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麽一個人,可惜碰上公孫瓚那個傻缺,由於施政理念不同,最後被公孫瓚殺了,你可以說劉虞軍事能力差,但是你不能說他不仁義,這和劉備還不一樣,這是真仁義啊,所以於公於私,劉璋都覺得應該推舉劉虞才是。
劉宏對劉虞的名聲也聽說過,所以才認同了劉璋的提議,如果劉璋讓自己老爹劉焉去。那劉宏真要懷疑下劉璋的是不是別有用心了。
劉宏讓劉璋繼續說,劉璋繼續說道:“皇甫嵩將軍為我大漢朝名將,而且他去年平定過涼州之亂,對此事很有經驗,臣覺得皇甫將軍足以勝任。”
劉宏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他發現眼前這個小家夥,自己好像小瞧了他,忠心肯定是有的,但是私心估計也不小啊,此子……
劉宏意味深長的看著劉璋,然後說道:“你說的朕都應允,不過國庫的情況你也知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朝廷無錢無糧,這仗怎麽打?不知季玉可有良策?”
坐在那看戲的百官,看著眼前這兩人,真是好一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啊,三下五除二就擼了兩個重臣,不征求百官意見又重新任命了兩人,有人看不慣,正計劃站起身進言,不過聽到皇帝提錢糧,趕緊又坐下來。
劉璋撓撓頭笑道:“陛下真是難為微臣了,這是國事,臣能有什麽辦法?再說國庫空虛不應該是大司農的事嗎?臣就不越俎代庖了。”
大司農李瑜對著劉璋翻了個白眼沒說話,我想辦法?我能有什麽辦法?我他媽一天都是走路上邊的,我給你搶錢去啊,反正李瑜的意思很明白,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愛咋咋滴!
這不能怪李瑜,李瑜其實很節儉的,奈何手裏沒錢沒糧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人難,做官更難,做一個國家的大管家更更難,做一個由昏君主政的國家,大管家更是難上加難。
大司農身為九卿之一,他在職十幾年,從來沒有人和他搶,不是他後台硬,而是這位置不但沒油水,有時候還得背鍋,十幾年的職業生涯,李瑜已經躺平了,反正這稅也收不到,糧也收不到,就是偶爾弄了一點,還不夠各家分的,到他手裏都還沒捂熱乎就得交出去,他已經習慣了。
劉宏才不管他那一套,直接下達了命令:“朕不想聽你說什麽沒辦法的話,事是你引起的,人是你推薦的,這事你辦也得辦,不辦也得辦,你看著辦吧!”
劉璋:你擱這和我繞口令呢?不是,還講理不?說不過開始耍無賴了?
劉宏眼珠子一轉,對他笑道:“要不然這樣吧?這護羌校尉由你擔任如何?這涼州的事情也由你全權處理,你不是盧中郎將的高足嗎?想來這一個小小的叛亂,應該不在話下吧?”
劉璋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啊陛下,臣才拜師多久?連老師的那點皮毛都還沒學到呢,再者說了,臣從沒領過兵,哪裏能當此重任,打仗可不是兒戲,臣做個副手還行,做主將萬萬不可,求陛下收迴成命。”
劉宏左右打量著他,嘀咕道:“副手啊?好!擬旨!”
張讓跪在旁邊的小桌子旁等候皇帝旨意,大殿內百官也紛紛離席來到大殿中央跪地接旨。
劉璋看自己一個人站著也不像話,正想下去大殿跪地接旨,皇後何靈向他使眼色,劉璋瞧瞧左右,跪在自己的小桌子旁。
劉宏緩緩說道:“封宗室劉虞為涼州刺史,負責涼州一切政務,即日起開始任職”
劉虞出列跪倒在最前邊。
“臣劉虞接旨!”
劉宏繼續說道:“加封皇甫嵩為平羌中郎將,領平羌校尉一職,負責涼州戰事。”
皇甫嵩為出列跪在劉虞旁邊。
“臣皇甫嵩領旨!”
