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娉婷嫋嫋地朝賈母屋內走去。賈母正歪在榻上閉目養神,鴛鴦琥珀拿著美人拳坐在兩旁一下一下地為她捶著腿。老太太這兩日興許是天氣潮悶的緣故,不思飲食,無精打采。
紫鵑端著一個托盤,放在榻前的小幾上,輕聲對鴛鴦說道:“這是我們姑娘耳提麵命吩咐我熬的湯,還有兩樣細致小菜,就盼著老祖宗有些胃口呢。”賈母一聽見人聲,便緩緩睜開眼睛,一看黛玉、寶玉並“三春”姐妹都在跟前呢,老人家最喜歡兒孫滿堂,一時間心情十分好,也有些精神頭了。
黛玉便來到賈母身邊坐下,寶玉也上來坐到另一邊,“三春”姐妹也坐在稍遠處看著他們說話。黛玉對賈母柔聲道:“外祖母身上可覺得好些了?玉兒聽說您這幾日都不思飲食,便讓紫鵑去煲了一點養生湯。”說著便指著小幾上的紫砂湯碗說道,“這是蓮藕靈芝排骨湯,清熱去火,又將養脾胃。這還有兩樣小菜,一碟黃瓜絲兒,一碟去了頭的豆芽絲兒,都隻在滾水裏過了一遍,再拌了些醬油、醋和香油,外祖母且嚐嚐看,若是覺得有味兒,就是玉兒的孝心到了。”
寶玉十分好奇地看著黛玉道:“林妹妹,你一個女孩兒家竟懂得這樣多烹飪之道麽?”賈母看了他一眼,假嗔道:“你也該向你妹妹學學,成天家的隻知道玩樂。”說著拉起黛玉的手,道:“心肝兒,難為你有這份孝心,我心裏熨貼著呢。”又對鴛鴦笑道:“鴛鴦,快端來,玉兒這湯我是要喝完的。”
一時鴛鴦伺候著賈母喝湯,幾個小孩子家便互相說笑。探春乃問黛玉:“林姐姐,你如何知道這湯的熬法兒?”黛玉早知她會問,便道:“我在揚州的時候,父親書房裏有許多藥理的書,因我從小兒身子不好,所以看了一些,故懂得熬製一些藥膳,不足為奇的。”
賈母邊喝邊誇讚道:“這湯極清爽,且甘甜,這兩個小菜也極爽口,難得我玉兒這麽孝順,隻是你身子弱,可別累壞了。”黛玉笑道:“不妨的,玉兒也沒親自去,都是教會紫鵑讓她去廚房熬的。這樣潮悶天氣,不宜吃太油膩的飯菜,還是清爽一些為好。”眾人都說很是。
黛玉關心賈母,一是賈母和她前生祖母相貌極為相似,令她十分喜歡親近,二是賈母確實疼她到心坎兒裏,寶玉倒靠後了。為著這這份疼愛,黛玉也滿心希望賈母身體一直康健,得以頤養天年。
眾人見賈母竟喝下了大半碗湯,又極有胃口地吃了些小菜,也放下心來。一時賈母又吩咐紫鵑將剩下的湯端來分與寶玉和姑娘們,說是好東西別浪費了,於是獨樂樂後又眾樂樂。
日子又淡淡地過著。黛玉日日與迎春姐妹一處,或一起上學,或看書下棋,或品茗作畫,十分愜意。雖說這朝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許多現代人消遣的東西,但是於黛玉卻無大礙,因她所愛之藝術不分時空。她已漸漸習慣這裏的生活,有時恍惚,曾經在現代的那段生活,是否才是一個夢境?
這日探春突然問起揚州風情,於是黛玉想起這幾個姐妹都是不曾出去過的,自己剛來不久,新鮮感猶在也沒想起。如今經她一提,便有一絲心癢,想出去到這京城街上逛逛。於是黛玉便把在揚州時父親帶她出去逛集市之事說與大家聽,“三春”姐妹臉上都是羨慕神色。
黛玉便故意問道:“你們從沒有出過府麽?”惜春撅起嘴:“何曾出去過,我們這府上規矩多得很,女孩兒家根本不得出門的,成天家的呆在這府裏,沒一點意思。”迎春忙止住她道:“四妹妹小聲些,隔牆有耳呢,別讓人家聽見。”
“這有什麽。”黛玉淡淡說道,帶著些許不以為然:“我聽說京城許多公主小姐都常出府玩耍的,我們揚州大街上女孩兒也有很多,小家碧玉,大家閨秀,鶯聲燕語的,熱鬧極了。”
探春也說道:“林姐姐說的是。我們平時縱是出門,也是這府到那府,一群小姐丫頭賞花賞園子,何曾出去見過什麽世麵?這些勞什子女兒家的規矩,弄得一個個跟木頭似的。隻是就算我們想出去,也不能夠啊。”
惜春悄悄說道:“不然我們偷偷的——”
探春忙瞪了她一眼,道:“你到時定會弄得人盡皆知,何苦來哉?”
