,父親嘲笑我“到哪裏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院長大聲嗬斥,把他趕了迴去,他還是不忘迴頭衝我用力揮手。
我衝他喊:“我一定幫你找你的妻子
—”
院長詫異地看著我:“你傻了?他20歲就被送進這裏了,哪有什麽妻子。”
這篇文章發表以後,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他說自己讀到結尾時哭了。因為他也曾是一名患者,隻是後來治療情況良好,終於可以像常人一樣生活。
他說生病的那段日子,常會陷入迷惘、孤獨,但頭腦中卻有一片很純淨的思維空間。在那裏,自己是完全的主人,也希望有個人可以坐下來,聽聽關於那個空間的故事,那樣他就會覺得很開心。
他最後寫:謝謝你,小妹妹。雖然他們的心已隨著頭腦荒蕪,但依然渴望著另一種意義上的完整。謝謝你曾經填補過它。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傻瓜。有些真傻,有些裝傻。
我們對待傻瓜的態度往往不那麽平和。即使看上去實在可憐至極,大約也隻跟上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更有一位朋友聲稱“寧對十個壞蛋,不交一個笨蛋”。他認為“與一個智勇雙全的壞蛋過招,至少可以讓自己飛快成長。與一個笨蛋做朋友,隻會拉低自己的眼界和判斷力。”
然而我們都忘記了,可憐之人可能會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還是痛入骨髓的可憐之處。
那份可憐,往往是大多數貌似堅強無敵的人們,一生皆未曾領略的寒冷和遙遠。
讀《流放的老國王》,德裏達說:“當人們寫作的時候,總是在請求原諒。”此刻落筆的我,也在真誠請求著原諒—對那些曾被自己無意中傷及的靈魂。
沒有人從生下來就想當傻瓜,沒有人希望自己永遠是一顆不開竅的笨蛋。有多少心酸甚至心碎的起因,很少會有人有耐心坐下來細細傾聽;更不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如果經曆了與他同樣的過往,現在的我會是怎樣?
西方有句諺語:不要抱怨別人的路好走,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裏路。
我們是幸運的,沒有癱瘓不起的伴侶,沒有心如蛇蠍的親人,沒有絕望纏身的病症。所以不要在遇到小醜一般的存在時,笑得那麽大聲。摸摸你的心,那裏有沒有幽邃的空洞,有沒有曲折的裂痕,會不會在某個瞬間崩壞。
憐憫他人,即是憐憫未知的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即是他,他即是你。
誰知道在某個地方,會不會也有人冷笑著看著遠處眉飛色舞的我們,輕蔑地說:“看,真是一個傻瓜。”
笑而不言,痛而不語
堅持不算正能量,
笑著堅持才算。
我們都忘記了,可憐之人可能會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還是痛入骨髓的可憐之處。
今年年初,我的老父親中風,幸好搶救及時保住了生命,但卻暫時失去了行走和說話的能力。我為他找了當地比較知名的康複醫院進行複健。
在那段時間裏,我認識了一個隔壁病房的女人。
確切地說,整間醫院沒有人不認識她。
她是為了陪護癱瘓的老伴兒在醫院長住的。五六十歲的樣子,長相平平,身材臃腫,卻極喜歡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大紅、鮮黃、熒光綠……每每在走廊裏擦肩而過,都會在她身上嗅到一股濃濃的廉價香水味。
她是整個樓層的夢魘。每天早上5點半,各位陪床的家屬還在行軍床上酣睡之時,就會被一聲粗門大嗓的唿喝驚醒—
“護士!送藥!”
“老頭子,喝水!”
“哎喲,今天天氣真好,可以出去曬曬衣服了!”
……
於是所有人隻好悻悻地起床。
她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每天比公雞打鳴還準時。自顧自大吵大嚷,手下也不停歇,給垃圾桶換紙袋的聲音刷拉刷拉,揪得人心煩意亂。
她還喜歡唱歌,從《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到《最炫民族風》,什麽歌都唱。刷碗時唱,洗衣時唱,遛彎兒時唱……平翹舌不分加上五音不全,興之所至還改幾句詞,簡直沒法聽。
所有人都不喜歡她,提到她的時候麵帶鄙夷,評價往往是:“自私”、“不懂事”、“害群之馬”……有修養的老人則歎一口氣,不說什麽,看她的背影眼帶憐憫,卻分明也不認同她的擾民行為,不屑與其計較罷了。
他們出院那一天,她獨自推著老伴兒的輪椅,孤零零地站在電梯口。沒有人出來送他們,每一間病房的門都關得緊緊的。
我正好從水房出來,看那一雙背影忽然莫名有些心酸,於是禮貌性地招唿了一句。
“走啊?”
