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啟動這些諸侯也是劉辯迫不得已之舉。
畢竟,在眾多在場的諸侯當中,雖然孫堅、公孫瓚和朱元璋等人實力雄厚,但他們手下士兵的軍紀卻並不盡如人意;
而像陶謙這樣的人又太過老實本分,如果劉辯殺掉他們,恐怕難以鎮住麾下的士卒們。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算來算去也就隻有這位諸侯還算勉強有那麽點兒本事能夠擔此重任罷了。
\"全軍繼續向西追擊!\" 在安排好一切相關事務之後,劉辯再次揮動馬鞭,驅策著座下戰馬朝著西方疾馳而去,繼續追殺敵人。
與此同時,那位被委以重任的諸侯則帶領著自己的本部人馬以及一眾百姓,朝著東方緩緩離去。
實際上,當薛仁貴等眾人得知李儒居然仍身在洛陽時,他們都深刻明白到,此人絕不能留!
\"李儒,那個亂臣賊子竟然躲在洛陽!老子立刻率軍前去把他生擒活拿,定要將之斬草除根!\" 太史慈霍然站起身子,怒聲喊道。
然而,薛仁貴卻急忙出言勸阻:\"切莫衝動行事!此前百姓們剛剛曆經一場浩劫,早已被嚇得緊閉門戶不敢外出。
倘若此時大規模搜捕,恐怕隻會驚擾到無辜百姓,這對於陛下安撫洛陽民心極為不利呀!\"
接著,呂布開口分析道:\"關於李儒這個人,本將軍還是有所了解的。
隻要稍給他一線生機,恐怕整個洛陽都會斷送在他手中。
依我看,眼下咱們唯有嚴守洛陽城防,密切留意城中局勢變化。
但凡有絲毫風吹草動,務必要設法抓住時機,一舉將李儒鏟除幹淨。\"
薛仁貴聽後覺得呂布所言甚是有理,於是附和著表示讚同:\"洛陽可是陛下收複失地的關鍵一城,萬萬不可任由其被毀於一旦。\"
“好吧,今天就聽兩位將軍的!”
眼見呂布也是這般態度,太史慈心中暗歎一聲,無奈地迴應道。
而一旁的薛仁貴,此前曾聽穆桂英提及,李儒已在洛陽城內縱火。
幸得他們及時率領軍隊抵達,盡管火勢未能完全撲滅,但仍有大部分區域遭受到了損毀。
\"傳我軍令!責令麾下軍士們輪番巡視城中各條街巷。
但凡遇到形跡可疑之人,不必稟報,立刻處決!\" 薛仁貴神情肅穆,對著身邊的將領下達指令。
\"遵命!\"一名校尉應聲而出,領命後匆匆離去,帶領士兵開始巡邏。
此刻,夜幕已然悄然降臨,薛仁貴凝視著眼前被無盡黑暗所籠罩的洛陽城,心頭不禁湧起一絲憂慮。
就在這時,東方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仿佛打破了夜的寂靜。
眾人聞聲紛紛對視一眼,旋即霍然站立起來。
緊接著,一名探子飛奔而來,喘息著報告道:\"諸位將軍,東邊城牆處出現大量騎兵,粗略估計約有五六萬人馬。
請速往城樓查看情況!\"話音未落,眾人便急忙朝著城樓方向趕去。
此刻,夜幕籠罩下的洛陽城內,一座平凡無奇的院落顯得格外寧靜。
然而,與這靜謐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屋內竟然擠滿了將近百名身影。
這些人個個神情緊張,如臨大敵。而站在他們前方的,正是麵色陰沉、眼神銳利的李儒。
隻見李儒眉頭緊鎖,緊緊握著拳頭,似乎心中充滿了憤恨和不甘。
原來,他們正籌劃著一場驚天動地的陰謀——放火燒毀洛陽城。
隻可惜事與願違,計劃進展得並不順利 ,雖然燒掉了一些,但還是被薛仁貴等人阻止了。
這時,一名身經百戰的精銳死士走上前來,向李儒稟報:“大人,洛陽城現在守衛嚴密,到處都是重兵把守。
我們原本打算出城縱火,但無奈遇到了巡邏的騎兵,根本無法下手。”
聽到這個消息,李儒的臉色越發難看,他咬牙切齒地罵道:“可惡!我如此精心謀劃,本想一舉摧毀洛陽,讓劉辯花費如此代價,得到的洛陽也是一片廢土,可如今卻功虧一簣。
究竟是誰走漏了風聲?難道還有人能看穿我的布局不成?”
