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一地殘紅。
黛玉一路低頭看那泥中落花,神思之專注,竟未察覺寶玉已來至身後。隻聽到一聲長歎,方迴身一看,卻見寶玉一臉淒惶。
“你是在心疼這落花麽。”黛玉問道。
“零落成泥碾作塵,倒也是個歸宿。”寶玉搖頭。
“那又為何歎息?”她問。
“為心。”他答。
“這也是宿命。”黛玉歎息。寶玉默然。
“晴雯怎麽樣呢?”黛玉問他。
他便是搖頭:“很不好,病勢甚重。”
黛玉又問:“可請了太醫瞧瞧?”
寶玉苦笑:“她說自己身子卑賤,不必我掛心。”
黛玉低歎。正待要去怡紅院看看,卻見寶釵娉婷而來,笑對二人道:“你們兩個人為何一臉肅穆,竟是在這裏參禪不成?”
黛玉亦笑道:“不過是寶玉心裏不自在,我勸解幾句罷了。你要參禪,隻好找妙玉去,我們是不懂的。”
寶釵便問:“何故心裏不自在?”
寶玉看了看她,道:“不過是一個丫頭病了。”寶釵聽他如此說,也不想自討沒趣,便又問黛玉:“妹妹是要去哪裏?”
黛玉說道:“去老太太那裏。”
寶釵道:“既如此,一起去吧。”寶玉也無異議,三人便一齊往老太太上房去了。
進門時,老太太正歪在榻上,見幾人進來,便招手叫他們到身邊坐著。不一時,“三春”姐妹也來到了,賈母屋內漸漸熱鬧起來。
寶釵笑道:“迴老太太,因為家中無人照料,眼見明兒就是中秋了,所以要迴去與母親作個伴兒,今日是來和老太太告辭的。”
賈母笑道:“你哥哥也新娶了嫂子了,如何還用你迴去?”
寶釵歎道:“我們家裏的事,雖然我們不說,恐怕你們也是知道一些的。我那嫂子是指不得的。這幾日,媽媽很是因此生了一些氣,兩天沒起來炕呢。”
賈母問道:“姨太太不礙吧?”
寶釵忙道:“已經吃了順氣的藥了,不礙的了。謝謝老太太記掛著。”
賈母道:“叫她好生調理罷,別憂思過甚了。”又歎道:“往年中秋,男男女女三四十口子人,何等熱鬧的?今年人卻是少了。”
眾人未及迴話,隻見王夫人與尤氏急急來了。待落了座,王夫人便說起說甄家因何獲罪,如今抄沒了家產,迴京治罪等語。賈母聽了,默然一陣,又問:“他家的那個寶玉呢?”
尤氏迴道:“自然也要迴京治罪的。”
賈母歎道:“他還不過是個孩子。”
探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看這些獲罪的官宦人家,哪個不是一人獲罪,株連九族?”又意有所指道:“若明知是獲罪之家,仍要趨相親近,甚或藏匿罪人財物,到頭來反倒搭上個‘窩藏罪資’之罪名,卻是害全家遭禍之小人了。”
賈母點頭道:“三丫頭說的極有見地。雖說人情冷暖,卻也無可奈何。這甄府之人在朝廷發落之前,我們千萬不可妄動。若要全了我們素日的情份,隻等他們的案子結案之後,我們再盡些微薄之力罷。你們可記下了?”王夫人和尤氏的臉色變了一變,低頭道:“老太太教訓的是。”
黛玉眼見她們麵有敷衍之色,知道賈母的話她們並未聽進耳裏,心下微怒,卻也可想而知。唯有暗自惶然。
賈母又問及八月十五賞月之事,王夫人迴道:“都已預備下了。隻是園裏空,夜晚風冷。”
賈母道:“多穿兩件衣服何妨,那裏正是賞月的地方,豈可倒不去的。”說話之間,早有媳婦丫環們抬過飯桌來,王夫人尤氏等忙上前放箸捧飯。
賈母見自己的幾色菜已擺完,另有兩大捧盒內捧了幾色菜來,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舊規矩。賈母因問:“都是些什麽?上幾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這些撤了罷,你們還不聽。如今比不得在先輻輳的時光了。”
鴛鴦忙迴道:“我說過幾次,都不聽,也隻罷了。”
王夫人笑道:“不過都是家常東西。”
賈母便道:“這也罷了。”便命黛玉探春等來同吃,眾人讓過了,便都坐下。鴛鴦忙去取了碗來,又指那幾樣菜道:“這兩樣看不出是什麽東西來,是大老爺送來的。這一碗是雞髓筍,是外頭老爺送上來的。”一麵說,一麵就隻將這碗筍送至桌上。黛玉頓覺好笑,這鴛鴦,如今是連賈赦送來的菜都不待見了,真是個有意思的丫頭。
