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首領也紛紛說道:“右賢王說的對,右賢王說的對!”
此人正是鮮卑的右賢王。
另一些人則說道:“左賢王也說得對啊!”
而端坐於主位的,正是如今的鮮卑左賢王步度根。
彼時,高坐於上方的鮮卑左賢王度布根,眼見下方眾多鮮卑部族爭論不休,遂高聲喊道:“罷了!都給本王住口!那漢人皇帝縱然帶人增援而來,又能如何?吾等有二十餘萬鐵騎,豈會懼怕他那小小漢人皇帝!
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本王雖說過或可與漢人皇帝議和,但絕非未戰便卑躬屈膝去議和,你們可都明白?
傳本王旨意,明日所有部落全力攻擊陰關防線,本王要在一日之內攻破此防線,直逼雁門關!”
聽罷,所有部族首領領命退下。
此時乃東漢公元 189 年,鮮卑在上一任英明神武的君主檀石槐離世後,再度分崩離析。
其中有諸多強大的部族 而後世兩晉南北朝時期強大的慕容部落和拓跋部,於此時在鮮卑眾多部落中,僅能算作兩個小部落。
而在慕容部落的一處營帳內,慕容部落與拓跋部落可謂是交情深厚,兩個部落的首領此刻正坐在一處火炭旁,上方懸掛著羊肉,二人正邊吃著羊肉邊商議事情。
其中一人說道:“慕容首領,難道明日我等真要全力進攻那陰關防線嗎?要知道你我二人的部落加起來人數可並不多呀。
此次可謂是將族中所有能夠上馬征戰的青壯年都帶了出來,除了留了些許人在部落內,幾乎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若是我們在攻打這殷關防線時損失慘重,哪怕最終攻破雁門關奪得糧食返迴,又能如何呢?
到最後說不定還是會被其他部落吞並啊,慕容兄,你可要三思啊!”
此時,那被稱作慕容首領的人,則淡然一笑:“拓跋兄,莫急莫急,你所言不無道理,隻是……”
“隻是什麽?”拓跋首領急急問道。
“難道我們強攻了,到時損失慘重,所剩人數寥寥無幾,返迴草原後,就不會被其他部落吞並了嗎?”慕容首領歎了口氣道。
“慕容兄所言極是,這可如何是好?強攻的話必定損失慘重,返迴後難以逃脫被吞並的命運;
不遵令強攻又會落下把柄,最後恐會被度不根以強令吞並。
這些年來,那左賢王已吞並了多少個部落,其勢力可謂強大至極,就算咱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在他麵前也是弱小得很呐。
若不是他尚無十足把握,而且師出無名,強行吞並咱們,會引的其他所有部落恐慌,聯合在一起,恐怕咱二人的部落早就被他吞下了。”拓跋部的首領惆悵道。
隨後又繼續說道 “慕容兄那你說怎麽辦,咱們強攻不行,不攻也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不妨這樣,咱想法子派人去聯係那漢人皇帝,就說日後我兩個部落願對其稱臣,但漢人皇帝同樣也要出手解救咱們兩個部落。”慕容首領提議道。
“嗯,此計甚好。”拓跋首領點頭應道。
於是,拓跋慕容兩個部落首領商議好,先假意進攻,再派人去與漢人皇帝聯係。
類似的情形在各個部落中多有發生。
有的部落無奈選擇了強攻;有的部落想著陽奉陰違,但又擔心會落下口實;
還有些部落也想過去找漢人皇帝求救,卻又瞧不起漢人,最終隻得作罷。
次日,此時的陰關防線上,楊業、盧象升等人站在城牆上,遠遠望去,隻見黑壓壓的一片敵軍。
“嗚.......”