劉宏繼續念道:“封劉璋為涼州平羌軍監軍一職,涼州一切軍政要務都由劉璋節製,監軍無爵無祿,但擁有監查涼州官員的權利,此次涼州所用錢糧,由劉璋負責籌備。”
劉璋瞪大了眼睛,這……陛下!使不得啊,按說我是不能答應的,但是你老人家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啊,臣隻有含淚上任了。
劉璋垂頭喪氣的說道:“臣劉璋領旨!”
劉宏對百官說道:“平身吧!”
劉璋從地上爬起來,正計劃坐下呢,就被劉宏攔住了。
“不要不情不願的,被叛亂傷害的民眾,不也是難民嗎?你不是要請旨明年要去各地救災嗎?這就是你的第一戰,不要讓朕失望!”
劉璋:你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你把錢糧出了,不過還是趕緊表忠心。
“臣必定竭盡全力做好涼州差事,不讓陛下失望。”
劉宏滿意的點點頭,終於把這個燙手山芋扔出去了,雖然平叛是軍功,可這個軍功可不是那麽好拿的,朝廷倒是有兵,可是沒錢沒糧,怎麽平叛?估計大軍都到不了涼州,就開始嘩變了,劉宏寧可不知道這件事,也不想讓劉璋把事情捅出來。
不知道就可以不用理會啊,一旦知道了就不能不管,沒錢咋管?好在這小子還算靠譜,竟然真的接下了這個任命。還沒等劉宏高興呢,劉璋又開口了。
“陛下!臣有幾個要求,希望陛下能答應。”
劉宏有點不高興了,剛誇了他幾句,就開始作妖了,聲音都不自覺提高了:“要求?還幾個?你以為這是做生意?還允許你討價還價?”
劉璋低頭道:“事關涼州戰事。”
劉宏被噎了一下,隻能擺擺手:“說吧,能辦到的朕絕不推辭,辦不到的你也別提了。”
劉璋悄悄湊到劉宏耳邊說道:“臣希望陛下能把宮裏不用的物件交給臣處理,太後、皇後、皇子、宮中嬪妃們不用的物件都可以。”
劉宏警惕的看著他:“你想幹什麽?”
劉璋壓低聲音:“這些東西扔宮裏也是扔著,不如交給臣,臣舉辦個拍賣會把這些東西賣出去,拍賣所得陛下得三成。”
劉璋一臉奸笑的伸出三根手指,劉宏看著他,突然有點明白了,君臣倆又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了老半天,時不時發出一陣奸笑。
皇後想聽聽他們說什麽,可惜離的有點遠聽不清,隻能隱隱約約聽見一些……
“細細道來。”
“陛下!咱們先這樣……這樣……再這樣……”
“哈哈哈!好……”
“然後這樣……這樣……”
“甚好!甚好!就按你說的辦。”
等兩人商量完,劉璋又迴到自己的座位上,下邊坐著的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看來此子是成氣候了啊,要是真讓他把這件事辦成,那以後在朝中的聲望還不如日中天?
這時隻聽劉宏說道:“季玉啊!差點忘了,你不是要作詩嗎?怎麽又坐迴去了?”
劉璋歎息一聲,還是躲不過,隻好站起來說道:“那臣就作一首吧,如果作的不好,還請諸君多擔待!”
“劉大人你趕緊的吧。”
“就是,我們都等了好半天了。”
“快作。快作。”
劉璋站起來緩緩渡了兩步,然後停下來說道:“剛才提起來涼州戰事,那我就作一首有關邊疆的詩,諸君請聽。”
“漢家旌幟滿陰山,
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這首詩什麽意思呢?大意就是:朝廷的軍旗已經插遍了陰山前線,對於胡人南侵的騎兵一個都不能放過。作為漢家戰士,本就懷著誓死報國的信念守衛和開拓邊疆,何必像定遠侯班超一樣,一定要生前迴到玉門關內呢。
眾人好像又迴到了那個跟隨漢軍驅逐匈奴的時代,是啊!多少年了?大漢朝最強盛的時候,一度打的匈奴都開始分裂了,哪像現在這樣,幾個邊疆小異族作戰,朝廷都毫無辦法,隻能守。
不是打不過,是守的代價更小,就以大漢朝如今的財政,是不允許養那麽多騎兵的,漢武帝時期,衛青一次能動用五萬騎兵作戰,可想而知那得多大的消耗?