隻見賈母略嚐了兩口,便命:“將那兩樣著人送迴去,就說我吃了。以後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來要。”媳婦們答應著,仍送過去,不在話下。
賈母又問:“有稀飯吃些罷了。”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盛一碗送給鳳丫頭吃去。”又指著另一盤道:“這盤風醃果子狸給蘭小子吃去。”一時用過,眾人漱口洗手畢,便又一處說些閑話,不提。
黛玉和眾姊妹一同迴了園子,先迴了瀟湘館,獨自坐了一會子,又起身往外走。紫鵑見她剛迴來又走,便問去哪裏,黛玉道:“去看看晴雯。”紫鵑聽見亦要跟去,黛玉便和她一同去了怡紅院。
兩人進了院子,行至寶玉屋門前,正聽見寶玉在屋裏歎道:“你這又是何苦來哉?”二人掀簾進去,便見寶玉坐在晴雯榻旁椅子上,麝月垂手立在一旁,而晴雯隻朝內側身而臥,並無迴應,也不知是否睡著。
黛玉問道:“她一直是這個樣子?”
寶玉點頭道:“因著了風,本不好了,又不知哪裏受了氣,病上加病。”原來並不知情。
黛玉坐到晴雯身邊,輕輕拉她,又喚了兩聲。那晴雯昨晚咳了一夜,今日隻覺頭暈目眩,十分沉重,方才寶玉和她說話,她因心中有怨,便是裝睡不理,如今又聞黛玉喚她,感動之餘,心中難免又是一陣悲意,便強展星眸,翻身過來望著黛玉,哽咽了半日,方啞著嗓子說了一聲:“林姑娘。”
紫鵑見她如此模樣,早已在一旁悄悄拭淚。寶玉見她醒了,很是喜悅,便問:“可好些了?”
晴雯道:“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寶玉聽了,歎了一聲,轉過身去,卻是去倒了一杯茶來,遞給麝月道:“好歹喂她喝一口。”麝月忙接過,遞至晴雯唇邊,方要勸她,誰料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黛玉見她如此,又好氣,又好笑,勸道:“往常說你伶俐,如今卻又做了蠢事。何必和自己身子賭氣,有氣有怨,便同我們說,憋在心裏有什麽用。”
晴雯掙紮要起身,麝月便在她身後墊個枕頭,扶她坐著。隻聽晴雯嚶嚶而哭道:“林姑娘,我隻是氣不過!死也不甘心!”頓了一頓,又道:“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卻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寶玉,如何那太太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平白無故擔上個虛名,有冤無處訴。”說畢又哭。
寶玉卻是怔了,又是這個緣故!太太的心思究竟若何?先是金釧兒,如今是晴雯。晴雯也要走了吧。太太,是要將這園子裏的女兒家,都一一遣散了麽?心內忽然冷笑:何能怪那一心為自己的母親?究竟,自己才是罪魁禍首啊。
寶玉又看向黛玉,想到自己曾說過定當保護她的話,如今隻覺諷刺。林妹妹說信,自己卻都不敢信了。隻看得,開解人的,是林妹妹;救人的,亦是林妹妹。自己,不過是一個無能的看客罷了。
寶玉黯然長歎,神思迴轉,已不知黛玉說過什麽,隻眼見晴雯噙淚道:“姑娘,我聽你的就是。”
黛玉點點頭,便起身告辭。寶玉送至門外,說了一句:“妹妹,太太她——”見他欲言又止,黛玉深知其意,也不好評價他母親的作為,隻說道:“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晴雯生得風流靈巧,自然招小人怨恨。”
寶玉歎道:“隻怕也是待不得了。”黛玉看著他,見他目光澄淨,又帶有許多無奈哀愁,亦歎:“這隻是個起頭,往後不平事還有呢。”便帶著紫鵑離去了。
迴去路上,紫鵑問道:“老太太在丫頭中最喜晴雯,太太怕不好動她吧?”