號角聲低沉嗚咽,整個鮮卑大營瞬間沸騰起來,進攻的時辰已然來臨,無數異族大軍在各個部落首領的統領下,開始朝整個陰關防線發起攻擊。
而此時的整個殷關防線上,不僅有楊燁、盧象升、楊延嗣等人,張遼也在其中。
此時城中的兵力滿打滿算也不過六萬左右。
若是應對其他敵人或許還綽綽有餘,但若是對付二十幾萬乃至近三十萬的異族騎兵,這六萬兵力一旦出城,在失去這道防線的守護後,簡直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輕而易舉地就會被這些異族騎兵屠殺殆盡。
由於要展開攻城行動,這些鮮卑士兵不得不舍棄戰馬,扛起各種雲梯、攻城器械,朝著這邊步步逼近。
“哈!”
“哈!”
“哈!”
“哈!”
幾萬鮮卑大軍列陣而來,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每邁出一步就發出一聲怒吼。
幾萬人列陣,那等壯觀的情景帶來了極為強烈的震撼。
楊業手持一柄金刀,盧象升手持一柄镔鐵大刀,楊延嗣手持虎頭湛金槍,其餘幾人也手持長槍或刀站在城牆上,幾人全力調度全軍進行布防。
最前排的便是弓弩手,弓弩手旁邊是舉盾的士兵 這些盾兵自然是為了防備鮮卑人在城樓下還擊而準備的。
隻要城樓下的鮮卑人舉箭射來,他們就立刻舉起盾牌,畢竟異族人擅長弓馬,射箭精準無比。
若沒有盾兵守護,恐怕在對麵異族之人一輪箭雨射來後,己方就不剩什麽弓弩兵了。
而盾兵後麵則是成排的長戈兵,他們手提三米多長的長戈。
手中長戈隻要一揮動,就足以延伸到城牆之外,這些長戈的功能,就是等待鮮卑士兵攻城時發揮作用,收割異族人的人頭。
“攻!”
此時,在弩箭射程之外,鮮卑人的方陣猝然停歇下來,從方陣中踱步而出一員將領,手提彎刀發出一聲石破天驚的怒吼。
刹那間,所有的鮮卑士兵如出柙猛虎般怒吼著,抬著雲梯風馳電掣般地衝過了一箭之地。
“射!”
城樓上,楊業振臂一唿,早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的所有弓弩手立刻全神貫注地瞄準鮮卑人,繼而毫不猶豫地開始狠狠地射擊下去。
“咻!咻!咻!咻!.......”
弓弦驚響,無數支箭矢如同流星趕月般破空而去,仿佛帶起了一層陰森恐怖的黑色陰影。
“盾牌!”鮮卑將領聲嘶力竭地咆哮一聲,跑在最前邊的鮮卑士兵訓練有素地舉起手中的牛皮盾牌。
當然,也有少數自恃勇武不凡、桀驁不馴的鮮卑人,不管不顧地硬頂著箭雨衝鋒,隻不過衝出幾步就被射成了刺蝟。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就算舉著盾牌,也有不少人在這一輪箭雨之下命喪黃泉。
弓箭最為令人膽寒的是,當其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那殺傷力就算敵人舉著盾牌,也足以穿過縫隙一箭射中身體部位,起連鎖反應,殺傷敵人。
故而在開戰初期,兩邊將領為求克敵製勝,都會有條不紊地布置有序的進攻,而非不顧一切地不要命地強攻城樓。
“射!射!”城樓上,一輪箭雨紛然落下,鮮卑猛將即刻扯著嗓子咆哮道。
轉瞬間,鮮卑士兵輕車熟路地將手中的牛皮盾牌擱置一旁,手中動作麻利地彎弓射箭,向城樓上的漢軍士兵射出密不透風的箭雨。
“禦!”