想來也是,賈府不會無緣無故讓姑娘們出去拋頭露麵,若想出府隻有暗下行動,而賈府守門的婆子眾多,溜出去不被發現也不可能,一旦被婆子看見,不但大家沒了臉麵,興許又是一場風波。
黛玉想了想,便說:“既然不能偷溜出去,我們便光明正大出去就好。”眾人都問原因。黛玉便將心中計劃告訴她們,無奈一經思慮,迎春太怯懦,惜春太年幼,最終還是探春和黛玉議定相攜施行這計劃。惜春頗不樂意,勸了好一會子又答應著帶許多小玩意兒給她方罷了。
黛玉姐妹一起來到賈母屋內,鳳姐正陪著賈母插科打諢,一眼就看見幾個少女婷婷玉立一排,便打趣道:“老祖宗,莫不是我眼花了罷,怎的竟看見這麽多仙女兒呢。哎喲,我杵在這兒,都羞愧得站不住腳兒了。”
賈母看這幾個孫女兒一個賽似一個,也極愛,又指著鳳姐笑道:“你這猴兒,可不就被比下去了。”黛玉立刻鑽到賈母懷中,撒嬌道:“外祖母,二嫂子老是拿我們打趣兒。”賈母寵溺地摸著黛玉的頭,笑道:“你這孩子,也是個調皮的,我老婆子的骨架兒都快被你揉散了。”
黛玉笑著坐起來,又摟著賈母的脖子,央告道:“外祖母,玉兒明兒個想去廟裏上香,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聽說西門有個牟尼院,玉兒想去那裏,外祖母覺得可好?”老太太一聽說及賈敏,便很有些傷感,心下已有八分默許,但思極其他,便說道:“玉兒有這孝心,敏兒也瞑目了。牟尼院香火極旺,善男信女太多且雜,恐不是個好去處。城外不遠處有個鐵檻寺,是你外祖父和你叔祖父修造的,現今還有香火地畝,且又是家廟,極妥當,便去那裏罷。”
鳳姐一聽便說:“老祖宗,女孩兒去那寺裏恐有不便,離那不遠有個饅頭庵,裏頭的淨虛師太老祖宗也是知道的,是個妥善人,我看老祖宗還是讓妹妹去那裏罷。不然妹妹這天姿國色的,若被閑人看了去,豈不吃虧?”賈母想想覺得有理,便同意了,又笑鳳姐兒說不上兩句就沒個正經。
黛玉隻得應下,又說道:“外祖母,玉兒想明日帶上三妹妹一起去,也為外祖母和賈府祈福。”
賈母想了想,笑道:“罷了,且去吧。難為你們這樣和睦。”又對鳳姐說:“明日安排幾個妥當的婆子跟著,不要出了差錯。”眾姐妹心下暗喜。
黛玉迴去細細和紫鵑雪雁說了,那雪雁是個小孩子,又是個調皮的,滿心歡喜,唯有紫鵑,因是在這賈府長大,條條框框束縛了十幾年,一時不能接受黛玉這樣一個大家閨秀竟想要出去拋頭露麵,黛玉勸說了好一番話才稍稍轉過一些彎來,又十分擔心黛玉的身體,殊不知,黛玉每日有雪雁用那膠泥爐子做一頓藥膳,身子已被調養好了許多。
雪雁本不會做藥膳,後來在林府見黛玉竟自己動手做藥膳,十分恐慌,於是忙央求黛玉教會她,也頗為認真去學,如今已十分熟練。藥材都是黛玉從揚州帶來的,故賈府也無人說什麽;而每晚臨睡前,黛玉都會坐在床上練習半個時辰瑜伽,曾經在現代的時候,她學過兩年,如今用在這黛玉身上,的確有些成效,覺也睡得更加香甜。
紫鵑一開始覺得這姑娘許多做法十分怪異,然而漸漸又折服於她的新奇想法,而且黛玉對丫頭們並不擺主子的款兒,不但和氣還教她們識字,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也想著她們,紫鵑心下感激,對黛玉愈發盡心,到後來,也頗能接受黛玉的新鮮做法,甚至和雪雁一起,陪著姑娘做瑜伽,這是後話。