他那原本就銳利無比的眼神此刻更是閃爍著熊熊怒火,猶如燃燒的烈焰一般,似乎要將眼前的所有事物都吞噬並化為灰燼。
然而,事實上他並不清楚,劉辯並非這個時代的人,而是來自遙遠的未來世界。
正因如此,劉辯深知他企圖縱火焚城之事,於是事先派遣了大將薛仁貴,呂布等人前來解救洛陽於危難之中。
此時此刻,房間內的氣氛如同他那陰沉的臉色一樣凝重壓抑,而擺在桌上的油燈裏微弱的火苗則在無盡的黑暗中瑟瑟發抖、搖搖欲墜。
李儒臉上流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猙獰神色,其可怕程度簡直超乎想象。
站在一旁的眾多親信和敢死之士皆被嚇得麵色慘白、渾身戰栗不止,額頭上不斷冒出豆大的汗珠。
麵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李儒的那幫忠心耿耿的心腹屬下們紛紛跪伏在地。
磕頭如搗蒜般地齊聲高唿道:“大人啊!小人們一直以來對您忠心不二、死心塌地呀!懇請大人明察秋毫,千萬不要冤枉了小人等啊!”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李儒暗自思忖道:“首先,自己精心策劃並四處散播那些蠱惑人心的歌謠;
緊接著,又暗中命令李傕悄無聲息地從涼州方向領兵火速趕迴洛陽;
不僅如此,還特意差遣鎮守虎牢關的名將羅成及其部眾披星戴月兼程趕迴,並轉達旨意要求其他虎牢關守城將領盡快疏散當地百姓。
做完這一係列部署安排後,自己方才向主公進言獻策,提議遷都事宜。”
隨後李儒又繼續喃喃自語道:“可以這麽說,以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沒有一件不是自己費盡心思、提前謀劃好並且精心布置的局麵。
而且在提出遷都這個想法和建議之前,他從來都沒跟任何人提起過哪怕一個字。
李催作為嶽父大人的親信,並早已被穆桂英給臨陣斬殺,所以顯而易見地,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泄露機密啊!
再加上羅成等一批人又陪同著主公一塊兒去往了長安城,那就更不可能有時間去通知關東各路諸侯聯軍了呀。
如此看來,這絕對不會是因為有人通風報信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出現。”
想到這裏李儒緩緩的看向了那些死士,那些死士見李儒望了過來,頓時將頭埋得更深。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不是有人走漏風聲,那就隻能說明有別的人對他的整個計劃安排了然於心呐!
難道真的是那首精心編製的童謠出問題了嗎?主公手底下那麽多人,怎麽可能會有人這麽快就看穿其中奧妙呢?
想來想去,也就隻有賈詡賈文和才有這份能耐吧。
可是文和跟自己一樣都是出身貧苦之家啊!他又怎會胳膊肘往外拐去幫劉辯那個毛頭小子呢?
而且以文和的聰明才智,他一定深知明哲保身之理,絕不會輕易做出這樣冒險的舉動呀!
那麽究竟又是誰能一眼識破這其中玄機呢?難不成在這偌大的洛陽城內還隱藏著什麽絕世高人不成?
亦或是……劉辯身旁另有智謀超群之人相助?”
一想到這裏,李儒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情緒。
要知道劉辯手下那幫錦衣衛可是無孔不入、無所不能啊!他們若是得到了風聲並將其傳迴給劉辯知曉……
“莫非真是劉辯身邊暗藏高手,所以才能輕鬆識破這首看似簡單,卻暗藏諸多意思的童謠麽?”李儒越想越是覺得心煩意亂,眉頭緊緊皺起,苦思冥想著各種可能性,但始終無法得出一個確切答案。
而此時此刻的他又哪裏能夠料到,原來劉辯並非這個時代土生土長之人,而是來自於遙遠未來世界的穿越者!