城樓上,楊業見鮮卑人放下手中箭牌,便立刻聲如洪鍾地高聲喊道。
眨眼間,城樓上,那些盾牌兵當機立斷地舉起盾牌,將身後的長戈兵和身前的弓弩手都遮掩得嚴嚴實實。
鮮卑人一輪箭雨過後,僅有百餘人被射中肩膀和手腳。
從城樓下邊射上來的箭矢大多綿軟無力,而從城牆上往下射的箭矢,卻銳不可當,足以摧枯拉朽般地洞穿厚厚的鎧甲。
敵我雙方曆經數輪箭雨的洗禮,已有鮮卑人開始迫近城牆。
雲梯很快就被穩穩當當豎立起來,雲梯的頂端有兩個鐵製的鉤子,死死地鉤住城牆上。
漢軍中的弓弩兵泰然自若,依舊有條不紊地射出一輪又一輪的箭雨。
盾兵也一直穩穩地舉著盾牌,為弓弩兵抵禦從城牆上射下來的箭雨。
雙方依舊交戰的如火如荼,城樓後邊一隊士兵兩人一組,抬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鐵鍋,裏麵煮著奇臭無比、顏色金黃的金汁。
這些鐵鍋中散發著熾熱難耐的高溫,且奇臭無比,盡是滾燙沸騰的金汁。
一些初來乍到的新兵有些不明就裏,困惑不解:“自身這邊之人提來一鍋又一鍋燒開的糞便至城樓上,所為何事?”
而老兵見此鐵鍋時,則露出猙獰笑容,不久,這些新兵便知曉這鐵鍋內金汁之用途。
借助雲梯攻城,俗稱“蟻附”,此名倒也頗為形象,即如螞蟻般附於城樓上攀爬。
鮮卑人已然將雲梯架設於城樓上,順著雲梯迅速向上攀爬,隻是他們心中甚是奇怪,這些漢人竟未用滾木與檑石砸落。
正當他們心中疑惑不解之時,一些漢軍士兵舉著一口口大鍋往下傾倒金汁。
“啊........”
雲梯之上無數鮮卑士兵被滾燙金汁燙得皮開肉綻,慘叫著跌落下去,砸個半死。
“哈哈,鮮卑的狗崽子們,快來嚐嚐吾等大漢天朝,為你們預備的特殊禮物。”城樓上有漢軍士兵端著鐵鍋持續往下倒金汁。
此人正是鮮卑的右賢王。
另一些人則說道:“左賢王也說得對啊!”
而端坐於主位的,正是如今的鮮卑左賢王步度根。
彼時,高坐於上方的鮮卑左賢王度布根,眼見下方眾多鮮卑部族爭論不休,遂高聲喊道:“罷了!都給本王住口!那漢人皇帝縱然帶人增援而來,又能如何?吾等有二十餘萬鐵騎,豈會懼怕他那小小漢人皇帝!
莫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本王雖說過或可與漢人皇帝議和,但絕非未戰便卑躬屈膝去議和,你們可都明白?
傳本王旨意,明日所有部落全力攻擊陰關防線,本王要在一日之內攻破此防線,直逼雁門關!”
聽罷,所有部族首領領命退下。
此時乃東漢公元 189 年,鮮卑在上一任英明神武的君主檀石槐離世後,再度分崩離析。
其中有諸多強大的部族 而後世兩晉南北朝時期強大的慕容部落和拓跋部,於此時在鮮卑眾多部落中,僅能算作兩個小部落。
而在慕容部落的一處營帳內,慕容部落與拓跋部落可謂是交情深厚,兩個部落的首領此刻正坐在一處火炭旁,上方懸掛著羊肉,二人正邊吃著羊肉邊商議事情。
其中一人說道:“慕容首領,難道明日我等真要全力進攻那陰關防線嗎?要知道你我二人的部落加起來人數可並不多呀。
此次可謂是將族中所有能夠上馬征戰的青壯年都帶了出來,除了留了些許人在部落內,幾乎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若是我們在攻打這殷關防線時損失慘重,哪怕最終攻破雁門關奪得糧食返迴,又能如何呢?
到最後說不定還是會被其他部落吞並啊,慕容兄,你可要三思啊!”