紫鵑端著一個托盤,放在榻前的小幾上,輕聲對鴛鴦說道:“這是我們姑娘耳提麵命吩咐我熬的湯,還有兩樣細致小菜,就盼著老祖宗有些胃口呢。”賈母一聽見人聲,便緩緩睜開眼睛,一看黛玉、寶玉並“三春”姐妹都在跟前呢,老人家最喜歡兒孫滿堂,一時間心情十分好,也有些精神頭了。
黛玉便來到賈母身邊坐下,寶玉也上來坐到另一邊,“三春”姐妹也坐在稍遠處看著他們說話。黛玉對賈母柔聲道:“外祖母身上可覺得好些了?玉兒聽說您這幾日都不思飲食,便讓紫鵑去煲了一點養生湯。”說著便指著小幾上的紫砂湯碗說道,“這是蓮藕靈芝排骨湯,清熱去火,又將養脾胃。這還有兩樣小菜,一碟黃瓜絲兒,一碟去了頭的豆芽絲兒,都隻在滾水裏過了一遍,再拌了些醬油、醋和香油,外祖母且嚐嚐看,若是覺得有味兒,就是玉兒的孝心到了。”
寶玉十分好奇地看著黛玉道:“林妹妹,你一個女孩兒家竟懂得這樣多烹飪之道麽?”賈母看了他一眼,假嗔道:“你也該向你妹妹學學,成天家的隻知道玩樂。”說著拉起黛玉的手,道:“心肝兒,難為你有這份孝心,我心裏熨貼著呢。”又對鴛鴦笑道:“鴛鴦,快端來,玉兒這湯我是要喝完的。”
一時鴛鴦伺候著賈母喝湯,幾個小孩子家便互相說笑。探春乃問黛玉:“林姐姐,你如何知道這湯的熬法兒?”黛玉早知她會問,便道:“我在揚州的時候,父親書房裏有許多藥理的書,因我從小兒身子不好,所以看了一些,故懂得熬製一些藥膳,不足為奇的。”
賈母邊喝邊誇讚道:“這湯極清爽,且甘甜,這兩個小菜也極爽口,難得我玉兒這麽孝順,隻是你身子弱,可別累壞了。”黛玉笑道:“不妨的,玉兒也沒親自去,都是教會紫鵑讓她去廚房熬的。這樣潮悶天氣,不宜吃太油膩的飯菜,還是清爽一些為好。”眾人都說很是。
黛玉關心賈母,一是賈母和她前生祖母相貌極為相似,令她十分喜歡親近,二是賈母確實疼她到心坎兒裏,寶玉倒靠後了。為著這這份疼愛,黛玉也滿心希望賈母身體一直康健,得以頤養天年。
眾人見賈母竟喝下了大半碗湯,又極有胃口地吃了些小菜,也放下心來。一時賈母又吩咐紫鵑將剩下的湯端來分與寶玉和姑娘們,說是好東西別浪費了,於是獨樂樂後又眾樂樂。
日子又淡淡地過著。黛玉日日與迎春姐妹一處,或一起上學,或看書下棋,或品茗作畫,十分愜意。雖說這朝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許多現代人消遣的東西,但是於黛玉卻無大礙,因她所愛之藝術不分時空。她已漸漸習慣這裏的生活,有時恍惚,曾經在現代的那段生活,是否才是一個夢境?
這日探春突然問起揚州風情,於是黛玉想起這幾個姐妹都是不曾出去過的,自己剛來不久,新鮮感猶在也沒想起。如今經她一提,便有一絲心癢,想出去到這京城街上逛逛。於是黛玉便把在揚州時父親帶她出去逛集市之事說與大家聽,“三春”姐妹臉上都是羨慕神色。
黛玉便故意問道:“你們從沒有出過府麽?”惜春撅起嘴:“何曾出去過,我們這府上規矩多得很,女孩兒家根本不得出門的,成天家的呆在這府裏,沒一點意思。”迎春忙止住她道:“四妹妹小聲些,隔牆有耳呢,別讓人家聽見。”
“這有什麽。”黛玉淡淡說道,帶著些許不以為然:“我聽說京城許多公主小姐都常出府玩耍的,我們揚州大街上女孩兒也有很多,小家碧玉,大家閨秀,鶯聲燕語的,熱鬧極了。”
探春也說道:“林姐姐說的是。我們平時縱是出門,也是這府到那府,一群小姐丫頭賞花賞園子,何曾出去見過什麽世麵?這些勞什子女兒家的規矩,弄得一個個跟木頭似的。隻是就算我們想出去,也不能夠啊。”
惜春悄悄說道:“不然我們偷偷的——”
探春忙瞪了她一眼,道:“你到時定會弄得人盡皆知,何苦來哉?”
