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梁家往事,齊家娘子
五旬老太守侯門,杖打糊塗忤逆兒 作者:閃開要發光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一出,雅間內的氣氛頓時微妙地一變。
“哪位梁夫人?是巡防司統領家的少夫人嗎?那是我表姐,你們怎會沒見過?”
“不是,是迴京述職的梁傅山大人,他三年前娶得寧安伯家的小姐。”
“不曾聽說……”
“若是告訴你,他的繼母、繼祖母就是寧安伯家的大小張氏,你可知道了?”
“原來是這個梁家。”
席間話語一時熱鬧了起來,因為這對婆母幾十年前也是京城坊間出名的談資。
無人留意到薛慧春手中沒有拿穩的茶盞,濺出了幾滴茶水。
梁家三代前,梁傅山的祖父梁老太爺襲了最後一代爵位,正妻亡故後,唯留一子。
那時的寧安伯府人口眾多,嫡子女庶子女一大堆,便是用了各房的陪嫁,也都是填不上的窟窿,漸漸衰敗。
老寧安伯就打起了算盤,為省一注嫁妝,把剛及笄的小女兒,嫁給了梁老太爺做繼室。
張氏一過門就成了現成的後娘,看著繈褓嬰兒也是手足無措,隻能在後宅一日日的熬著。
梁傅山的父親一受冠禮,梁老太爺就為其安排了親事,成家立業。
直到此時大張氏也未有自己的子嗣。
然而梁家的厄運似乎傳承到了下一代,梁傅山的母親在他五歲時,同樣撒手人寰。
而大張氏的娘家寧安伯府,為了搖搖欲墜的伯府,爭奪家產,鬧的滿城風雲,成了滿京城的笑柄。
就這樣,猶如當年的輪迴,又一個張氏進門,五歲的梁傅山終究要有母親照顧。
等他懂事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祖母、母親都不是親的,但那時的梁傅山已經開蒙讀書,所以明白孝悌為先,對於大小張氏,恭謙有禮。
這樣生活,原本也是波瀾無驚,梁府的後宅似乎掩蓋著一層不尋常的詭異。
梁傅山十二歲的時候,考過了童生,也是那一晚,梁老太爺臉帶欣慰的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不出兩年,梁老爺病故在了外放的州府上。
那時京中已有流言蜚語。
“若是這梁小公子活不到弱冠之年,那這梁府可就得姓張了。”
也是那一年,梁傅山的乳母求到了興遠侯府,希望老侯爺薛勇淮念在當年與梁老爺共事過的同僚情誼,能出手護一護梁傅山。
薛慧春看向遠處的水榭,薑綸正與幾位誌同道合的詩友高談闊論、興高采烈,而茶桌旁女眷議論的事,她不用聽也知曉。
她至今仍清晰記得那一天,父親準備馬車準備出府,調皮的她趁機躲上了馬車,直到馬車駛出城門,父親才驚訝地發現她的存在。
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位於城郊的小莊子,不如侯府的莊子大,田地廣。
那個來府上的嬤嬤領著他們走向一處質樸的磚房。
正是在這裏,薛慧春第一次遇見了梁傅山,那年的冬天很冷,磚屋裏沒有暖爐,空氣中彌漫著刺骨的寒意,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
薛慧春是見過在雲墨軒裏讀書的大哥二哥,那裏的紅羅炭整個冬天都不斷,茶水從早到晚都有下人煨在爐上,保持著適宜的溫度。
十二歲的梁傅山,身姿雖未完全長開,卻已初顯挺拔之態,麵容清秀,眉宇間卻透著一股堅毅,一襲青衫襯得他格外精神。
他的手指上已生出了凍瘡,卻仍不停地默寫文章,一筆一劃,工整有力。
在父親的出麵下,一切猶如水到渠成般的順利,那一刻,薛慧春才真正領悟到父親不僅在戰場上展現出錚錚鐵骨,而且在應對後宅陰私時,也能將棉裏針擋的遊刃有餘,應對自如。
“太夫人與嫂夫人對傅山寵愛有加,關心之深難免有時亂了方寸。”
“成安在臨終之前,將教導傅山的重任托付於我,也是期望傅山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侯府請了名師教學,若是錯過,太過可惜了!”
當時,薛勇淮盛情邀請了備受尊敬的楊開泰先生出任侯府的西席。
倘若大小張氏在此時仍然執意拒絕,那無疑會顯得她們不明事理,甚至有阻撓梁傅山向學受教的用心了。
“薑夫人,聽聞昔日您的兩位兄長均受教於名師門下,甚至梁大人也曾在府上研習,此事可真?”