由於曾經熟讀過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因此對於這段可謂是如數家珍、爛熟於心——自然輕而易舉便猜到了李儒打算縱火焚城背後所隱藏真實意圖。
李儒聲音低沉地說道:“諸位,都起身吧。你們跟隨我也有些年頭了,我對你們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今洛陽局勢極為不穩,爾等在此期間切勿外出,各自謹慎地隱匿行蹤吧。”
此言一出,一眾下屬皆麵露感激之色,異口同聲地說道:“多謝大人的信任。”
其中有一位下屬麵露不甘,說道:“大人,那原計劃豈不是要就此擱置嗎?若那皇帝掌控了洛陽,恐怕還是會重用世家子弟,繼續欺壓我們這些出身貧寒之人啊!”
李儒微微皺眉,神情凝重地說道:“想燒毀洛陽已無可能,不過我們也算是焚毀了一部分。
當下隻能暗中尋覓機會,你們務必牢記要將自己的身份隱藏好。
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讓關東諸侯之間產生嫌隙,使他們無法繼續攻打居墉關,進而前往長安。”
這時,又有一人站出來,拱手施禮道:“大人,恕我冒昧直言。
主公在涼州之時,可謂是雄才大略,然自進入洛陽後,主公卻漸漸沉迷於權勢,貪圖享受,對貧苦百姓更是殘暴無情。
如今主公退守長安,想要成就霸業,恐怕已是希望渺茫。
大人,為何不另擇賢主呢?”
聽到這話,李儒眼中寒光一閃,厲聲喝道:“你說什麽?你想讓我背叛主公,另尋他人嗎?”
那些下屬們也紛紛說道:“大人,這位兄弟所言句句屬實啊,主公已不值得我們為他賣命了。”
李儒麵露複雜之色,緩緩說道:“主公不以我等出身卑微為嫌,對我等信任有加,更是將女兒許配於我,我實在難以背棄主公。
你們皆是我的心腹,這些話隻能在我這裏說說而已,往後切不可再提,都明白了嗎?”
眾人聽了,隻得無奈迴應道:“是,大人,我們知道了。”
隨後,李儒說道:“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切不可擅自行動。”
一眾下屬退去之後,李儒輕揮衣袖,用手中的衣袖將燈火扇滅,室內頓時陷入一片漆黑之中,寂靜無聲。
畢竟,在眾多在場的諸侯當中,雖然孫堅、公孫瓚和朱元璋等人實力雄厚,但他們手下士兵的軍紀卻並不盡如人意;
而像陶謙這樣的人又太過老實本分,如果劉辯殺掉他們,恐怕難以鎮住麾下的士卒們。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算來算去也就隻有這位諸侯還算勉強有那麽點兒本事能夠擔此重任罷了。
\"全軍繼續向西追擊!\" 在安排好一切相關事務之後,劉辯再次揮動馬鞭,驅策著座下戰馬朝著西方疾馳而去,繼續追殺敵人。
與此同時,那位被委以重任的諸侯則帶領著自己的本部人馬以及一眾百姓,朝著東方緩緩離去。
實際上,當薛仁貴等眾人得知李儒居然仍身在洛陽時,他們都深刻明白到,此人絕不能留!
\"李儒,那個亂臣賊子竟然躲在洛陽!老子立刻率軍前去把他生擒活拿,定要將之斬草除根!\" 太史慈霍然站起身子,怒聲喊道。
然而,薛仁貴卻急忙出言勸阻:\"切莫衝動行事!此前百姓們剛剛曆經一場浩劫,早已被嚇得緊閉門戶不敢外出。
倘若此時大規模搜捕,恐怕隻會驚擾到無辜百姓,這對於陛下安撫洛陽民心極為不利呀!\"
接著,呂布開口分析道:\"關於李儒這個人,本將軍還是有所了解的。
隻要稍給他一線生機,恐怕整個洛陽都會斷送在他手中。
依我看,眼下咱們唯有嚴守洛陽城防,密切留意城中局勢變化。
但凡有絲毫風吹草動,務必要設法抓住時機,一舉將李儒鏟除幹淨。\"
薛仁貴聽後覺得呂布所言甚是有理,於是附和著表示讚同:\"洛陽可是陛下收複失地的關鍵一城,萬萬不可任由其被毀於一旦。\"
“好吧,今天就聽兩位將軍的!”