怪不得漢武帝短短二十多年的北伐匈奴,就耗盡了文景二帝幾十年攢的家底,後期更是弄的民不聊生,武帝還一度降下《罪己詔》。
眾人紛紛叫好,就連劉宏也感歎道:“好文采啊!朕都不舍得讓你去前線了。”
劉璋卻瀟灑的笑道:“陛下不必如此!臣雖有文人之才,可也有武將之誌,臣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冠軍侯一樣,領萬餘精騎奔襲千裏,直取匈奴王庭,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儀式。”
劉宏被劉璋的豪言壯語感動到了,如果真有那麽一天,那自己也可以成為漢武帝那樣的人物啊,當下也給出承諾:“如若真有那麽一天,朕就封你為冠軍侯!”
君臣兩人四目相對,滿眼柔情,激情滿滿,一切都在不言中。
劉璋趁劉宏高興的時候,又提出了一個要求。
“陛下!臣想帶冀縣城外駐紮的大軍一同前往涼州,一方麵讓他們也見識下戰場的血腥,臣始終認為,不經曆戰火磨練的士兵,終究成不了精兵,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臣初到涼州,人生地不熟的,怕到時候手中無人可用。”
劉宏考慮了一下,不是什麽大事,就答應了:“你自己斟酌吧,反正錢糧都是你提供,想帶多少人去都行。”
劉璋大喜:“謝陛下!”
劉宏叮囑道:“你初涉軍事,一切都要多聽皇甫將軍的建議,不可擅作主張。”
劉璋恭敬的說道:“臣謹記在心。”
劉宏又問道:“你什麽時候能籌備夠糧草軍餉?”
劉璋想了想,然後迴道:“如果一切順利,應該初六就差不多籌夠了,如果籌不夠,臣會先提供開拔之資讓大軍先行,等臣籌夠糧草軍餉後再趕往涼州。”
劉宏點點頭:“你心中有數就行,去坐下飲酒吧。”
“臣告退。”
劉宏對劉虞的名聲也聽說過,所以才認同了劉璋的提議,如果劉璋讓自己老爹劉焉去。那劉宏真要懷疑下劉璋的是不是別有用心了。
劉宏讓劉璋繼續說,劉璋繼續說道:“皇甫嵩將軍為我大漢朝名將,而且他去年平定過涼州之亂,對此事很有經驗,臣覺得皇甫將軍足以勝任。”
劉宏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他發現眼前這個小家夥,自己好像小瞧了他,忠心肯定是有的,但是私心估計也不小啊,此子……
劉宏意味深長的看著劉璋,然後說道:“你說的朕都應允,不過國庫的情況你也知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朝廷無錢無糧,這仗怎麽打?不知季玉可有良策?”
坐在那看戲的百官,看著眼前這兩人,真是好一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啊,三下五除二就擼了兩個重臣,不征求百官意見又重新任命了兩人,有人看不慣,正計劃站起身進言,不過聽到皇帝提錢糧,趕緊又坐下來。
劉璋撓撓頭笑道:“陛下真是難為微臣了,這是國事,臣能有什麽辦法?再說國庫空虛不應該是大司農的事嗎?臣就不越俎代庖了。”
大司農李瑜對著劉璋翻了個白眼沒說話,我想辦法?我能有什麽辦法?我他媽一天都是走路上邊的,我給你搶錢去啊,反正李瑜的意思很明白,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愛咋咋滴!
這不能怪李瑜,李瑜其實很節儉的,奈何手裏沒錢沒糧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人難,做官更難,做一個國家的大管家更更難,做一個由昏君主政的國家,大管家更是難上加難。
大司農身為九卿之一,他在職十幾年,從來沒有人和他搶,不是他後台硬,而是這位置不但沒油水,有時候還得背鍋,十幾年的職業生涯,李瑜已經躺平了,反正這稅也收不到,糧也收不到,就是偶爾弄了一點,還不夠各家分的,到他手裏都還沒捂熱乎就得交出去,他已經習慣了。
劉宏才不管他那一套,直接下達了命令:“朕不想聽你說什麽沒辦法的話,事是你引起的,人是你推薦的,這事你辦也得辦,不辦也得辦,你看著辦吧!”