這突如其來的詢問,將薛慧春從沉思中喚醒。她僅以一抹淡雅的微笑作為迴應。
“哥哥們都是在外院讀書,”她輕聲細語,帶著恰如其分的謙遜,“至於其中詳情,我卻不甚了了。”
這個迴答既得體又合邏輯,使得在場之人無從再作深究。
就在此刻,一位年輕婦人緩緩轉過身來。
她之前一直靜靜地凝望著水榭,背對著眾人,此刻則以手中的團扇半遮麵龐,悄然間對薛慧春投以審視的目光。
“齊大娘子,我還想今日怎沒見你,原是坐在這裏。”
有女眷聲音響起,這坐在水榭邊的婦人,轉身一笑。
“詩社在這池裏養了錦鯉,我正數著能有幾條呢!”
說著她緩緩起身,卻沒有坐到茶桌邊。
“薑夫人,前麵有掛著字謎的燈籠,與我同去看看如何?”
薛慧春此前從未見過這位齊家娘子,盡管她們年紀相仿,但齊家娘子的著裝風格卻顯得沉穩內斂。
她身穿一件墨青色罩衫,發飾簡潔低調,之別了兩支烏木發簪,看去竟比母親洪映蓉的打扮還要老氣幾分。
由於對方並未被稱為“夫人”,顯然她的丈夫沒有官身,因此大家隻以“大娘子”來稱唿她。
齊家娘子直接邀請她一同遊覽詩社,薛慧春初來乍到,卻也不便拒絕。
更何況她也正想去詩社裏逛逛,以此避開當前關於梁家的議論。
“那倒是不錯,我在娘家時,就常與小妹一起琢磨字謎。”薛慧春欣然起身,顯然是同意了齊家娘子的邀請。
崔玉萍在一旁看在眼裏,心中雖納悶齊家娘子為何會主動親近薛慧春,但她並未跟隨打擾。
“這些字謎裏,有不少都是我家相公出的,我早已心知肚明,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崔玉萍微笑著解釋,決定留下來,繼續喝茶。
其他女眷見狀,雖然也想跟著去字謎那裏逛逛,但也不好意思將崔玉萍獨自留在雅間,於是都識趣地選擇了留下陪伴她。
“哪位梁夫人?是巡防司統領家的少夫人嗎?那是我表姐,你們怎會沒見過?”
“不是,是迴京述職的梁傅山大人,他三年前娶得寧安伯家的小姐。”
“不曾聽說……”
“若是告訴你,他的繼母、繼祖母就是寧安伯家的大小張氏,你可知道了?”
“原來是這個梁家。”
席間話語一時熱鬧了起來,因為這對婆母幾十年前也是京城坊間出名的談資。
無人留意到薛慧春手中沒有拿穩的茶盞,濺出了幾滴茶水。
梁家三代前,梁傅山的祖父梁老太爺襲了最後一代爵位,正妻亡故後,唯留一子。
那時的寧安伯府人口眾多,嫡子女庶子女一大堆,便是用了各房的陪嫁,也都是填不上的窟窿,漸漸衰敗。
老寧安伯就打起了算盤,為省一注嫁妝,把剛及笄的小女兒,嫁給了梁老太爺做繼室。
張氏一過門就成了現成的後娘,看著繈褓嬰兒也是手足無措,隻能在後宅一日日的熬著。
梁傅山的父親一受冠禮,梁老太爺就為其安排了親事,成家立業。
直到此時大張氏也未有自己的子嗣。
然而梁家的厄運似乎傳承到了下一代,梁傅山的母親在他五歲時,同樣撒手人寰。
而大張氏的娘家寧安伯府,為了搖搖欲墜的伯府,爭奪家產,鬧的滿城風雲,成了滿京城的笑柄。
就這樣,猶如當年的輪迴,又一個張氏進門,五歲的梁傅山終究要有母親照顧。
等他懂事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祖母、母親都不是親的,但那時的梁傅山已經開蒙讀書,所以明白孝悌為先,對於大小張氏,恭謙有禮。
這樣生活,原本也是波瀾無驚,梁府的後宅似乎掩蓋著一層不尋常的詭異。
梁傅山十二歲的時候,考過了童生,也是那一晚,梁老太爺臉帶欣慰的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不出兩年,梁老爺病故在了外放的州府上。
那時京中已有流言蜚語。
“若是這梁小公子活不到弱冠之年,那這梁府可就得姓張了。”
也是那一年,梁傅山的乳母求到了興遠侯府,希望老侯爺薛勇淮念在當年與梁老爺共事過的同僚情誼,能出手護一護梁傅山。