黛玉道:“你終究想得簡單了,此番連老太太也保不了她呢。”
紫鵑臉色一黯,喃喃道:“終是要走了麽。”
黛玉便安慰道:“你也無須心寒,就算老太太硬保她留下來,在這裏終日不得安寧,又有何趣?還不如早去早安生。”
紫鵑苦笑道:“姑娘說的固然有理,隻是怕她出去也不得安生。她那渾蟲表兄表嫂,待她迴了家,不知會怎麽擠兌她呢。”
黛玉道:“車到山前必有路。”
紫鵑便道:“但願‘柳暗花明又一村’罷。”
迴至瀟湘館,隻覺一陣風過,吹落無數竹葉,迎麵飛舞。紫鵑忙用衣袖揮散,一麵道:“趕緊進屋裏吧。”卻隻見那鸚鵡撲騰翅膀,口中嚷道:“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黛玉不由停下步子,望著那鸚鵡,心中疑道:這鳥兒,也不知是否真乃神鳥。如說巧合,為何偶發一言,便如警示?若說神奇,卻為何平常隻如尋常鸚鵡一般?明知不能寄希望於它身上,卻仍時不時的,盼望它能說出一些警句,以助自己安然。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黛玉輕聲念道。秋霖脈脈,陰晴不定,一如這府中,山雨欲來風滿樓。
自己尚能自保,隻是這裏這樣多女子,該如何救?命運之冥冥之數,可是自己一人之力所能及?如今百般計劃千般盤算,不求力挽狂瀾,隻求盡力保全罷了。思慮及此,黛玉仍是一絲愁緒縈繞眉間。
隻聽紫鵑道:“姑娘,進去吧。”又聽見身後傳來一陣爽朗笑聲:“好姐姐,你可想我不想?
黛玉一路低頭看那泥中落花,神思之專注,竟未察覺寶玉已來至身後。隻聽到一聲長歎,方迴身一看,卻見寶玉一臉淒惶。
“你是在心疼這落花麽。”黛玉問道。
“零落成泥碾作塵,倒也是個歸宿。”寶玉搖頭。
“那又為何歎息?”她問。
“為心。”他答。
“這也是宿命。”黛玉歎息。寶玉默然。
“晴雯怎麽樣呢?”黛玉問他。
他便是搖頭:“很不好,病勢甚重。”
黛玉又問:“可請了太醫瞧瞧?”
寶玉苦笑:“她說自己身子卑賤,不必我掛心。”
黛玉低歎。正待要去怡紅院看看,卻見寶釵娉婷而來,笑對二人道:“你們兩個人為何一臉肅穆,竟是在這裏參禪不成?”
黛玉亦笑道:“不過是寶玉心裏不自在,我勸解幾句罷了。你要參禪,隻好找妙玉去,我們是不懂的。”
寶釵便問:“何故心裏不自在?”
寶玉看了看她,道:“不過是一個丫頭病了。”寶釵聽他如此說,也不想自討沒趣,便又問黛玉:“妹妹是要去哪裏?”
黛玉說道:“去老太太那裏。”
寶釵道:“既如此,一起去吧。”寶玉也無異議,三人便一齊往老太太上房去了。
進門時,老太太正歪在榻上,見幾人進來,便招手叫他們到身邊坐著。不一時,“三春”姐妹也來到了,賈母屋內漸漸熱鬧起來。
寶釵笑道:“迴老太太,因為家中無人照料,眼見明兒就是中秋了,所以要迴去與母親作個伴兒,今日是來和老太太告辭的。”
賈母笑道:“你哥哥也新娶了嫂子了,如何還用你迴去?”
寶釵歎道:“我們家裏的事,雖然我們不說,恐怕你們也是知道一些的。我那嫂子是指不得的。這幾日,媽媽很是因此生了一些氣,兩天沒起來炕呢。”
賈母問道:“姨太太不礙吧?”