此時,那被稱作慕容首領的人,則淡然一笑:“拓跋兄,莫急莫急,你所言不無道理,隻是……”
“隻是什麽?”拓跋首領急急問道。
“難道我們強攻了,到時損失慘重,所剩人數寥寥無幾,返迴草原後,就不會被其他部落吞並了嗎?”慕容首領歎了口氣道。
“慕容兄所言極是,這可如何是好?強攻的話必定損失慘重,返迴後難以逃脫被吞並的命運;
不遵令強攻又會落下把柄,最後恐會被度不根以強令吞並。
這些年來,那左賢王已吞並了多少個部落,其勢力可謂強大至極,就算咱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在他麵前也是弱小得很呐。
若不是他尚無十足把握,而且師出無名,強行吞並咱們,會引的其他所有部落恐慌,聯合在一起,恐怕咱二人的部落早就被他吞下了。”拓跋部的首領惆悵道。
隨後又繼續說道 “慕容兄那你說怎麽辦,咱們強攻不行,不攻也不行,這可如何是好?”
“不妨這樣,咱想法子派人去聯係那漢人皇帝,就說日後我兩個部落願對其稱臣,但漢人皇帝同樣也要出手解救咱們兩個部落。”慕容首領提議道。
“嗯,此計甚好。”拓跋首領點頭應道。
於是,拓跋慕容兩個部落首領商議好,先假意進攻,再派人去與漢人皇帝聯係。
類似的情形在各個部落中多有發生。
有的部落無奈選擇了強攻;有的部落想著陽奉陰違,但又擔心會落下口實;
還有些部落也想過去找漢人皇帝求救,卻又瞧不起漢人,最終隻得作罷。
次日,此時的陰關防線上,楊業、盧象升等人站在城牆上,遠遠望去,隻見黑壓壓的一片敵軍。
“嗚.......”
號角聲低沉嗚咽,整個鮮卑大營瞬間沸騰起來,進攻的時辰已然來臨,無數異族大軍在各個部落首領的統領下,開始朝整個陰關防線發起攻擊。
而此時的整個殷關防線上,不僅有楊燁、盧象升、楊延嗣等人,張遼也在其中。
此時城中的兵力滿打滿算也不過六萬左右。
若是應對其他敵人或許還綽綽有餘,但若是對付二十幾萬乃至近三十萬的異族騎兵,這六萬兵力一旦出城,在失去這道防線的守護後,簡直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輕而易舉地就會被這些異族騎兵屠殺殆盡。
由於要展開攻城行動,這些鮮卑士兵不得不舍棄戰馬,扛起各種雲梯、攻城器械,朝著這邊步步逼近。
“哈!”
“哈!”
“哈!”
“哈!”
幾萬鮮卑大軍列陣而來,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每邁出一步就發出一聲怒吼。
幾萬人列陣,那等壯觀的情景帶來了極為強烈的震撼。
楊業手持一柄金刀,盧象升手持一柄镔鐵大刀,楊延嗣手持虎頭湛金槍,其餘幾人也手持長槍或刀站在城牆上,幾人全力調度全軍進行布防。
最前排的便是弓弩手,弓弩手旁邊是舉盾的士兵 這些盾兵自然是為了防備鮮卑人在城樓下還擊而準備的。
隻要城樓下的鮮卑人舉箭射來,他們就立刻舉起盾牌,畢竟異族人擅長弓馬,射箭精準無比。
若沒有盾兵守護,恐怕在對麵異族之人一輪箭雨射來後,己方就不剩什麽弓弩兵了。
而盾兵後麵則是成排的長戈兵,他們手提三米多長的長戈。
手中長戈隻要一揮動,就足以延伸到城牆之外,這些長戈的功能,就是等待鮮卑士兵攻城時發揮作用,收割異族人的人頭。
“攻!”
此時,在弩箭射程之外,鮮卑人的方陣猝然停歇下來,從方陣中踱步而出一員將領,手提彎刀發出一聲石破天驚的怒吼。
刹那間,所有的鮮卑士兵如出柙猛虎般怒吼著,抬著雲梯風馳電掣般地衝過了一箭之地。
“射!”