劉璋:你擱這和我繞口令呢?不是,還講理不?說不過開始耍無賴了?
劉宏眼珠子一轉,對他笑道:“要不然這樣吧?這護羌校尉由你擔任如何?這涼州的事情也由你全權處理,你不是盧中郎將的高足嗎?想來這一個小小的叛亂,應該不在話下吧?”
劉璋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啊陛下,臣才拜師多久?連老師的那點皮毛都還沒學到呢,再者說了,臣從沒領過兵,哪裏能當此重任,打仗可不是兒戲,臣做個副手還行,做主將萬萬不可,求陛下收迴成命。”
劉宏左右打量著他,嘀咕道:“副手啊?好!擬旨!”
張讓跪在旁邊的小桌子旁等候皇帝旨意,大殿內百官也紛紛離席來到大殿中央跪地接旨。
劉璋看自己一個人站著也不像話,正想下去大殿跪地接旨,皇後何靈向他使眼色,劉璋瞧瞧左右,跪在自己的小桌子旁。
劉宏緩緩說道:“封宗室劉虞為涼州刺史,負責涼州一切政務,即日起開始任職”
劉虞出列跪倒在最前邊。
“臣劉虞接旨!”
劉宏繼續說道:“加封皇甫嵩為平羌中郎將,領平羌校尉一職,負責涼州戰事。”
皇甫嵩為出列跪在劉虞旁邊。
“臣皇甫嵩領旨!”
劉宏繼續念道:“封劉璋為涼州平羌軍監軍一職,涼州一切軍政要務都由劉璋節製,監軍無爵無祿,但擁有監查涼州官員的權利,此次涼州所用錢糧,由劉璋負責籌備。”
劉璋瞪大了眼睛,這……陛下!使不得啊,按說我是不能答應的,但是你老人家給的實在是太多了啊,臣隻有含淚上任了。
劉璋垂頭喪氣的說道:“臣劉璋領旨!”
劉宏對百官說道:“平身吧!”
劉璋從地上爬起來,正計劃坐下呢,就被劉宏攔住了。
“不要不情不願的,被叛亂傷害的民眾,不也是難民嗎?你不是要請旨明年要去各地救災嗎?這就是你的第一戰,不要讓朕失望!”
劉璋:你站著說話不腰疼,那你把錢糧出了,不過還是趕緊表忠心。
“臣必定竭盡全力做好涼州差事,不讓陛下失望。”
劉宏滿意的點點頭,終於把這個燙手山芋扔出去了,雖然平叛是軍功,可這個軍功可不是那麽好拿的,朝廷倒是有兵,可是沒錢沒糧,怎麽平叛?估計大軍都到不了涼州,就開始嘩變了,劉宏寧可不知道這件事,也不想讓劉璋把事情捅出來。
不知道就可以不用理會啊,一旦知道了就不能不管,沒錢咋管?好在這小子還算靠譜,竟然真的接下了這個任命。還沒等劉宏高興呢,劉璋又開口了。
“陛下!臣有幾個要求,希望陛下能答應。”
劉宏有點不高興了,剛誇了他幾句,就開始作妖了,聲音都不自覺提高了:“要求?還幾個?你以為這是做生意?還允許你討價還價?”
劉璋低頭道:“事關涼州戰事。”
劉宏被噎了一下,隻能擺擺手:“說吧,能辦到的朕絕不推辭,辦不到的你也別提了。”
劉璋悄悄湊到劉宏耳邊說道:“臣希望陛下能把宮裏不用的物件交給臣處理,太後、皇後、皇子、宮中嬪妃們不用的物件都可以。”
劉宏警惕的看著他:“你想幹什麽?”