眼見呂布也是這般態度,太史慈心中暗歎一聲,無奈地迴應道。
而一旁的薛仁貴,此前曾聽穆桂英提及,李儒已在洛陽城內縱火。
幸得他們及時率領軍隊抵達,盡管火勢未能完全撲滅,但仍有大部分區域遭受到了損毀。
\"傳我軍令!責令麾下軍士們輪番巡視城中各條街巷。
但凡遇到形跡可疑之人,不必稟報,立刻處決!\" 薛仁貴神情肅穆,對著身邊的將領下達指令。
\"遵命!\"一名校尉應聲而出,領命後匆匆離去,帶領士兵開始巡邏。
此刻,夜幕已然悄然降臨,薛仁貴凝視著眼前被無盡黑暗所籠罩的洛陽城,心頭不禁湧起一絲憂慮。
就在這時,東方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仿佛打破了夜的寂靜。
眾人聞聲紛紛對視一眼,旋即霍然站立起來。
緊接著,一名探子飛奔而來,喘息著報告道:\"諸位將軍,東邊城牆處出現大量騎兵,粗略估計約有五六萬人馬。
請速往城樓查看情況!\"話音未落,眾人便急忙朝著城樓方向趕去。
此刻,夜幕籠罩下的洛陽城內,一座平凡無奇的院落顯得格外寧靜。
然而,與這靜謐氛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屋內竟然擠滿了將近百名身影。
這些人個個神情緊張,如臨大敵。而站在他們前方的,正是麵色陰沉、眼神銳利的李儒。
隻見李儒眉頭緊鎖,緊緊握著拳頭,似乎心中充滿了憤恨和不甘。
原來,他們正籌劃著一場驚天動地的陰謀——放火燒毀洛陽城。
隻可惜事與願違,計劃進展得並不順利 ,雖然燒掉了一些,但還是被薛仁貴等人阻止了。
這時,一名身經百戰的精銳死士走上前來,向李儒稟報:“大人,洛陽城現在守衛嚴密,到處都是重兵把守。
我們原本打算出城縱火,但無奈遇到了巡邏的騎兵,根本無法下手。”
聽到這個消息,李儒的臉色越發難看,他咬牙切齒地罵道:“可惡!我如此精心謀劃,本想一舉摧毀洛陽,讓劉辯花費如此代價,得到的洛陽也是一片廢土,可如今卻功虧一簣。
究竟是誰走漏了風聲?難道還有人能看穿我的布局不成?”
他那原本就銳利無比的眼神此刻更是閃爍著熊熊怒火,猶如燃燒的烈焰一般,似乎要將眼前的所有事物都吞噬並化為灰燼。
然而,事實上他並不清楚,劉辯並非這個時代的人,而是來自遙遠的未來世界。
正因如此,劉辯深知他企圖縱火焚城之事,於是事先派遣了大將薛仁貴,呂布等人前來解救洛陽於危難之中。
此時此刻,房間內的氣氛如同他那陰沉的臉色一樣凝重壓抑,而擺在桌上的油燈裏微弱的火苗則在無盡的黑暗中瑟瑟發抖、搖搖欲墜。
李儒臉上流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猙獰神色,其可怕程度簡直超乎想象。
站在一旁的眾多親信和敢死之士皆被嚇得麵色慘白、渾身戰栗不止,額頭上不斷冒出豆大的汗珠。
麵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李儒的那幫忠心耿耿的心腹屬下們紛紛跪伏在地。
磕頭如搗蒜般地齊聲高唿道:“大人啊!小人們一直以來對您忠心不二、死心塌地呀!懇請大人明察秋毫,千萬不要冤枉了小人等啊!”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李儒暗自思忖道:“首先,自己精心策劃並四處散播那些蠱惑人心的歌謠;
緊接著,又暗中命令李傕悄無聲息地從涼州方向領兵火速趕迴洛陽;
不僅如此,還特意差遣鎮守虎牢關的名將羅成及其部眾披星戴月兼程趕迴,並轉達旨意要求其他虎牢關守城將領盡快疏散當地百姓。
做完這一係列部署安排後,自己方才向主公進言獻策,提議遷都事宜。”
隨後李儒又繼續喃喃自語道:“可以這麽說,以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沒有一件不是自己費盡心思、提前謀劃好並且精心布置的局麵。
而且在提出遷都這個想法和建議之前,他從來都沒跟任何人提起過哪怕一個字。
李催作為嶽父大人的親信,並早已被穆桂英給臨陣斬殺,所以顯而易見地,他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泄露機密啊!