城樓上,楊業振臂一唿,早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的所有弓弩手立刻全神貫注地瞄準鮮卑人,繼而毫不猶豫地開始狠狠地射擊下去。
“咻!咻!咻!咻!.......”
弓弦驚響,無數支箭矢如同流星趕月般破空而去,仿佛帶起了一層陰森恐怖的黑色陰影。
“盾牌!”鮮卑將領聲嘶力竭地咆哮一聲,跑在最前邊的鮮卑士兵訓練有素地舉起手中的牛皮盾牌。
當然,也有少數自恃勇武不凡、桀驁不馴的鮮卑人,不管不顧地硬頂著箭雨衝鋒,隻不過衝出幾步就被射成了刺蝟。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就算舉著盾牌,也有不少人在這一輪箭雨之下命喪黃泉。
弓箭最為令人膽寒的是,當其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那殺傷力就算敵人舉著盾牌,也足以穿過縫隙一箭射中身體部位,起連鎖反應,殺傷敵人。
故而在開戰初期,兩邊將領為求克敵製勝,都會有條不紊地布置有序的進攻,而非不顧一切地不要命地強攻城樓。
“射!射!”城樓上,一輪箭雨紛然落下,鮮卑猛將即刻扯著嗓子咆哮道。
轉瞬間,鮮卑士兵輕車熟路地將手中的牛皮盾牌擱置一旁,手中動作麻利地彎弓射箭,向城樓上的漢軍士兵射出密不透風的箭雨。
“禦!”
城樓上,楊業見鮮卑人放下手中箭牌,便立刻聲如洪鍾地高聲喊道。
眨眼間,城樓上,那些盾牌兵當機立斷地舉起盾牌,將身後的長戈兵和身前的弓弩手都遮掩得嚴嚴實實。
鮮卑人一輪箭雨過後,僅有百餘人被射中肩膀和手腳。
從城樓下邊射上來的箭矢大多綿軟無力,而從城牆上往下射的箭矢,卻銳不可當,足以摧枯拉朽般地洞穿厚厚的鎧甲。
敵我雙方曆經數輪箭雨的洗禮,已有鮮卑人開始迫近城牆。
雲梯很快就被穩穩當當豎立起來,雲梯的頂端有兩個鐵製的鉤子,死死地鉤住城牆上。
漢軍中的弓弩兵泰然自若,依舊有條不紊地射出一輪又一輪的箭雨。
盾兵也一直穩穩地舉著盾牌,為弓弩兵抵禦從城牆上射下來的箭雨。
雙方依舊交戰的如火如荼,城樓後邊一隊士兵兩人一組,抬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鐵鍋,裏麵煮著奇臭無比、顏色金黃的金汁。
這些鐵鍋中散發著熾熱難耐的高溫,且奇臭無比,盡是滾燙沸騰的金汁。
一些初來乍到的新兵有些不明就裏,困惑不解:“自身這邊之人提來一鍋又一鍋燒開的糞便至城樓上,所為何事?”
而老兵見此鐵鍋時,則露出猙獰笑容,不久,這些新兵便知曉這鐵鍋內金汁之用途。
借助雲梯攻城,俗稱“蟻附”,此名倒也頗為形象,即如螞蟻般附於城樓上攀爬。
鮮卑人已然將雲梯架設於城樓上,順著雲梯迅速向上攀爬,隻是他們心中甚是奇怪,這些漢人竟未用滾木與檑石砸落。
正當他們心中疑惑不解之時,一些漢軍士兵舉著一口口大鍋往下傾倒金汁。
“啊........”
雲梯之上無數鮮卑士兵被滾燙金汁燙得皮開肉綻,慘叫著跌落下去,砸個半死。
“哈哈,鮮卑的狗崽子們,快來嚐嚐吾等大漢天朝,為你們預備的特殊禮物。”城樓上有漢軍士兵端著鐵鍋持續往下倒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