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姻緣不順,前往詩社
五旬老太守侯門,杖打糊塗忤逆兒 作者:閃開要發光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若婉迴到內室,看著屋內老氣橫秋的陳設,不禁心裏一陣酸楚。
這齊府雖大,但真正屬於她的,也隻有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她坐在妝台前,看著鏡中的自己,她還不到二十,卻要陪著白發鶴顏,虛度光陰,至於孩子恐怕也是奢望了,眉宇間卻難掩疲憊和無奈。
她不禁想起了剛才廳堂中的一幕,齊詠舟的嫌棄和齊老爺的虛偽誇讚,都讓她感到無比的疲憊。
她知道,自己在這個府中的地位始終是尷尬的,無論她做得再好,也始終無法融入這個家庭,無法真正成為齊府的一份子。
在這個府中,就連下人也對她陽奉陰違。她知道,這些下人在背後嘀咕自己,說她嚴苛,說她不如先夫人寬厚。
有時她出言整頓府中的懶散之風,就有人搬出“先夫人在世時,原就是如此”的話來反駁她。
這些話像針一樣刺在她的心上,讓她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無奈。她明白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始終無法取代先夫人在這些下人心中的地位。
她也知道這些下人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她並非他們心中的真正主母。
想起自己的娘家寧安伯府,這個昔日京城的顯赫家族,如今卻淪為了破落戶的代表。
迴想起往上三代,那時尚且能憑借祖輩的餘暉,勉強維持一個空架子,撐撐場麵。
然而,時移世易,到了她張若婉這一代,家族的光環已然褪去,徹底陷入了坐吃山空的窘境。
每當寧安伯張家提及說親之事,所能尋得的女婿人選,要麽是填房繼室,要麽是僅有秀才功名的貢生。
想要在這京城的繁華之中,找到一位年歲相當、才華橫溢的才俊,已然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奢望,恍若癡人說夢。
家族的衰敗,讓那些曾對寧安伯府趨之若鶩的名門望族,如今都紛紛避之不及,生怕與這個破落戶扯上任何關係。
而那些願意與張家結親的,往往都是看中了張家僅剩的那一點點名聲,或者是別有用心之輩。
麵對如此困境,張家女兒們的心中也充滿了無奈與不甘。
想到自己的幾個族妹都遠嫁外地州府,與自己相隔千山萬水,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
相比之下,自己雖然身處困境,但好歹還在繁華的京城之中,這也算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正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中,張若婉被繼子齊詠舟的請求打斷,下人說大公子請她去前廳有事相商。
她本不想去,但下人語氣嚴肅地提醒她,大公子有要事相告,耽誤了恐怕不好。
無奈之下,張若婉隻得前往前廳。到達時,丈夫已經外出,隻有齊詠舟一人坐在廳中,手中拿著府中的賬冊,臉上帶著明顯的怒意。
“剛才父親在場,我未曾當眾質問母親,”齊詠舟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問,“但現在我想請問,為何這個月的賬簿上多支出了一百兩銀子?”
張若婉在一旁坐下,並未去翻閱賬本,隻是平靜地解釋道:“王管家說,有兩個莊子上的老姨娘過世了。她們自幼伺候過你父親,這喪事自然不能太過寒酸。因此,每人給了五十兩銀子作為喪葬之費。”
齊詠舟聽了她的解釋,眉頭微挑,似乎對這個迴答還算滿意。
然而,他並未就此罷休,繼續追問道:“那府中的膳食開銷呢?為何這個月會多出六百兩銀子?”