“是啊。”她見是我,眼睛亮了起來,立刻放開了嗓門,習慣性地大聲迴答著,口水幾乎噴到我的臉上來。
我無奈:“阿姨,我聽得到的。”
話出了口,想著反正要分別了,就忍不住多說了幾句:“阿姨,以後你跟別人交流,真的不用說話那麽大聲……我們聽得見……”吞吞吐吐還是把話說完了。
她的眼神慢慢黯淡下來:“姑娘,我知道你們都不喜歡我,可我沒辦法……”她伸手拍了拍正坐在輪椅上、因為等電梯而有些焦躁的老伴兒,歎了口氣。
“我老伴兒,腦血栓壓迫了他的神經,眼睛基本看不清東西了,耳朵聽不清了,反應遠不如以前了。我隻能穿點兒鮮豔的顏色,噴點兒香水,這樣哪怕模糊點兒,他也能看到我、聞到我。
“我說話聲音大,討嫌,我知道,可那也是為了讓他知道我就在身邊……我不說話,他就害怕。”
她抬起手來擦了擦眼睛:“我知道他們都說我缺心眼、自私、二百五……可是比起讓我老伴兒活下去,活得好一點兒……我寧可當一個萬人嫌。”
電梯來了,她不再往下說,推著老伴兒進了電梯,抹了把眼淚向我揮手道別。
我也怔怔揮手,隻覺得喉間哽塞,說不出話。
有段時間身體不好,迴到老家休養。某天下樓買菜,遇到一個熟人。
這熟人是個瘋子。從我記事時起,她就在那裏了—那時她也是個小女孩,每天蹲在路邊曬太陽,衣衫襤褸,頭發蓬亂,髒兮兮的,見到人就傻笑。不過倒沒有什麽攻擊性,老實得很。如今再遇見,雖是同齡人,頭發卻都花白了,看上去蒼老又憔悴。
我心生憐憫,迴家詢問母親:
“樓下的瘋子,這些年就沒人
管嗎?”
母親笑了笑:“咳,她可不瘋。”
“不瘋?不瘋把自己搞成那樣?”我很驚訝。
母親說,這女人的精神本來是正常的。隻是她很不幸地出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以後父親大罵母親,非得再要一個男孩。當年計劃生育查得極嚴,家裏又窮得交不起罰款,於是她父親就想了個損招兒—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報成智障兒童,這樣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再生一個孩子了。
“所以她就裝瘋?”我覺得簡直匪夷所思。
“對啊。”母親歎息一聲,“如果不裝瘋,她爹就往死裏打她,這孩子被打怕了,就乖乖裝瘋,一裝就裝了20多年。”
“長大以後為什麽還要裝瘋?”我問。
“學東西的年齡全都荒廢了,她什麽都不會,也沒人娶她,人早就廢掉了。裝瘋好歹還有國家救濟金養著,就這麽混日子唄。總歸,好死不如賴活著。”母親淡淡地說。
高中時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芒種》雜誌上,名字叫《第二個天堂》。寫的是我陪父親去某處精神病院檢修儀器的經曆。
在那間精神病院裏,我認識了一個病人朋友,他是個善良溫和的男人,一直在跟我說自己有個漂亮妻子和孩子,出門工作時生了病,被送進這裏,就再未聯係上她們。我安慰他,說結束工作迴去時一定幫他尋找他的妻子。
臨走那一天他跑出來送我,還給我摘了一大捧我最喜歡的野酸梅,父親嘲笑我“到哪裏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院長大聲嗬斥,把他趕了迴去,他還是不忘迴頭衝我用力揮手。
我衝他喊:“我一定幫你找你的妻子
—”
院長詫異地看著我:“你傻了?他20歲就被送進這裏了,哪有什麽妻子。”
這篇文章發表以後,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他說自己讀到結尾時哭了。因為他也曾是一名患者,隻是後來治療情況良好,終於可以像常人一樣生活。
他說生病的那段日子,常會陷入迷惘、孤獨,但頭腦中卻有一片很純淨的思維空間。在那裏,自己是完全的主人,也希望有個人可以坐下來,聽聽關於那個空間的故事,那樣他就會覺得很開心。
他最後寫:謝謝你,小妹妹。雖然他們的心已隨著頭腦荒蕪,但依然渴望著另一種意義上的完整。謝謝你曾經填補過它。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傻瓜。有些真傻,有些裝傻。
我們對待傻瓜的態度往往不那麽平和。即使看上去實在可憐至極,大約也隻跟上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更有一位朋友聲稱“寧對十個壞蛋,不交一個笨蛋”。他認為“與一個智勇雙全的壞蛋過招,至少可以讓自己飛快成長。與一個笨蛋做朋友,隻會拉低自己的眼界和判斷力。”
然而我們都忘記了,可憐之人可能會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還是痛入骨髓的可憐之處。
那份可憐,往往是大多數貌似堅強無敵的人們,一生皆未曾領略的寒冷和遙遠。
讀《流放的老國王》,德裏達說:“當人們寫作的時候,總是在請求原諒。”此刻落筆的我,也在真誠請求著原諒—對那些曾被自己無意中傷及的靈魂。
沒有人從生下來就想當傻瓜,沒有人希望自己永遠是一顆不開竅的笨蛋。有多少心酸甚至心碎的起因,很少會有人有耐心坐下來細細傾聽;更不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如果經曆了與他同樣的過往,現在的我會是怎樣?
西方有句諺語:不要抱怨別人的路好走,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裏路。
我們是幸運的,沒有癱瘓不起的伴侶,沒有心如蛇蠍的親人,沒有絕望纏身的病症。所以不要在遇到小醜一般的存在時,笑得那麽大聲。摸摸你的心,那裏有沒有幽邃的空洞,有沒有曲折的裂痕,會不會在某個瞬間崩壞。
憐憫他人,即是憐憫未知的自己。也許有一天,你即是他,他即是你。
誰知道在某個地方,會不會也有人冷笑著看著遠處眉飛色舞的我們,輕蔑地說:“看,真是一個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