再加上羅成等一批人又陪同著主公一塊兒去往了長安城,那就更不可能有時間去通知關東各路諸侯聯軍了呀。
如此看來,這絕對不會是因為有人通風報信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出現。”
想到這裏李儒緩緩的看向了那些死士,那些死士見李儒望了過來,頓時將頭埋得更深。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不是有人走漏風聲,那就隻能說明有別的人對他的整個計劃安排了然於心呐!
難道真的是那首精心編製的童謠出問題了嗎?主公手底下那麽多人,怎麽可能會有人這麽快就看穿其中奧妙呢?
想來想去,也就隻有賈詡賈文和才有這份能耐吧。
可是文和跟自己一樣都是出身貧苦之家啊!他又怎會胳膊肘往外拐去幫劉辯那個毛頭小子呢?
而且以文和的聰明才智,他一定深知明哲保身之理,絕不會輕易做出這樣冒險的舉動呀!
那麽究竟又是誰能一眼識破這其中玄機呢?難不成在這偌大的洛陽城內還隱藏著什麽絕世高人不成?
亦或是……劉辯身旁另有智謀超群之人相助?”
一想到這裏,李儒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情緒。
要知道劉辯手下那幫錦衣衛可是無孔不入、無所不能啊!他們若是得到了風聲並將其傳迴給劉辯知曉……
“莫非真是劉辯身邊暗藏高手,所以才能輕鬆識破這首看似簡單,卻暗藏諸多意思的童謠麽?”李儒越想越是覺得心煩意亂,眉頭緊緊皺起,苦思冥想著各種可能性,但始終無法得出一個確切答案。
而此時此刻的他又哪裏能夠料到,原來劉辯並非這個時代土生土長之人,而是來自於遙遠未來世界的穿越者!
由於曾經熟讀過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因此對於這段可謂是如數家珍、爛熟於心——自然輕而易舉便猜到了李儒打算縱火焚城背後所隱藏真實意圖。
李儒聲音低沉地說道:“諸位,都起身吧。你們跟隨我也有些年頭了,我對你們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今洛陽局勢極為不穩,爾等在此期間切勿外出,各自謹慎地隱匿行蹤吧。”
此言一出,一眾下屬皆麵露感激之色,異口同聲地說道:“多謝大人的信任。”
其中有一位下屬麵露不甘,說道:“大人,那原計劃豈不是要就此擱置嗎?若那皇帝掌控了洛陽,恐怕還是會重用世家子弟,繼續欺壓我們這些出身貧寒之人啊!”
李儒微微皺眉,神情凝重地說道:“想燒毀洛陽已無可能,不過我們也算是焚毀了一部分。
當下隻能暗中尋覓機會,你們務必牢記要將自己的身份隱藏好。
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讓關東諸侯之間產生嫌隙,使他們無法繼續攻打居墉關,進而前往長安。”
這時,又有一人站出來,拱手施禮道:“大人,恕我冒昧直言。
主公在涼州之時,可謂是雄才大略,然自進入洛陽後,主公卻漸漸沉迷於權勢,貪圖享受,對貧苦百姓更是殘暴無情。
如今主公退守長安,想要成就霸業,恐怕已是希望渺茫。
大人,為何不另擇賢主呢?”
聽到這話,李儒眼中寒光一閃,厲聲喝道:“你說什麽?你想讓我背叛主公,另尋他人嗎?”
那些下屬們也紛紛說道:“大人,這位兄弟所言句句屬實啊,主公已不值得我們為他賣命了。”
李儒麵露複雜之色,緩緩說道:“主公不以我等出身卑微為嫌,對我等信任有加,更是將女兒許配於我,我實在難以背棄主公。
你們皆是我的心腹,這些話隻能在我這裏說說而已,往後切不可再提,都明白了嗎?”
眾人聽了,隻得無奈迴應道:“是,大人,我們知道了。”
隨後,李儒說道:“好了,你們都下去吧,切不可擅自行動。”
一眾下屬退去之後,李儒輕揮衣袖,用手中的衣袖將燈火扇滅,室內頓時陷入一片漆黑之中,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