張若婉被他問得有些不耐煩了。她知道,在這偌大的齊府中,有多少雙眼睛正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即便她做得再周到,也總會有人挑出刺來。若真有錯處,恐怕那些早已虎視眈眈的人立刻就會將她押往戒律堂受罰。
“這個月府中舉辦了幾場宴會,”她盡量保持語氣平和,“宴請了京中的一些貴客。這些開銷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筆都記錄在冊,你可以仔細查看。”
說完這番話,張若婉便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等待著齊詠舟的反應。她知道,自己的解釋是否能讓這個繼子滿意,還需看他接下來的態度。
齊詠舟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查驗她話語的真實性。最後,他輕輕點了點頭,臉色稍微和緩了些,“既然母親如此解釋,我便不再多說什麽。隻是希望母親能夠持家有道,不要讓府中的開銷過於鋪張。”
張若婉微微頷首,表示理解,“我明白你的擔憂,我會盡量節省開支,保持府中的財務穩健。”
盡管這場對話看似平和地結束了,但張若婉心中卻五味雜陳,自己在齊府的地位依舊岌岌可危,無論是齊詠舟還是其他下人,都對她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感。
這種距離感讓她感到孤獨和無助,仿佛她永遠無法真正融入這個家庭。
夜幕降臨,張若婉獨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床上,迴想著白天的種種。
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真的應該留在這個看似華麗卻冷漠的齊府?還是應該迴到那個雖然衰敗但卻充滿溫情的寧安伯府?
然而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嫁入齊府,成為齊家的夫人,是她當初無奈卻又不得不做的選擇。
如今,她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盡量在這個複雜的家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到了春林詩社的這一日,張若婉打扮得也不張揚,卻自有一種淡雅之美。
出發前,她從自己陪嫁的箱籠裏,慎重地拿出一卷畫來。那幅畫是她婚前所繪,蘊含了她的心血與情感,今日她想將其分享給詩社的同仁們。
“帶上這幅畫,”她吩咐身邊的丫鬟,“小心些,別弄皺了。”
“是夫人。”丫鬟小心翼翼地接過畫卷,應聲道。
出發前,張若婉正準備踏出府門,繼子齊詠舟卻突然走了過來,身後跟著一位麵容嚴肅、年歲已高的嬤嬤。
“母親,”齊詠舟的語氣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今日外出,還是讓這位嬤嬤隨行為好。她經驗豐富,遇事沉穩,有她在身邊,我也更放心些。”
張若婉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齊詠舟的用意,雖然她心中有些不悅,覺得這是齊詠舟在變相地監視自己,但轉念一想,帶個嬤嬤也確實能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她點了點頭,麵帶微笑地對齊詠舟說道:“你考慮得周全,那就勞煩這位嬤嬤與我同行了。”
老嬤嬤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算是應承了下來。張若婉也不再多言,帶著丫鬟和嬤嬤一同上了馬車,朝著春林詩社的方向駛去。
這齊府雖大,但真正屬於她的,也隻有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她坐在妝台前,看著鏡中的自己,她還不到二十,卻要陪著白發鶴顏,虛度光陰,至於孩子恐怕也是奢望了,眉宇間卻難掩疲憊和無奈。
她不禁想起了剛才廳堂中的一幕,齊詠舟的嫌棄和齊老爺的虛偽誇讚,都讓她感到無比的疲憊。
她知道,自己在這個府中的地位始終是尷尬的,無論她做得再好,也始終無法融入這個家庭,無法真正成為齊府的一份子。
在這個府中,就連下人也對她陽奉陰違。她知道,這些下人在背後嘀咕自己,說她嚴苛,說她不如先夫人寬厚。
有時她出言整頓府中的懶散之風,就有人搬出“先夫人在世時,原就是如此”的話來反駁她。
這些話像針一樣刺在她的心上,讓她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無奈。她明白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始終無法取代先夫人在這些下人心中的地位。
她也知道這些下人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她並非他們心中的真正主母。
想起自己的娘家寧安伯府,這個昔日京城的顯赫家族,如今卻淪為了破落戶的代表。
迴想起往上三代,那時尚且能憑借祖輩的餘暉,勉強維持一個空架子,撐撐場麵。
然而,時移世易,到了她張若婉這一代,家族的光環已然褪去,徹底陷入了坐吃山空的窘境。
每當寧安伯張家提及說親之事,所能尋得的女婿人選,要麽是填房繼室,要麽是僅有秀才功名的貢生。
想要在這京城的繁華之中,找到一位年歲相當、才華橫溢的才俊,已然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奢望,恍若癡人說夢。
家族的衰敗,讓那些曾對寧安伯府趨之若鶩的名門望族,如今都紛紛避之不及,生怕與這個破落戶扯上任何關係。
而那些願意與張家結親的,往往都是看中了張家僅剩的那一點點名聲,或者是別有用心之輩。
麵對如此困境,張家女兒們的心中也充滿了無奈與不甘。
想到自己的幾個族妹都遠嫁外地州府,與自己相隔千山萬水,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感慨。
相比之下,自己雖然身處困境,但好歹還在繁華的京城之中,這也算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正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中,張若婉被繼子齊詠舟的請求打斷,下人說大公子請她去前廳有事相商。
她本不想去,但下人語氣嚴肅地提醒她,大公子有要事相告,耽誤了恐怕不好。
無奈之下,張若婉隻得前往前廳。到達時,丈夫已經外出,隻有齊詠舟一人坐在廳中,手中拿著府中的賬冊,臉上帶著明顯的怒意。
“剛才父親在場,我未曾當眾質問母親,”齊詠舟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問,“但現在我想請問,為何這個月的賬簿上多支出了一百兩銀子?”