劉璋壓低聲音:“這些東西扔宮裏也是扔著,不如交給臣,臣舉辦個拍賣會把這些東西賣出去,拍賣所得陛下得三成。”
劉璋一臉奸笑的伸出三根手指,劉宏看著他,突然有點明白了,君臣倆又聚在一起嘀嘀咕咕了老半天,時不時發出一陣奸笑。
皇後想聽聽他們說什麽,可惜離的有點遠聽不清,隻能隱隱約約聽見一些……
“細細道來。”
“陛下!咱們先這樣……這樣……再這樣……”
“哈哈哈!好……”
“然後這樣……這樣……”
“甚好!甚好!就按你說的辦。”
等兩人商量完,劉璋又迴到自己的座位上,下邊坐著的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看來此子是成氣候了啊,要是真讓他把這件事辦成,那以後在朝中的聲望還不如日中天?
這時隻聽劉宏說道:“季玉啊!差點忘了,你不是要作詩嗎?怎麽又坐迴去了?”
劉璋歎息一聲,還是躲不過,隻好站起來說道:“那臣就作一首吧,如果作的不好,還請諸君多擔待!”
“劉大人你趕緊的吧。”
“就是,我們都等了好半天了。”
“快作。快作。”
劉璋站起來緩緩渡了兩步,然後停下來說道:“剛才提起來涼州戰事,那我就作一首有關邊疆的詩,諸君請聽。”
“漢家旌幟滿陰山,
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
這首詩什麽意思呢?大意就是:朝廷的軍旗已經插遍了陰山前線,對於胡人南侵的騎兵一個都不能放過。作為漢家戰士,本就懷著誓死報國的信念守衛和開拓邊疆,何必像定遠侯班超一樣,一定要生前迴到玉門關內呢。
眾人好像又迴到了那個跟隨漢軍驅逐匈奴的時代,是啊!多少年了?大漢朝最強盛的時候,一度打的匈奴都開始分裂了,哪像現在這樣,幾個邊疆小異族作戰,朝廷都毫無辦法,隻能守。
不是打不過,是守的代價更小,就以大漢朝如今的財政,是不允許養那麽多騎兵的,漢武帝時期,衛青一次能動用五萬騎兵作戰,可想而知那得多大的消耗?
怪不得漢武帝短短二十多年的北伐匈奴,就耗盡了文景二帝幾十年攢的家底,後期更是弄的民不聊生,武帝還一度降下《罪己詔》。
眾人紛紛叫好,就連劉宏也感歎道:“好文采啊!朕都不舍得讓你去前線了。”
劉璋卻瀟灑的笑道:“陛下不必如此!臣雖有文人之才,可也有武將之誌,臣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冠軍侯一樣,領萬餘精騎奔襲千裏,直取匈奴王庭,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儀式。”
劉宏被劉璋的豪言壯語感動到了,如果真有那麽一天,那自己也可以成為漢武帝那樣的人物啊,當下也給出承諾:“如若真有那麽一天,朕就封你為冠軍侯!”
君臣兩人四目相對,滿眼柔情,激情滿滿,一切都在不言中。
劉璋趁劉宏高興的時候,又提出了一個要求。
“陛下!臣想帶冀縣城外駐紮的大軍一同前往涼州,一方麵讓他們也見識下戰場的血腥,臣始終認為,不經曆戰火磨練的士兵,終究成不了精兵,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臣初到涼州,人生地不熟的,怕到時候手中無人可用。”
劉宏考慮了一下,不是什麽大事,就答應了:“你自己斟酌吧,反正錢糧都是你提供,想帶多少人去都行。”
劉璋大喜:“謝陛下!”
劉宏叮囑道:“你初涉軍事,一切都要多聽皇甫將軍的建議,不可擅作主張。”
劉璋恭敬的說道:“臣謹記在心。”
劉宏又問道:“你什麽時候能籌備夠糧草軍餉?”
劉璋想了想,然後迴道:“如果一切順利,應該初六就差不多籌夠了,如果籌不夠,臣會先提供開拔之資讓大軍先行,等臣籌夠糧草軍餉後再趕往涼州。”
劉宏點點頭:“你心中有數就行,去坐下飲酒吧。”
“臣告退。”