寶釵忙道:“已經吃了順氣的藥了,不礙的了。謝謝老太太記掛著。”
賈母道:“叫她好生調理罷,別憂思過甚了。”又歎道:“往年中秋,男男女女三四十口子人,何等熱鬧的?今年人卻是少了。”
眾人未及迴話,隻見王夫人與尤氏急急來了。待落了座,王夫人便說起說甄家因何獲罪,如今抄沒了家產,迴京治罪等語。賈母聽了,默然一陣,又問:“他家的那個寶玉呢?”
尤氏迴道:“自然也要迴京治罪的。”
賈母歎道:“他還不過是個孩子。”
探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看這些獲罪的官宦人家,哪個不是一人獲罪,株連九族?”又意有所指道:“若明知是獲罪之家,仍要趨相親近,甚或藏匿罪人財物,到頭來反倒搭上個‘窩藏罪資’之罪名,卻是害全家遭禍之小人了。”
賈母點頭道:“三丫頭說的極有見地。雖說人情冷暖,卻也無可奈何。這甄府之人在朝廷發落之前,我們千萬不可妄動。若要全了我們素日的情份,隻等他們的案子結案之後,我們再盡些微薄之力罷。你們可記下了?”王夫人和尤氏的臉色變了一變,低頭道:“老太太教訓的是。”
黛玉眼見她們麵有敷衍之色,知道賈母的話她們並未聽進耳裏,心下微怒,卻也可想而知。唯有暗自惶然。
賈母又問及八月十五賞月之事,王夫人迴道:“都已預備下了。隻是園裏空,夜晚風冷。”
賈母道:“多穿兩件衣服何妨,那裏正是賞月的地方,豈可倒不去的。”說話之間,早有媳婦丫環們抬過飯桌來,王夫人尤氏等忙上前放箸捧飯。
賈母見自己的幾色菜已擺完,另有兩大捧盒內捧了幾色菜來,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舊規矩。賈母因問:“都是些什麽?上幾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這些撤了罷,你們還不聽。如今比不得在先輻輳的時光了。”
鴛鴦忙迴道:“我說過幾次,都不聽,也隻罷了。”
王夫人笑道:“不過都是家常東西。”
賈母便道:“這也罷了。”便命黛玉探春等來同吃,眾人讓過了,便都坐下。鴛鴦忙去取了碗來,又指那幾樣菜道:“這兩樣看不出是什麽東西來,是大老爺送來的。這一碗是雞髓筍,是外頭老爺送上來的。”一麵說,一麵就隻將這碗筍送至桌上。黛玉頓覺好笑,這鴛鴦,如今是連賈赦送來的菜都不待見了,真是個有意思的丫頭。
隻見賈母略嚐了兩口,便命:“將那兩樣著人送迴去,就說我吃了。以後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來要。”媳婦們答應著,仍送過去,不在話下。
賈母又問:“有稀飯吃些罷了。”尤氏早捧過一碗來,說是紅稻米粥。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粥盛一碗送給鳳丫頭吃去。”又指著另一盤道:“這盤風醃果子狸給蘭小子吃去。”一時用過,眾人漱口洗手畢,便又一處說些閑話,不提。
黛玉和眾姊妹一同迴了園子,先迴了瀟湘館,獨自坐了一會子,又起身往外走。紫鵑見她剛迴來又走,便問去哪裏,黛玉道:“去看看晴雯。”紫鵑聽見亦要跟去,黛玉便和她一同去了怡紅院。
兩人進了院子,行至寶玉屋門前,正聽見寶玉在屋裏歎道:“你這又是何苦來哉?”二人掀簾進去,便見寶玉坐在晴雯榻旁椅子上,麝月垂手立在一旁,而晴雯隻朝內側身而臥,並無迴應,也不知是否睡著。
黛玉問道:“她一直是這個樣子?”
寶玉點頭道:“因著了風,本不好了,又不知哪裏受了氣,病上加病。”原來並不知情。
黛玉坐到晴雯身邊,輕輕拉她,又喚了兩聲。那晴雯昨晚咳了一夜,今日隻覺頭暈目眩,十分沉重,方才寶玉和她說話,她因心中有怨,便是裝睡不理,如今又聞黛玉喚她,感動之餘,心中難免又是一陣悲意,便強展星眸,翻身過來望著黛玉,哽咽了半日,方啞著嗓子說了一聲:“林姑娘。”
紫鵑見她如此模樣,早已在一旁悄悄拭淚。寶玉見她醒了,很是喜悅,便問:“可好些了?”
