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兒翻閱到5月28日,發文如下:現在,4:30鳥兒就開始鳴唱,已是結夏安居的日子了!
分享文殊院公眾號文章《過好這一生的關鍵,必須是“正見”!》
分享部分內容:
正見,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種修行方法。依出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依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可成為善人君子。
關於“正見”,聖嚴法師開示:正見即正確的知見,由聞四諦理,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無常,是無一法能獨立存在,也無一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明了這短促人生要保持純潔善良,不縱我役物,隨流惡染;要把偏執的思想,改正過來。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就是說,正見最為重要。因為有了正見,對於事理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破除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最終悟入正道。
有“正見”的人,知道諸行無常,能夠引導各種人解脫苦惱,自己也能覺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讚歎。
正如《阿毗達磨辭典》對“正見”的解釋為:雲何正見?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名正見。
遠離“不正見”世人常常會產生的“不正見”大約有五種。
薩迦耶見:又叫“身見”,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認為五蘊實有,執此為我,而生種種謬誤的見解。《成唯識論》曰:“薩伽耶見,謂於五耶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邊見:有了我見,即計度我為死後常住不滅者,或計度我為死斷滅者,此即佛教所反對的常見或斷見。
邪見: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為惡不足懼,為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
見取見:於前種見上隨執一端,以為最勝,即固執其所見,一切鬥爭依之而起,故以一切鬥爭所依為業。
戒禁取見: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認為受持牛、狗、雞等戒,可以得涅盤之果。這種非因計因,非道計道之見,是為戒禁取見。
佛教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的。我們的身語意所產生的後果,都會在緣起中展現出來,但卻沒有什麽能困住我們,因為一切都不會永恆不變。
能改變生命方向的,正是我們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還是現在,都有各種言教、思想在世間傳播。
5月30日發文: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信心銘》三祖僧璨大師
2021年的微信朋友圈兒,寫到這裏,再後來的六月份朋友圈兒,就突然轉型了。所以,明天的更新,不知如何是好。
簡單說, 2021年六月中旬,我就去文殊院學習“禪院飲食”了。出生以來雖然有諸多不同的特別經曆,但在文殊院學習這半年尤為重要和突出。
無論是對個人、家人都是一段“不堪迴首”的經曆,截止目前,不知如何去迴憶。
如果還是按以往慣例,隻是去複製粘貼朋友圈兒內容,顯然記憶有諸多缺陷,生活片段不夠完整。怎麽辦?
順其自然吧,明天事明天說(安慰一下自己,好助眠)
分享文殊院公眾號文章《過好這一生的關鍵,必須是“正見”!》
分享部分內容:
正見,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種修行方法。依出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依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可成為善人君子。
關於“正見”,聖嚴法師開示:正見即正確的知見,由聞四諦理,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無常,是無一法能獨立存在,也無一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明了這短促人生要保持純潔善良,不縱我役物,隨流惡染;要把偏執的思想,改正過來。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就是說,正見最為重要。因為有了正見,對於事理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破除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最終悟入正道。
有“正見”的人,知道諸行無常,能夠引導各種人解脫苦惱,自己也能覺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讚歎。
正如《阿毗達磨辭典》對“正見”的解釋為:雲何正見?謂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於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於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名正見。
遠離“不正見”世人常常會產生的“不正見”大約有五種。
薩迦耶見:又叫“身見”,這是一種外道的見解,認為五蘊實有,執此為我,而生種種謬誤的見解。《成唯識論》曰:“薩伽耶見,謂於五耶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邊見:有了我見,即計度我為死後常住不滅者,或計度我為死斷滅者,此即佛教所反對的常見或斷見。
邪見:認為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為惡不足懼,為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
見取見:於前種見上隨執一端,以為最勝,即固執其所見,一切鬥爭依之而起,故以一切鬥爭所依為業。
戒禁取見: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認為受持牛、狗、雞等戒,可以得涅盤之果。這種非因計因,非道計道之見,是為戒禁取見。
佛教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的。我們的身語意所產生的後果,都會在緣起中展現出來,但卻沒有什麽能困住我們,因為一切都不會永恆不變。
能改變生命方向的,正是我們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還是現在,都有各種言教、思想在世間傳播。
5月30日發文: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信心銘》三祖僧璨大師
2021年的微信朋友圈兒,寫到這裏,再後來的六月份朋友圈兒,就突然轉型了。所以,明天的更新,不知如何是好。
簡單說, 2021年六月中旬,我就去文殊院學習“禪院飲食”了。出生以來雖然有諸多不同的特別經曆,但在文殊院學習這半年尤為重要和突出。
無論是對個人、家人都是一段“不堪迴首”的經曆,截止目前,不知如何去迴憶。
如果還是按以往慣例,隻是去複製粘貼朋友圈兒內容,顯然記憶有諸多缺陷,生活片段不夠完整。怎麽辦?
順其自然吧,明天事明天說(安慰一下自己,好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