薛慧春看向遠處的水榭,薑綸正與幾位誌同道合的詩友高談闊論、興高采烈,而茶桌旁女眷議論的事,她不用聽也知曉。
她至今仍清晰記得那一天,父親準備馬車準備出府,調皮的她趁機躲上了馬車,直到馬車駛出城門,父親才驚訝地發現她的存在。
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位於城郊的小莊子,不如侯府的莊子大,田地廣。
那個來府上的嬤嬤領著他們走向一處質樸的磚房。
正是在這裏,薛慧春第一次遇見了梁傅山,那年的冬天很冷,磚屋裏沒有暖爐,空氣中彌漫著刺骨的寒意,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
薛慧春是見過在雲墨軒裏讀書的大哥二哥,那裏的紅羅炭整個冬天都不斷,茶水從早到晚都有下人煨在爐上,保持著適宜的溫度。
十二歲的梁傅山,身姿雖未完全長開,卻已初顯挺拔之態,麵容清秀,眉宇間卻透著一股堅毅,一襲青衫襯得他格外精神。
他的手指上已生出了凍瘡,卻仍不停地默寫文章,一筆一劃,工整有力。
在父親的出麵下,一切猶如水到渠成般的順利,那一刻,薛慧春才真正領悟到父親不僅在戰場上展現出錚錚鐵骨,而且在應對後宅陰私時,也能將棉裏針擋的遊刃有餘,應對自如。
“太夫人與嫂夫人對傅山寵愛有加,關心之深難免有時亂了方寸。”
“成安在臨終之前,將教導傅山的重任托付於我,也是期望傅山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侯府請了名師教學,若是錯過,太過可惜了!”
當時,薛勇淮盛情邀請了備受尊敬的楊開泰先生出任侯府的西席。
倘若大小張氏在此時仍然執意拒絕,那無疑會顯得她們不明事理,甚至有阻撓梁傅山向學受教的用心了。
“薑夫人,聽聞昔日您的兩位兄長均受教於名師門下,甚至梁大人也曾在府上研習,此事可真?”
這突如其來的詢問,將薛慧春從沉思中喚醒。她僅以一抹淡雅的微笑作為迴應。
“哥哥們都是在外院讀書,”她輕聲細語,帶著恰如其分的謙遜,“至於其中詳情,我卻不甚了了。”
這個迴答既得體又合邏輯,使得在場之人無從再作深究。
就在此刻,一位年輕婦人緩緩轉過身來。
她之前一直靜靜地凝望著水榭,背對著眾人,此刻則以手中的團扇半遮麵龐,悄然間對薛慧春投以審視的目光。
“齊大娘子,我還想今日怎沒見你,原是坐在這裏。”
有女眷聲音響起,這坐在水榭邊的婦人,轉身一笑。
“詩社在這池裏養了錦鯉,我正數著能有幾條呢!”
說著她緩緩起身,卻沒有坐到茶桌邊。
“薑夫人,前麵有掛著字謎的燈籠,與我同去看看如何?”
薛慧春此前從未見過這位齊家娘子,盡管她們年紀相仿,但齊家娘子的著裝風格卻顯得沉穩內斂。
她身穿一件墨青色罩衫,發飾簡潔低調,之別了兩支烏木發簪,看去竟比母親洪映蓉的打扮還要老氣幾分。
由於對方並未被稱為“夫人”,顯然她的丈夫沒有官身,因此大家隻以“大娘子”來稱唿她。
齊家娘子直接邀請她一同遊覽詩社,薛慧春初來乍到,卻也不便拒絕。
更何況她也正想去詩社裏逛逛,以此避開當前關於梁家的議論。
“那倒是不錯,我在娘家時,就常與小妹一起琢磨字謎。”薛慧春欣然起身,顯然是同意了齊家娘子的邀請。
崔玉萍在一旁看在眼裏,心中雖納悶齊家娘子為何會主動親近薛慧春,但她並未跟隨打擾。
“這些字謎裏,有不少都是我家相公出的,我早已心知肚明,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崔玉萍微笑著解釋,決定留下來,繼續喝茶。
其他女眷見狀,雖然也想跟著去字謎那裏逛逛,但也不好意思將崔玉萍獨自留在雅間,於是都識趣地選擇了留下陪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