想來也是,賈府不會無緣無故讓姑娘們出去拋頭露麵,若想出府隻有暗下行動,而賈府守門的婆子眾多,溜出去不被發現也不可能,一旦被婆子看見,不但大家沒了臉麵,興許又是一場風波。
黛玉想了想,便說:“既然不能偷溜出去,我們便光明正大出去就好。”眾人都問原因。黛玉便將心中計劃告訴她們,無奈一經思慮,迎春太怯懦,惜春太年幼,最終還是探春和黛玉議定相攜施行這計劃。惜春頗不樂意,勸了好一會子又答應著帶許多小玩意兒給她方罷了。
黛玉姐妹一起來到賈母屋內,鳳姐正陪著賈母插科打諢,一眼就看見幾個少女婷婷玉立一排,便打趣道:“老祖宗,莫不是我眼花了罷,怎的竟看見這麽多仙女兒呢。哎喲,我杵在這兒,都羞愧得站不住腳兒了。”
賈母看這幾個孫女兒一個賽似一個,也極愛,又指著鳳姐笑道:“你這猴兒,可不就被比下去了。”黛玉立刻鑽到賈母懷中,撒嬌道:“外祖母,二嫂子老是拿我們打趣兒。”賈母寵溺地摸著黛玉的頭,笑道:“你這孩子,也是個調皮的,我老婆子的骨架兒都快被你揉散了。”
黛玉笑著坐起來,又摟著賈母的脖子,央告道:“外祖母,玉兒明兒個想去廟裏上香,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聽說西門有個牟尼院,玉兒想去那裏,外祖母覺得可好?”老太太一聽說及賈敏,便很有些傷感,心下已有八分默許,但思極其他,便說道:“玉兒有這孝心,敏兒也瞑目了。牟尼院香火極旺,善男信女太多且雜,恐不是個好去處。城外不遠處有個鐵檻寺,是你外祖父和你叔祖父修造的,現今還有香火地畝,且又是家廟,極妥當,便去那裏罷。”
鳳姐一聽便說:“老祖宗,女孩兒去那寺裏恐有不便,離那不遠有個饅頭庵,裏頭的淨虛師太老祖宗也是知道的,是個妥善人,我看老祖宗還是讓妹妹去那裏罷。不然妹妹這天姿國色的,若被閑人看了去,豈不吃虧?”賈母想想覺得有理,便同意了,又笑鳳姐兒說不上兩句就沒個正經。
黛玉隻得應下,又說道:“外祖母,玉兒想明日帶上三妹妹一起去,也為外祖母和賈府祈福。”
賈母想了想,笑道:“罷了,且去吧。難為你們這樣和睦。”又對鳳姐說:“明日安排幾個妥當的婆子跟著,不要出了差錯。”眾姐妹心下暗喜。
黛玉迴去細細和紫鵑雪雁說了,那雪雁是個小孩子,又是個調皮的,滿心歡喜,唯有紫鵑,因是在這賈府長大,條條框框束縛了十幾年,一時不能接受黛玉這樣一個大家閨秀竟想要出去拋頭露麵,黛玉勸說了好一番話才稍稍轉過一些彎來,又十分擔心黛玉的身體,殊不知,黛玉每日有雪雁用那膠泥爐子做一頓藥膳,身子已被調養好了許多。
雪雁本不會做藥膳,後來在林府見黛玉竟自己動手做藥膳,十分恐慌,於是忙央求黛玉教會她,也頗為認真去學,如今已十分熟練。藥材都是黛玉從揚州帶來的,故賈府也無人說什麽;而每晚臨睡前,黛玉都會坐在床上練習半個時辰瑜伽,曾經在現代的時候,她學過兩年,如今用在這黛玉身上,的確有些成效,覺也睡得更加香甜。
紫鵑一開始覺得這姑娘許多做法十分怪異,然而漸漸又折服於她的新奇想法,而且黛玉對丫頭們並不擺主子的款兒,不但和氣還教她們識字,有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也想著她們,紫鵑心下感激,對黛玉愈發盡心,到後來,也頗能接受黛玉的新鮮做法,甚至和雪雁一起,陪著姑娘做瑜伽,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