張若婉在一旁坐下,並未去翻閱賬本,隻是平靜地解釋道:“王管家說,有兩個莊子上的老姨娘過世了。她們自幼伺候過你父親,這喪事自然不能太過寒酸。因此,每人給了五十兩銀子作為喪葬之費。”
齊詠舟聽了她的解釋,眉頭微挑,似乎對這個迴答還算滿意。
然而,他並未就此罷休,繼續追問道:“那府中的膳食開銷呢?為何這個月會多出六百兩銀子?”
張若婉被他問得有些不耐煩了。她知道,在這偌大的齊府中,有多少雙眼睛正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即便她做得再周到,也總會有人挑出刺來。若真有錯處,恐怕那些早已虎視眈眈的人立刻就會將她押往戒律堂受罰。
“這個月府中舉辦了幾場宴會,”她盡量保持語氣平和,“宴請了京中的一些貴客。這些開銷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筆都記錄在冊,你可以仔細查看。”
說完這番話,張若婉便不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等待著齊詠舟的反應。她知道,自己的解釋是否能讓這個繼子滿意,還需看他接下來的態度。
齊詠舟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查驗她話語的真實性。最後,他輕輕點了點頭,臉色稍微和緩了些,“既然母親如此解釋,我便不再多說什麽。隻是希望母親能夠持家有道,不要讓府中的開銷過於鋪張。”
張若婉微微頷首,表示理解,“我明白你的擔憂,我會盡量節省開支,保持府中的財務穩健。”
盡管這場對話看似平和地結束了,但張若婉心中卻五味雜陳,自己在齊府的地位依舊岌岌可危,無論是齊詠舟還是其他下人,都對她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感。
這種距離感讓她感到孤獨和無助,仿佛她永遠無法真正融入這個家庭。
夜幕降臨,張若婉獨自一人躺在冰冷的床上,迴想著白天的種種。
她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真的應該留在這個看似華麗卻冷漠的齊府?還是應該迴到那個雖然衰敗但卻充滿溫情的寧安伯府?
然而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嫁入齊府,成為齊家的夫人,是她當初無奈卻又不得不做的選擇。
如今,她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盡量在這個複雜的家庭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到了春林詩社的這一日,張若婉打扮得也不張揚,卻自有一種淡雅之美。
出發前,她從自己陪嫁的箱籠裏,慎重地拿出一卷畫來。那幅畫是她婚前所繪,蘊含了她的心血與情感,今日她想將其分享給詩社的同仁們。
“帶上這幅畫,”她吩咐身邊的丫鬟,“小心些,別弄皺了。”
“是夫人。”丫鬟小心翼翼地接過畫卷,應聲道。
出發前,張若婉正準備踏出府門,繼子齊詠舟卻突然走了過來,身後跟著一位麵容嚴肅、年歲已高的嬤嬤。
“母親,”齊詠舟的語氣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今日外出,還是讓這位嬤嬤隨行為好。她經驗豐富,遇事沉穩,有她在身邊,我也更放心些。”
張若婉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齊詠舟的用意,雖然她心中有些不悅,覺得這是齊詠舟在變相地監視自己,但轉念一想,帶個嬤嬤也確實能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她點了點頭,麵帶微笑地對齊詠舟說道:“你考慮得周全,那就勞煩這位嬤嬤與我同行了。”
老嬤嬤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算是應承了下來。張若婉也不再多言,帶著丫鬟和嬤嬤一同上了馬車,朝著春林詩社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