晴雯道:“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寶玉聽了,歎了一聲,轉過身去,卻是去倒了一杯茶來,遞給麝月道:“好歹喂她喝一口。”麝月忙接過,遞至晴雯唇邊,方要勸她,誰料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黛玉見她如此,又好氣,又好笑,勸道:“往常說你伶俐,如今卻又做了蠢事。何必和自己身子賭氣,有氣有怨,便同我們說,憋在心裏有什麽用。”
晴雯掙紮要起身,麝月便在她身後墊個枕頭,扶她坐著。隻聽晴雯嚶嚶而哭道:“林姑娘,我隻是氣不過!死也不甘心!”頓了一頓,又道:“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卻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寶玉,如何那太太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平白無故擔上個虛名,有冤無處訴。”說畢又哭。
寶玉卻是怔了,又是這個緣故!太太的心思究竟若何?先是金釧兒,如今是晴雯。晴雯也要走了吧。太太,是要將這園子裏的女兒家,都一一遣散了麽?心內忽然冷笑:何能怪那一心為自己的母親?究竟,自己才是罪魁禍首啊。
寶玉又看向黛玉,想到自己曾說過定當保護她的話,如今隻覺諷刺。林妹妹說信,自己卻都不敢信了。隻看得,開解人的,是林妹妹;救人的,亦是林妹妹。自己,不過是一個無能的看客罷了。
寶玉黯然長歎,神思迴轉,已不知黛玉說過什麽,隻眼見晴雯噙淚道:“姑娘,我聽你的就是。”
黛玉點點頭,便起身告辭。寶玉送至門外,說了一句:“妹妹,太太她——”見他欲言又止,黛玉深知其意,也不好評價他母親的作為,隻說道:“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晴雯生得風流靈巧,自然招小人怨恨。”
寶玉歎道:“隻怕也是待不得了。”黛玉看著他,見他目光澄淨,又帶有許多無奈哀愁,亦歎:“這隻是個起頭,往後不平事還有呢。”便帶著紫鵑離去了。
迴去路上,紫鵑問道:“老太太在丫頭中最喜晴雯,太太怕不好動她吧?”
黛玉道:“你終究想得簡單了,此番連老太太也保不了她呢。”
紫鵑臉色一黯,喃喃道:“終是要走了麽。”
黛玉便安慰道:“你也無須心寒,就算老太太硬保她留下來,在這裏終日不得安寧,又有何趣?還不如早去早安生。”
紫鵑苦笑道:“姑娘說的固然有理,隻是怕她出去也不得安生。她那渾蟲表兄表嫂,待她迴了家,不知會怎麽擠兌她呢。”
黛玉道:“車到山前必有路。”
紫鵑便道:“但願‘柳暗花明又一村’罷。”
迴至瀟湘館,隻覺一陣風過,吹落無數竹葉,迎麵飛舞。紫鵑忙用衣袖揮散,一麵道:“趕緊進屋裏吧。”卻隻見那鸚鵡撲騰翅膀,口中嚷道:“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黛玉不由停下步子,望著那鸚鵡,心中疑道:這鳥兒,也不知是否真乃神鳥。如說巧合,為何偶發一言,便如警示?若說神奇,卻為何平常隻如尋常鸚鵡一般?明知不能寄希望於它身上,卻仍時不時的,盼望它能說出一些警句,以助自己安然。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黛玉輕聲念道。秋霖脈脈,陰晴不定,一如這府中,山雨欲來風滿樓。
自己尚能自保,隻是這裏這樣多女子,該如何救?命運之冥冥之數,可是自己一人之力所能及?如今百般計劃千般盤算,不求力挽狂瀾,隻求盡力保全罷了。思慮及此,黛玉仍是一絲愁緒縈繞眉間。
隻聽紫鵑道:“姑娘,進去吧。”又聽見身後傳來一陣爽朗笑聲:“好姐姐,你可想我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